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发展看缙电系列报道之一:十年磨砺铸辉煌
2012-11-08 10:06:28 来源:田伟彦
A-
A+
电力18讯: 弹指一挥间。缙云电力又走过了十年历程。
十年栉风沐雨。缙云电网不断发展,渐趋坚强。
公元2002年,缙云县供电量2.59亿千瓦时,最高用电负荷5.68万千瓦,还未建有220千伏变电所,只有110千伏变电所2座、35千伏变电所7座;公元2012年(截止10月底),供电量已达12.03亿千瓦时,最高用电负荷35.29万千瓦,全县已拥有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变电所6座、35千伏变电所23座(含用户变电所),用户19万余户......
十年励精图治。缙云电网历经"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建设,荣铸辉煌。
"十五"期间(2001年-2005年),是缙云电网建设投入最大、发展最快的阶段之一,全县先后完成了总投资11975万元的一、二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和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城镇电网改造工程。特别是经过农网改造,全县农村用电量从2001年的1.1535亿千瓦时提高到2004年的2.6499千瓦时,增长129.73%,电压合格率从2000年的91.7%提高到2004年的96.66%,供电可靠率从2000年的99.5%提高到2004年的99.91%;2001年11月,生活用电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农民用电负担大幅减轻,仅2004年一年就减轻了2601万元。如此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假如没有经过农网改造,是根本不可能产生的。这期间,还投运了110千伏黄龙、35千伏新碧、舒洪等一批不同电压等级的输变电工程,形成了以110千伏等级电网为主干网架、35千伏等级电网为直供的网络体系。城乡电网结构的日益完善,极大地增强了供电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块状经济的规模壮大和产业升级。
"十一五"期间,是缙云电网升级转型的关键阶段。总投资8.1亿元,相继建成了1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2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4个35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丽水市第一个新农村电气化县等重要工程,基本适应了缙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2006年7月1日,缙云首座 220千伏变电所--仙都变电所投产,成为缙云电网的主供电源;同年10月,全县实现户户通电。实现了"十一五"电网发展的"开门红"。尤其是2008年,既是中国的奥运年,也是缙云电力发展史上值得浓墨重彩描绘的一年。这一年,缙电人发挥"铁军"精神,取得了抗冰保电的全面胜利;110千伏东山、黄龙(二期)、35千伏万景、大洋等输变电工程相继投运,220千伏白峰输变电工程举行奠基;历时两年零四个月、投资1.3亿多元的缙云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通过省政府验收,缙云局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先进集体,共建成电气化乡(镇)7个,电气化村199个,其中官店、河阳、深渡、花楼山、蟠龙、姓王、舒洪等7个村还成为了"村庄?电力共建阳光服务站"示范村。进一步推进了缙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缙云电力局也成为了丽水市首个年供、售电量双双突破10亿千瓦时的县局。
进入"十二五"以来,缙云县第二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河阳输变电工程(原称白峰输变电工程)、第六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雁门输变电工程顺利投入运行;电网结构不断完善,用电负荷首破30万千瓦大关,实现安全生产连续运行2000天;荣膺全省迎峰度夏有序用电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称号。按照《缙云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及远景展望》,计划到2015年,缙云电网将有(包括新、扩建)220千伏变电所3座、110千伏变电所11座、35千伏变电所25座,预计变电总容量将达 260万千伏安,初步形成"以220千伏为支撑、110千伏为主干,网架坚实、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管理科学,能够安全、优质、高效运行"的电网,为缙云早日实现"富民强县,幸福家园"的总目标提供坚强的电能保障。
十年栉风沐雨。缙云电网不断发展,渐趋坚强。
公元2002年,缙云县供电量2.59亿千瓦时,最高用电负荷5.68万千瓦,还未建有220千伏变电所,只有110千伏变电所2座、35千伏变电所7座;公元2012年(截止10月底),供电量已达12.03亿千瓦时,最高用电负荷35.29万千瓦,全县已拥有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变电所6座、35千伏变电所23座(含用户变电所),用户19万余户......
十年励精图治。缙云电网历经"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建设,荣铸辉煌。
"十五"期间(2001年-2005年),是缙云电网建设投入最大、发展最快的阶段之一,全县先后完成了总投资11975万元的一、二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和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城镇电网改造工程。特别是经过农网改造,全县农村用电量从2001年的1.1535亿千瓦时提高到2004年的2.6499千瓦时,增长129.73%,电压合格率从2000年的91.7%提高到2004年的96.66%,供电可靠率从2000年的99.5%提高到2004年的99.91%;2001年11月,生活用电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农民用电负担大幅减轻,仅2004年一年就减轻了2601万元。如此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假如没有经过农网改造,是根本不可能产生的。这期间,还投运了110千伏黄龙、35千伏新碧、舒洪等一批不同电压等级的输变电工程,形成了以110千伏等级电网为主干网架、35千伏等级电网为直供的网络体系。城乡电网结构的日益完善,极大地增强了供电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块状经济的规模壮大和产业升级。
"十一五"期间,是缙云电网升级转型的关键阶段。总投资8.1亿元,相继建成了1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2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4个35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丽水市第一个新农村电气化县等重要工程,基本适应了缙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2006年7月1日,缙云首座 220千伏变电所--仙都变电所投产,成为缙云电网的主供电源;同年10月,全县实现户户通电。实现了"十一五"电网发展的"开门红"。尤其是2008年,既是中国的奥运年,也是缙云电力发展史上值得浓墨重彩描绘的一年。这一年,缙电人发挥"铁军"精神,取得了抗冰保电的全面胜利;110千伏东山、黄龙(二期)、35千伏万景、大洋等输变电工程相继投运,220千伏白峰输变电工程举行奠基;历时两年零四个月、投资1.3亿多元的缙云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通过省政府验收,缙云局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先进集体,共建成电气化乡(镇)7个,电气化村199个,其中官店、河阳、深渡、花楼山、蟠龙、姓王、舒洪等7个村还成为了"村庄?电力共建阳光服务站"示范村。进一步推进了缙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缙云电力局也成为了丽水市首个年供、售电量双双突破10亿千瓦时的县局。
进入"十二五"以来,缙云县第二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河阳输变电工程(原称白峰输变电工程)、第六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雁门输变电工程顺利投入运行;电网结构不断完善,用电负荷首破30万千瓦大关,实现安全生产连续运行2000天;荣膺全省迎峰度夏有序用电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称号。按照《缙云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及远景展望》,计划到2015年,缙云电网将有(包括新、扩建)220千伏变电所3座、110千伏变电所11座、35千伏变电所25座,预计变电总容量将达 260万千伏安,初步形成"以220千伏为支撑、110千伏为主干,网架坚实、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管理科学,能够安全、优质、高效运行"的电网,为缙云早日实现"富民强县,幸福家园"的总目标提供坚强的电能保障。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