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记河南省首批志愿服务示范站点濮阳“送光明”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2011-06-27 13:29:17 来源:王存华
A-
A+
电力18讯: 6月24日,濮阳公司5名“送光明”青年志愿者来到市永乐社区、农机局家属院,向留守老人讲解安全用电常识,义务帮助检修家中老化电源开关,整理更换房间照明电线,排除用电隐患3处,切实解决了残疾人在正常生活用电上的燃眉之急,让残疾人感受到电力人带来的光明和温暖。
濮阳“送光明”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队成立于1997年,14年来,青年志愿者的队伍不断扩大,从原来的20余名增加到现在的352余名。他们入社区、进学校、到企业、下田头,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开展用电便民服务,救助困难家庭和农村留守儿童,被当地群众誉为“活雷锋”。
阳光种在心里
快乐的新学期开始了,可对于大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回到校园即意味着和父母分离,心中难免有些失落。6月1日,濮阳“送光明”青年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来到清丰县仙庄乡丁家中心小学,给孩子们讲课,和孩子们一起做互动游戏,唱歌、吟诗、出脑筋急转弯……最后,他们还和孩子们一起到清丰县单拐冀鲁豫军区纪念馆参观。一路行来,欢歌笑语不断,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感受到被关爱的幸福。
在从丁家中心小学驱车赶往清丰县单拐冀鲁豫军区纪念馆的路上,青年志愿者们被孩子们出的脑筋急转弯给难住了。孩子们见他们猜了半天也猜不出来,便笑着公布了答案。原来,麻将是一个人,4个人围着打他,警察来了自然抓走了5个人,谜底揭晓后,大家笑作一团。这时,一位二年级的小姑娘也不甘示弱,举手要求讲故事,她给大家讲猴子捞月亮的故事,讲着讲着却讲不下去了,另外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便站起来替她讲,两个人合作,终于把故事讲完了。最出彩的要属丁赵微和丁晓敏小朋友,她们合唱的《自由飞翔》和《感恩的心》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孩子们的热情开朗感染了青年志愿者张慧和武倩,她们和孩子们拼起歌来,你来一首欢快的《数鸭子》,我便和一首优美深情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欢快的歌声洒满乡间公路。
“送光明”服务队是这25名农村留守儿童的贴心伙伴,除了定期看望他们,平时还给孩子们写信,到孩子的学校和家中走访,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思想,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孩子们遇到的困难,为孩子们送去书籍和学习用品,让远离父母的孩子感受到被关爱的幸福。
幸福写在脸上
濮阳市自来水厂的王红彪是濮阳“送光明”青年志愿者常年帮扶对象,每次去他家,他都会指着满墙的奖状自豪地说:“谢谢你们的帮助,我会好好生活,努力生活,相信明天更美好。”
早在2004年,时任濮阳供电公司“送光明”青年志愿服务总队队长的雷军伟得知王红彪一家的遭遇后,就亲自到王红彪家拜访。这之后,服务队与王红彪结成帮扶对子。他们送“光明”,利用自己所学的电力技术,帮助王红彪家维修家用电器;还送“温暖”,他们每年都要看望王红彪一家好几次,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以致王红彪见到记者就说,这6年来,米、面、油他们家都没买过,都是青年志愿者们给送来的;考虑到两个孩子生活在贫困家庭对其心理的影响,青年志愿者们还给她们送去了《中国男孩洪战辉》、《像雷锋那样》、《生命智慧――活出自己的阳光》、《做最好的自己》等励志书籍,鼓励她们战胜自我,树立自信。王红彪的两个女儿都勤奋好学,去年,王丹、王琳都被名校录取。手拿着两张录取通知书,高兴之余,王红彪为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发起了愁。濮阳供电公司青年志愿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又给王红彪送去1000元学费。
安庄村安春朝老人偏瘫10年,妻子费景云患乳腺癌10年、偏瘫11年,夫妻两个几乎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极为窘迫。10年来,濮阳“送光明”志愿服务队的青年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对老人的关爱却从未间断。而对于家住濮阳市卫河市场的范在亮老两口来说,青年志愿者们就像他们的亲人。为了解决老人的实际困难,姑娘们自发组织设立了爱心基金,每位座席员自愿把奖金捐献出来,为老人缴纳电费,7年来,老人的电费从每月10元上升到每月150余元,虽然有困难,但座席员们依旧坚持帮扶老人。
真情洒在路上
濮阳市劳动市场的商户们对头戴小红帽的“送光明”青年志愿者们最为熟悉,冬夏两季用电高峰到来之前,他们都会主动上门,对商户们室内照明线路进行安全检查。
在农田辛勤劳作的农民对头戴小红帽的“送光明”青年志愿者们也很熟悉,当自然灾害来袭,是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帮助浇地、收麦。在今年春季抗旱工作中,濮阳公司系统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送光明”青年志愿者迅速行动,全力服务抗旱浇麦保供电工作。2月22日,在濮阳县子岸乡杨寨村抗旱浇麦保供电现场,团市委丁国梁部长向12名“送光明”青年志愿者授予了“抗旱保电青年突击队”旗帜。“送光明”青年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投身抗旱一线,广泛宣讲用电安全知识,认真检查配电设备和线路,帮助缺劳力户农民洒化肥、浇麦,确保抗旱用电“供得上,送得出,用得好”,热情周到的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称赞。
14年来,濮阳“送光明”服务队用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诠释着濮阳电力人的爱心和奉献,真诚和微笑让濮阳电力更加阳光。他们在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服务集体、国家电网公司十佳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后,今年3月,又光荣地成为河南省首批志愿服务示范站点。
濮阳“送光明”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队成立于1997年,14年来,青年志愿者的队伍不断扩大,从原来的20余名增加到现在的352余名。他们入社区、进学校、到企业、下田头,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开展用电便民服务,救助困难家庭和农村留守儿童,被当地群众誉为“活雷锋”。
阳光种在心里
快乐的新学期开始了,可对于大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回到校园即意味着和父母分离,心中难免有些失落。6月1日,濮阳“送光明”青年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来到清丰县仙庄乡丁家中心小学,给孩子们讲课,和孩子们一起做互动游戏,唱歌、吟诗、出脑筋急转弯……最后,他们还和孩子们一起到清丰县单拐冀鲁豫军区纪念馆参观。一路行来,欢歌笑语不断,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感受到被关爱的幸福。
在从丁家中心小学驱车赶往清丰县单拐冀鲁豫军区纪念馆的路上,青年志愿者们被孩子们出的脑筋急转弯给难住了。孩子们见他们猜了半天也猜不出来,便笑着公布了答案。原来,麻将是一个人,4个人围着打他,警察来了自然抓走了5个人,谜底揭晓后,大家笑作一团。这时,一位二年级的小姑娘也不甘示弱,举手要求讲故事,她给大家讲猴子捞月亮的故事,讲着讲着却讲不下去了,另外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便站起来替她讲,两个人合作,终于把故事讲完了。最出彩的要属丁赵微和丁晓敏小朋友,她们合唱的《自由飞翔》和《感恩的心》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孩子们的热情开朗感染了青年志愿者张慧和武倩,她们和孩子们拼起歌来,你来一首欢快的《数鸭子》,我便和一首优美深情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欢快的歌声洒满乡间公路。
“送光明”服务队是这25名农村留守儿童的贴心伙伴,除了定期看望他们,平时还给孩子们写信,到孩子的学校和家中走访,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思想,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孩子们遇到的困难,为孩子们送去书籍和学习用品,让远离父母的孩子感受到被关爱的幸福。
幸福写在脸上
濮阳市自来水厂的王红彪是濮阳“送光明”青年志愿者常年帮扶对象,每次去他家,他都会指着满墙的奖状自豪地说:“谢谢你们的帮助,我会好好生活,努力生活,相信明天更美好。”
早在2004年,时任濮阳供电公司“送光明”青年志愿服务总队队长的雷军伟得知王红彪一家的遭遇后,就亲自到王红彪家拜访。这之后,服务队与王红彪结成帮扶对子。他们送“光明”,利用自己所学的电力技术,帮助王红彪家维修家用电器;还送“温暖”,他们每年都要看望王红彪一家好几次,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以致王红彪见到记者就说,这6年来,米、面、油他们家都没买过,都是青年志愿者们给送来的;考虑到两个孩子生活在贫困家庭对其心理的影响,青年志愿者们还给她们送去了《中国男孩洪战辉》、《像雷锋那样》、《生命智慧――活出自己的阳光》、《做最好的自己》等励志书籍,鼓励她们战胜自我,树立自信。王红彪的两个女儿都勤奋好学,去年,王丹、王琳都被名校录取。手拿着两张录取通知书,高兴之余,王红彪为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发起了愁。濮阳供电公司青年志愿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又给王红彪送去1000元学费。
安庄村安春朝老人偏瘫10年,妻子费景云患乳腺癌10年、偏瘫11年,夫妻两个几乎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极为窘迫。10年来,濮阳“送光明”志愿服务队的青年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对老人的关爱却从未间断。而对于家住濮阳市卫河市场的范在亮老两口来说,青年志愿者们就像他们的亲人。为了解决老人的实际困难,姑娘们自发组织设立了爱心基金,每位座席员自愿把奖金捐献出来,为老人缴纳电费,7年来,老人的电费从每月10元上升到每月150余元,虽然有困难,但座席员们依旧坚持帮扶老人。
真情洒在路上
濮阳市劳动市场的商户们对头戴小红帽的“送光明”青年志愿者们最为熟悉,冬夏两季用电高峰到来之前,他们都会主动上门,对商户们室内照明线路进行安全检查。
在农田辛勤劳作的农民对头戴小红帽的“送光明”青年志愿者们也很熟悉,当自然灾害来袭,是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帮助浇地、收麦。在今年春季抗旱工作中,濮阳公司系统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送光明”青年志愿者迅速行动,全力服务抗旱浇麦保供电工作。2月22日,在濮阳县子岸乡杨寨村抗旱浇麦保供电现场,团市委丁国梁部长向12名“送光明”青年志愿者授予了“抗旱保电青年突击队”旗帜。“送光明”青年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投身抗旱一线,广泛宣讲用电安全知识,认真检查配电设备和线路,帮助缺劳力户农民洒化肥、浇麦,确保抗旱用电“供得上,送得出,用得好”,热情周到的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称赞。
14年来,濮阳“送光明”服务队用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诠释着濮阳电力人的爱心和奉献,真诚和微笑让濮阳电力更加阳光。他们在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服务集体、国家电网公司十佳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后,今年3月,又光荣地成为河南省首批志愿服务示范站点。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