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你的故事,亮我们的精彩
2012-05-23 16:54:46 来源:王振玉,官正洁,杨天兰
A-
A+
电力18讯: 一个好的想法可以推动一项工作得提高,一个好的思路可以带动全局共同进步,为抓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三都供电局创新活动载体,于5月份正式启动了“供电所故事会”特色政工活动,通过摆谈身边的故事,引导员工摆正心态、积极向上,积极营造和谐幸福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
近日,贵州电网三都供电局“供电所故事会”相继在九阡、周覃、中和三个供电所召开,活动以座谈会的形式开展。每位员工都相互摆谈着身边最感动、印象最深刻的趣事,有抢修的、有为民服务的、有同事之间互相关照的……
为民服务是我的职责
九阡供电所的吴安金站起来说:“我们所的任培林大哥让我很是敬佩、感动!记得今年春节后的一个晚上,大约11点半钟,我已进入了梦乡,任大哥一个电话把我吵醒,原来是九阡街上有一组令克烧坏了,群众打电话过来,任大哥叫我一起去抢修,当时天气很冷,我真不想从暖暖的被子里起来,就答了一句,明天再去换吧,现在都那么晚了,可任大哥一席话让我惭愧,他说明天是赶场天,群众等着用电呢,给群众及时供电是我们的责任啊。我当时二话不说,穿上衣服,拿起工具,与任大哥骑着摩托马冒着刺骨的寒风赶往故障现场抢修,回来时已是凌晨1点半了,任大哥这种敬业精神以及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态度真是我学习的榜样。”
用生命换来的光明
“哎,那次的抢修是我毕生难忘的,是我用命换来的……”在一声长长的叹息声中,中和供电所的石国华娓娓道出了他生命中那段难忘回忆:“那是2008年的冰灾期间,大年三十夜,在抢修中和电站受损电杆工作中,有一基电杆正好立在悬崖边上,我从早上七点钟干活开始直到晚上九点钟一直是米粒未进,可以说力气都快用完了,要到达悬崖边的电杆必须要经过电站的一道深沟,深沟落差有将近100米,而可以通过的石板仅有0.5米,当我低头看时,深沟的水直哗哗地往下泻,我顿时感觉头晕目眩,双腿发软立刻趴在石板上不敢动弹,此时脑海里浮现出昨天当地村民为了能在三十夜通电,全村老老少少全部出动,将九基电杆抬到指定位置,要是今天不能通电我感觉心里有愧,于是我咬着牙往前爬,终于过了那道深沟。来到悬崖边,我鼓足勇气登杆,我不敢往下看,只是专心把工作做完,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抢修,工作终于结束了,当下到地面的时候,我悬着的一颗心才终于落地。晚上九点我来到中和村变压器下合上刀闸的瞬间,整个村子亮起来,村民们高兴的在门口放鞭炮庆祝。这时我才想起家里的孩子还眼巴巴的等着我回家做年夜饭呢……”
老同志的经验之谈
周覃供电所的玉定国、周德刚两位老同志那种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让我们深深感染。58岁的周德刚老师傅说了这样一句“一个不管在哪里,在哪个岗位,只要认真对待手上每一项工作,相信没有做不好的,对于一些“丁子户,只要我们用心多沟通、多交流,想尽一切办法,把‘敌人’变成‘朋友’,我们的工作就会由‘难’变‘易’……。”玉师傅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们已没有年轻人的那种充足干劲,但是我们耐磨、实干,责任心强,作为电力人员,就要为群众办实事,下乡帮助群众接线、装闸刀我从不收取一分钱,干事就要兢兢业业,吃苦耐牢,我们已经干了一辈子,也准备到退休了,但我们坚守,在一天岗,就要对得起企业、对得起自已,我们要做到光荣退休。”老同志们的一翻话,给年青人的心灵带来了震憾,同时感动着,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是他们前进道路上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不止这些,我们还听到了韦正林和石昌跃兄弟俩在刹车失灵瞬间的同生共死的故事;周红明抢修路上被竹根刺穿脚背,兄弟们背着他走了几十里山路的故事;年轻人罗厚洋在供电所工作,屡次被‘请家长’的故事,故事一个接一个,感动一个接一个,现场笑声此起彼伏,不知不觉,大家的心更加贴进了,笑意浓浓,暖意融融,在浓烈的和谐氛围中,每个人的心里都亮堂堂、暖乎乎的……(王振玉,官正洁,杨天兰)
近日,贵州电网三都供电局“供电所故事会”相继在九阡、周覃、中和三个供电所召开,活动以座谈会的形式开展。每位员工都相互摆谈着身边最感动、印象最深刻的趣事,有抢修的、有为民服务的、有同事之间互相关照的……
为民服务是我的职责
九阡供电所的吴安金站起来说:“我们所的任培林大哥让我很是敬佩、感动!记得今年春节后的一个晚上,大约11点半钟,我已进入了梦乡,任大哥一个电话把我吵醒,原来是九阡街上有一组令克烧坏了,群众打电话过来,任大哥叫我一起去抢修,当时天气很冷,我真不想从暖暖的被子里起来,就答了一句,明天再去换吧,现在都那么晚了,可任大哥一席话让我惭愧,他说明天是赶场天,群众等着用电呢,给群众及时供电是我们的责任啊。我当时二话不说,穿上衣服,拿起工具,与任大哥骑着摩托马冒着刺骨的寒风赶往故障现场抢修,回来时已是凌晨1点半了,任大哥这种敬业精神以及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态度真是我学习的榜样。”
用生命换来的光明
“哎,那次的抢修是我毕生难忘的,是我用命换来的……”在一声长长的叹息声中,中和供电所的石国华娓娓道出了他生命中那段难忘回忆:“那是2008年的冰灾期间,大年三十夜,在抢修中和电站受损电杆工作中,有一基电杆正好立在悬崖边上,我从早上七点钟干活开始直到晚上九点钟一直是米粒未进,可以说力气都快用完了,要到达悬崖边的电杆必须要经过电站的一道深沟,深沟落差有将近100米,而可以通过的石板仅有0.5米,当我低头看时,深沟的水直哗哗地往下泻,我顿时感觉头晕目眩,双腿发软立刻趴在石板上不敢动弹,此时脑海里浮现出昨天当地村民为了能在三十夜通电,全村老老少少全部出动,将九基电杆抬到指定位置,要是今天不能通电我感觉心里有愧,于是我咬着牙往前爬,终于过了那道深沟。来到悬崖边,我鼓足勇气登杆,我不敢往下看,只是专心把工作做完,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抢修,工作终于结束了,当下到地面的时候,我悬着的一颗心才终于落地。晚上九点我来到中和村变压器下合上刀闸的瞬间,整个村子亮起来,村民们高兴的在门口放鞭炮庆祝。这时我才想起家里的孩子还眼巴巴的等着我回家做年夜饭呢……”
老同志的经验之谈
周覃供电所的玉定国、周德刚两位老同志那种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让我们深深感染。58岁的周德刚老师傅说了这样一句“一个不管在哪里,在哪个岗位,只要认真对待手上每一项工作,相信没有做不好的,对于一些“丁子户,只要我们用心多沟通、多交流,想尽一切办法,把‘敌人’变成‘朋友’,我们的工作就会由‘难’变‘易’……。”玉师傅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们已没有年轻人的那种充足干劲,但是我们耐磨、实干,责任心强,作为电力人员,就要为群众办实事,下乡帮助群众接线、装闸刀我从不收取一分钱,干事就要兢兢业业,吃苦耐牢,我们已经干了一辈子,也准备到退休了,但我们坚守,在一天岗,就要对得起企业、对得起自已,我们要做到光荣退休。”老同志们的一翻话,给年青人的心灵带来了震憾,同时感动着,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是他们前进道路上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不止这些,我们还听到了韦正林和石昌跃兄弟俩在刹车失灵瞬间的同生共死的故事;周红明抢修路上被竹根刺穿脚背,兄弟们背着他走了几十里山路的故事;年轻人罗厚洋在供电所工作,屡次被‘请家长’的故事,故事一个接一个,感动一个接一个,现场笑声此起彼伏,不知不觉,大家的心更加贴进了,笑意浓浓,暖意融融,在浓烈的和谐氛围中,每个人的心里都亮堂堂、暖乎乎的……(王振玉,官正洁,杨天兰)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