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背篓背起的民生大爱――商洛供电局开展“情系民生、服务三农”活动侧记
2012-10-25 15:35:30 来源:刘军峰
A-
A+
电力18讯: 金秋十月的秦岭,层林尽染,峰峦叠嶂。商洛供电局山阳分局宽坪供电所电工宁启水背着五六十斤重的背篓,艰难地在大山之中跋涉。
"供电所的电工不仅为我们维修线路,还为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免费捎带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太感谢他们了。"商洛市山阳县宽坪镇万佛山村党支部书记杜家发说。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商洛供电局开展了以"情系民生、服务三农"为主题的专项优质服务活动。一大批农电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扶危济困,他们向社会奉献的拳拳爱心,就像秦岭山中盛开的红叶,壮美而夺目。
小背篓盛满了沉甸甸的爱
商洛供电局山阳分局宽坪供电所电工宁启水每次上山抄表、收费,维护线路安全,一个普普通通的背篓,总背在他的肩上。他的背篓里除了电工工具之外,全是为群众免费捎带的生活必需品和日常用品。
"由于山上群众居住分散,十里八里也没有一个商店,给他们生活造成了巨大的不便。我能捎带一些是一些。"宁启水说。
住在万佛寺遗址悬崖边上的盛庆全老人,儿子和儿媳妇常年在外打工,他和老伴守候在这祖辈居住的偏沟野洼里,一年难得下一次山,生活用品基本都是电工给捎背上来的。 60多岁的段显银老人说:"多亏了供电所的电工,地里栽的菜秧子、生活必需品等,都是他们每月免费给背上来的,给我们这些留守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帮了大忙。这里条件艰苦,但用电从没出过问题,只要一个电话,不论啥时候他们都能及时赶来,山上的群众没有不念叨他们好的"。
今年初春的一天,万佛山村遭遇冰雪灾害,村上一条电力线路被受灾严重,供电中煌,万佛山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群众生活一下子跌入了困境。
宽坪供电所所长乐发宏得知消息后,当即安排大家用一个个背篓背起百余斤的抢修材料步行上山查灾救灾。暴雪之后留下的,是一个胶泥的世界,大家和群众在雪地里摸爬滚打,一个个变成了泥人。饿了,咬口干饼;渴了,喝口雪水。在悬崖峭壁、茫茫雪林里,他们更换了木电杆,连接了多处断线。终于,在短短三天的时间里,供电恢复正常,万佛山又亮了。群众感激地说:这电就是电工用小背篓给"背"上来的!
"小背篓不小,里面盛满了沉甸甸的民生大爱。"山阳县宽坪镇党委书记程开锋对供电所为民服务的做法给予高度赞扬。
不让群众摸黑过年
"一山未尽一山迎,十里都无半里平",这是山阳县杨地镇辖区地貌的真实写照。该镇2万余群众散落居住在大山的沟沟峁之间。过去,该镇仅由35千伏户垣变一条10千伏线路提供电源,供电半径超长,线路穿山越林,环境复杂,日常用电虽能得到保障,但是,随着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负荷猛增,达到平时4倍多,正常供电难以完全保证,人民群众颇有怨言。
"绝不能让杨地群众再摸黑过年!"商洛供电局负责人郑重承诺。
为确保杨地辖区迎峰过冬和2012年春节期间的安全可靠供电,商洛供电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杨地区域迎峰过冬可靠供电协调会,决定采取临时和永久相结合的办法,彻底解决用电困难。不久后,在杨地镇龙潭沟河,一座新的35kV变电站正式开工。
与此同时,商洛供电局制订变电站建成投运前的迎峰过冬可靠供电过渡方案,将35千伏米户线降压运行,分段加装4台联络开关,分4个小片区分别设置双电源,无论那一区域出现故障,均不会造成大面积停电,也不会发生小区域内长时间停电的问题。负责施工的山阳分局组成了3个突击队,在金钱河畔,展开了一场保民生、保供电的攻坚战。在20多天的时间里,先后安装联络开关 4台,刀闸6组,铺设电缆200米。架设辅助连接线18.7公里,投入民工500人次,从设备技术上解决了问题。
临近春节,杨地供电所对低压配电线路及下户线进行专项整改,对部分老旧线路进行了更换。同时,抽调80名职工,分区域成立了20个保电应急分队,充分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大年三十,山阳分局采取重要杆塔专人蹲守的方式,由领导带队,组织杨地、户垣两个供电所30余职工,3人一组,分别蹲守在8个分断开关等重点部位,直至次日凌晨用电高峰期结束。是夜,保电员工迎着寒风,在冰天雪地中,在高山峡谷之中近百公里长的10千伏线路开关下,彻夜蹲守,守护光明。
9月24日,新建的35千伏杨地变电站建成投运。这标志着杨地全镇及周边地区的用电紧张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兑现承诺,蹲守护电,以及彻底解决用电困难的事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通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面对高寒边远山区群众用电急需统筹解决的现状,商洛供电局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扎实推进低电压治理,努力提升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确保高寒边远山区群众正常供电。商洛供电局副局长刘立介绍道。
为农家乐"充电"
6月23日,在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万湾村,丹凤县人大代表、"贾家农家乐"的主女人张当存,对前来进行安全用电宣传的商洛供电局丹凤分局棣花供电所所长李福荣说: "是电力铺平了我们农家乐的致富路。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我们农家乐的今天。"
"过去,由于电力供应不足,只能维持生活照明用电的需要,电炊、电热水器、空调等无法使用,农家乐的生意就一直做不大。炖一只鸡半天都炖不熟,客人都被'气'跑了。 "回顾自已开办农家乐的艰辛历程,张当存对此深有感触。
"农网改造及电气化村建设给万湾村发展农家乐带来了机遇。"商洛供电局丹凤分局棣花供电所所长李福荣介绍道。丹凤分局将棣花镇万湾村确定为电气化建设示范村,从 2010年5月份开始,历时40余天,集中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1.53千米,架设0.4千伏线路1.39千米,新增 200千伏安配变一台,增容315千伏安配变一台。改造下户线2.39千米,新增透明表箱43个,动力表箱4个。改造后的万湾村,供电线路美观、规范,电力供应充足,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
"电气化村建设以来,我村农家乐得到迅速发展,村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去年以农家乐、大棚菜为龙头的全村总产值已达到1600余万元,人均收入8038元。"万湾村支书王意财介绍说。如今,村民家用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厨房电器等一应俱全,普及率达95%以上。"我们成了真正的电气化村!"
电网改造了,服务还得跟上。商洛供电局丹凤分局将万湾村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努力为经营户提供优质、便捷的供电服务。棣花供电所上门向每一户农家乐赠送了供电服务卡片,公开个人电话,安排电工彭军专人负责处理农家乐用电故障。由于经常走村串户收电费、处理故障,彭军和群众都非常熟悉。
"群众一停电就给我打电话,有时候是家中线路故障,这本不是我们维护的范围,但群众求你了,你就得尽力帮助他们处理。"彭军理解群众的困难,对份外的工作也不好推脱,总是认真地去处理。
"农家乐"经营户张战利感慨万千。他说以前我们的"农家乐"少有人知道,一般就是靠亲戚朋友拉一些熟人的生意。自从电网改造扶后,我们的经营正规了,环境改善了,各种家用电器,现在都已派上用场。同时,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也都得到了提高。现在的生意是越来越好了!
"供电所的电工不仅为我们维修线路,还为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免费捎带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太感谢他们了。"商洛市山阳县宽坪镇万佛山村党支部书记杜家发说。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商洛供电局开展了以"情系民生、服务三农"为主题的专项优质服务活动。一大批农电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扶危济困,他们向社会奉献的拳拳爱心,就像秦岭山中盛开的红叶,壮美而夺目。
小背篓盛满了沉甸甸的爱
商洛供电局山阳分局宽坪供电所电工宁启水每次上山抄表、收费,维护线路安全,一个普普通通的背篓,总背在他的肩上。他的背篓里除了电工工具之外,全是为群众免费捎带的生活必需品和日常用品。
"由于山上群众居住分散,十里八里也没有一个商店,给他们生活造成了巨大的不便。我能捎带一些是一些。"宁启水说。
住在万佛寺遗址悬崖边上的盛庆全老人,儿子和儿媳妇常年在外打工,他和老伴守候在这祖辈居住的偏沟野洼里,一年难得下一次山,生活用品基本都是电工给捎背上来的。 60多岁的段显银老人说:"多亏了供电所的电工,地里栽的菜秧子、生活必需品等,都是他们每月免费给背上来的,给我们这些留守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帮了大忙。这里条件艰苦,但用电从没出过问题,只要一个电话,不论啥时候他们都能及时赶来,山上的群众没有不念叨他们好的"。
今年初春的一天,万佛山村遭遇冰雪灾害,村上一条电力线路被受灾严重,供电中煌,万佛山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群众生活一下子跌入了困境。
宽坪供电所所长乐发宏得知消息后,当即安排大家用一个个背篓背起百余斤的抢修材料步行上山查灾救灾。暴雪之后留下的,是一个胶泥的世界,大家和群众在雪地里摸爬滚打,一个个变成了泥人。饿了,咬口干饼;渴了,喝口雪水。在悬崖峭壁、茫茫雪林里,他们更换了木电杆,连接了多处断线。终于,在短短三天的时间里,供电恢复正常,万佛山又亮了。群众感激地说:这电就是电工用小背篓给"背"上来的!
"小背篓不小,里面盛满了沉甸甸的民生大爱。"山阳县宽坪镇党委书记程开锋对供电所为民服务的做法给予高度赞扬。
不让群众摸黑过年
"一山未尽一山迎,十里都无半里平",这是山阳县杨地镇辖区地貌的真实写照。该镇2万余群众散落居住在大山的沟沟峁之间。过去,该镇仅由35千伏户垣变一条10千伏线路提供电源,供电半径超长,线路穿山越林,环境复杂,日常用电虽能得到保障,但是,随着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负荷猛增,达到平时4倍多,正常供电难以完全保证,人民群众颇有怨言。
"绝不能让杨地群众再摸黑过年!"商洛供电局负责人郑重承诺。
为确保杨地辖区迎峰过冬和2012年春节期间的安全可靠供电,商洛供电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杨地区域迎峰过冬可靠供电协调会,决定采取临时和永久相结合的办法,彻底解决用电困难。不久后,在杨地镇龙潭沟河,一座新的35kV变电站正式开工。
与此同时,商洛供电局制订变电站建成投运前的迎峰过冬可靠供电过渡方案,将35千伏米户线降压运行,分段加装4台联络开关,分4个小片区分别设置双电源,无论那一区域出现故障,均不会造成大面积停电,也不会发生小区域内长时间停电的问题。负责施工的山阳分局组成了3个突击队,在金钱河畔,展开了一场保民生、保供电的攻坚战。在20多天的时间里,先后安装联络开关 4台,刀闸6组,铺设电缆200米。架设辅助连接线18.7公里,投入民工500人次,从设备技术上解决了问题。
临近春节,杨地供电所对低压配电线路及下户线进行专项整改,对部分老旧线路进行了更换。同时,抽调80名职工,分区域成立了20个保电应急分队,充分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大年三十,山阳分局采取重要杆塔专人蹲守的方式,由领导带队,组织杨地、户垣两个供电所30余职工,3人一组,分别蹲守在8个分断开关等重点部位,直至次日凌晨用电高峰期结束。是夜,保电员工迎着寒风,在冰天雪地中,在高山峡谷之中近百公里长的10千伏线路开关下,彻夜蹲守,守护光明。
9月24日,新建的35千伏杨地变电站建成投运。这标志着杨地全镇及周边地区的用电紧张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兑现承诺,蹲守护电,以及彻底解决用电困难的事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通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面对高寒边远山区群众用电急需统筹解决的现状,商洛供电局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扎实推进低电压治理,努力提升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确保高寒边远山区群众正常供电。商洛供电局副局长刘立介绍道。
为农家乐"充电"
6月23日,在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万湾村,丹凤县人大代表、"贾家农家乐"的主女人张当存,对前来进行安全用电宣传的商洛供电局丹凤分局棣花供电所所长李福荣说: "是电力铺平了我们农家乐的致富路。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我们农家乐的今天。"
"过去,由于电力供应不足,只能维持生活照明用电的需要,电炊、电热水器、空调等无法使用,农家乐的生意就一直做不大。炖一只鸡半天都炖不熟,客人都被'气'跑了。 "回顾自已开办农家乐的艰辛历程,张当存对此深有感触。
"农网改造及电气化村建设给万湾村发展农家乐带来了机遇。"商洛供电局丹凤分局棣花供电所所长李福荣介绍道。丹凤分局将棣花镇万湾村确定为电气化建设示范村,从 2010年5月份开始,历时40余天,集中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1.53千米,架设0.4千伏线路1.39千米,新增 200千伏安配变一台,增容315千伏安配变一台。改造下户线2.39千米,新增透明表箱43个,动力表箱4个。改造后的万湾村,供电线路美观、规范,电力供应充足,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
"电气化村建设以来,我村农家乐得到迅速发展,村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去年以农家乐、大棚菜为龙头的全村总产值已达到1600余万元,人均收入8038元。"万湾村支书王意财介绍说。如今,村民家用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厨房电器等一应俱全,普及率达95%以上。"我们成了真正的电气化村!"
电网改造了,服务还得跟上。商洛供电局丹凤分局将万湾村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努力为经营户提供优质、便捷的供电服务。棣花供电所上门向每一户农家乐赠送了供电服务卡片,公开个人电话,安排电工彭军专人负责处理农家乐用电故障。由于经常走村串户收电费、处理故障,彭军和群众都非常熟悉。
"群众一停电就给我打电话,有时候是家中线路故障,这本不是我们维护的范围,但群众求你了,你就得尽力帮助他们处理。"彭军理解群众的困难,对份外的工作也不好推脱,总是认真地去处理。
"农家乐"经营户张战利感慨万千。他说以前我们的"农家乐"少有人知道,一般就是靠亲戚朋友拉一些熟人的生意。自从电网改造扶后,我们的经营正规了,环境改善了,各种家用电器,现在都已派上用场。同时,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也都得到了提高。现在的生意是越来越好了!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