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改造给万载农民带来了福音
2012-05-16 15:22:34 来源:罗亚毅
A-
A+
电力18讯: 5月13日,笔者来到万载县马步乡寨下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水泥村道、一排排漂亮的农家楼房错落有致,一根根电杆整齐划一,一排排银线纵横交错,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该村农民一脸兴奋地说:“电足了,村民的小日子是越过越滋润也更有盼头了。” 笔者走进装修一新的农居,家家户户的空调等家用电器在迅速普及,呈现出一幅美丽动人的新农村电气化图景。
这仅仅是万载农村电网建设的一个缩影。农改使万载百姓生活变得“亮堂”起来,使农村供电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村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进一步增强。
汗水浇筑万载坚强电网
“建设改造农网线路牵涉万载县17个乡(镇),因万载县一些乡村电网破损陈旧,使线径与电杆高度均不符现供用电的要求,这无疑会给农网施工增加难度。”网改初期,万载县供电公司经理邹峰感叹地说。
2010年夏季,在建设潭埠变至株潭变35千伏线路时,为确保网改工程紧张有序进展,公司每个施工队早4点多钟进入工地,直到夜幕降临他们的身影仍在晃动。在线路施工中,电力员工们顶烈日、冒酷暑,夜以继日,风餐露宿,为的是争分夺秒赶进度,缩短停电时间,仅用2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这条线路施工任务。
康乐变至株潭变110千伏线路工程架设可畏是难度最大的了,线路跨越长,仅东西跨线山岭长度达45公里,交通不便,山岭障碍,技术性强,可谓是困难重重。在工程建设艰、险、重的关键时刻,施工队员表现出了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万载县供电公司领导亲自挂帅,号召共产党员组成“党员突击队”冲在第一线,在党员的感召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也纷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工程建设中,用汗水浇筑万载坚强的电网。
近年来,万载电网建设与改造投入资金达2. 64亿元,用于万载县变电站和农网改造等电网建设,通过一、二、三期的农网改造、全县已新建和改造城乡变压器1602台,已改造农户86993户,占农户的75.7%,改造了原有的7座变电站,新建了4座35千伏变电站,新建了110KV变电站一座和220KV变电站一座,从根本上改变了万载供电网络的落后面貌,电网建设驶入了快车道。
网改给有机农业县带来新变化
有机农业是万载的一张靓丽名片,是该县强县富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作为“江南有机农业第一县”,万载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的基础上,致力于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加速发展。2005年,为解决有机农业示范区茭湖乡农村电网供电能力不足,使农业生产设施用电问题得到解决,推进农田电灌、农村经济作物和农副产品加工、畜禽水产养殖等供电设施改造,万载供电公司所为该乡率先实行农网改造,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8台配变增容,改造该乡农村用户2000多家的配电线路改造工作,使长年处于干旱的5千多亩丘陵地抽上了水,使茭湖乡有机蔬菜、百合、草莓等有机农业经济得到发展和1000多亩耕地实现了有机转换,被国家环保总局评定为“国家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茭湖的成功,推动了万载县有机农业的发展。至2011年,农村电网改造的推动,使该县高村、仙源、岭东、赤兴等11个山区乡(镇)进行有机农业生产,有机农业生产面积达26.7万亩,水稻、木姜、毛豆、小葱、草莓、百合、蜂蜜、山茶油、三黄鸡等38个品种通过了国际或国内有机认证;建成了有机(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12家,带动下游企业100多家,有10多个系列100多个产品进入了国际、国内市场,有机农业产值突破10亿元。随着农村电网的增强,2010年,万载县实施了10000亩现代农业标准良田建设项目,完成了双桥镇周家山村、山溪村与马步乡黄村的现代农业标准良田建设项目。2012年 2月,万载县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宜春市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机器转起来 山村有盼头
远距县城50多公里的高村是个山区竹乡,电网就显得更加薄弱。农户居住过于分散,使得台区供电半径过大、电力线路延伸长,再加上山区上的强风、雷击、冰雹、雨雪天气,导致电网稳定性极差,电力供应时续时断。网改之前,山上的电说断就断,许多竹制品加工户机器买来基本成了摆设,更别提加工产品了。
为提高高村乡的抗灾能力,在高村农网升级改造过程中,万载公司投入500多万元,完成了全乡的输变电建设工程。为保障乡镇的电源可靠供电,还投入了600万元,建了一座35千伏的变电站。在高村街道的马路边,笔者走进一竹制品加工厂,这里正在加工竹制凉席产品。竹制品厂的钟师傅告诉笔者:“5年前,一到用电高峰期,厂里的几台机器运行特别慢,最严重的时候还会影响照明灯的正常启动。”随着农网低电压升级改造工程的完成,农村供电质量提升明显,“现在机器运作起来非常顺畅,效率大大提高了,真是机器转起来 山里人有盼头啊。”钟师傅指着身边正在运行的机器高兴的说。
网改点亮万载农民幸福新生活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用电负荷的剧增,过去鹅峰乡益连村低电压情况日趋严重,用电故障时有发生。万载县供电公司在勘查该村供电区域,逐户排查全村村民电表、进户线及装置配件后,因地制宜地为益连村电网进行了增容改造,使该村用电质量大大提高。谈起农网改造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影响,益连村村民赞不绝口:“实行网改前,我们这里夏天经常停电或电压不稳,现在完全不必担心这些问题了,改造后,村里的用户再也不愁电压低了,真是农网改造点亮了我们农民幸福的新生活啊!”
与以前相比,网改使农民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笔者在万载县罗城镇农村看到,该镇黎明村黄志洪家靠办扎粉加工厂致富,盖起二层小洋楼。黄志洪告诉笔者,农网改造后,黎明村85%农户象我家一样办起了扎粉加工厂,盖起小洋楼,添置了家电。黄志洪说:“以前靠烧柴烧炭做饭,现在是用电磁炉电饭煲做饭。”他尝到了农网升级改造之后的甜头,经营的扎粉加工厂得到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他准备再添置一些电器设备,享受享受美好的幸福新生活。
为确保扎粉加工户用电,罗城供电所经常主动上门服务,对增容或新增加的客户开启用电“绿色通道”,实行客户用电手续、勘测、安装连贯不间断服务,确保及时用电。现在,黎明村农民加工扎粉的绝活已成为当地一大特色经济,该村200多户村民加工扎粉仅此一项每户纯收入4万元,靠着加工扎粉富了一村人。
“电网升级改造给我们村里人带来了福音,提高了全村人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为我们农村增添幸福的新生活。”望着一根根被立起的新电杆和纵横整齐的电网,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对美好新生活的幸福憧憬。
这仅仅是万载农村电网建设的一个缩影。农改使万载百姓生活变得“亮堂”起来,使农村供电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村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进一步增强。
汗水浇筑万载坚强电网
“建设改造农网线路牵涉万载县17个乡(镇),因万载县一些乡村电网破损陈旧,使线径与电杆高度均不符现供用电的要求,这无疑会给农网施工增加难度。”网改初期,万载县供电公司经理邹峰感叹地说。
2010年夏季,在建设潭埠变至株潭变35千伏线路时,为确保网改工程紧张有序进展,公司每个施工队早4点多钟进入工地,直到夜幕降临他们的身影仍在晃动。在线路施工中,电力员工们顶烈日、冒酷暑,夜以继日,风餐露宿,为的是争分夺秒赶进度,缩短停电时间,仅用2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这条线路施工任务。
康乐变至株潭变110千伏线路工程架设可畏是难度最大的了,线路跨越长,仅东西跨线山岭长度达45公里,交通不便,山岭障碍,技术性强,可谓是困难重重。在工程建设艰、险、重的关键时刻,施工队员表现出了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万载县供电公司领导亲自挂帅,号召共产党员组成“党员突击队”冲在第一线,在党员的感召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也纷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工程建设中,用汗水浇筑万载坚强的电网。
近年来,万载电网建设与改造投入资金达2. 64亿元,用于万载县变电站和农网改造等电网建设,通过一、二、三期的农网改造、全县已新建和改造城乡变压器1602台,已改造农户86993户,占农户的75.7%,改造了原有的7座变电站,新建了4座35千伏变电站,新建了110KV变电站一座和220KV变电站一座,从根本上改变了万载供电网络的落后面貌,电网建设驶入了快车道。
网改给有机农业县带来新变化
有机农业是万载的一张靓丽名片,是该县强县富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作为“江南有机农业第一县”,万载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的基础上,致力于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加速发展。2005年,为解决有机农业示范区茭湖乡农村电网供电能力不足,使农业生产设施用电问题得到解决,推进农田电灌、农村经济作物和农副产品加工、畜禽水产养殖等供电设施改造,万载供电公司所为该乡率先实行农网改造,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8台配变增容,改造该乡农村用户2000多家的配电线路改造工作,使长年处于干旱的5千多亩丘陵地抽上了水,使茭湖乡有机蔬菜、百合、草莓等有机农业经济得到发展和1000多亩耕地实现了有机转换,被国家环保总局评定为“国家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茭湖的成功,推动了万载县有机农业的发展。至2011年,农村电网改造的推动,使该县高村、仙源、岭东、赤兴等11个山区乡(镇)进行有机农业生产,有机农业生产面积达26.7万亩,水稻、木姜、毛豆、小葱、草莓、百合、蜂蜜、山茶油、三黄鸡等38个品种通过了国际或国内有机认证;建成了有机(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12家,带动下游企业100多家,有10多个系列100多个产品进入了国际、国内市场,有机农业产值突破10亿元。随着农村电网的增强,2010年,万载县实施了10000亩现代农业标准良田建设项目,完成了双桥镇周家山村、山溪村与马步乡黄村的现代农业标准良田建设项目。2012年 2月,万载县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宜春市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机器转起来 山村有盼头
远距县城50多公里的高村是个山区竹乡,电网就显得更加薄弱。农户居住过于分散,使得台区供电半径过大、电力线路延伸长,再加上山区上的强风、雷击、冰雹、雨雪天气,导致电网稳定性极差,电力供应时续时断。网改之前,山上的电说断就断,许多竹制品加工户机器买来基本成了摆设,更别提加工产品了。
为提高高村乡的抗灾能力,在高村农网升级改造过程中,万载公司投入500多万元,完成了全乡的输变电建设工程。为保障乡镇的电源可靠供电,还投入了600万元,建了一座35千伏的变电站。在高村街道的马路边,笔者走进一竹制品加工厂,这里正在加工竹制凉席产品。竹制品厂的钟师傅告诉笔者:“5年前,一到用电高峰期,厂里的几台机器运行特别慢,最严重的时候还会影响照明灯的正常启动。”随着农网低电压升级改造工程的完成,农村供电质量提升明显,“现在机器运作起来非常顺畅,效率大大提高了,真是机器转起来 山里人有盼头啊。”钟师傅指着身边正在运行的机器高兴的说。
网改点亮万载农民幸福新生活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用电负荷的剧增,过去鹅峰乡益连村低电压情况日趋严重,用电故障时有发生。万载县供电公司在勘查该村供电区域,逐户排查全村村民电表、进户线及装置配件后,因地制宜地为益连村电网进行了增容改造,使该村用电质量大大提高。谈起农网改造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影响,益连村村民赞不绝口:“实行网改前,我们这里夏天经常停电或电压不稳,现在完全不必担心这些问题了,改造后,村里的用户再也不愁电压低了,真是农网改造点亮了我们农民幸福的新生活啊!”
与以前相比,网改使农民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笔者在万载县罗城镇农村看到,该镇黎明村黄志洪家靠办扎粉加工厂致富,盖起二层小洋楼。黄志洪告诉笔者,农网改造后,黎明村85%农户象我家一样办起了扎粉加工厂,盖起小洋楼,添置了家电。黄志洪说:“以前靠烧柴烧炭做饭,现在是用电磁炉电饭煲做饭。”他尝到了农网升级改造之后的甜头,经营的扎粉加工厂得到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他准备再添置一些电器设备,享受享受美好的幸福新生活。
为确保扎粉加工户用电,罗城供电所经常主动上门服务,对增容或新增加的客户开启用电“绿色通道”,实行客户用电手续、勘测、安装连贯不间断服务,确保及时用电。现在,黎明村农民加工扎粉的绝活已成为当地一大特色经济,该村200多户村民加工扎粉仅此一项每户纯收入4万元,靠着加工扎粉富了一村人。
“电网升级改造给我们村里人带来了福音,提高了全村人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为我们农村增添幸福的新生活。”望着一根根被立起的新电杆和纵横整齐的电网,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对美好新生活的幸福憧憬。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