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管理 精确管控――罗甸供电局开展可靠性精细化管理纪实
2012-03-07 10:57:54 来源:王明科
A-
A+
电力18讯:
随着2011年创先工作深入推进,贵阳供电局创先工作的范畴延伸到了县级供电局。作为县级供电企业之一,罗甸供电局在承接了市局下达的各项创先任务和计划的同时,积极探索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指标落地管理办法,提出了以“可靠性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将可靠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抓实做细,稳步推进可靠性管理工作。通过一年的实践,效果显著,可靠性指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剖析:责任重大 压力重重
罗甸供电局成立于2010年11月,其前身是罗甸县电力公司。成立初期,罗甸供电局面临着起步晚、底子薄、管理落后等困境。长期以来,罗甸供电局在可靠性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切入点不准确,收效不大,可靠性管理水平提升幅度不大,指标落后。
2010年,罗甸供电局城镇供电可靠性指标列全局15家分县局的第十四名,其中城镇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为26.3小时,落后贵阳局平均水平10小时,严重阻碍了贵阳局整体水平提升。罗甸供电局也感到创先工作的责任重大、压力重重。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发展是必须的。为此,该局对长期以来指标背后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可靠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职责不够清晰,导致管理无序、推诿、内耗;二是生产管理主流程虽然得到固化,但工作抓得不细,各环节水分含量大;三是规范化和标准化未能落实到基层,受制于人员素质,同样的工作在不同的班组执行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四是工作思路不清晰,“重抢修轻巡维”,导致故障多发。
发现问题后,罗甸供电局不等不靠,根据本局实际情况,提出了开展可靠性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并明确了要挤干管理水分,将城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控制在10小时户以内的工作目标。
实施:精细管理 精确管控
思路已清晰,目标已明确。罗甸供电局没有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明确了要立足于“供电可靠性数据闭环管理、供电可靠性指标分解预控管理、流程优化及流程再造以及综合停电全过程管控”四个方面,来抓好可靠性精细化管理。
供电可靠性数据闭环管理。数据的准确性是确保正确分析指标,指导实际工作开展的基础。为此,该局从加强可靠性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的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入手,明确了基础数据统一由设备维护部门报送,由生技部核对无误后录入系统,发生异动在5个工作日进行更新;业扩数据最迟当月完成更新,设备维护部门负责数据核对。运行数据由调度中心统计报送,生技部核对后录入系统,设备维护部门负责核对,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均形成闭环管理。
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罗甸供电局还建立了供电可靠性数据定期检查机制,由生技、调度、运行部门组成检查组每月对数据进行核对、检查,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对可靠性管理工作和可靠性数据的“严谨、认真、求实”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有效保证了可靠性数据的真实、完整。
供电可靠性指标分解、预控管理。为确保年度可靠性指标的完成,罗甸供电局在每年底由生技部门组织调度、工程、市场、输配等部门整理上报全年停电检修计划,在充分考虑了各类计划进行综合的前提下,对年度指标进行测算,并按照工作的总体部署将指标分解到季度、月度,各设备维护部门根据年度计划编制月、周、日检修计划,可靠性管理工作组针对部门计划的完成情况按季度进行考核、兑现,确保了全年停电检修计划有序开展和年度指标的可控、在控。
针对故障指标,罗甸供电局以部门维护设备的历史故障数据为基础,在扣除80%的人为管理责任因素后将故障指标分解下达到部门,按季度进行绩效考核,通过指标考核、经济挂钩极大的调动了各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各部门在设备维护上加大投入力度,改变了以往“重抢修轻巡维”的被动思想,有效控制了故障事件的发生。
优化、再造流程。供电可靠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供电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如何保证系统高效运转,解决因功能交叉产生的工作界面界定不清晰等问题是关键。罗甸供电局结合实际,将工作标准本地化,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的思路,修编了管理制度,并对检修管理、缺陷管理、计划管理等六个主要生产流程,以及其关联的18个子流程和37份流程表单,编制了典型输配变电检修《作业项清单》、《作业项作业标准》、《作业指导书》;明确了工作职责,同时“化繁为简”,提高工作人员在巡视、缺陷、计划、检修这一生产管理主线工作中的“可依从性”,降低企业对人的要求,为提高精细化管理的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提供保障。
综合停电全过程管控。检修工作的开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停电计划的确定到停电、检修、复电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相互产生影响,对于控制检修停电时间的节约都十分重要。为了有效提高检修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罗甸供电局编制并执行了《作业指导书》、《设备停复电操作时间定额》、《检修标准时间定额》,将检修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拆分,给定执行标准,并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回顾、评估、改进,大大的提高了检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效果:解决了问题 提升了指标
通过实行可靠性精细化管理,以往工作中存在的工作职责不够清晰,导致管理无序、推诿、内耗大,以及各部门不知道该具体如何抓可靠性管理工作等问题得到解决,使罗甸供电局的可靠性管理工作逐步进入良性循环。2011年,该局故障停电所占比例下降至48.7%,其中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停电事件所占比例下降至22%。
指标方面,罗甸供电局2011年的城镇供电可靠性指标达到99.924%,同比2010年提高了0.22个百分点;城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6.65小时户,同比2010年减少了19.65小时户;农村供电可靠性指标达到98.65%,同比2010年提高了3.75个百分点,圆满完成了2011年既定目标。(王明科)
随着2011年创先工作深入推进,贵阳供电局创先工作的范畴延伸到了县级供电局。作为县级供电企业之一,罗甸供电局在承接了市局下达的各项创先任务和计划的同时,积极探索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指标落地管理办法,提出了以“可靠性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将可靠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抓实做细,稳步推进可靠性管理工作。通过一年的实践,效果显著,可靠性指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剖析:责任重大 压力重重
罗甸供电局成立于2010年11月,其前身是罗甸县电力公司。成立初期,罗甸供电局面临着起步晚、底子薄、管理落后等困境。长期以来,罗甸供电局在可靠性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切入点不准确,收效不大,可靠性管理水平提升幅度不大,指标落后。
2010年,罗甸供电局城镇供电可靠性指标列全局15家分县局的第十四名,其中城镇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为26.3小时,落后贵阳局平均水平10小时,严重阻碍了贵阳局整体水平提升。罗甸供电局也感到创先工作的责任重大、压力重重。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发展是必须的。为此,该局对长期以来指标背后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可靠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职责不够清晰,导致管理无序、推诿、内耗;二是生产管理主流程虽然得到固化,但工作抓得不细,各环节水分含量大;三是规范化和标准化未能落实到基层,受制于人员素质,同样的工作在不同的班组执行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四是工作思路不清晰,“重抢修轻巡维”,导致故障多发。
发现问题后,罗甸供电局不等不靠,根据本局实际情况,提出了开展可靠性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并明确了要挤干管理水分,将城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控制在10小时户以内的工作目标。
实施:精细管理 精确管控
思路已清晰,目标已明确。罗甸供电局没有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明确了要立足于“供电可靠性数据闭环管理、供电可靠性指标分解预控管理、流程优化及流程再造以及综合停电全过程管控”四个方面,来抓好可靠性精细化管理。
供电可靠性数据闭环管理。数据的准确性是确保正确分析指标,指导实际工作开展的基础。为此,该局从加强可靠性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的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入手,明确了基础数据统一由设备维护部门报送,由生技部核对无误后录入系统,发生异动在5个工作日进行更新;业扩数据最迟当月完成更新,设备维护部门负责数据核对。运行数据由调度中心统计报送,生技部核对后录入系统,设备维护部门负责核对,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均形成闭环管理。
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罗甸供电局还建立了供电可靠性数据定期检查机制,由生技、调度、运行部门组成检查组每月对数据进行核对、检查,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对可靠性管理工作和可靠性数据的“严谨、认真、求实”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有效保证了可靠性数据的真实、完整。
供电可靠性指标分解、预控管理。为确保年度可靠性指标的完成,罗甸供电局在每年底由生技部门组织调度、工程、市场、输配等部门整理上报全年停电检修计划,在充分考虑了各类计划进行综合的前提下,对年度指标进行测算,并按照工作的总体部署将指标分解到季度、月度,各设备维护部门根据年度计划编制月、周、日检修计划,可靠性管理工作组针对部门计划的完成情况按季度进行考核、兑现,确保了全年停电检修计划有序开展和年度指标的可控、在控。
针对故障指标,罗甸供电局以部门维护设备的历史故障数据为基础,在扣除80%的人为管理责任因素后将故障指标分解下达到部门,按季度进行绩效考核,通过指标考核、经济挂钩极大的调动了各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各部门在设备维护上加大投入力度,改变了以往“重抢修轻巡维”的被动思想,有效控制了故障事件的发生。
优化、再造流程。供电可靠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供电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如何保证系统高效运转,解决因功能交叉产生的工作界面界定不清晰等问题是关键。罗甸供电局结合实际,将工作标准本地化,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的思路,修编了管理制度,并对检修管理、缺陷管理、计划管理等六个主要生产流程,以及其关联的18个子流程和37份流程表单,编制了典型输配变电检修《作业项清单》、《作业项作业标准》、《作业指导书》;明确了工作职责,同时“化繁为简”,提高工作人员在巡视、缺陷、计划、检修这一生产管理主线工作中的“可依从性”,降低企业对人的要求,为提高精细化管理的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提供保障。
综合停电全过程管控。检修工作的开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停电计划的确定到停电、检修、复电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相互产生影响,对于控制检修停电时间的节约都十分重要。为了有效提高检修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罗甸供电局编制并执行了《作业指导书》、《设备停复电操作时间定额》、《检修标准时间定额》,将检修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拆分,给定执行标准,并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回顾、评估、改进,大大的提高了检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效果:解决了问题 提升了指标
通过实行可靠性精细化管理,以往工作中存在的工作职责不够清晰,导致管理无序、推诿、内耗大,以及各部门不知道该具体如何抓可靠性管理工作等问题得到解决,使罗甸供电局的可靠性管理工作逐步进入良性循环。2011年,该局故障停电所占比例下降至48.7%,其中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停电事件所占比例下降至22%。
指标方面,罗甸供电局2011年的城镇供电可靠性指标达到99.924%,同比2010年提高了0.22个百分点;城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6.65小时户,同比2010年减少了19.65小时户;农村供电可靠性指标达到98.65%,同比2010年提高了3.75个百分点,圆满完成了2011年既定目标。(王明科)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