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之恋――供电人在水一方的坚守耕耘
2012-09-10 09:40:23 来源:李何璇、叶长龙
A-
A+
电力18讯: 本网讯 在中国的南方,有很多小岛,每一个岛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独特的美丽,而其中不可或缺的,是供电人在水一方的坚守耕耘。有人起早贪黑,有人奋勇救人,有人乐观值守,表现形式各异,守护小岛光明的心意却是一样。
这里有片“南网红树林”
广东湛江特呈岛:贵叔与9年巨变
离广东湛江市霞山区3海里处,有个面积3.6平方公里的小岛,名叫特呈岛。
2003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特呈岛,对解决岛上问题做出重要指示。岛上渔民陈武汉曾给总书记写了一封信,告诉总书记岛上发生的新变化。陈武汉做梦也想不到的是,总书记居然回信了。他在信里嘱托:希望岛上村民再接再厉,自力更生建设文明生态旅游新岛。
4500人与一个电话
9年过去了,特呈岛上灯光熠熠,鱼塘里打氧机欢快地冒泡,岛民们喝上了优质的淡水,人均收入从2003年600元提高至到现在的7000元。
特呈岛全岛4500人,牢牢记得一个号码,那就是陈庚贵的电话。陈庚贵是广东电网湛江供电局的员工,驻岛已经24年,岛上人都叫他贵叔。
1988年,一条海底电缆引上特呈岛,结束了岛上无电的历史。陈庚贵就是那时上的岛。春去秋来,24个年头过去,曾经的贵哥成了贵叔。
贵叔不只是岛上的供电人,还是岛民的救命恩人。1996年台风肆虐,有人误拾了断落的电线,晕死过去。是贵叔坚持用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抢救了一个多小时,把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再没有比人命更宝贵的东西。”而上世纪80年代,他还曾先后救过两名溺水的小学教师。
走进特呈岛小学,就能看见郁郁葱葱的榕树林,那是当年贵叔与老师学生们亲手种下的。岛上有那么多孩子,听着他的故事,乘着他种下的凉荫长大。记得他的号码,这真不算什么。贵叔的脸就是“船票”
2005年,湛江商人龙土鑫投资3个亿建设特呈岛旅游度假村。那段时间,贵叔就住在工地,满身裹着泥巴与工人们一起施工,在海岛两头奔走。
特呈岛7个自然村,陈庚贵跑得多了,哪里都熟,谁也认得。岛上谁出了电力故障,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贵叔。哪怕三更半夜,贵叔也是随叫随到。2006年7月的一个夜晚,台风引发跳闸,度假村内空调全停。凌晨4点,龙土鑫拨通了海对岸贵叔的电话。20分钟后,贵叔就上了岛。
近年,旅游度假村在岛对岸修建了码头,往返开始收费。但贵叔的脸却是一张特别的“船票”。只要是贵叔自己或是带人乘船,村民说什么也不肯收船票钱。
深情南网“避风塘”
为促进海岛经济发展,湛江供电局投资164万元对特呈岛4个台区进行改造,又新建跨海工程海岛II线将把双回路接入特呈,预计年内完工。
看着小岛日新月异,贵叔喜逐颜开。这里的每一条他亲手拉上的电线,这里曾经的纯朴和如今的兴旺,都为他所爱。
湛江供电局曾多次想把贵叔调离特呈岛,贵叔都谢绝了。“我守了这个岛24年,几乎半辈子,给我再大的官我也不走,就让我干到退休吧。”
岛民将环岛的红树林命名为“南网红树林”,并把避风港叫做“南网避风塘”,答谢以贵叔为代表的南方电网人为海岛做出的贡献。(林蓥)
人在异乡心非孤岛
广东珠海荷包岛灯起灯灭12年
清晨,当荷包岛上的84户村民还在梦中时,余骏已经赶到电房,与同事林清华一起对发电设备进行例检,为上午9时的送电做准备。这一幕,在荷包岛已上演了4000多个日子。
只有84户居民的孤岛
荷包岛位于广东省珠海高栏经济区,与外界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两天往返一次的渡轮。天气恶劣时,渡轮也会中断。2000年8月,珠海供电局始接管荷包岛的供电,综合考量地理、用户后,决定继续沿用以前的柴油发电,这就意味着岛上的供电不能“离人”。而供电时间,则由以前的晚6点至10点改为早9点至11点和晚7点至12点两个时段。
如今,岛上的柴油发电机已从原来的两台50千瓦、80千瓦增设到3台40千瓦、80千瓦和160千瓦,供电能力翻了两倍。在岛上住了50多年的老渔民梁伯舒心地感叹:“从2000年开始,生活用电完全不用愁,子女们也肯安心留在岛上了。”
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
余骏是珠海供电局选派的第三名驻岛员。驻岛员须负责发电、送电、维护电力设施和收取电费,担子很重。在余骏之前,胡国庆和余鹏已坚守多年。后来胡国庆病去,余鹏退休,2009年余骏主动请缨驻岛。刚上岛时,他有很多的“惊喜”。晚上12点摸黑徒步去机房关发电机组,途中总会与蛇虫偶遇;明明挂着蚊帐,却老有“多情”的蚂蚁与他共枕……但慢慢的,余骏就习惯了。
除了日常巡视,余骏经常接到村民的电话,他从不敢怠慢,跑再多路,哪怕只是换个灯泡,他也不怨。“不过举手之劳,对他们却是生活急需,多跑几趟不算什么。”今年“韦森特”台风快来时,余骏和岛上的电工林清华在台风到前抢修,在近40C的高温下埋头苦干3个多小时。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日积月累的相处,余骏早已被岛民认作是自家人。在户外巡线,总会有张老伯或李大娘热情地招呼:“阿骏,中午上我家吃去!”对余骏来说,荷包岛虽是异乡,他却不是异客。一顿淡饭,两句家常,总让他心生温暖。“人未必非得轰轰烈烈,也不一定求物质回报,有时候一声感谢,能给你更多。”
在岛上做了十几年电工的林清华,是余骏的拍档和密友。他们相互照顾,共同奋斗。其中一个离岛归来时,都会带来新的交流经验和订阅的电力书刊。他们面对新型设备的机会少,这是唯一可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途径,这样的“充电”,就像岛上的光明一样,不璀璨辉煌,却涓涓不断。(沈诗鸣)
一边挖基一边塌方
广东中山大涌陆泉沙岛送电小记
日前,记者从广东电网中山供电局了解到,中山市大涌镇的陆泉沙岛上,架起了第一根电线,该镇唯一没通电的区域将告别黑暗。
陆泉沙岛总面积697亩,位于西江河中心,是一个孤岛。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的增大,该岛一转而成“香饽饽”,被周围的村民承包种植水稻、马铃薯和玉米等农作物,但因为一直没有通电,开发速度受到了很大制约。
去年以来,中山供电局对陆泉沙岛的电力建设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获得广东电网公司批准后,由基建部牵头,组织各个专业骨干力量成立专项工作组重点实施,利用科技手段跨江攻坚,经过两年时间,跋山涉水,从大涌镇区中心通往该岛的电线塔架设完毕,跨江架线工程也于8月上旬全面完工,成功将电源接引到岛上。据说陆泉沙岛用电工程建设之初,中山局大涌供电分局规划建设分部主管萧茂强担任了该工程的协调管理工程师,他每天以岛为家,经常在岛上一蹲就是一天,图纸从不离手。无论是倾盆大雨,还是烈日酷暑,施工现场总有他的身影。老萧回忆说:“整个工程最难的就是跨江立塔,一边挖基础一边塌方,只能不断地用垒沙包填埋。”
目前,施工人员正在完成最后的环岛架线工程,预计9月初全岛可正式通电。(李何璇、叶长龙)
这里有片“南网红树林”
广东湛江特呈岛:贵叔与9年巨变
离广东湛江市霞山区3海里处,有个面积3.6平方公里的小岛,名叫特呈岛。
2003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特呈岛,对解决岛上问题做出重要指示。岛上渔民陈武汉曾给总书记写了一封信,告诉总书记岛上发生的新变化。陈武汉做梦也想不到的是,总书记居然回信了。他在信里嘱托:希望岛上村民再接再厉,自力更生建设文明生态旅游新岛。
4500人与一个电话
9年过去了,特呈岛上灯光熠熠,鱼塘里打氧机欢快地冒泡,岛民们喝上了优质的淡水,人均收入从2003年600元提高至到现在的7000元。
特呈岛全岛4500人,牢牢记得一个号码,那就是陈庚贵的电话。陈庚贵是广东电网湛江供电局的员工,驻岛已经24年,岛上人都叫他贵叔。
1988年,一条海底电缆引上特呈岛,结束了岛上无电的历史。陈庚贵就是那时上的岛。春去秋来,24个年头过去,曾经的贵哥成了贵叔。
贵叔不只是岛上的供电人,还是岛民的救命恩人。1996年台风肆虐,有人误拾了断落的电线,晕死过去。是贵叔坚持用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抢救了一个多小时,把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再没有比人命更宝贵的东西。”而上世纪80年代,他还曾先后救过两名溺水的小学教师。
走进特呈岛小学,就能看见郁郁葱葱的榕树林,那是当年贵叔与老师学生们亲手种下的。岛上有那么多孩子,听着他的故事,乘着他种下的凉荫长大。记得他的号码,这真不算什么。贵叔的脸就是“船票”
2005年,湛江商人龙土鑫投资3个亿建设特呈岛旅游度假村。那段时间,贵叔就住在工地,满身裹着泥巴与工人们一起施工,在海岛两头奔走。
特呈岛7个自然村,陈庚贵跑得多了,哪里都熟,谁也认得。岛上谁出了电力故障,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贵叔。哪怕三更半夜,贵叔也是随叫随到。2006年7月的一个夜晚,台风引发跳闸,度假村内空调全停。凌晨4点,龙土鑫拨通了海对岸贵叔的电话。20分钟后,贵叔就上了岛。
近年,旅游度假村在岛对岸修建了码头,往返开始收费。但贵叔的脸却是一张特别的“船票”。只要是贵叔自己或是带人乘船,村民说什么也不肯收船票钱。
深情南网“避风塘”
为促进海岛经济发展,湛江供电局投资164万元对特呈岛4个台区进行改造,又新建跨海工程海岛II线将把双回路接入特呈,预计年内完工。
看着小岛日新月异,贵叔喜逐颜开。这里的每一条他亲手拉上的电线,这里曾经的纯朴和如今的兴旺,都为他所爱。
湛江供电局曾多次想把贵叔调离特呈岛,贵叔都谢绝了。“我守了这个岛24年,几乎半辈子,给我再大的官我也不走,就让我干到退休吧。”
岛民将环岛的红树林命名为“南网红树林”,并把避风港叫做“南网避风塘”,答谢以贵叔为代表的南方电网人为海岛做出的贡献。(林蓥)
人在异乡心非孤岛
广东珠海荷包岛灯起灯灭12年
清晨,当荷包岛上的84户村民还在梦中时,余骏已经赶到电房,与同事林清华一起对发电设备进行例检,为上午9时的送电做准备。这一幕,在荷包岛已上演了4000多个日子。
只有84户居民的孤岛
荷包岛位于广东省珠海高栏经济区,与外界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两天往返一次的渡轮。天气恶劣时,渡轮也会中断。2000年8月,珠海供电局始接管荷包岛的供电,综合考量地理、用户后,决定继续沿用以前的柴油发电,这就意味着岛上的供电不能“离人”。而供电时间,则由以前的晚6点至10点改为早9点至11点和晚7点至12点两个时段。
如今,岛上的柴油发电机已从原来的两台50千瓦、80千瓦增设到3台40千瓦、80千瓦和160千瓦,供电能力翻了两倍。在岛上住了50多年的老渔民梁伯舒心地感叹:“从2000年开始,生活用电完全不用愁,子女们也肯安心留在岛上了。”
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
余骏是珠海供电局选派的第三名驻岛员。驻岛员须负责发电、送电、维护电力设施和收取电费,担子很重。在余骏之前,胡国庆和余鹏已坚守多年。后来胡国庆病去,余鹏退休,2009年余骏主动请缨驻岛。刚上岛时,他有很多的“惊喜”。晚上12点摸黑徒步去机房关发电机组,途中总会与蛇虫偶遇;明明挂着蚊帐,却老有“多情”的蚂蚁与他共枕……但慢慢的,余骏就习惯了。
除了日常巡视,余骏经常接到村民的电话,他从不敢怠慢,跑再多路,哪怕只是换个灯泡,他也不怨。“不过举手之劳,对他们却是生活急需,多跑几趟不算什么。”今年“韦森特”台风快来时,余骏和岛上的电工林清华在台风到前抢修,在近40C的高温下埋头苦干3个多小时。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日积月累的相处,余骏早已被岛民认作是自家人。在户外巡线,总会有张老伯或李大娘热情地招呼:“阿骏,中午上我家吃去!”对余骏来说,荷包岛虽是异乡,他却不是异客。一顿淡饭,两句家常,总让他心生温暖。“人未必非得轰轰烈烈,也不一定求物质回报,有时候一声感谢,能给你更多。”
在岛上做了十几年电工的林清华,是余骏的拍档和密友。他们相互照顾,共同奋斗。其中一个离岛归来时,都会带来新的交流经验和订阅的电力书刊。他们面对新型设备的机会少,这是唯一可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途径,这样的“充电”,就像岛上的光明一样,不璀璨辉煌,却涓涓不断。(沈诗鸣)
一边挖基一边塌方
广东中山大涌陆泉沙岛送电小记
日前,记者从广东电网中山供电局了解到,中山市大涌镇的陆泉沙岛上,架起了第一根电线,该镇唯一没通电的区域将告别黑暗。
陆泉沙岛总面积697亩,位于西江河中心,是一个孤岛。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的增大,该岛一转而成“香饽饽”,被周围的村民承包种植水稻、马铃薯和玉米等农作物,但因为一直没有通电,开发速度受到了很大制约。
去年以来,中山供电局对陆泉沙岛的电力建设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获得广东电网公司批准后,由基建部牵头,组织各个专业骨干力量成立专项工作组重点实施,利用科技手段跨江攻坚,经过两年时间,跋山涉水,从大涌镇区中心通往该岛的电线塔架设完毕,跨江架线工程也于8月上旬全面完工,成功将电源接引到岛上。据说陆泉沙岛用电工程建设之初,中山局大涌供电分局规划建设分部主管萧茂强担任了该工程的协调管理工程师,他每天以岛为家,经常在岛上一蹲就是一天,图纸从不离手。无论是倾盆大雨,还是烈日酷暑,施工现场总有他的身影。老萧回忆说:“整个工程最难的就是跨江立塔,一边挖基础一边塌方,只能不断地用垒沙包填埋。”
目前,施工人员正在完成最后的环岛架线工程,预计9月初全岛可正式通电。(李何璇、叶长龙)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