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山下南网情 ----从江供电局深化农电体制改革理顺农电用工管理工作侧记
2011-09-07 17:11:47 来源:梁光源
A-
A+
电力18讯: 顺着清澈蜿蜒的都柳江而下,赏不尽梯田风光,看不完的林果琳琅,神奇月亮山,金线银线点亮了苗乡侗寨,璀璨的霓虹下诉说着那永久的光明。
133名农电工怀着感恩的心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打通了他们人才职业生涯通道。万家灯火,南网情深,不仅仅对千千万万百姓带来光明,对员工更是关爱有加。深化农电体制改革点燃了农电工的万丈豪情,大家纷纷亮出自己的承诺,表示一心跟着南网走,主动献出青春和用实际行动回报南网恩情。
组聘前,从江供电的农电工队伍在企业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大家都为了点亮苗乡侗寨为己任,默默无闻地在基层一线埋头苦干,曾涌现出不顾个人安危冲入大火中救人的农电工潘应林,还有像牛一样默默奉献的农电工模范党员石永祥,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冰灾中全力抢险的农电工,他们在感动着身边的每个人。
2011年,南方电网公司推行农电体制改革的一年,也是所有农电工幸运的一年,从江供电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宣传体制改革工作。
广泛宣传 人尽皆知
"宣传到位、辅导到位、培训到位,做到人人皆知,让农电工真正体会到组聘的意义"这是从江局领导班子的工作思路。
为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在组骋工作开始前,对各岗位组骋条件、岗位设置及组骋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公布,并传达到每一名员工,做到人尽皆知。该局还利用宣传栏,领导下基层宣贯、开设员工心理辅导课堂等形式,新闻及时跟进,通过报纸、网站、地方电视新闻频道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理顺管理工作。为推进体制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还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组聘培训工作。一是以模拟考试的形式,通过学员抽签选题进行计时考试的方式方法,现场对学员的成绩进行评分和现场点评;二是对培训后还不熟练掌握的员工进行一对一对口培训,直到学员真正熟练单独操作为止,确保本次理顺农电用工岗前培训获得实效。
高度重视 "理顺"有实招
为把此次理顺农电用工管理组聘工作做到位,该局专门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组聘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等工作。组聘工作按照"立足现实、公正公开、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工作原则,同时将组聘工作列为重点,并纳入考核内容。在组聘培训工作中该局明确要求,班子成员要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认真组织和开展部门员工培训工作,充分把有经验、有技术的职工发挥"教师"作用,走上讲台授课。认真指导和帮助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和实操培训,让员工能熟练掌握本岗位技能。
借钱读本科 父子成同学
组聘中,从江局通过开展领导下基层面对面与农电工交流,宣贯本次体制改革的意义,鼓励大家加强业务学习,并开展一系列组聘考前培训工作后,为农电工提供了有利学习平台,敞开了农电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大门,让农电工们看到了自身知识与企业改革发展的差距,自身业务素质与岗位专业知识的差距,认识到提升专业知识的紧迫性、必然性。从而掀起一片学习热潮,大家纷纷参加后续学历进修。
26岁的下江供电所农电工罗文贵。进入供电企业后,觉得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工作中,为了适应现在的岗位,他得从头开始。除了利用电工基础教材、网络平台等渠道学习外,平日里就跟着老电工师傅们学习实践经验,今年正好赶上理顺农电工体制改革,对他而言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得好好把握。在得知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后,罗文贵想都没想就报了名。"就算借钱,我也把电力系统专业本科读完。"自参加工作后从未向家里伸手要钱的罗文贵难为的向父亲开了口。
46岁的宰便供电所农电工王明,中共党员,工作20多年来,始终坚守在最艰苦的供电线路维护工作岗位上。凭着热爱岗位、执着追求的敬业精神,赢得用电客户和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赞扬。王友黄,王明的大儿子,24岁,毕业于凯里电子学院。受父亲影响,于2008年通过应聘考试也加入了供电队伍。平日里,这对父子在生活上是父子,在工作上却是师生关系。尽管王明是个初中生,可在工作上,凭着20多年的工作经验在电子学院毕业的儿子面前却毫不吃亏,从儿子进供电局那一天起,王明就手把手的把儿子调教出来,弄得王友黄既佩服又自豪。在此次理顺农电工体制改革中组聘报名中,父子俩双双报了技能岗位。特别是在得知"西安交大"可以免试入学后,王明赶紧给儿子报名后自己也报了名,成为一对名副其实的"父子同学"。
"亮承诺"感恩南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加强业务水平能力,争做一名合格的南网人。""今后我将立足本岗位,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报答南网亲恩。" 笔者在采访中听到更多农电工的声音。组聘后,从江局农电工以"亮承诺"感恩南网的特殊方式表达了他们对南方电网赋予的恩赐。
"我们家最幸运,我和儿子吴永杰都是农电工,这次我们儿子都通过了组聘考试,现在我们爷俩可都是正规南网人了,等永杰结婚生子后我还要动员孙子也加入供电队伍,到时候就是三代人的供电之家了!"吴老斌感激不己。
"组聘后,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都很高,我们以后将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践行南网中长期发展战略,积极探索符合企业实际主题活动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共青团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他们实现个人价值与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树立竟争观念,效益观念和学习观念,激发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的精神风貌,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农电员工队伍,为企业建功立业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该局局长黄大坪也道出了下步农电管理工作思路。
脱掉"农电工"帽 摇身南网正规军
本次组聘从江供电局共有农电工162名,组聘合格133名。大多数是少数民族,身份也是五花八门,有初中毕业后由于家里条件不好而缀学的,有师范毕业后放弃当教师慕名而来甘愿当农电工的,有退伍军人为谋生计的,还有声望极高的往届村干部,尽管大家身份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目的,为点亮苗乡侗寨而走到一起。
"不用看那么久了,南网如同我们再生父母,还能骗我们吗?放心吧,只要轻轻的写下自己的名字,就名正言顺的成一名真正的南网人罗!"农电工王明祥催着大家在合同上签字。
合同的签订,133名农电工将脱掉"农电工"的帽子,迎来了岗位成才与职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将成为一支训练有素、有能力、有理想的专业化农电队伍,伴随供电企业蒸蒸日上。
巍巍月亮山下,蕴藏着万家灯火南网情深,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嘹亮的供电人之歌见证了深化农电体制改革理顺农电用工管理工作的累累硕果;勾画出了农电工职业生涯美丽的篇章。
133名农电工怀着感恩的心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打通了他们人才职业生涯通道。万家灯火,南网情深,不仅仅对千千万万百姓带来光明,对员工更是关爱有加。深化农电体制改革点燃了农电工的万丈豪情,大家纷纷亮出自己的承诺,表示一心跟着南网走,主动献出青春和用实际行动回报南网恩情。
组聘前,从江供电的农电工队伍在企业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大家都为了点亮苗乡侗寨为己任,默默无闻地在基层一线埋头苦干,曾涌现出不顾个人安危冲入大火中救人的农电工潘应林,还有像牛一样默默奉献的农电工模范党员石永祥,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冰灾中全力抢险的农电工,他们在感动着身边的每个人。
2011年,南方电网公司推行农电体制改革的一年,也是所有农电工幸运的一年,从江供电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宣传体制改革工作。
广泛宣传 人尽皆知
"宣传到位、辅导到位、培训到位,做到人人皆知,让农电工真正体会到组聘的意义"这是从江局领导班子的工作思路。
为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在组骋工作开始前,对各岗位组骋条件、岗位设置及组骋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公布,并传达到每一名员工,做到人尽皆知。该局还利用宣传栏,领导下基层宣贯、开设员工心理辅导课堂等形式,新闻及时跟进,通过报纸、网站、地方电视新闻频道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理顺管理工作。为推进体制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还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组聘培训工作。一是以模拟考试的形式,通过学员抽签选题进行计时考试的方式方法,现场对学员的成绩进行评分和现场点评;二是对培训后还不熟练掌握的员工进行一对一对口培训,直到学员真正熟练单独操作为止,确保本次理顺农电用工岗前培训获得实效。
高度重视 "理顺"有实招
为把此次理顺农电用工管理组聘工作做到位,该局专门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组聘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等工作。组聘工作按照"立足现实、公正公开、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工作原则,同时将组聘工作列为重点,并纳入考核内容。在组聘培训工作中该局明确要求,班子成员要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认真组织和开展部门员工培训工作,充分把有经验、有技术的职工发挥"教师"作用,走上讲台授课。认真指导和帮助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和实操培训,让员工能熟练掌握本岗位技能。
借钱读本科 父子成同学
组聘中,从江局通过开展领导下基层面对面与农电工交流,宣贯本次体制改革的意义,鼓励大家加强业务学习,并开展一系列组聘考前培训工作后,为农电工提供了有利学习平台,敞开了农电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大门,让农电工们看到了自身知识与企业改革发展的差距,自身业务素质与岗位专业知识的差距,认识到提升专业知识的紧迫性、必然性。从而掀起一片学习热潮,大家纷纷参加后续学历进修。
26岁的下江供电所农电工罗文贵。进入供电企业后,觉得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工作中,为了适应现在的岗位,他得从头开始。除了利用电工基础教材、网络平台等渠道学习外,平日里就跟着老电工师傅们学习实践经验,今年正好赶上理顺农电工体制改革,对他而言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得好好把握。在得知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后,罗文贵想都没想就报了名。"就算借钱,我也把电力系统专业本科读完。"自参加工作后从未向家里伸手要钱的罗文贵难为的向父亲开了口。
46岁的宰便供电所农电工王明,中共党员,工作20多年来,始终坚守在最艰苦的供电线路维护工作岗位上。凭着热爱岗位、执着追求的敬业精神,赢得用电客户和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赞扬。王友黄,王明的大儿子,24岁,毕业于凯里电子学院。受父亲影响,于2008年通过应聘考试也加入了供电队伍。平日里,这对父子在生活上是父子,在工作上却是师生关系。尽管王明是个初中生,可在工作上,凭着20多年的工作经验在电子学院毕业的儿子面前却毫不吃亏,从儿子进供电局那一天起,王明就手把手的把儿子调教出来,弄得王友黄既佩服又自豪。在此次理顺农电工体制改革中组聘报名中,父子俩双双报了技能岗位。特别是在得知"西安交大"可以免试入学后,王明赶紧给儿子报名后自己也报了名,成为一对名副其实的"父子同学"。
"亮承诺"感恩南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加强业务水平能力,争做一名合格的南网人。""今后我将立足本岗位,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报答南网亲恩。" 笔者在采访中听到更多农电工的声音。组聘后,从江局农电工以"亮承诺"感恩南网的特殊方式表达了他们对南方电网赋予的恩赐。
"我们家最幸运,我和儿子吴永杰都是农电工,这次我们儿子都通过了组聘考试,现在我们爷俩可都是正规南网人了,等永杰结婚生子后我还要动员孙子也加入供电队伍,到时候就是三代人的供电之家了!"吴老斌感激不己。
"组聘后,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都很高,我们以后将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践行南网中长期发展战略,积极探索符合企业实际主题活动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共青团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他们实现个人价值与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树立竟争观念,效益观念和学习观念,激发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的精神风貌,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农电员工队伍,为企业建功立业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该局局长黄大坪也道出了下步农电管理工作思路。
脱掉"农电工"帽 摇身南网正规军
本次组聘从江供电局共有农电工162名,组聘合格133名。大多数是少数民族,身份也是五花八门,有初中毕业后由于家里条件不好而缀学的,有师范毕业后放弃当教师慕名而来甘愿当农电工的,有退伍军人为谋生计的,还有声望极高的往届村干部,尽管大家身份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目的,为点亮苗乡侗寨而走到一起。
"不用看那么久了,南网如同我们再生父母,还能骗我们吗?放心吧,只要轻轻的写下自己的名字,就名正言顺的成一名真正的南网人罗!"农电工王明祥催着大家在合同上签字。
合同的签订,133名农电工将脱掉"农电工"的帽子,迎来了岗位成才与职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将成为一支训练有素、有能力、有理想的专业化农电队伍,伴随供电企业蒸蒸日上。
巍巍月亮山下,蕴藏着万家灯火南网情深,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嘹亮的供电人之歌见证了深化农电体制改革理顺农电用工管理工作的累累硕果;勾画出了农电工职业生涯美丽的篇章。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