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抗大旱 齐心协力保灌溉――三道河长渠管理处第一管理段防汛抗旱纪实
2011-08-03 09:23:52 来源:曹俊涛
A-
A+
电力18讯: 2011年是一场历史罕见的“四季连旱”之年,截止5月中旬,三道河长渠灌区累计降雨量为78.2mm, 三道河水库来水量较往年少2亿多立方米,水库蓄水不足,区间流量又小,大部分堰塘、小水库干涸,备用水源减少,农田严重缺墒。面对如此严峻的旱情,三道河长渠灌区第一管理段紧紧围绕一个“水”字做文章,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确保灌区“三农”利益,以争取灌溉效益的最大化、干旱危害最小化开展工作,与旱魔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较量。
长渠灌区第一管理段全体干部职工在各级组织的指导和支持下,自5月28日开始至6月15日止,共用18天引水11322936.90立方米,保证了22个村,133个小组,48500亩农田用水,受到灌区各级组织一致好评,坚决做到了“不误农事季节、不影响农业灌溉、不伤害农民感情”。
抗旱保灌工作中,第一管理段通过召开动员大会,认真分析旱情、水情、农情,深入村、组做群众思想工作,要求不等不靠,想尽一切办法抢夏插。同时与农民用水者协会积极联系沟通,最大程度的争取各级组织的支持配合和理解。并将管理办法,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实现一人一渠一闸,联片包点,全体职工穿梭在田间地头,察水情,问水事,把高质量的灌溉服务落实到支渠、落实到田间地头。
调度过程中,坚持科学、合理、最佳地调配水资源,充分兼顾灌区上下游、左右岸、高低田,充分考虑农事季节、农民需求,严格按照调度规程有序操作、规范运行。一是变过去高田靠大水涌为现在架临时泵站提水,为农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二是改过去深灌为浅灌,过去害水沟有少量弃水的现象一去不复返,达到了水资源效益最大化,干旱危害最小化。三是干渠水位升高,流量变大时采用上下游并放的方法,水大时采用“三先三后” 先高后低、先远后近、先难后易 ,水小时弃难就易,低支渠照顾高支渠,力求做到高渠高田有水抽,低渠低田能自流。
实际操作过程中,干部职工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讲奉献”的精神,谱写了一篇篇抗旱的感人事迹。职工张肆连续一周严格执行24小时坚守岗位,渴了就喝矿泉水,饿了就啃方便面、困了就在堤上打个饨,全身心投入到抗旱保插工作中,时刻按照“主动、及时、优质、周到”的要求搞好服务。职工张保军在抗旱工作中长达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没有换洗衣服,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了解用水进度,耐心向灌区人民作好解释工作,没有出现任何抢水、争水事件的发生,尽管身心非常疲备,但其抗旱斗志非常高昂,从不言苦、言累。赵飞燕同志身为一名女同志自觉克服困难,自带炊具、粮、油、菜,以渠为家,本着旱情不除,抗旱不止,决不回家的宗旨,取得了抗旱工作的圆满完成。后勤工作人员向大云既要肩负着接待、接听电话、观测水位等工作,同时还要经常充实到一线替换前勤同志,由于长期没有休息好,加之她身体素质不是很好,患上了重感冒,大家都劝她休息,她笑着说”没事,吃点药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再苦再累都愿意。石维同志作为长渠一段负责人,在面临如此特大旱灾时,他身先卒,恪尽职守,坚决贯彻执行上级下达的有关抗旱救灾保民生,保大插工作决定,团结和带领长渠一段干部职工战高温,斗酷暑,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齐上阵开展抗旱保插工作,经过十八个日日夜夜的艰辛的努力,终于赢得了长渠灌区抗旱保插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干旱无法避免,但是干旱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组织,有坚强的领导,在抗御旱灾面前,哪里有旱情,哪里就有水利人的身影。他们顾大局,讲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
长渠灌区第一管理段全体干部职工在各级组织的指导和支持下,自5月28日开始至6月15日止,共用18天引水11322936.90立方米,保证了22个村,133个小组,48500亩农田用水,受到灌区各级组织一致好评,坚决做到了“不误农事季节、不影响农业灌溉、不伤害农民感情”。
抗旱保灌工作中,第一管理段通过召开动员大会,认真分析旱情、水情、农情,深入村、组做群众思想工作,要求不等不靠,想尽一切办法抢夏插。同时与农民用水者协会积极联系沟通,最大程度的争取各级组织的支持配合和理解。并将管理办法,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实现一人一渠一闸,联片包点,全体职工穿梭在田间地头,察水情,问水事,把高质量的灌溉服务落实到支渠、落实到田间地头。
调度过程中,坚持科学、合理、最佳地调配水资源,充分兼顾灌区上下游、左右岸、高低田,充分考虑农事季节、农民需求,严格按照调度规程有序操作、规范运行。一是变过去高田靠大水涌为现在架临时泵站提水,为农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二是改过去深灌为浅灌,过去害水沟有少量弃水的现象一去不复返,达到了水资源效益最大化,干旱危害最小化。三是干渠水位升高,流量变大时采用上下游并放的方法,水大时采用“三先三后” 先高后低、先远后近、先难后易 ,水小时弃难就易,低支渠照顾高支渠,力求做到高渠高田有水抽,低渠低田能自流。
实际操作过程中,干部职工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讲奉献”的精神,谱写了一篇篇抗旱的感人事迹。职工张肆连续一周严格执行24小时坚守岗位,渴了就喝矿泉水,饿了就啃方便面、困了就在堤上打个饨,全身心投入到抗旱保插工作中,时刻按照“主动、及时、优质、周到”的要求搞好服务。职工张保军在抗旱工作中长达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没有换洗衣服,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了解用水进度,耐心向灌区人民作好解释工作,没有出现任何抢水、争水事件的发生,尽管身心非常疲备,但其抗旱斗志非常高昂,从不言苦、言累。赵飞燕同志身为一名女同志自觉克服困难,自带炊具、粮、油、菜,以渠为家,本着旱情不除,抗旱不止,决不回家的宗旨,取得了抗旱工作的圆满完成。后勤工作人员向大云既要肩负着接待、接听电话、观测水位等工作,同时还要经常充实到一线替换前勤同志,由于长期没有休息好,加之她身体素质不是很好,患上了重感冒,大家都劝她休息,她笑着说”没事,吃点药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再苦再累都愿意。石维同志作为长渠一段负责人,在面临如此特大旱灾时,他身先卒,恪尽职守,坚决贯彻执行上级下达的有关抗旱救灾保民生,保大插工作决定,团结和带领长渠一段干部职工战高温,斗酷暑,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齐上阵开展抗旱保插工作,经过十八个日日夜夜的艰辛的努力,终于赢得了长渠灌区抗旱保插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干旱无法避免,但是干旱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组织,有坚强的领导,在抗御旱灾面前,哪里有旱情,哪里就有水利人的身影。他们顾大局,讲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