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供电公司:一路辛酸一路歌
2012-09-11 13:35:24 来源:邓文斌
A-
A+
电力18讯: 千里银线交错纵横,在广袤的阳新大地已编织成南接武宁、北毗黄冈、东至九江、西通黄石的庞大电网,昼夜不停地为阳新工农业生产和百万父老的安居生活提供了绿色能源。
当日历翻到2012年9月10日,阳新电网已实现安全调度7000天,7000个日日夜夜,凝聚了该公司调通所全体干部员工的心血与汗水。十九年来,经过几任领导的共同努力,牢固树立“规程即法,安全是福”的理念,严格执行“两票三制”,累计安排各种计划性检修作业3万余次,下达调度操作令5.1万项,处理异常千余项,组织事故处理1.3万次,遥控操作五千多次。
十九年来阳新几代调通人共同谱写了一曲“安全稳定”的调通之歌,期间涌现了国家电网调度系统创先争优推荐典型――两次晕倒在调度台上的副主任刘健、安全标兵张建军、“地震坚守哥”谭元生、技术尖兵陈文雄、业务精兵易利云、三十年如一日的老班长樊国强…..是他们在用心将调度做强做大,是他们毫不保留的传帮带,引领调通所职工不分昼夜地维护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
强基固本:各项工作齐开葩
将党性教育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作为主线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结合“创建党员示范岗”、“调度服务三亮三赛”等主题活动,以重学习提升员工素质,重岗位讲求实际奉献,建立完整的目标责任体系,以产生“责任效应”,树立各级标兵,以产生“标兵效应”,使员工做有标准、行有规范、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多年来,调通所先后荣获国家电网“调度安全生产年先进单位”、“合格班组”、“调度系统创先争优典型单位”、“湖北省电力公司一流班组”、“安全生产先进班组”、“阳新公司安全生产红旗单位”、安全知识竞赛“三连冠“、文体活动榜上有名。
苦练技能:打铁还须自身硬
曾有人说:调通工种好,风不吹,雨不淋,接个电话多舒服。殊不知,他们每下一道指令,每做一项操作,该要承担多少风险。主任曾深有感触地说:“一道指令看似简单,正确则能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反之,轻者造成部分区域停电,重者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我们肩负的责任太大了。”
6月1日7时,调度指挥大厅人影攒动,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调度台前六名主调一字排开,只见他们一脸凝重,干净利落下达各项指令,场面忙而不乱,犹如战场的前线指挥。这里正在进行联合应急事故演习,机房内信息、通信、自动化各个专业主管眉头紧锁,他们时而测试话路,时而调看数据、试听录音,全身心的投入到演习中,这样的场景在调度每年冬夏两季至少要上演一次,也正是这样的一次次的练兵,才保证了调通坚而不摧的实战能力。
打铁还须自身硬,由于调度工种的特殊性,学习没有成型的经验借鉴,更无系统的教科书,只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培训良方”。
“这里是城南Ⅰ和城南Ⅱ的联络开关……”这是副主任刘健在线路现场的讲解,班长樊国强在说几个特殊运行方式的注意事项,张建军在讲拟票时怎样考虑保护的配合。“熔纤百次,每次一米,记下数据,定有收获”。多年来,每名来到调通所的新手,都要接受调通所老师傅们全方位的现场“解惑”。
此外,调通所还根据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内容丰富、方法不一、深浅适度,科学的培训让调通人员快速地成长。谭元生,已坚守调度台25个春秋,人称调度“老黄牛”,去年“6.14”、“6.16”、“7.14”几次大的事故处理中,他均能带领他的“徒弟“沉着应战并适时指教两名副值,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电网运行,又使两名副值在实践中快速成长,所以他对每句甜蜜的“师傅”都深感欣慰。
正是在这种尊师重教,技术薪火相传的氛围中,转岗来的王建军、程桂芳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为“领兵作战”的调度值长。陈文雄、王建军在黄石供电公司第一、二届技能比武中荣获熔纤专业第二名。目前在29人的调通队伍中,已有16人取得大专及以上文凭,2人取得中级技术职称,12人取得高级工及以上等级证书。
保安全:眼观八路,耳听八方
调度作为阳新电网的“中枢”,它既定了每位调度人员从走上调度台之时起,除熟悉主网结构、业务知识外,必须练就一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基本功。
多年的调度生涯使得一批老调度员们练就了一些特殊本领,说到“顺风耳”就是说他们的耳朵灵,张建军就是其中之一。十多年来,她在指挥电网操作的同时,还能兼顾左右,监督旁边调度员避免他们下错指令,及时纠正。樊班长的“紧箍咒”说的是他的“嘴上功夫”,只要发现调度员有考虑不周或者不妥之处,就会“念咒不停”,不念到当事人心服口服他绝不住口。
调度工作“如履薄冰”,练就了“火眼金睛”的调通人凭借着“严、细、稳”的踏实作风使得事故一次次擦肩而过。今年来连续两次避免了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三月,王建军在接到用户工作完毕汇报后,拟票完毕准备送电之时,由于仔细询问,才得知有另一搭票工作的班组工作未终结,他当机立断指令现场停止操作才避免了一次人身事故的发生。五月,某厂在检修班做好安措工作后,另一班组未经允许擅自在线路末端挂接地线工作,在检修班汇报完毕后,未经许可的工作又被“火眼金睛”的王调询问出来,又避免了一起带接地合闸事故的发生。
7000个日夜,调通累计避免了带地线合闸,电网甩负荷、错走杆塔等事故20余起,为企业挽回无可估量的损失。
强责任:在岗一分钟,确保每一秒
调度日常工作量大、面广,稍有考虑不周就难以掌控瞬息万变的电网。每年春季检修高峰、迎峰度夏负荷高峰,一个月下来,各种指令多达千余项,同时作业的多个现场各种不安全的因素都在向调度进行挑战,唯有责任心强和业务能力过硬的人才能交上圆满答卷。
从走上岗位的那一刻,就得抛开一切“私心杂念”,在岗一分钟,责任六十秒。柯艳平,老母久病卧床,她从未因为照顾母亲而耽误工作。程桂芳,公爹“脑梗”长住医院,而子女均不在身边,她选择白天带班晚上照料老人。广为传颂的“地震坚守哥”谭元生,还有樊国强,在阳新2011年“9.10”地震中,一人坚守调度台,当地震来临时只简单地向妻子交代了一句“照顾好儿子”,便又投入了电网指挥工作中,但至今鲜为人知。
保支撑:个人损失知多少
现代电网,一改过去的传统模式,阳新电网现已基本实现无人值班模式。该模式靠的是当今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没有过硬的技术难以形成完整的系统支撑,且看活跃在这条线上的俊男靓女。
堪称信息专家的易利云十年来如一日,每天围着“系统”转,做“策略”,修“配置”,硬是将系统优化到最高程度。06年6月,营销系统由于程序存在瑕疵,导致公司营业瘫痪,她同主任、陈文雄一起在机房奋战了七天六夜,恢复了系统所有数据,使公司未受到损失,而最后趴在了操作台前,以至于被儿子戏称为是“偏爱设备的妈妈”!
陈文雄三十出头,却在此行奋斗了十多个春秋,巡视、维护,奔走于各个变电站,为的是保证调度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畅通,靠的是他这个“小头目”带的一帮“小兵”。据统计,每年八小时以外的抢修就高达百余次。费建琼,少言寡语,只沉溺于调试报告与数据整理之中,从中发现缺陷和问题,查找电网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意见百余条。肖爱英、曹卫国坚持义务值班十多年……
一路辛酸,一路凯歌,十九年来调通所已由最初的五人调度发展成为现在阳新电网的指挥中心、信息中心、通信中心、自动化中心及继保整定中心。如今,阳新调通人正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在“一强三优”的蓝图中,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用孜孜不倦的追求,用完美的责任心,谱写着新的华章。
当日历翻到2012年9月10日,阳新电网已实现安全调度7000天,7000个日日夜夜,凝聚了该公司调通所全体干部员工的心血与汗水。十九年来,经过几任领导的共同努力,牢固树立“规程即法,安全是福”的理念,严格执行“两票三制”,累计安排各种计划性检修作业3万余次,下达调度操作令5.1万项,处理异常千余项,组织事故处理1.3万次,遥控操作五千多次。
十九年来阳新几代调通人共同谱写了一曲“安全稳定”的调通之歌,期间涌现了国家电网调度系统创先争优推荐典型――两次晕倒在调度台上的副主任刘健、安全标兵张建军、“地震坚守哥”谭元生、技术尖兵陈文雄、业务精兵易利云、三十年如一日的老班长樊国强…..是他们在用心将调度做强做大,是他们毫不保留的传帮带,引领调通所职工不分昼夜地维护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
强基固本:各项工作齐开葩
将党性教育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作为主线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结合“创建党员示范岗”、“调度服务三亮三赛”等主题活动,以重学习提升员工素质,重岗位讲求实际奉献,建立完整的目标责任体系,以产生“责任效应”,树立各级标兵,以产生“标兵效应”,使员工做有标准、行有规范、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多年来,调通所先后荣获国家电网“调度安全生产年先进单位”、“合格班组”、“调度系统创先争优典型单位”、“湖北省电力公司一流班组”、“安全生产先进班组”、“阳新公司安全生产红旗单位”、安全知识竞赛“三连冠“、文体活动榜上有名。
苦练技能:打铁还须自身硬
曾有人说:调通工种好,风不吹,雨不淋,接个电话多舒服。殊不知,他们每下一道指令,每做一项操作,该要承担多少风险。主任曾深有感触地说:“一道指令看似简单,正确则能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反之,轻者造成部分区域停电,重者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我们肩负的责任太大了。”
6月1日7时,调度指挥大厅人影攒动,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调度台前六名主调一字排开,只见他们一脸凝重,干净利落下达各项指令,场面忙而不乱,犹如战场的前线指挥。这里正在进行联合应急事故演习,机房内信息、通信、自动化各个专业主管眉头紧锁,他们时而测试话路,时而调看数据、试听录音,全身心的投入到演习中,这样的场景在调度每年冬夏两季至少要上演一次,也正是这样的一次次的练兵,才保证了调通坚而不摧的实战能力。
打铁还须自身硬,由于调度工种的特殊性,学习没有成型的经验借鉴,更无系统的教科书,只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培训良方”。
“这里是城南Ⅰ和城南Ⅱ的联络开关……”这是副主任刘健在线路现场的讲解,班长樊国强在说几个特殊运行方式的注意事项,张建军在讲拟票时怎样考虑保护的配合。“熔纤百次,每次一米,记下数据,定有收获”。多年来,每名来到调通所的新手,都要接受调通所老师傅们全方位的现场“解惑”。
此外,调通所还根据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内容丰富、方法不一、深浅适度,科学的培训让调通人员快速地成长。谭元生,已坚守调度台25个春秋,人称调度“老黄牛”,去年“6.14”、“6.16”、“7.14”几次大的事故处理中,他均能带领他的“徒弟“沉着应战并适时指教两名副值,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电网运行,又使两名副值在实践中快速成长,所以他对每句甜蜜的“师傅”都深感欣慰。
正是在这种尊师重教,技术薪火相传的氛围中,转岗来的王建军、程桂芳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为“领兵作战”的调度值长。陈文雄、王建军在黄石供电公司第一、二届技能比武中荣获熔纤专业第二名。目前在29人的调通队伍中,已有16人取得大专及以上文凭,2人取得中级技术职称,12人取得高级工及以上等级证书。
保安全:眼观八路,耳听八方
调度作为阳新电网的“中枢”,它既定了每位调度人员从走上调度台之时起,除熟悉主网结构、业务知识外,必须练就一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基本功。
多年的调度生涯使得一批老调度员们练就了一些特殊本领,说到“顺风耳”就是说他们的耳朵灵,张建军就是其中之一。十多年来,她在指挥电网操作的同时,还能兼顾左右,监督旁边调度员避免他们下错指令,及时纠正。樊班长的“紧箍咒”说的是他的“嘴上功夫”,只要发现调度员有考虑不周或者不妥之处,就会“念咒不停”,不念到当事人心服口服他绝不住口。
调度工作“如履薄冰”,练就了“火眼金睛”的调通人凭借着“严、细、稳”的踏实作风使得事故一次次擦肩而过。今年来连续两次避免了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三月,王建军在接到用户工作完毕汇报后,拟票完毕准备送电之时,由于仔细询问,才得知有另一搭票工作的班组工作未终结,他当机立断指令现场停止操作才避免了一次人身事故的发生。五月,某厂在检修班做好安措工作后,另一班组未经允许擅自在线路末端挂接地线工作,在检修班汇报完毕后,未经许可的工作又被“火眼金睛”的王调询问出来,又避免了一起带接地合闸事故的发生。
7000个日夜,调通累计避免了带地线合闸,电网甩负荷、错走杆塔等事故20余起,为企业挽回无可估量的损失。
强责任:在岗一分钟,确保每一秒
调度日常工作量大、面广,稍有考虑不周就难以掌控瞬息万变的电网。每年春季检修高峰、迎峰度夏负荷高峰,一个月下来,各种指令多达千余项,同时作业的多个现场各种不安全的因素都在向调度进行挑战,唯有责任心强和业务能力过硬的人才能交上圆满答卷。
从走上岗位的那一刻,就得抛开一切“私心杂念”,在岗一分钟,责任六十秒。柯艳平,老母久病卧床,她从未因为照顾母亲而耽误工作。程桂芳,公爹“脑梗”长住医院,而子女均不在身边,她选择白天带班晚上照料老人。广为传颂的“地震坚守哥”谭元生,还有樊国强,在阳新2011年“9.10”地震中,一人坚守调度台,当地震来临时只简单地向妻子交代了一句“照顾好儿子”,便又投入了电网指挥工作中,但至今鲜为人知。
保支撑:个人损失知多少
现代电网,一改过去的传统模式,阳新电网现已基本实现无人值班模式。该模式靠的是当今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没有过硬的技术难以形成完整的系统支撑,且看活跃在这条线上的俊男靓女。
堪称信息专家的易利云十年来如一日,每天围着“系统”转,做“策略”,修“配置”,硬是将系统优化到最高程度。06年6月,营销系统由于程序存在瑕疵,导致公司营业瘫痪,她同主任、陈文雄一起在机房奋战了七天六夜,恢复了系统所有数据,使公司未受到损失,而最后趴在了操作台前,以至于被儿子戏称为是“偏爱设备的妈妈”!
陈文雄三十出头,却在此行奋斗了十多个春秋,巡视、维护,奔走于各个变电站,为的是保证调度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畅通,靠的是他这个“小头目”带的一帮“小兵”。据统计,每年八小时以外的抢修就高达百余次。费建琼,少言寡语,只沉溺于调试报告与数据整理之中,从中发现缺陷和问题,查找电网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意见百余条。肖爱英、曹卫国坚持义务值班十多年……
一路辛酸,一路凯歌,十九年来调通所已由最初的五人调度发展成为现在阳新电网的指挥中心、信息中心、通信中心、自动化中心及继保整定中心。如今,阳新调通人正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在“一强三优”的蓝图中,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用孜孜不倦的追求,用完美的责任心,谱写着新的华章。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