仁寿供电局:风霜冰冻无所惧 银线飞歌写忠诚
2013-01-15 10:06:41 来源:王冰如
A-
A+
电力18讯: 一基基电杆矗立,一条条银线飞架,一座座变电站改造,一处处故障抢修......。近段时间里,随着天气逐渐变冷,为保电网安全运行和客户可靠用电,国家电网四川眉山仁寿供电局全体干部员工冒风霜,战冰冻,加班加点忙施工,起早摸黑忙抢修,谱写了一首首电网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和乐于奉献的忠诚之歌。
千秋村里扎营寨
位于仁寿二峨山东南麓的鳌陵乡千丘村是仁寿每年冬季最先起雾、打霜和下雪的地方。该村地处山区,坡陡路险,村民居住分散,农网改造材料运输困难,施工难度大。如果遇上下雪,施工就愈加困难。
为赶在大雪来临前,把千秋村5、6社台区的206基电杆竖起来,完成20.93千米的架线施工任务,让村民不再受低电压的困扰。担任此次施工任务的仁寿供电局文宫供电所的20余名施工人员在千秋村扎下了营寨。
施工中,他们起早摸黑,冒风霜,战冰冻,肩抬手扛运材料,土洋结合竖电杆,齐心协力架线路,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为搬运材料,施工人员的肩膀和手掌大多磨起了一个个老茧。受地形和环境条件制约,竖杆和收线机械不能施展,他们全靠人力将一基基电杆竖立起,将一条条线路架设。
山上比山下寒冷,特别是上午的霜冻,人在电杆上工作,刺骨的寒风吹在脸上,就象刀割一样疼痛。虽然戴着手套,但当手接触到电杆和金具时,还是感觉寒冷刺骨。一到晚上,更使人感到一阵阵寒冷袭来。为防止感冒,每天晚上睡之前,工作负责人高志武都要叫大家先吃几粒感冒药,提前预防。
每当大雾、风雨和霜冻后,为防止在山路上打滑摔筋斗,他们在自己的鞋上绑上草绳,大家都把它叫作"脚用防滑链"。
就这样,在当地村委和居民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全体施工人员20天加班加点的艰苦工作,终于安全、优质和高效地完成了施工任务,比计划完成时间提前了2天,受到了局领导和地方干部群众的好评。
变电站里除暗冰
"箱柜上有暗冰,大家在搬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为防止在搬运时柜体滑落,要先把暗冰除掉,绑扎牢固。"1月10一大早,在大雾笼罩下的仁寿35千伏龙马变电站施工场地清扫现场,检修班班长宋泞一边向队员发手套一边这样提醒大家。
由于昨晚的大雾霜冻,使停放在变电站空地上的10余块旧配电柜朝天的一面结有一层约4毫米的暗冰,给搬运工作带来了困难。
为抓紧施工时间,确保施工安全,大家顾不得寒冷,立即戴上手套,或用木棍敲打,或用手拨,逐一将箱柜上的暗冰除去。随着冰块落地的哗啦声,工作人员的手套也被逐渐融化的冰水湿透,十根手指冻得象"红萝卜"。可大家全然不顾,最终结冰全部被清除。
9时30分,随着吊车的轰鸣声,在10余名员工的努力下,旧配电柜被逐一吊进了大货车运走,为该站增容扩建后的电缆沟处理、场地清扫和硬化争取了时间。
宋泞和他的"战友们", 总是舍小家,顾大家,放弃节假日,无论是高温酷暑还是雨雪霜冻,他们都兢兢业业地工作,今年先后圆满地完成了10kV新城开闭所投运行、仁寿县人民医院和成赤高速配电工程施工、35kV文宫和龙马变电站增容扩建等近20项工程任务。
抢修现场显身手
"叮铃铃......叮铃铃......"1月11日早晨7时10分,故障抢修值班室电话骤然响起:县公安局家属区无电。
值班员杨红文放下电话,立即与范勇、彭刚、梅建康一起,带上工器具,乘坐抢险车,穿过浓雾,冒着刺骨的寒风,8分钟后赶到了现场。
经检查发现该家属区的总漏保跳闸了,导致辖区14户客户无电。此时正值客户用电照明、热水洗漱和做饭的关键时刻,要立即查明跳闸原因,迅速恢复供电。
"查,肯定是哪家客户的线路出了故障。"彭刚凭着以往的抢险经验很快作出决定。说干就干,四名抢险人员分成两个组,分别从底楼和7楼开始,逐楼逐户进行检查,并借助手机相互联系,随时通报检查结果。
"一楼没问题","二楼没问题","三楼也没问题"。"报告,6楼张大爷家的线路漏电。"负责从顶楼开始查找故障的杨红文向工作班负责人彭刚报告。此时累得气喘吁吁的抢修人员们终于松了一口气。故障很快被排除,并恢复了供电。
"你们真是好身手,从打电话到恢复供电还不到半小时。"客户郑先生看到自己的电灯又亮起时,钦佩地对抢修人员这样说。
进入冬季以来,天气逐渐变得寒冷,用电负荷不断增长,客户用电故障比平时增加,抢修工作量也随之增大。他们总是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任劳任怨,24小时坚守工作岗位,以安全、快速、高效的抢修,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赞誉。(王冰如)
千秋村里扎营寨
位于仁寿二峨山东南麓的鳌陵乡千丘村是仁寿每年冬季最先起雾、打霜和下雪的地方。该村地处山区,坡陡路险,村民居住分散,农网改造材料运输困难,施工难度大。如果遇上下雪,施工就愈加困难。
为赶在大雪来临前,把千秋村5、6社台区的206基电杆竖起来,完成20.93千米的架线施工任务,让村民不再受低电压的困扰。担任此次施工任务的仁寿供电局文宫供电所的20余名施工人员在千秋村扎下了营寨。
施工中,他们起早摸黑,冒风霜,战冰冻,肩抬手扛运材料,土洋结合竖电杆,齐心协力架线路,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为搬运材料,施工人员的肩膀和手掌大多磨起了一个个老茧。受地形和环境条件制约,竖杆和收线机械不能施展,他们全靠人力将一基基电杆竖立起,将一条条线路架设。
山上比山下寒冷,特别是上午的霜冻,人在电杆上工作,刺骨的寒风吹在脸上,就象刀割一样疼痛。虽然戴着手套,但当手接触到电杆和金具时,还是感觉寒冷刺骨。一到晚上,更使人感到一阵阵寒冷袭来。为防止感冒,每天晚上睡之前,工作负责人高志武都要叫大家先吃几粒感冒药,提前预防。
每当大雾、风雨和霜冻后,为防止在山路上打滑摔筋斗,他们在自己的鞋上绑上草绳,大家都把它叫作"脚用防滑链"。
就这样,在当地村委和居民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全体施工人员20天加班加点的艰苦工作,终于安全、优质和高效地完成了施工任务,比计划完成时间提前了2天,受到了局领导和地方干部群众的好评。
变电站里除暗冰
"箱柜上有暗冰,大家在搬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为防止在搬运时柜体滑落,要先把暗冰除掉,绑扎牢固。"1月10一大早,在大雾笼罩下的仁寿35千伏龙马变电站施工场地清扫现场,检修班班长宋泞一边向队员发手套一边这样提醒大家。
由于昨晚的大雾霜冻,使停放在变电站空地上的10余块旧配电柜朝天的一面结有一层约4毫米的暗冰,给搬运工作带来了困难。
为抓紧施工时间,确保施工安全,大家顾不得寒冷,立即戴上手套,或用木棍敲打,或用手拨,逐一将箱柜上的暗冰除去。随着冰块落地的哗啦声,工作人员的手套也被逐渐融化的冰水湿透,十根手指冻得象"红萝卜"。可大家全然不顾,最终结冰全部被清除。
9时30分,随着吊车的轰鸣声,在10余名员工的努力下,旧配电柜被逐一吊进了大货车运走,为该站增容扩建后的电缆沟处理、场地清扫和硬化争取了时间。
宋泞和他的"战友们", 总是舍小家,顾大家,放弃节假日,无论是高温酷暑还是雨雪霜冻,他们都兢兢业业地工作,今年先后圆满地完成了10kV新城开闭所投运行、仁寿县人民医院和成赤高速配电工程施工、35kV文宫和龙马变电站增容扩建等近20项工程任务。
抢修现场显身手
"叮铃铃......叮铃铃......"1月11日早晨7时10分,故障抢修值班室电话骤然响起:县公安局家属区无电。
值班员杨红文放下电话,立即与范勇、彭刚、梅建康一起,带上工器具,乘坐抢险车,穿过浓雾,冒着刺骨的寒风,8分钟后赶到了现场。
经检查发现该家属区的总漏保跳闸了,导致辖区14户客户无电。此时正值客户用电照明、热水洗漱和做饭的关键时刻,要立即查明跳闸原因,迅速恢复供电。
"查,肯定是哪家客户的线路出了故障。"彭刚凭着以往的抢险经验很快作出决定。说干就干,四名抢险人员分成两个组,分别从底楼和7楼开始,逐楼逐户进行检查,并借助手机相互联系,随时通报检查结果。
"一楼没问题","二楼没问题","三楼也没问题"。"报告,6楼张大爷家的线路漏电。"负责从顶楼开始查找故障的杨红文向工作班负责人彭刚报告。此时累得气喘吁吁的抢修人员们终于松了一口气。故障很快被排除,并恢复了供电。
"你们真是好身手,从打电话到恢复供电还不到半小时。"客户郑先生看到自己的电灯又亮起时,钦佩地对抢修人员这样说。
进入冬季以来,天气逐渐变得寒冷,用电负荷不断增长,客户用电故障比平时增加,抢修工作量也随之增大。他们总是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任劳任怨,24小时坚守工作岗位,以安全、快速、高效的抢修,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赞誉。(王冰如)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