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杨地2万多群众的用电
2012-02-03 15:37:14 来源:王建康
A-
A+
电力18讯:
题记:元月30日一大早,我们和商洛电视台同仁一行9人,前往百公里外秦岭大山深处的山阳杨地镇,采访为确保今年除夕夜该镇正常供电,陕西商洛供电局山阳分局,有8组人马30余人,迎着寒风,在冰天雪地中,分别蹲守在近百公里长的唯一一条处于高山峡谷之中的10千伏线路开关下,直至次日凌晨,确保这杨地镇2.2万余名群众年三十灯火通明的感人事迹。
集结号--必须保证杨地镇正常供电
杨地镇地处秦岭南麓的高寒边远山区,东与湖北郧西县接壤,海拔在800米至2000米之间,“一山未尽一山迎,十里都无半里平”是辖区地貌的真实写照,6018户2.2万余群众,散落在方圆187平方公里的山山峁峁之间。该地区历史上是小水电自供区,受地理条件所限和农网改造一时还难以到位等因素影响,一直以来仅由35千伏户垣变一条10千伏线路提供电源,干线长度84公里,供电半径超长、线路穿山越林,环境复杂,日常用电虽能得到保障,但是,在春节期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负荷达到4400千瓦,是平时4倍多,正常供电不能完全保证。2010年春节期间,因大雪造成35千伏杏户线断线,导致户垣、杨地供电区域停电时间长达50余小时,2011年春节又因10千伏黄龙支线过负荷造成分路丝具烧毁导致户九线停电1小时40分。
杨地镇的用电问题始终牵动着商洛供电局干部职工的心,必须让杨地群众在2012年春节期间用上电并且用好电,是商洛供电局上下一致的坚强决心。在2011年初电力工作会以上,该局把提高杨地区域供电可靠性做为一项年度必须完成的工作,列入工作报告之中,冯水城局长向大会郑重承诺:“如果在今年春节前该区域的供电可靠性问题仍未解决,春节期间群众用不好电,我将带领相关人员春节期间在杨地供电所值班”。这一铮铮誓言,凝聚成强大的动力,在秦岭山区吹响了保供电、保民生的集结号。
攻坚战--临永结合确保供电
为确保杨地辖区迎峰过冬和春节期间的安全可靠供电,商洛供电局做大量的工作,相关部门多次深入杨地镇展开调研,制定临时供电方案。山阳分局在2011年初,就把该区域迎峰过冬可靠供电做为全年一项重点工作和春节保电突破口,精心整合国家项目资源和资金,积极进行线路完善。
2011年11月15日,冯水城局长带领相关人员前往杨地镇,现场踏勘后,主持召开了“杨地供电区域迎峰过冬可靠供电协调会”,通过与山阳县政府商榷,在杨地镇龙潭沟河西组公路旁,新建一座35kV变电站,彻底解决杨地供电区域的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问题。在陕西省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35千伏杨地变电站建设工程得以顺利批复。 2011年12月19日上午9时许,随着一阵阵鞭炮爆声的响起,35千伏杨地变电站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12年6月建成投运。这标志着杨地187平方公里供电区域不久将具备35千伏固定电源,6018户22000余群众的用电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同时,对杨地供电区域在35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前的迎峰过冬可靠供电过渡方案进行确定,并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目标、完成时限、考核兑现等。冯水城局长对与会人员深情地说:“做为供电企业,安全可靠供电是我们国网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供不好电是我们工作的失职,特别是在春节期间供不好电,对人民群众无法交代。”
元月30日早上,我们在采访途中,遇到了正在户垣供电所检查工作的山阳分局局长赵宪军,他的一席话,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国家电网员工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说:冯水城局长那句“如果在春节前杨地区域的供电可靠性问题仍未解决,我将带领相关人员春节期间在杨地供电区域值班”这句话,始终回响在分局干部职工的耳边,成为我们供好电服好务的强大动力。按照供电局确定的确保春节供电的过渡方案,我们多次深入现场,研究解决施工环节中的具体问题,抽调了20余名技工组成3个突击队,从11月22日开始,在金钱河畔,在赛鹄岭上,展开了一场保民生、保供电的攻坚战。将35千伏米户线降压运行,分段加装4台联络开关,分4个小片区分别设置双电源,无论那一区域出现故障,均不会造成大面积停电,也不会发生小区域内长时间停电的问题。在20多天的时间里,先后安装联络开关4台,刀闸6组,铺设电缆200米。架设辅助连接线18.7公里,投入民工500人次,从设备技术上解决了问题。
为确保春节期间该区域供电万无一失,山阳分局针对杨地供电区域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杨地供电区域春节安全可靠供电预案》,组织开展了事故预想和应急演练;临近春节,安排杨地供电所对合河街道、杨地街道低压配电线路及下户线进行专项整改,集中力量对全县供电设施再次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安排了配变布点,对部分老旧线路进行了更换。同时,抽调80名职工,分区域成立了20个保电应急分队,充分做好应急准备工作。特别是针对杨地片区,在值班安排中,把杨地、户垣2所30余职工全部列入到除夕值班名册中,3人一组,分别蹲守在分断开关等重点部位,直至凌晨用电高峰期结束。
23日2时许,山阳分局保电应急值班室电话此起被伏,分布在全县20个应急抢修分队关于辖区除夕夜保电情况的汇报汇集到这里。经统计,全县从22日晚20时到23日1时,只有一个台区因负荷猛增计量烧毁停电半小时外,其余一切正常,杨地镇供电正常。坚守在分局应急值班室的8名人员,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抱着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奔向大院,迎接新年的到来。
爱如电--光明温暖山区人民的心坎
1月30日下午,我们一行前往户垣供电所,所长王宪给我们简要介绍了杨地区域春节供电情况。随后,带领我们沿着黄龙山陡峭的盘山公路,驱车1个多小时才登上他们除夕夜第一个蹲守点。这里海拔1200多米,为杨地供电的唯一一条10千伏线路。虽然落日的余晖还未散去,但我们切身感受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刺骨寒意。除夕夜在次蹲守的王振鹏娓娓叙述着那晚的值班情况:“大年三十下午山上就开始下大雪,从所上到这里20多公里,山高路陡,担心积雪太厚上不来,中午在所上吃罢饭后,我们3个就开始上山到达指定地点,找了些干树枝,围着冉冉升起的篝火,望着远处山坳渐渐亮起的红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零点刚过,霹雳啪的鞭炮声不断在大山深处回荡,凌晨2时,迎春接福的喜庆红灯慢慢稀少了,他们再次检查了设备,到所上后天快亮了。”听着他的讲述,望着远处的山峦,我们的眼睛止不住的湿了。
晚上9时许,我们一行终于到达了杨地镇街道。串串红灯和新装的路灯放射着柔和的暖色调,不大的杨地镇街道呈现出节日的喜庆与祥和。虽然饥肠辘辘,但听到小饭店老板“难得!太难得了!还没见过今年的电这么正常,街道这么亮”的发自内心的感慨后,我们也感觉不到饿了。
在40元一晚没有取暖设备的小旅店里,我们一行9人尝到了“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滋味。
31日早,建设中的35千伏杨地变工地,在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工人们喜气洋洋走进工地,新一年的施工开始了,现场一片忙碌。远处的树上,几只喜鹊在不住的跳跃欢叫。随后,在杨地供电所所长张世谦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又前往商洛最高山峰海螺殿下的狮子洼采访,在10千伏白马支线39号杆下,张所长向我们介绍了杨地所上春节值班安排及各小组蹲守情况。当晚御寒的篝火早已熄灭,几处灰烬在默默叙说着国网员工在除夕的艰辛与执着。望着远处海螺殿最高峰上的片片白雪,国网员工在寒风刺骨的夜晚,有的蹲守在重要保电部位,有的顶着飞舞的雪花,沿着供电线路来回穿梭巡视的景象仿佛又真实呈现在我们眼前。让人再次泪眼婆娑。
在一处神似狮子头的小山下的一个小商店前,悠闲的村民得知我们是商洛供电局和商洛电视台的记者,专程采访杨地区域春节用电的情况后,有的忙着让座,有的给端茶倒水,亲切的倒像是招待拜年的亲戚。小商店主人叫吴金成,代过教,当过村干部,当谈起当地电力发展时,他有说不完的话题:这些年来,他个人与国家电网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最初的粮食加工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面粉机下岗,直至现在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粗粮加工又进入兴盛时期,这些发展变化都是电力给他带来的致富机遇。谈电意犹未尽,他又把我们带到不远处的一户农家,这些年男主人靠过硬的木器加工技术走上了富裕,女主人宋秀霞不善言辞,当问起用电情况时,她把我们带进了厨房,电饭煲、电磁灶、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应有尽有,当问她用电好不好、方便不方便时,她笑着连声说好好好,并很快在电磁灶上炒出一盘酸菜魔芋,还反问我们“
你说方便不方便”!惹的大伙哈哈大笑。
后记:在两天的紧张采访中,我们驱车三百余公里,先后多次翻山越岭,登上海拔1200米高的龙岭,实地查看了除夕夜职工蹲守的地点,走访了大量的群众。“今年的电美得太太”这是我们在走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诚朴的村民很少知道,在他们年三十团圆的夜晚,在明亮灯光闪耀的后面,是国网员工在雪花飞舞的夜晚和刺骨的寒风中的守护。
30日晚7时,在海拔1200米高的黄龙岭上,成片的红灯陆续亮起。在供电所员工蹲守点的采访已结束,但山洼里的赵花粉和从西安打工回来的一个小伙,很是满意的和我们聊起了今年春节期间的用电,我们便增加了采访,在这里多停了20多分钟,但就是这可贵的20多分钟,让我们一行躲过了生死一劫--恰巧在此期间,在我们即将去杨地的必经之路上,突然塌方,几百吨山石覆盖了20余米长的路面。当我们到达现场得知这一情况后,个个惊出一身冷汗。调转车头,重上黄龙山,绕道镇安米粮,9点多了才到达杨地镇。在杨地镇的小饭馆里,原本不喝酒的建康主任提议,让店主温了一壶包谷酒给大伙压惊,以庆祝我们胜利到达目的地。
题记:元月30日一大早,我们和商洛电视台同仁一行9人,前往百公里外秦岭大山深处的山阳杨地镇,采访为确保今年除夕夜该镇正常供电,陕西商洛供电局山阳分局,有8组人马30余人,迎着寒风,在冰天雪地中,分别蹲守在近百公里长的唯一一条处于高山峡谷之中的10千伏线路开关下,直至次日凌晨,确保这杨地镇2.2万余名群众年三十灯火通明的感人事迹。
集结号--必须保证杨地镇正常供电
杨地镇地处秦岭南麓的高寒边远山区,东与湖北郧西县接壤,海拔在800米至2000米之间,“一山未尽一山迎,十里都无半里平”是辖区地貌的真实写照,6018户2.2万余群众,散落在方圆187平方公里的山山峁峁之间。该地区历史上是小水电自供区,受地理条件所限和农网改造一时还难以到位等因素影响,一直以来仅由35千伏户垣变一条10千伏线路提供电源,干线长度84公里,供电半径超长、线路穿山越林,环境复杂,日常用电虽能得到保障,但是,在春节期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负荷达到4400千瓦,是平时4倍多,正常供电不能完全保证。2010年春节期间,因大雪造成35千伏杏户线断线,导致户垣、杨地供电区域停电时间长达50余小时,2011年春节又因10千伏黄龙支线过负荷造成分路丝具烧毁导致户九线停电1小时40分。
杨地镇的用电问题始终牵动着商洛供电局干部职工的心,必须让杨地群众在2012年春节期间用上电并且用好电,是商洛供电局上下一致的坚强决心。在2011年初电力工作会以上,该局把提高杨地区域供电可靠性做为一项年度必须完成的工作,列入工作报告之中,冯水城局长向大会郑重承诺:“如果在今年春节前该区域的供电可靠性问题仍未解决,春节期间群众用不好电,我将带领相关人员春节期间在杨地供电所值班”。这一铮铮誓言,凝聚成强大的动力,在秦岭山区吹响了保供电、保民生的集结号。
攻坚战--临永结合确保供电
为确保杨地辖区迎峰过冬和春节期间的安全可靠供电,商洛供电局做大量的工作,相关部门多次深入杨地镇展开调研,制定临时供电方案。山阳分局在2011年初,就把该区域迎峰过冬可靠供电做为全年一项重点工作和春节保电突破口,精心整合国家项目资源和资金,积极进行线路完善。
2011年11月15日,冯水城局长带领相关人员前往杨地镇,现场踏勘后,主持召开了“杨地供电区域迎峰过冬可靠供电协调会”,通过与山阳县政府商榷,在杨地镇龙潭沟河西组公路旁,新建一座35kV变电站,彻底解决杨地供电区域的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问题。在陕西省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35千伏杨地变电站建设工程得以顺利批复。 2011年12月19日上午9时许,随着一阵阵鞭炮爆声的响起,35千伏杨地变电站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12年6月建成投运。这标志着杨地187平方公里供电区域不久将具备35千伏固定电源,6018户22000余群众的用电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同时,对杨地供电区域在35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前的迎峰过冬可靠供电过渡方案进行确定,并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目标、完成时限、考核兑现等。冯水城局长对与会人员深情地说:“做为供电企业,安全可靠供电是我们国网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供不好电是我们工作的失职,特别是在春节期间供不好电,对人民群众无法交代。”
元月30日早上,我们在采访途中,遇到了正在户垣供电所检查工作的山阳分局局长赵宪军,他的一席话,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国家电网员工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说:冯水城局长那句“如果在春节前杨地区域的供电可靠性问题仍未解决,我将带领相关人员春节期间在杨地供电区域值班”这句话,始终回响在分局干部职工的耳边,成为我们供好电服好务的强大动力。按照供电局确定的确保春节供电的过渡方案,我们多次深入现场,研究解决施工环节中的具体问题,抽调了20余名技工组成3个突击队,从11月22日开始,在金钱河畔,在赛鹄岭上,展开了一场保民生、保供电的攻坚战。将35千伏米户线降压运行,分段加装4台联络开关,分4个小片区分别设置双电源,无论那一区域出现故障,均不会造成大面积停电,也不会发生小区域内长时间停电的问题。在20多天的时间里,先后安装联络开关4台,刀闸6组,铺设电缆200米。架设辅助连接线18.7公里,投入民工500人次,从设备技术上解决了问题。
为确保春节期间该区域供电万无一失,山阳分局针对杨地供电区域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杨地供电区域春节安全可靠供电预案》,组织开展了事故预想和应急演练;临近春节,安排杨地供电所对合河街道、杨地街道低压配电线路及下户线进行专项整改,集中力量对全县供电设施再次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安排了配变布点,对部分老旧线路进行了更换。同时,抽调80名职工,分区域成立了20个保电应急分队,充分做好应急准备工作。特别是针对杨地片区,在值班安排中,把杨地、户垣2所30余职工全部列入到除夕值班名册中,3人一组,分别蹲守在分断开关等重点部位,直至凌晨用电高峰期结束。
23日2时许,山阳分局保电应急值班室电话此起被伏,分布在全县20个应急抢修分队关于辖区除夕夜保电情况的汇报汇集到这里。经统计,全县从22日晚20时到23日1时,只有一个台区因负荷猛增计量烧毁停电半小时外,其余一切正常,杨地镇供电正常。坚守在分局应急值班室的8名人员,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抱着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奔向大院,迎接新年的到来。
爱如电--光明温暖山区人民的心坎
1月30日下午,我们一行前往户垣供电所,所长王宪给我们简要介绍了杨地区域春节供电情况。随后,带领我们沿着黄龙山陡峭的盘山公路,驱车1个多小时才登上他们除夕夜第一个蹲守点。这里海拔1200多米,为杨地供电的唯一一条10千伏线路。虽然落日的余晖还未散去,但我们切身感受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刺骨寒意。除夕夜在次蹲守的王振鹏娓娓叙述着那晚的值班情况:“大年三十下午山上就开始下大雪,从所上到这里20多公里,山高路陡,担心积雪太厚上不来,中午在所上吃罢饭后,我们3个就开始上山到达指定地点,找了些干树枝,围着冉冉升起的篝火,望着远处山坳渐渐亮起的红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零点刚过,霹雳啪的鞭炮声不断在大山深处回荡,凌晨2时,迎春接福的喜庆红灯慢慢稀少了,他们再次检查了设备,到所上后天快亮了。”听着他的讲述,望着远处的山峦,我们的眼睛止不住的湿了。
晚上9时许,我们一行终于到达了杨地镇街道。串串红灯和新装的路灯放射着柔和的暖色调,不大的杨地镇街道呈现出节日的喜庆与祥和。虽然饥肠辘辘,但听到小饭店老板“难得!太难得了!还没见过今年的电这么正常,街道这么亮”的发自内心的感慨后,我们也感觉不到饿了。
在40元一晚没有取暖设备的小旅店里,我们一行9人尝到了“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滋味。
31日早,建设中的35千伏杨地变工地,在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工人们喜气洋洋走进工地,新一年的施工开始了,现场一片忙碌。远处的树上,几只喜鹊在不住的跳跃欢叫。随后,在杨地供电所所长张世谦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又前往商洛最高山峰海螺殿下的狮子洼采访,在10千伏白马支线39号杆下,张所长向我们介绍了杨地所上春节值班安排及各小组蹲守情况。当晚御寒的篝火早已熄灭,几处灰烬在默默叙说着国网员工在除夕的艰辛与执着。望着远处海螺殿最高峰上的片片白雪,国网员工在寒风刺骨的夜晚,有的蹲守在重要保电部位,有的顶着飞舞的雪花,沿着供电线路来回穿梭巡视的景象仿佛又真实呈现在我们眼前。让人再次泪眼婆娑。
在一处神似狮子头的小山下的一个小商店前,悠闲的村民得知我们是商洛供电局和商洛电视台的记者,专程采访杨地区域春节用电的情况后,有的忙着让座,有的给端茶倒水,亲切的倒像是招待拜年的亲戚。小商店主人叫吴金成,代过教,当过村干部,当谈起当地电力发展时,他有说不完的话题:这些年来,他个人与国家电网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最初的粮食加工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面粉机下岗,直至现在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粗粮加工又进入兴盛时期,这些发展变化都是电力给他带来的致富机遇。谈电意犹未尽,他又把我们带到不远处的一户农家,这些年男主人靠过硬的木器加工技术走上了富裕,女主人宋秀霞不善言辞,当问起用电情况时,她把我们带进了厨房,电饭煲、电磁灶、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应有尽有,当问她用电好不好、方便不方便时,她笑着连声说好好好,并很快在电磁灶上炒出一盘酸菜魔芋,还反问我们“
你说方便不方便”!惹的大伙哈哈大笑。
后记:在两天的紧张采访中,我们驱车三百余公里,先后多次翻山越岭,登上海拔1200米高的龙岭,实地查看了除夕夜职工蹲守的地点,走访了大量的群众。“今年的电美得太太”这是我们在走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诚朴的村民很少知道,在他们年三十团圆的夜晚,在明亮灯光闪耀的后面,是国网员工在雪花飞舞的夜晚和刺骨的寒风中的守护。
30日晚7时,在海拔1200米高的黄龙岭上,成片的红灯陆续亮起。在供电所员工蹲守点的采访已结束,但山洼里的赵花粉和从西安打工回来的一个小伙,很是满意的和我们聊起了今年春节期间的用电,我们便增加了采访,在这里多停了20多分钟,但就是这可贵的20多分钟,让我们一行躲过了生死一劫--恰巧在此期间,在我们即将去杨地的必经之路上,突然塌方,几百吨山石覆盖了20余米长的路面。当我们到达现场得知这一情况后,个个惊出一身冷汗。调转车头,重上黄龙山,绕道镇安米粮,9点多了才到达杨地镇。在杨地镇的小饭馆里,原本不喝酒的建康主任提议,让店主温了一壶包谷酒给大伙压惊,以庆祝我们胜利到达目的地。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