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搞上去 精神留下来――慈溪供电员工支援杭湾供电局建设的故事
2011-08-25 17:03:41 来源:曾 琴
A-
A+
电力18讯:
短短几年时间,浙江宁波杭州湾新区当初的一片滩涂,已被一个个大型企业、一个个施工现场所替代。与此同时,新区电网建设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杭州湾新区已经建成1座22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杭湾供电局通过加强电网建设,逐步形成以大电网为依托、区域内小型发电厂为补充的供电网络体系,以及以110千伏电网为主干网架的配电体系。
在杭州湾这片开发的热土上,记载着慈溪供电局对杭湾供电局工作的无私帮助,传承着慈溪供电局员工甘于奉献的无私情怀。
8月19日,慈溪供电局所有支援杭湾供电局建设的员工全部返回原单位。一年多来,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汗水、感动,还有牵挂。
大伙眼中的“大忙人”
“杨定妹,这个资料留下来给你,以后可能有用。”8月18日,黄宏荣一个人默默地收拾着东西,台账留下来给杨定妹,生产技术资料留给石琦……他发现,自己只能带走每天上下班的那只皮包。
“这个电话本留给你吧,以后慈溪供电局的工作联系上可能用得着。”黄宏荣从包里又拿出了一本电话本,交给了另一位同事。
黄宏荣,共产党员,原杭湾供电营业所所长,杭湾供电局综合管理科负责人。宁波电业局在杭湾供电局成立之初,就确定将其作为扁平化管理试点单位,目的就是适应新区发展需要,简化用电申请程序,方便客户用电。至今,全局除设置3名局级领导外,局机关唯一的职能科室――综合管理科8名管理人员负责全部行政、安全事务处理。而作为综合管理科的负责人,黄宏荣必须对各项工作都有清楚的把握。
因为各方面工作都要照顾到,黄宏荣格外忙碌。金 俊是和黄宏荣一起支援杭湾供电局建设的老同志,两人共事多年。金 俊说:“工作中当‘多面手’很辛苦,要放弃很多,对各项工作不仅要了解,而且还要精通。黄宏荣为了工作的顺利开展,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一般的人要多得多。”
对此,黄宏荣只是谦虚地笑着说:“我不懂的东西还很多,新区的事情很多很杂,我是新区最初建设的时候就过来的,看着新区一步步发展起来,心里最多的是满足,希望能为新区的发展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小贝的“画圈本”
“不要小看这本小本本哟,这里面东西可多着呢!”就要返回慈溪供电局的沈贝石,拿出随身带的“画圈本”,郑重地交给了操瑞发。沈贝石平时喜欢“画圈”,“画圈本”上都是红色蓝色的圈,红圈是急需改造的线路或是急需更换的设备,蓝圈是他根据整体规划以及线路实际要求今后必须进行移位或是其他改造的。
沈贝石,中共党员,2008年9月28日来到杭湾,支援新区建设。“那时候刚到这边,路还没修好,一下雨车就打滑,每次都只能赤着脚走过去。”沈贝石笑着说,现在走在新区的大道上,两边都是大型企业和一个个繁忙的施工现场。
杭湾供电局成立后,慈溪供电局将精干力量留下来支援杭湾供电局建设,沈贝石便是其中一员。他担任规划专职,不仅要管大网和变电站前期的规划,还要做好配网线路中城网、大修、技改以及农村低压线路的电气化改造等工作。由于工作繁忙,他经常是一顶安全帽、一张一线图、一个记录本,来回穿梭在各条线路上。
“这条线路的名字就是我起的哟!”沈贝石指着10千伏科信线自豪地说,“还有科创线,海星变、越瓷变的很多10千伏出线都是我起的。”他一下来了精神,将新区所有的线路名称逐条报了出来,位于哪个位置,到哪个工厂,他如数家珍。 (曾 琴)
短短几年时间,浙江宁波杭州湾新区当初的一片滩涂,已被一个个大型企业、一个个施工现场所替代。与此同时,新区电网建设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杭州湾新区已经建成1座22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杭湾供电局通过加强电网建设,逐步形成以大电网为依托、区域内小型发电厂为补充的供电网络体系,以及以110千伏电网为主干网架的配电体系。
在杭州湾这片开发的热土上,记载着慈溪供电局对杭湾供电局工作的无私帮助,传承着慈溪供电局员工甘于奉献的无私情怀。
8月19日,慈溪供电局所有支援杭湾供电局建设的员工全部返回原单位。一年多来,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汗水、感动,还有牵挂。
大伙眼中的“大忙人”
“杨定妹,这个资料留下来给你,以后可能有用。”8月18日,黄宏荣一个人默默地收拾着东西,台账留下来给杨定妹,生产技术资料留给石琦……他发现,自己只能带走每天上下班的那只皮包。
“这个电话本留给你吧,以后慈溪供电局的工作联系上可能用得着。”黄宏荣从包里又拿出了一本电话本,交给了另一位同事。
黄宏荣,共产党员,原杭湾供电营业所所长,杭湾供电局综合管理科负责人。宁波电业局在杭湾供电局成立之初,就确定将其作为扁平化管理试点单位,目的就是适应新区发展需要,简化用电申请程序,方便客户用电。至今,全局除设置3名局级领导外,局机关唯一的职能科室――综合管理科8名管理人员负责全部行政、安全事务处理。而作为综合管理科的负责人,黄宏荣必须对各项工作都有清楚的把握。
因为各方面工作都要照顾到,黄宏荣格外忙碌。金 俊是和黄宏荣一起支援杭湾供电局建设的老同志,两人共事多年。金 俊说:“工作中当‘多面手’很辛苦,要放弃很多,对各项工作不仅要了解,而且还要精通。黄宏荣为了工作的顺利开展,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一般的人要多得多。”
对此,黄宏荣只是谦虚地笑着说:“我不懂的东西还很多,新区的事情很多很杂,我是新区最初建设的时候就过来的,看着新区一步步发展起来,心里最多的是满足,希望能为新区的发展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小贝的“画圈本”
“不要小看这本小本本哟,这里面东西可多着呢!”就要返回慈溪供电局的沈贝石,拿出随身带的“画圈本”,郑重地交给了操瑞发。沈贝石平时喜欢“画圈”,“画圈本”上都是红色蓝色的圈,红圈是急需改造的线路或是急需更换的设备,蓝圈是他根据整体规划以及线路实际要求今后必须进行移位或是其他改造的。
沈贝石,中共党员,2008年9月28日来到杭湾,支援新区建设。“那时候刚到这边,路还没修好,一下雨车就打滑,每次都只能赤着脚走过去。”沈贝石笑着说,现在走在新区的大道上,两边都是大型企业和一个个繁忙的施工现场。
杭湾供电局成立后,慈溪供电局将精干力量留下来支援杭湾供电局建设,沈贝石便是其中一员。他担任规划专职,不仅要管大网和变电站前期的规划,还要做好配网线路中城网、大修、技改以及农村低压线路的电气化改造等工作。由于工作繁忙,他经常是一顶安全帽、一张一线图、一个记录本,来回穿梭在各条线路上。
“这条线路的名字就是我起的哟!”沈贝石指着10千伏科信线自豪地说,“还有科创线,海星变、越瓷变的很多10千伏出线都是我起的。”他一下来了精神,将新区所有的线路名称逐条报了出来,位于哪个位置,到哪个工厂,他如数家珍。 (曾 琴)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