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鲜花红艳艳――沭阳县供电公司班组建设纪事
2012-02-21 16:14:38 来源:魏家晋 丁伟才
A-
A+
电力18讯:
2月20日上午,沭阳县供电公司计量班长纪晓刚正在召集30名班组成员梳理优化工作流程,修订完善计量管理方案,讨论如何才能确保远程抄表和人工抄表准确率、以及计量核算准确率均达100%,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真正实现精益化管理目标,他们讨论时各抒己见,见仁见智......这是该公司集群众智慧、强化"末端"治理的一个缩影。
八十把锁"锁安全"
2月16日下午,在长达10公里的沭阳县35千伏城东变电所10千伏出线164圩东线上,该公司线路运检班成员史学军正在全神贯注的进行巡线,笔者见他身背测量仪,手提望远镜,杆杆必到,线线必查,看他那劲头,任何设备缺陷都别想从他的视线中遛过!忽然,在该线路13#杆离地面约10厘米的拉线上,他发现了多了一个小铁块。是什么东西?他近前仔细瞧,原来是一把小铜锁。他随即从口袋中掏出钥匙,打开铜锁顺手放进自己的工具包内,继续向前巡视......
线路的拉线上怎么会有一把锁?巡线人又怎样会有现成钥匙现场打开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原来,这是该公司配电运行工区对设备巡视维护实施精益化管理的一个创新举措。沭阳县现有配电线路172条,全长5000多公里,线路设备可谓点多、线长、面广,量大,但设备维护人员不到20人。正常情况下每月巡视一次,迎峰度夏期间20天一次,特殊情况下随时巡视。巡线员的责任心怎样?巡视质量如何考核?换言之,巡视有没有到位?甚至巡视了没有?去年6月份,班长张大江10千伏763童庙线进行危险点排查时,发现53-54#杆之间被附近农民挖了一个鱼塘,面对这一隐患,张大江立即叫停正在施工的两台挖掘机,并向工区领导进行了汇报,同时找来巡线员梁某某进行严肃批评,责令其待岗检查。后来,公司为确保设备迎峰度夏期间能够安全运行,花20万元对两基被严重取土电杆进行护坡处理。
通过这次事件,该班组推出了"安全锁"施障办法来治理个别不负责人的巡线员巡视不到位的问题,即购买80锁进行统一编号,每月由班长在设备主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安全锁"锁在线路设备的"死角"处,每人"防区"1---3把不等,然后把钥匙交给设备主人。如果巡视人员有一个设备巡视不到位,就可能发现不了锁在什么位置。所以,只有全部设备巡视到位,才能发现"安全锁"。在每月的设备巡视周期内,如果设备主人逾期不交还"安全锁"的,对其进行300---1000元的考核。此方法现已在宿迁供电公司得以全面推广。自去年7月"安全锁"实施以来,巡线人员的的责任心增强了,线路设备运行的安全系数增大了,班长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秘密跟踪监视巡视人员了。该公司对全县所有线路设备维护情况检查中未发现一起安全隐患。
四项创新获大奖
2011年3月22日至24日,省公司系统QC小组成果交流发布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省十三家供电公司及基建、修造、设计等十八家单位的78个QC小组成果参加了交流发布,最终,沭阳公司变电检修班QC小组研制的《降低CT17-10型弹簧操作机构故障次数》成果以其完善的成果材料、精彩的现场发布、突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取得现场专家一致好评,荣获材料和发布综合成绩一等奖,这不仅为该公司赢得了荣誉,而且展示了班组员工善于创新、勇于争先的风采。
沭阳公司使用的CT17-10型弹簧操作机构共有19台,分布于在刘集、韩山、陇集3个35千伏变电所,由于该机构经过长时间的操作后,经常出现故障不能合闸,储能电机不储能,造成故障跳闸后不能重合闸,经常烧坏合闸线圈。每次发生故障跳闸就不能送电,必须去人维修2-3小时才能送电。2009年,仅刘集变、韩山变该类型操作机构发生故障23次,每台每次维修过程需要3个小时左右,导致工业用户和居民多次长时间停电,工业用户经常投诉,使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更换1台机构就要花费6500元。2010年11月,沭阳公司变电检修班QC小组的8成员痛下决心,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由于变电检修班承担着全县范围内所有110kV及35kV变电站一次设备的修理、技改以及安装等工作,人手少、任务重,为了不影响班组的正常工作,班组成员经常在下班后自觉加班,共同讨论QC方案;平时在现场工作时,也会利用休息的闲暇时间讨论QC方案。小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研究该型号机构的内部构造,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光是绘制图纸就上千张,后来,他们把1台机构换下安装到检修车间的老式开关柜上,配合ZN28-10型真空断路器配合机构进行操作试验,经过上百次的试验,最终决定在CT17弹簧操动机构储能制动轮上另加了一根长12*70的罗杆,对储能制动的效果进行了现场测量,操作都达到了最佳效果。经班组人员研究,制作了这根罗杆,并实施了模拟操作,节省了停电时间,保证了电网运行可靠性。改造前,CT17-10型弹簧操作机构的平均故障率约为1.64次/月,改造后经过半年时间的观察,改造后的机构均能正常运行,未发生类似故障。按照维修过程停电3小时计算,每年每台预计多供电量为1.64×3×5000=24600千瓦时,工业电价按每千瓦时0.829元计算,产生效益为20393.4元。
去年以来,该公司以创新驱动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潜力,大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班组层面的QC成果在国家和省市级层面上频频获奖:去年5月份,变电运行班的《降低220kV童庄变电所熔丝熔断次数》获国家劳动保障部、中国就业技术指导中心优秀QC成果发布一等奖;二次系统运维班员工仲崇华的QC成果《一种融冰电缆》和《一种高压绝缘子》获两项国家专利。
双轮齐驱争进位
为强力推动班组创建工作,沭阳县公司于今年2月份成立了工作作风和安全生产两个督查组,实行"两轮齐驱",推动公司精益化管理上台阶。工作作风督查组由各中层部门管理人员和七名公司领导轮流值周,每周至少到各部门、各生产单位,以及各供电所督查两次,每次督查均由一名公司领导带队。督查内容涉及劳动纪律、交办事项、计划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情况、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文明环境治理、党建、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等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督查组由安全监察部牵头,成员由党群工作部和工会等部门人员组成,每周至少到工作现场督查四次。督查内容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安规》和各种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现场组织措施和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安全文明生产管理情况等。两个督查组均以该公司企业管理月度综合考核办法为依据,以既定的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准绳,采用看现场、查资料等方法,每次督查形成影像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形成督查通报,由人力资源部按月考核兑现奖惩。2011年,该公司共发布督查通报49期,共有9个部门26人次因工作作风、进度、质量和安全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受到了考核,考核金额13326元,另有3名员工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和发现重大设备隐患等受到了嘉奖,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在省公司发布的51项同业对标指标中,该公司跻身前3名的达31项,13项指标有进位,37项指标实现争先进位目标。
2月20日上午,沭阳县供电公司计量班长纪晓刚正在召集30名班组成员梳理优化工作流程,修订完善计量管理方案,讨论如何才能确保远程抄表和人工抄表准确率、以及计量核算准确率均达100%,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真正实现精益化管理目标,他们讨论时各抒己见,见仁见智......这是该公司集群众智慧、强化"末端"治理的一个缩影。
八十把锁"锁安全"
2月16日下午,在长达10公里的沭阳县35千伏城东变电所10千伏出线164圩东线上,该公司线路运检班成员史学军正在全神贯注的进行巡线,笔者见他身背测量仪,手提望远镜,杆杆必到,线线必查,看他那劲头,任何设备缺陷都别想从他的视线中遛过!忽然,在该线路13#杆离地面约10厘米的拉线上,他发现了多了一个小铁块。是什么东西?他近前仔细瞧,原来是一把小铜锁。他随即从口袋中掏出钥匙,打开铜锁顺手放进自己的工具包内,继续向前巡视......
线路的拉线上怎么会有一把锁?巡线人又怎样会有现成钥匙现场打开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原来,这是该公司配电运行工区对设备巡视维护实施精益化管理的一个创新举措。沭阳县现有配电线路172条,全长5000多公里,线路设备可谓点多、线长、面广,量大,但设备维护人员不到20人。正常情况下每月巡视一次,迎峰度夏期间20天一次,特殊情况下随时巡视。巡线员的责任心怎样?巡视质量如何考核?换言之,巡视有没有到位?甚至巡视了没有?去年6月份,班长张大江10千伏763童庙线进行危险点排查时,发现53-54#杆之间被附近农民挖了一个鱼塘,面对这一隐患,张大江立即叫停正在施工的两台挖掘机,并向工区领导进行了汇报,同时找来巡线员梁某某进行严肃批评,责令其待岗检查。后来,公司为确保设备迎峰度夏期间能够安全运行,花20万元对两基被严重取土电杆进行护坡处理。
通过这次事件,该班组推出了"安全锁"施障办法来治理个别不负责人的巡线员巡视不到位的问题,即购买80锁进行统一编号,每月由班长在设备主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安全锁"锁在线路设备的"死角"处,每人"防区"1---3把不等,然后把钥匙交给设备主人。如果巡视人员有一个设备巡视不到位,就可能发现不了锁在什么位置。所以,只有全部设备巡视到位,才能发现"安全锁"。在每月的设备巡视周期内,如果设备主人逾期不交还"安全锁"的,对其进行300---1000元的考核。此方法现已在宿迁供电公司得以全面推广。自去年7月"安全锁"实施以来,巡线人员的的责任心增强了,线路设备运行的安全系数增大了,班长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秘密跟踪监视巡视人员了。该公司对全县所有线路设备维护情况检查中未发现一起安全隐患。
四项创新获大奖
2011年3月22日至24日,省公司系统QC小组成果交流发布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省十三家供电公司及基建、修造、设计等十八家单位的78个QC小组成果参加了交流发布,最终,沭阳公司变电检修班QC小组研制的《降低CT17-10型弹簧操作机构故障次数》成果以其完善的成果材料、精彩的现场发布、突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取得现场专家一致好评,荣获材料和发布综合成绩一等奖,这不仅为该公司赢得了荣誉,而且展示了班组员工善于创新、勇于争先的风采。
沭阳公司使用的CT17-10型弹簧操作机构共有19台,分布于在刘集、韩山、陇集3个35千伏变电所,由于该机构经过长时间的操作后,经常出现故障不能合闸,储能电机不储能,造成故障跳闸后不能重合闸,经常烧坏合闸线圈。每次发生故障跳闸就不能送电,必须去人维修2-3小时才能送电。2009年,仅刘集变、韩山变该类型操作机构发生故障23次,每台每次维修过程需要3个小时左右,导致工业用户和居民多次长时间停电,工业用户经常投诉,使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更换1台机构就要花费6500元。2010年11月,沭阳公司变电检修班QC小组的8成员痛下决心,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由于变电检修班承担着全县范围内所有110kV及35kV变电站一次设备的修理、技改以及安装等工作,人手少、任务重,为了不影响班组的正常工作,班组成员经常在下班后自觉加班,共同讨论QC方案;平时在现场工作时,也会利用休息的闲暇时间讨论QC方案。小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研究该型号机构的内部构造,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光是绘制图纸就上千张,后来,他们把1台机构换下安装到检修车间的老式开关柜上,配合ZN28-10型真空断路器配合机构进行操作试验,经过上百次的试验,最终决定在CT17弹簧操动机构储能制动轮上另加了一根长12*70的罗杆,对储能制动的效果进行了现场测量,操作都达到了最佳效果。经班组人员研究,制作了这根罗杆,并实施了模拟操作,节省了停电时间,保证了电网运行可靠性。改造前,CT17-10型弹簧操作机构的平均故障率约为1.64次/月,改造后经过半年时间的观察,改造后的机构均能正常运行,未发生类似故障。按照维修过程停电3小时计算,每年每台预计多供电量为1.64×3×5000=24600千瓦时,工业电价按每千瓦时0.829元计算,产生效益为20393.4元。
去年以来,该公司以创新驱动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潜力,大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班组层面的QC成果在国家和省市级层面上频频获奖:去年5月份,变电运行班的《降低220kV童庄变电所熔丝熔断次数》获国家劳动保障部、中国就业技术指导中心优秀QC成果发布一等奖;二次系统运维班员工仲崇华的QC成果《一种融冰电缆》和《一种高压绝缘子》获两项国家专利。
双轮齐驱争进位
为强力推动班组创建工作,沭阳县公司于今年2月份成立了工作作风和安全生产两个督查组,实行"两轮齐驱",推动公司精益化管理上台阶。工作作风督查组由各中层部门管理人员和七名公司领导轮流值周,每周至少到各部门、各生产单位,以及各供电所督查两次,每次督查均由一名公司领导带队。督查内容涉及劳动纪律、交办事项、计划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情况、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文明环境治理、党建、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等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督查组由安全监察部牵头,成员由党群工作部和工会等部门人员组成,每周至少到工作现场督查四次。督查内容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安规》和各种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现场组织措施和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安全文明生产管理情况等。两个督查组均以该公司企业管理月度综合考核办法为依据,以既定的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准绳,采用看现场、查资料等方法,每次督查形成影像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形成督查通报,由人力资源部按月考核兑现奖惩。2011年,该公司共发布督查通报49期,共有9个部门26人次因工作作风、进度、质量和安全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受到了考核,考核金额13326元,另有3名员工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和发现重大设备隐患等受到了嘉奖,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在省公司发布的51项同业对标指标中,该公司跻身前3名的达31项,13项指标有进位,37项指标实现争先进位目标。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