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能战斗的变电检修班
2012-05-28 09:23:38 来源:邹晓磊
A-
A+
电力18讯: 翁牛特旗农电局有个变电检修班,这可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过硬队伍。
变电检修班的工作任务很明确,抢修、检修翁牛特旗境内13座变电站的66千伏、10千伏设备及综合自动化保护等设备。既然称“抢修”,那就意味着线路还在带电运行着,你得迅速找出毛病马上修复如初;既然称“抢修”当然是得争分夺秒,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艰巨的任务。早一分钟正常供电,就会增加一分钟的经济、社会效益,就会减少一分钟的损失。经济腾飞,能源先行,变电检修班,农电排头兵。小伙子们清醒的知道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故而一个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平常素日闷着头不声不响地学习本事,增长技能,浑身憋足了一股劲儿,好像钟表拧紧了发条,一旦队伍拉出去参加实战,大家可就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光是埋头苦干赶进度远远不够,你还得把“安全”一词当成警钟时时刻刻挂在耳边儿上。班前要做好危险点预测,施工作业坚持标准化管理,既要增强安全意识,不要把条条款款的安全防范措施逐一落到实处。归其末了,施工任务高质量的完成了,一例事故没发生,更没有谁违反劳动纪律,检修班班长长舒了一口气,把一颗悬吊着的心彻底放回肚里。
话说2011年农历正月初九,小城乌丹的居民们还在鞭炮声中欢天喜地地过着春节,在电视机前欣赏好戏连台的央视节目,变电检修班全体人员已经抵达翁旗最东部大兴66千伏新运输变电工程的施工现场。连年的气候干旱,造成西拉沐沦河夏季断流,大兴一带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素称翁旗鱼米之乡的大兴急待解决机电井的春汇问题。农时不等人,百姓的需要就是农电人的责任,变电检修班的小伙子放弃了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工地上搭起了简易账篷,夜以继日地投入紧张施工。白天的太阳也没有多少热量,在野外干上一阵儿,手脚就冻得又疼又麻,隔着手套哈上几口热气,很快又被冰凉的铁件儿把暖手的作用抵消为零。夜间账篷四面透风,一咬牙一狠心钻进被窝,周身是一阵透骨的寒冷。夜显得格外漫长,蜷缩着当了十几个小时的“团长”启明星迟迟不肯亮相,等到太阳终于从地平线上蹦出来,账篷里脸盆中的水早就冻成了冰坨儿。仅仅用时35天,变电电气安装工程顺利告竣并通过市局等单位的三级验收和市试验所交接试验合格。施工间隙忙里偷闲,竟捎带着完成了新苏莫变电站66千伏新建出线施工,可以说是作揖挠脚背――功(恭)两得。2010年5月9日,新建大兴送变电工程正式投入运行,鱼米之乡有了确保丰收的坚实保障。让百姓乐得合不拢嘴,当地领导更是喜上眉梢,变电检修班的小伙子们在群众炽烈的赞赏目光中带着满身疲惫,满腔愉悦踏上新的征途。
我们来看看进入2011年以来仅仅大半年的时间里,变电检修班走过的工作历程。
5月7日,小伙子从大板供电局调运9台66千伏电流互感器分送到玉名,玉砂两座电站。8月起开始安装,用时15个钟头,圆满完成了更换任务,施工质量是狗撵鸭子――呱呱叫。
5月10日、11日连续两天,对海拉苏、新苏莫两座电站进行预防性试验。
5月12日马不停蹄,为新建的66千伏解放营变电所做电气安装的准备工作。第二天开赴施工现场,接着是昼夜连轴转的紧张施工。到6月30日,全部投运工作提前完成,经市局等单位三级验收和市试验所的严格交接试验,又是一次性通过,赢了个满堂彩。
5月25日,鉴于红山、头分地、大兴三地主变已严重超负荷,旗农电局决定调整主变,将梧桐花变电所的10000千伏安主变调到红山变电所,将经山变电所,将红山变电所5000千伏安2号主变调到头分地变电所,再将头分地变电所的2000千伏安1号主变调到大兴变电所,回个变电所距离遥远,长途调运,难度可想而知。小伙子们凌晨4点全员启动,仅仅三天便调整完毕,漂漂亮亮的打赢了一场攻坚站。
7月2日开始,对梧桐花变电所10千伏设备进行改造。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任务完成得干净利落。
有人编了这样几句顺口溜来调侃我们的农电检修工,说他们“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收破烂的,仔细一看原来是翁旗农电的”。是的,长年累月的紧张施工,野外作业,变电检修班的小伙子们满脸倦容,满身油污,头发长了顾不上理,衣服脏了顾不上换,早晨顶着星星出工,晚上日落西山方归来,孩子经常见不到爸爸,妻子经常见不到丈夫,正谈对象的小伙子腾不出闲工夫同女友花前月下地卿卿我我。早晨睁开眼就是拼死拼活地干活儿,夜间硬板床上一挺一觉睡到天明。没有美梦,没有奢望,没有时髦的所谓现代生活,更是远离了灯红酒绿的奢华,似乎他们从来就没有年轻过,没有潇洒过,没有享受过,没有舒适快乐过。有人讥笑他们一味傻干,不懂得真正的生活。有人甚至用这样的话训导不努力的孩子:“再不好好念书,长大了只好去爬电线杆子当检修工。”我要在这里郑重其事地为检修班的小伙子们大声疾呼――请尊重我们的农电检修工,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就没有千家万户的温暧,就没有城市,乡村的一片光明。
职业没有尊卑之分,人格却有高下之别。心悦诚服地举起你的双手,为我们的农电检修工作发自脏腑地道一声:谢谢!
因为,他们是农业系统中一支特别的战斗队伍。(邹晓磊/文 于文学/审核)
变电检修班的工作任务很明确,抢修、检修翁牛特旗境内13座变电站的66千伏、10千伏设备及综合自动化保护等设备。既然称“抢修”,那就意味着线路还在带电运行着,你得迅速找出毛病马上修复如初;既然称“抢修”当然是得争分夺秒,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艰巨的任务。早一分钟正常供电,就会增加一分钟的经济、社会效益,就会减少一分钟的损失。经济腾飞,能源先行,变电检修班,农电排头兵。小伙子们清醒的知道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故而一个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平常素日闷着头不声不响地学习本事,增长技能,浑身憋足了一股劲儿,好像钟表拧紧了发条,一旦队伍拉出去参加实战,大家可就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光是埋头苦干赶进度远远不够,你还得把“安全”一词当成警钟时时刻刻挂在耳边儿上。班前要做好危险点预测,施工作业坚持标准化管理,既要增强安全意识,不要把条条款款的安全防范措施逐一落到实处。归其末了,施工任务高质量的完成了,一例事故没发生,更没有谁违反劳动纪律,检修班班长长舒了一口气,把一颗悬吊着的心彻底放回肚里。
话说2011年农历正月初九,小城乌丹的居民们还在鞭炮声中欢天喜地地过着春节,在电视机前欣赏好戏连台的央视节目,变电检修班全体人员已经抵达翁旗最东部大兴66千伏新运输变电工程的施工现场。连年的气候干旱,造成西拉沐沦河夏季断流,大兴一带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素称翁旗鱼米之乡的大兴急待解决机电井的春汇问题。农时不等人,百姓的需要就是农电人的责任,变电检修班的小伙子放弃了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工地上搭起了简易账篷,夜以继日地投入紧张施工。白天的太阳也没有多少热量,在野外干上一阵儿,手脚就冻得又疼又麻,隔着手套哈上几口热气,很快又被冰凉的铁件儿把暖手的作用抵消为零。夜间账篷四面透风,一咬牙一狠心钻进被窝,周身是一阵透骨的寒冷。夜显得格外漫长,蜷缩着当了十几个小时的“团长”启明星迟迟不肯亮相,等到太阳终于从地平线上蹦出来,账篷里脸盆中的水早就冻成了冰坨儿。仅仅用时35天,变电电气安装工程顺利告竣并通过市局等单位的三级验收和市试验所交接试验合格。施工间隙忙里偷闲,竟捎带着完成了新苏莫变电站66千伏新建出线施工,可以说是作揖挠脚背――功(恭)两得。2010年5月9日,新建大兴送变电工程正式投入运行,鱼米之乡有了确保丰收的坚实保障。让百姓乐得合不拢嘴,当地领导更是喜上眉梢,变电检修班的小伙子们在群众炽烈的赞赏目光中带着满身疲惫,满腔愉悦踏上新的征途。
我们来看看进入2011年以来仅仅大半年的时间里,变电检修班走过的工作历程。
5月7日,小伙子从大板供电局调运9台66千伏电流互感器分送到玉名,玉砂两座电站。8月起开始安装,用时15个钟头,圆满完成了更换任务,施工质量是狗撵鸭子――呱呱叫。
5月10日、11日连续两天,对海拉苏、新苏莫两座电站进行预防性试验。
5月12日马不停蹄,为新建的66千伏解放营变电所做电气安装的准备工作。第二天开赴施工现场,接着是昼夜连轴转的紧张施工。到6月30日,全部投运工作提前完成,经市局等单位三级验收和市试验所的严格交接试验,又是一次性通过,赢了个满堂彩。
5月25日,鉴于红山、头分地、大兴三地主变已严重超负荷,旗农电局决定调整主变,将梧桐花变电所的10000千伏安主变调到红山变电所,将经山变电所,将红山变电所5000千伏安2号主变调到头分地变电所,再将头分地变电所的2000千伏安1号主变调到大兴变电所,回个变电所距离遥远,长途调运,难度可想而知。小伙子们凌晨4点全员启动,仅仅三天便调整完毕,漂漂亮亮的打赢了一场攻坚站。
7月2日开始,对梧桐花变电所10千伏设备进行改造。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任务完成得干净利落。
有人编了这样几句顺口溜来调侃我们的农电检修工,说他们“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收破烂的,仔细一看原来是翁旗农电的”。是的,长年累月的紧张施工,野外作业,变电检修班的小伙子们满脸倦容,满身油污,头发长了顾不上理,衣服脏了顾不上换,早晨顶着星星出工,晚上日落西山方归来,孩子经常见不到爸爸,妻子经常见不到丈夫,正谈对象的小伙子腾不出闲工夫同女友花前月下地卿卿我我。早晨睁开眼就是拼死拼活地干活儿,夜间硬板床上一挺一觉睡到天明。没有美梦,没有奢望,没有时髦的所谓现代生活,更是远离了灯红酒绿的奢华,似乎他们从来就没有年轻过,没有潇洒过,没有享受过,没有舒适快乐过。有人讥笑他们一味傻干,不懂得真正的生活。有人甚至用这样的话训导不努力的孩子:“再不好好念书,长大了只好去爬电线杆子当检修工。”我要在这里郑重其事地为检修班的小伙子们大声疾呼――请尊重我们的农电检修工,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就没有千家万户的温暧,就没有城市,乡村的一片光明。
职业没有尊卑之分,人格却有高下之别。心悦诚服地举起你的双手,为我们的农电检修工作发自脏腑地道一声:谢谢!
因为,他们是农业系统中一支特别的战斗队伍。(邹晓磊/文 于文学/审核)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