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温海电人--江苏海安县供电公司战高温保供电纪实
2011-08-01 09:22:15 来源:李存根
A-
A+
电力18讯: 温、高温,连续高温。
不仅气温节节高升,用电负荷也是不断攀高,7月25日21:40分,海安电网负荷再攀高峰,达到61.6万千瓦,突破前期高点。随即该公司启动有序用电预案,对部分企业实施限电。面对持续高温和高负荷,海安公司全体员工坚守岗位,24小时监屏、24小时抢修、24小时待命,这一切都为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电网安全稳定,保障居民生活生产用电。在小区工地、农改现场、抢修一线……,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海安供电人的身影,他们用汗水绘制出夏日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从7月29日凌晨4时30分到中午11时10分笔者先后辗转4个施工现场进行采访,亲身感受和见证了海安供电人高温下的汗水与辛劳。
会“淌汗”的工作服
7月29日凌晨4时30分,海安盛泰农电公司第二工程队24名队员坐上工程车准时向该县大公镇古贲10组进发。今天他们的任务是对这里的134户居民接户线进行改造。
虽是清晨,但初升的太阳已将这片作业区烤“熟”了。简单的开工会后,10多名农电职工在烈日的见证下开始登杆作业,其它人员对农户下杆线进行改造,不到半个时辰汗水已浸透了他们的衣服。
“这里有130多个农户,上午10时30分接户线改造必须全部结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确保居民做饭和降温用电;二是我们施工人员也不能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要确保施工安全。”海安盛泰农电公司第二工程队工作负责人韩世稳一边介绍,一边抹去脸上的汗珠,身上的工作服也跟着“淌汗”。当时室外温度是36℃,旁边一位农户晒在地上的水稻蒸腾的热气足以让人发晕,可想而知,登在杆上作业的人们需承受多高地表温度的“熏烤”。
烈日炎炎施放电缆
上午6时50分,我们赶到第二个施工现场―海安软件工业园采访。该工业园原有一台315千伏安配电变压器,由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加上技术要求较高,需要采用双电源供电。因此,必须再上一台25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就必须新施放一条700公尺长的电缆。笔者跟随海安公司配电工程处员工一起,体验他们在高温下户外作业的辛劳。
当时室外温度已逐步上升,一下车便感到一股热浪迎面扑来。“一二三,拉――”在现场工作负责人夏晓峰的指挥下,10多名工人双手紧握钢丝绳,脚掌用力抵着地面,身体前倾,缓缓迈开步伐,只见胳膊粗的电缆缓缓前移。“大家都习惯了,不管多热多累也要按时完成任务,要不是民事的问题,工程还会提前些。”海安公司配电工程处党支部书记花道来笑着说。
放眼望去,所有施工人员的衣服全部湿透了,黄豆大的汗珠不断地从脸上滴下。
闷热室内更换设备
上午8时55分,笔者驱车前往南通首座数字化变电站―海安110千伏李堡变电站采访,目睹县域检修分公司员工在一无空调,二无风扇,十分闷热的室内安装接地消弧变。
跟熟悉的师傅们打完招呼后,笔者留意到他们的衣服上有很多白色印迹,一问才知道这是汗水干透后留下的盐渍。原来,为了尽早完成任务,早上6时30分,班长景卫东就带领他的弟兄们,来到李堡变电站将每组约6吨重的接地消弧变就位,一组由3只组成,每只约2吨左右,一趟下来汗水早将全身湿了个遍。尽管旁边的主控室和开关室内都十分凉爽,但他们一个都不进去休息,一问才知道,热身子不能进空调房间,这是因为依附在身上的潮衣服突然降温会十分难受,而且容易感冒。
这里的空间是封闭的,尽管在室内,人感到很闷热。从施工人员口中了解到,整个工程大概需要一周时间,今天是此次安装工作的第二天,主要是将接地消弧变就位。笔者进去不到十分钟,身上的汗水也湿透了衣服。
热浪下的紧急抢修
上午10时30分,太阳将海安县城中坝南路上的柏油路面蒸出层层热浪向上翻滚,路上除了奔驰的汽车,很少看到行人。路的右边有三幢居民楼,在热浪形成的蒸雾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群电力抢修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走近一看,他们个个被耀眼的阳光蜇刺地睁不开双眼,汗珠不停的从安全帽檐流出,沿着脸颊迅速向衣领流出,眉毛、鼻尖、下额挂满了晶莹的汗珠,汗淋淋的衣服犹如水中洗过一般,喉结不停的在脖子上翻滚。
原来,7月28日晚20时39分,95598派单通知抢修中心:“中坝南路8号三幢居民楼和海霸皇大酒店全部失电,请火速抢修。”抢修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发现因过负荷运行,十多处电缆被击穿,现场一片焦糊味。由于地处深巷中,不具备机械作业条件,抢修负责人决定搭接临时线路,先满足用户的供电要求,第二天再进行彻底的改造。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有序的工作,终于让这里的200多户居民用上了电。
7月29日上午5时40分,海安公司抢修人员悄悄来到该小区,将原先烧焦的70号电缆更换成120号电缆。并于10时50分全部恢复供电,彻底解决了中坝南路8号负荷超载的现象,保证了附近居民和酒店能够用上放心电。“酷暑烈日,抢修任务十分繁重,但为了保障居民清凉度夏,再苦再累,我们都无怨无悔。”这是海安公司抢修队队长陈广龙在采访现场对笔者说的一番话。(李存根)
不仅气温节节高升,用电负荷也是不断攀高,7月25日21:40分,海安电网负荷再攀高峰,达到61.6万千瓦,突破前期高点。随即该公司启动有序用电预案,对部分企业实施限电。面对持续高温和高负荷,海安公司全体员工坚守岗位,24小时监屏、24小时抢修、24小时待命,这一切都为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电网安全稳定,保障居民生活生产用电。在小区工地、农改现场、抢修一线……,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海安供电人的身影,他们用汗水绘制出夏日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从7月29日凌晨4时30分到中午11时10分笔者先后辗转4个施工现场进行采访,亲身感受和见证了海安供电人高温下的汗水与辛劳。
会“淌汗”的工作服
7月29日凌晨4时30分,海安盛泰农电公司第二工程队24名队员坐上工程车准时向该县大公镇古贲10组进发。今天他们的任务是对这里的134户居民接户线进行改造。
虽是清晨,但初升的太阳已将这片作业区烤“熟”了。简单的开工会后,10多名农电职工在烈日的见证下开始登杆作业,其它人员对农户下杆线进行改造,不到半个时辰汗水已浸透了他们的衣服。
“这里有130多个农户,上午10时30分接户线改造必须全部结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确保居民做饭和降温用电;二是我们施工人员也不能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要确保施工安全。”海安盛泰农电公司第二工程队工作负责人韩世稳一边介绍,一边抹去脸上的汗珠,身上的工作服也跟着“淌汗”。当时室外温度是36℃,旁边一位农户晒在地上的水稻蒸腾的热气足以让人发晕,可想而知,登在杆上作业的人们需承受多高地表温度的“熏烤”。
烈日炎炎施放电缆
上午6时50分,我们赶到第二个施工现场―海安软件工业园采访。该工业园原有一台315千伏安配电变压器,由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加上技术要求较高,需要采用双电源供电。因此,必须再上一台25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就必须新施放一条700公尺长的电缆。笔者跟随海安公司配电工程处员工一起,体验他们在高温下户外作业的辛劳。
当时室外温度已逐步上升,一下车便感到一股热浪迎面扑来。“一二三,拉――”在现场工作负责人夏晓峰的指挥下,10多名工人双手紧握钢丝绳,脚掌用力抵着地面,身体前倾,缓缓迈开步伐,只见胳膊粗的电缆缓缓前移。“大家都习惯了,不管多热多累也要按时完成任务,要不是民事的问题,工程还会提前些。”海安公司配电工程处党支部书记花道来笑着说。
放眼望去,所有施工人员的衣服全部湿透了,黄豆大的汗珠不断地从脸上滴下。
闷热室内更换设备
上午8时55分,笔者驱车前往南通首座数字化变电站―海安110千伏李堡变电站采访,目睹县域检修分公司员工在一无空调,二无风扇,十分闷热的室内安装接地消弧变。
跟熟悉的师傅们打完招呼后,笔者留意到他们的衣服上有很多白色印迹,一问才知道这是汗水干透后留下的盐渍。原来,为了尽早完成任务,早上6时30分,班长景卫东就带领他的弟兄们,来到李堡变电站将每组约6吨重的接地消弧变就位,一组由3只组成,每只约2吨左右,一趟下来汗水早将全身湿了个遍。尽管旁边的主控室和开关室内都十分凉爽,但他们一个都不进去休息,一问才知道,热身子不能进空调房间,这是因为依附在身上的潮衣服突然降温会十分难受,而且容易感冒。
这里的空间是封闭的,尽管在室内,人感到很闷热。从施工人员口中了解到,整个工程大概需要一周时间,今天是此次安装工作的第二天,主要是将接地消弧变就位。笔者进去不到十分钟,身上的汗水也湿透了衣服。
热浪下的紧急抢修
上午10时30分,太阳将海安县城中坝南路上的柏油路面蒸出层层热浪向上翻滚,路上除了奔驰的汽车,很少看到行人。路的右边有三幢居民楼,在热浪形成的蒸雾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群电力抢修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走近一看,他们个个被耀眼的阳光蜇刺地睁不开双眼,汗珠不停的从安全帽檐流出,沿着脸颊迅速向衣领流出,眉毛、鼻尖、下额挂满了晶莹的汗珠,汗淋淋的衣服犹如水中洗过一般,喉结不停的在脖子上翻滚。
原来,7月28日晚20时39分,95598派单通知抢修中心:“中坝南路8号三幢居民楼和海霸皇大酒店全部失电,请火速抢修。”抢修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发现因过负荷运行,十多处电缆被击穿,现场一片焦糊味。由于地处深巷中,不具备机械作业条件,抢修负责人决定搭接临时线路,先满足用户的供电要求,第二天再进行彻底的改造。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有序的工作,终于让这里的200多户居民用上了电。
7月29日上午5时40分,海安公司抢修人员悄悄来到该小区,将原先烧焦的70号电缆更换成120号电缆。并于10时50分全部恢复供电,彻底解决了中坝南路8号负荷超载的现象,保证了附近居民和酒店能够用上放心电。“酷暑烈日,抢修任务十分繁重,但为了保障居民清凉度夏,再苦再累,我们都无怨无悔。”这是海安公司抢修队队长陈广龙在采访现场对笔者说的一番话。(李存根)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