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凝聚人心--海盐县供电局企业文化建设侧记
2012-02-02 14:42:58 来源:刘章银
A-
A+
电力18讯:
每天上班,徐光年走进办公楼,总会在大厅的电子显示屏上看到自己的形象照片。徐光年是国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成绩突出,受到局长嘉奖。电子屏上,滚动出现的,除了徐光年,还有四位员工照片。"这些都是我们评选出的党员示范岗。我们就是要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来激励员工"海盐县供电局党委书记叶和平说。
内外兼修 入人心
“企业文化能够凝聚人、塑造人、激励人,只有建设好企业文化,才能统一员工思想,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叶和平打了个比方:“文化对企业好比土壤和庄稼,庄稼不能从土壤中汲取营养,就没有好收成。”
为此,海盐县供电局认真落实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四统一”的要求,按照“环境美起来、员工文起来、文化动起来”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加大企业文化环境建设。一方面,从硬件环境着手,对场地功能优化,完成职工健身中心建设,建成了占地60多亩的“百树园”,种有百种名贵树木3000多株,形成了职工减压的“大氧吧”。同时,建成了集“书吧、网吧(电子阅览)、休闲吧为一体的职工之家”。另一方面,通过“五进五上”活动,即让“企业文化进支部、进机关、进班组、进岗位、进社会”,让企业文化“上墙、上车、上路、上网、上桌”, 将“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深入员工心里,融入社会。
“企业文化要深入人心,首先是要让员工认同和感知国家电网优秀企业文化。”叶和平认为,“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关键是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活动载体,让员工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在实施过程中,工会组织全局职工书画摄影比赛,通过笔墨和镜头,歌颂成就,展现电力人风采,选择了400余幅优秀作品装饰走廊、大厅、办公室,员工耳濡目染;变电工区组织员工绘制安全生产漫画,寓教于乐;征集廉政警句,签订家庭互保协议,倡导“干事、干净”的廉洁理念;组织新员工入职宣誓,倡导读"百书",组织职工文化艺术年活动......。
以人为本 暖人心
“企业的企字,上面一个人字,下面一个止字,如果去掉了上面的人字,就只剩下了止了,企业就成了‘止业’而不能存在。”海盐供电局局长周之鸣说:“这可能是种巧合,却揭示了一个道理,企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海盐县供电局始终强调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把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放在职工身上,努力创造职工良好的工作和业余生活环境,营造了尊重人、关心人、为了人的和谐氛围。
针对各基层供电营业所生活设施不完善,没有地方吃饭、没有业余活动场所。该局筹集200多万元资金用于供电营业所的食堂、职工书屋、职工小家的建设。“现在外面抢修回来,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不用再以快餐凉菜来应付肚子了”。武原供电营业所孔建章说,“实惠不说,每月食堂还要进行帐目公开,接受大家的监督。企业实实在在关心员工,我们心里都本'明白帐'。”
海盐县供电局通过实施“一联双管”管理模式,实现了多种用工制度下党工团组织全覆盖,让职工感受企业温暖。党委建立党内帮扶制度,工会组建爱心互助会,扶贫帮困。该局把关心职工健康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职工建立健康档案。同时,还开设心灵驿站,关心职工心理健康。工会还把对职工的关爱送上门,凡职工的红白喜事、生病住院、遇到困难等职工生活中的事,始终坚持“五必问、五必访”。 “我将更加努力工作来回报企业的关爱”11月12日,袁水林接过企业为其儿子准备的5000元困难助学金时激动的说。
凝聚人心 促发展
2011年,海盐县供电局3个供电所全部入选为国网公司标准化供电所。武原镇供电所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走进武原镇供电所,给人一种强烈的秩序感:工器具分门别类,摆放整齐;资料四级定位,井然有序;台帐清晰,一目了然。见笔者看得仔细,所长顾华忠乐道:“以前资料管理都没人愿意做,随便一个竣工资料找起来就得花上十几分钟,工作效率就甭提了,现在我敢打保票,不超过一分钟”。谈及标准化管理带来的变化,供电所员工都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为了将标准化的管理理念融入优质服务中,顾华忠还总结提炼了“上门服务法,抢修四步法、装表接电法”等多部作业法。通过对“抢修四步法”的应用,抢修人员平均到达现场时间和抢修时间同比减少10分钟和12分钟,客户满意率100%。
古人云:“人之力发自于心,心旺则事成。”两年来,该局获得国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中国电力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专利7项,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用户满意企业,浙江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今年又顺利通过了国网公司科技进步先进(县)供电企业的验收。
这些,正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结果。叶和平认为:“只要人心齐,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而企业文化就是聚心石。”
每天上班,徐光年走进办公楼,总会在大厅的电子显示屏上看到自己的形象照片。徐光年是国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成绩突出,受到局长嘉奖。电子屏上,滚动出现的,除了徐光年,还有四位员工照片。"这些都是我们评选出的党员示范岗。我们就是要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来激励员工"海盐县供电局党委书记叶和平说。
内外兼修 入人心
“企业文化能够凝聚人、塑造人、激励人,只有建设好企业文化,才能统一员工思想,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叶和平打了个比方:“文化对企业好比土壤和庄稼,庄稼不能从土壤中汲取营养,就没有好收成。”
为此,海盐县供电局认真落实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四统一”的要求,按照“环境美起来、员工文起来、文化动起来”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加大企业文化环境建设。一方面,从硬件环境着手,对场地功能优化,完成职工健身中心建设,建成了占地60多亩的“百树园”,种有百种名贵树木3000多株,形成了职工减压的“大氧吧”。同时,建成了集“书吧、网吧(电子阅览)、休闲吧为一体的职工之家”。另一方面,通过“五进五上”活动,即让“企业文化进支部、进机关、进班组、进岗位、进社会”,让企业文化“上墙、上车、上路、上网、上桌”, 将“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深入员工心里,融入社会。
“企业文化要深入人心,首先是要让员工认同和感知国家电网优秀企业文化。”叶和平认为,“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关键是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活动载体,让员工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在实施过程中,工会组织全局职工书画摄影比赛,通过笔墨和镜头,歌颂成就,展现电力人风采,选择了400余幅优秀作品装饰走廊、大厅、办公室,员工耳濡目染;变电工区组织员工绘制安全生产漫画,寓教于乐;征集廉政警句,签订家庭互保协议,倡导“干事、干净”的廉洁理念;组织新员工入职宣誓,倡导读"百书",组织职工文化艺术年活动......。
以人为本 暖人心
“企业的企字,上面一个人字,下面一个止字,如果去掉了上面的人字,就只剩下了止了,企业就成了‘止业’而不能存在。”海盐供电局局长周之鸣说:“这可能是种巧合,却揭示了一个道理,企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海盐县供电局始终强调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把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放在职工身上,努力创造职工良好的工作和业余生活环境,营造了尊重人、关心人、为了人的和谐氛围。
针对各基层供电营业所生活设施不完善,没有地方吃饭、没有业余活动场所。该局筹集200多万元资金用于供电营业所的食堂、职工书屋、职工小家的建设。“现在外面抢修回来,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不用再以快餐凉菜来应付肚子了”。武原供电营业所孔建章说,“实惠不说,每月食堂还要进行帐目公开,接受大家的监督。企业实实在在关心员工,我们心里都本'明白帐'。”
海盐县供电局通过实施“一联双管”管理模式,实现了多种用工制度下党工团组织全覆盖,让职工感受企业温暖。党委建立党内帮扶制度,工会组建爱心互助会,扶贫帮困。该局把关心职工健康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职工建立健康档案。同时,还开设心灵驿站,关心职工心理健康。工会还把对职工的关爱送上门,凡职工的红白喜事、生病住院、遇到困难等职工生活中的事,始终坚持“五必问、五必访”。 “我将更加努力工作来回报企业的关爱”11月12日,袁水林接过企业为其儿子准备的5000元困难助学金时激动的说。
凝聚人心 促发展
2011年,海盐县供电局3个供电所全部入选为国网公司标准化供电所。武原镇供电所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走进武原镇供电所,给人一种强烈的秩序感:工器具分门别类,摆放整齐;资料四级定位,井然有序;台帐清晰,一目了然。见笔者看得仔细,所长顾华忠乐道:“以前资料管理都没人愿意做,随便一个竣工资料找起来就得花上十几分钟,工作效率就甭提了,现在我敢打保票,不超过一分钟”。谈及标准化管理带来的变化,供电所员工都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为了将标准化的管理理念融入优质服务中,顾华忠还总结提炼了“上门服务法,抢修四步法、装表接电法”等多部作业法。通过对“抢修四步法”的应用,抢修人员平均到达现场时间和抢修时间同比减少10分钟和12分钟,客户满意率100%。
古人云:“人之力发自于心,心旺则事成。”两年来,该局获得国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中国电力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专利7项,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用户满意企业,浙江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今年又顺利通过了国网公司科技进步先进(县)供电企业的验收。
这些,正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结果。叶和平认为:“只要人心齐,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而企业文化就是聚心石。”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