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德兴市供电公司抗洪抢险纪实
2011-06-30 17:08:19 来源:吾恒琳
A-
A+
电力18讯: 往日的江西省德兴市洎水河,安静从容,宁静闲适。最近暴雨持续来袭,平静的洎水河波涛汹涌。
6月15日,德兴市暴发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灾。受洪灾影响,德兴电网所辖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开关站)停运4座,10千伏及以上高压线路停运39条。线路倒、断杆45基,全市近一半住户供电中断,因灾停电涉及12个乡镇、43个村庄达39492户。
一场抗洪保电大会战迅速在灾后打响,德兴市供电公司13支电力应急抢险队、270余名员工顶着暴雨,奋战在各条战线。雨幕中,他们是群众灾后重建的希望。
党员先锋 勇担重担
“要保障安全,在危险的情况下坚决不抢修。既要迅速恢复供电,也要保障每位员工的人身安全。”该公司副经理、防汛抗灾指挥中心副总指挥、共产党员李瑞华每一次下指令,都事先分析受灾现状,坚持“水退到哪里,供电恢复到哪里”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率的抢修。
在强降雨还没到来之前,李瑞华就要求该公司各单位密切关注雨情。在抗洪抢险中,为让身在一线的抢修人员及时了解最新的天气情况和安全注意事项,他要求将这些内容用短信形式每天发到13个应急抢险队。在德兴电网连续遭受两次前所未有的特大洪灾情况下,在连续八天七夜的抢修指挥中,李瑞华从来没有睡过足觉,他不是在抗洪一线,就是守在该公司防汛抗灾指挥中心,指挥的劳累和快速、安全恢复全市供电的压力使他的声音沙哑了,眼睛也布满了血丝。得益于李瑞华及该公司其他班子成员的科学有效指挥,在首次洪灾到来后的24小时内,德兴市95%以上的受灾户恢复了供电。
18日,德兴遭受第二轮强降雨,电网再次受伤。要恢复送电,必须拥有正常的电力通道。凡是复杂的抢修现场,李瑞华都要到一线指挥抢修。“高空作业车要注意站稳,在杆上作业的人安全工器具要带好。”在35千伏九海线#49杆倒杆抢修现场,高空作业车正在组立电杆,李瑞华站在雨中,两眼紧盯着作业现场叮嘱着,根本感觉不到雨正打在脸上。奔走在作业现场,他一心想的都是怎么有效恢复供电,突然,因为雨天路滑,没看清脚下的路况,他直接向前摔去,胸口重重地磕在抢修工器具上,因为摔得太重,他竟疼痛得一时爬不起来,一阵疼痛过去后,在大家的搀扶下,他马上爬了起来,继续指挥抢修。此后,因为工作繁忙,他连去医院看一看伤势的时间都没有,一直带伤坚持到全市恢复供电。
“铃铃铃……”6月16日凌晨1时,该公司防汛办公室电话响起,“截至6月15日16时,已造成德兴电网35千伏变电站一座、10千伏开关站3座停运……”防汛办公室主任、党员赵剑鸿接到该市工信委的咨询电话后,娴熟地汇报着德兴电网的灾情信息。
由于抗洪保电抢修点多面广,哪里缺抢修人员,哪里通讯不通,哪里抢修物资不够,赵剑鸿都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予以协调。此外,抢修信息的实时统计和报送、保险理赔也是赵剑鸿所在的防汛办公室的任务之一。从15日开始,赵剑鸿每天都干到深夜,有时还主动住在防汛办公室,在沙发上一躺就是一晚。自6月15日该公司电网受灾,直到6月22日的八天七夜,除休息以外的其他时间,他都围绕供电抢修度过。
6月18日,赵剑鸿接到当天德兴市将遭受第二轮强降雨的消息,该公司副经理李瑞华考虑到35千伏九海线有一倒杆正倒在洪水中,如洪水继续上涨,洪水冲击来的杂物积在倒杆处,极易把与倒杆相连的其他电杆成片拉倒。为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不增加电网修复时间,在危急的形势下,赵剑鸿被派出赶赴海口镇进行处理。9:00,赵剑鸿带领线路工区7人紧急赶赴70里外的海口镇,并在途中联系租船事宜。11:00,8人坐上机动船沿洪水顺流直下,顺利到达洪水中的倒杆处,迅速在1个小时内合力拆除连接在洪水中倒杆上的线路,将线路和倒杆分离,保全了与该杆相连的其他电杆。任务完成后,赵剑鸿和抢修队员继续坐船赶回对岸,可是因此次行船是逆流而上,加之洪水湍急,船螺旋桨竟被激流打断,机动船在途中无法前行,只能在洪水中打转。“这可怎么办,大家都已经干活干到筋疲力尽,现在还下起了小雨,这样停在这里,山洪再次到来的话,会危及大家的生命安全!”赵剑鸿心里焦急万分。他望向四周,发现靠近船的河中央有一处滩涂,如果有人在滩涂上用绳子拉纤,把船拉到水流缓和一点的地方,大家就可以用船上的竹篙把船撑到对岸。说干就干,他马上和大家一起按照这个思路行动起来。首先大家用竹篙把船撑到靠近的滩涂,用绳索靠人力进行拉纤。此时已经是下午,大家已经很累很饿,渴了的时候,大家就喝点河水,用最后的体力将船撑回。16:00,大家顺利登上了最初的河岸,吃上了午饭,而此时,带队的赵剑鸿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22:00,德兴区域再次降下连续大暴雨,海口镇水位再次上涨,因为赵剑鸿等人的努力,35千伏九海线没有遭受进一步的损失。
无悔坚守 扫除阴霾
6月15日,该公司泗州供电所所长郑宜发正在10千伏香水线一摇晃的跨河电杆处疏散杆下的人群,突然接到了家中妻子的电话,“水已经淹到家里了,一楼的东西我搬不动,赶快回来搬东西啊。”他却对妻子说,“我是所长,这里的情况非常危险,现在根本走不开。”妻子理解地挂了电话。挂上电话,他又忙开了。等他晚上干完抢修任务到家时,家里水深已达1米,一楼的家具已浸泡在水中,楼房外的四面围墙也已三面倒塌,一面开裂。
6月15日22时,乐安河香屯水文站洪峰水位43.56米,比有记录以来最高水位高0.45米。受洪灾影响,香屯街道办区域7条10千伏线路中有6条断电,香屯街道办4000余户用户停电。自6月15日开始,郑宜发一直带领着9个所员工在受灾较重的德兴市香屯街道办进行抗灾保电,每天从黎明工作到晚上8、9点。因河边淤泥很深,许多抢修点无法用车辆抬运电杆,郑宜发只得带领抢修人员用人力抬杆,仅6月18日一天,就抬运电杆长达4里路,此外,郑宜发带领的队伍还要进行电杆组立等工作。为了在抢修完线路后查看还有没有影响线路运行的故障点,郑宜发一个人在被淹过的河岸边进行送电前的巡线,巡了3、4里路。因为走的路都是刚退水、满是淤泥的河边,走起来会明显下陷,他已经连续穿了4天湿雨鞋的脚仿佛已经不是自己的了,他说走起路来像是“灌了铅”。
18日,他在送电后说出了心里话,“天天晚上都有用户和政府打电话询问何时能来电,用户很急,我会更急。因为考虑工作安全,争取最快送电,我的压力很大。现在好了,整个香屯已经全部送电,我们还更换了六、七十户被水淹的电表,今天晚上可以安心地睡个觉了。”
当我们见到该公司城郊供电所龙头山营业站员工王泽良时,已是抗灾的第七天,他刚从挂好接地线的电杆上下来。这位老党员,此时已在抗洪抢险一线忙碌了7天6夜。此时他穿着雨鞋,背着工器具,双眼布满血丝。
6月19日,他正在受水淹的10千伏桂港线巡视线路,突然接到电话,告知他家已经成了重灾区,水淹没胸,家里的围墙也倒了。王泽良父母已去世,家中只有一个智力残疾的50多岁的哥哥,但为了不耽误抢修工作,王泽良只好狠下心,继续投入抢修工作。
事后,当笔者问起当时的感受时,他说:“当时我不在家,担心哥哥,心里很难受。”后来他又因忙于抢修,只回家了两趟,“一次是为客户修灯路过家里时回了家,一次是6月21日早上到家附近抢修时回了家。看到哥哥身体没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我就放心了,给他送了早饭我就离开了。家里到现在还因为我没时间,没有人打扫,地上还是一片淤泥。”6月21日,笔者问到现在王泽良家里的情况,这位老党员如是说。没等笔者转过神,他又奔向了另一处组立电杆的现场。
铁骨尖兵 艰苦卓绝
6月15日11:30,洪水涌入洎水河旁该公司办公楼后院的仓库和值班室。正在三楼办公室的占细和从窗户看到这一幕,心中一紧:“糟糕!公司仓库就在院子里,里面有重要设备和大量原始票据,一旦进水后果不堪设想。”他一边冲下楼,一面叫上其他同事一起帮忙。同事们赶来时,他已经跳进洪水中,扛起几十斤重的资料柜,正吃力地往二楼运。
此时,洪水继续快速往上涨,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党员占细和突然想起仓库后方新到的一批设备只是搬到了一张桌子上,看洪水这架势肯定会被淹。占细和毫不犹豫,再一次返回滚滚的洪流中。此时洪水已没到了他的胸口。
因为看不清被淹入水底的楼梯扶手,在搬运物资时,占细和膝盖碰上扶手7、8次,膝盖被磕得青紫,每弯曲一次膝盖,就会感觉疼痛。浑浊的洪水中还夹杂着许多铁钉和玻璃等尖锐物,赤脚在洪水中搬运物资的占细和被钉得脚破皮、直流血却浑然不知。事后,他说:“紧张起来根本没空去想哪里受伤。”
三个小时里,占细和与同事一起,抢救了约有一吨多重的大批办公用品、设备、电能表、档案和各类票据,为该公司挽回了约10万元的经济损失。
6月15日,该公司城郊供电所龙头山营业站站长程平带领抢修队员在乡间奋力抢修,因为雨天乡间道路湿滑,骑摩托车运送抢修物资的程平一个不稳,被翻倒的摩托车甩出去几米,肩膀着地,重重地摔在地上,他的肩膀和胸前顿时疼痛万分,手臂也擦破了很大一块。吃力地爬起来后,他又跨上了摩托车。截至6月17日,在程平的带领下,龙头山乡恢复送电。
从18日晚上10时到19日14时,龙头山乡降雨量达到192毫米,电网再一次受到严重打击,龙头山乡58个台区的其中49个停电。虽然家里也被灌进了洪水,身上还带着伤,胸口也还在疼,但面对洪灾,程平又一次冲向抗洪保电一线。
6月18日晚,程平带领抢修人员在山林中组立倒杆,山林里的蚊子又多又毒,不一会儿,他的两条腿都被咬了几十个包,像梅花在脚上散开,奇痒难忍。自18日抢修起,他就因为汗湿或淋雨,衣服在还没干的情况下就又湿了,从没穿过干衣服。小腿还因为长期泡在洪水里,湿气太重,水肿得厉害,“用手指一按他的小腿就是一个坑印,皮肤都没法再弹起来。”在他身旁做事的抢修队员说。
6月21日,在为龙头山乡桂湖村通电时,程平带领抢修人员全部背上抢修设备和工具,卷起裤脚淌水过4、5米宽的河,到对岸把闲置电杆扛到山顶的倒杆点进行组立。扛运电杆时,时而瓢泼大雨,时而烈日当空,山上茅草间的小路闷热得像蒸笼一样,程平的衣服也因雨水和汗水,湿了干,干了湿,但他仍然坚持在湿滑的、只有一寸宽的山道上扛运电杆。因为一直被浑浊的洪水浸泡,他手臂上被擦破的皮肤开始溃烂,被洪水泡得肿了起来,但他根本没空理会,继续抢修。在抢修中,不管受多少苦,他都不退缩,仍然坚持着快速将抢修工作做到最后一刻。截至6月22日19:30,随着龙头山乡桂湖村最后400户的通电,全市因灾停电的42849户用电户全部恢复送电。
无论抗洪保电的工作多艰苦,德兴供电人抢修队员都用难以想象的坚持和毅力与灾难较量。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德兴市电网在连续遭受两次前所未有的洪灾面前,极为迅速地全面恢复供电,艰辛的付出结出了硕果。狭窄的山道上,泥泞的河道边,留下了一个个杂乱的脚印、一根根新架设的电杆和银线,它们在无声地印证着抗洪抢险的匆匆步履和勇往直前的必胜信念。吾恒琳
6月15日,德兴市暴发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灾。受洪灾影响,德兴电网所辖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开关站)停运4座,10千伏及以上高压线路停运39条。线路倒、断杆45基,全市近一半住户供电中断,因灾停电涉及12个乡镇、43个村庄达39492户。
一场抗洪保电大会战迅速在灾后打响,德兴市供电公司13支电力应急抢险队、270余名员工顶着暴雨,奋战在各条战线。雨幕中,他们是群众灾后重建的希望。
党员先锋 勇担重担
“要保障安全,在危险的情况下坚决不抢修。既要迅速恢复供电,也要保障每位员工的人身安全。”该公司副经理、防汛抗灾指挥中心副总指挥、共产党员李瑞华每一次下指令,都事先分析受灾现状,坚持“水退到哪里,供电恢复到哪里”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率的抢修。
在强降雨还没到来之前,李瑞华就要求该公司各单位密切关注雨情。在抗洪抢险中,为让身在一线的抢修人员及时了解最新的天气情况和安全注意事项,他要求将这些内容用短信形式每天发到13个应急抢险队。在德兴电网连续遭受两次前所未有的特大洪灾情况下,在连续八天七夜的抢修指挥中,李瑞华从来没有睡过足觉,他不是在抗洪一线,就是守在该公司防汛抗灾指挥中心,指挥的劳累和快速、安全恢复全市供电的压力使他的声音沙哑了,眼睛也布满了血丝。得益于李瑞华及该公司其他班子成员的科学有效指挥,在首次洪灾到来后的24小时内,德兴市95%以上的受灾户恢复了供电。
18日,德兴遭受第二轮强降雨,电网再次受伤。要恢复送电,必须拥有正常的电力通道。凡是复杂的抢修现场,李瑞华都要到一线指挥抢修。“高空作业车要注意站稳,在杆上作业的人安全工器具要带好。”在35千伏九海线#49杆倒杆抢修现场,高空作业车正在组立电杆,李瑞华站在雨中,两眼紧盯着作业现场叮嘱着,根本感觉不到雨正打在脸上。奔走在作业现场,他一心想的都是怎么有效恢复供电,突然,因为雨天路滑,没看清脚下的路况,他直接向前摔去,胸口重重地磕在抢修工器具上,因为摔得太重,他竟疼痛得一时爬不起来,一阵疼痛过去后,在大家的搀扶下,他马上爬了起来,继续指挥抢修。此后,因为工作繁忙,他连去医院看一看伤势的时间都没有,一直带伤坚持到全市恢复供电。
“铃铃铃……”6月16日凌晨1时,该公司防汛办公室电话响起,“截至6月15日16时,已造成德兴电网35千伏变电站一座、10千伏开关站3座停运……”防汛办公室主任、党员赵剑鸿接到该市工信委的咨询电话后,娴熟地汇报着德兴电网的灾情信息。
由于抗洪保电抢修点多面广,哪里缺抢修人员,哪里通讯不通,哪里抢修物资不够,赵剑鸿都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予以协调。此外,抢修信息的实时统计和报送、保险理赔也是赵剑鸿所在的防汛办公室的任务之一。从15日开始,赵剑鸿每天都干到深夜,有时还主动住在防汛办公室,在沙发上一躺就是一晚。自6月15日该公司电网受灾,直到6月22日的八天七夜,除休息以外的其他时间,他都围绕供电抢修度过。
6月18日,赵剑鸿接到当天德兴市将遭受第二轮强降雨的消息,该公司副经理李瑞华考虑到35千伏九海线有一倒杆正倒在洪水中,如洪水继续上涨,洪水冲击来的杂物积在倒杆处,极易把与倒杆相连的其他电杆成片拉倒。为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不增加电网修复时间,在危急的形势下,赵剑鸿被派出赶赴海口镇进行处理。9:00,赵剑鸿带领线路工区7人紧急赶赴70里外的海口镇,并在途中联系租船事宜。11:00,8人坐上机动船沿洪水顺流直下,顺利到达洪水中的倒杆处,迅速在1个小时内合力拆除连接在洪水中倒杆上的线路,将线路和倒杆分离,保全了与该杆相连的其他电杆。任务完成后,赵剑鸿和抢修队员继续坐船赶回对岸,可是因此次行船是逆流而上,加之洪水湍急,船螺旋桨竟被激流打断,机动船在途中无法前行,只能在洪水中打转。“这可怎么办,大家都已经干活干到筋疲力尽,现在还下起了小雨,这样停在这里,山洪再次到来的话,会危及大家的生命安全!”赵剑鸿心里焦急万分。他望向四周,发现靠近船的河中央有一处滩涂,如果有人在滩涂上用绳子拉纤,把船拉到水流缓和一点的地方,大家就可以用船上的竹篙把船撑到对岸。说干就干,他马上和大家一起按照这个思路行动起来。首先大家用竹篙把船撑到靠近的滩涂,用绳索靠人力进行拉纤。此时已经是下午,大家已经很累很饿,渴了的时候,大家就喝点河水,用最后的体力将船撑回。16:00,大家顺利登上了最初的河岸,吃上了午饭,而此时,带队的赵剑鸿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22:00,德兴区域再次降下连续大暴雨,海口镇水位再次上涨,因为赵剑鸿等人的努力,35千伏九海线没有遭受进一步的损失。
无悔坚守 扫除阴霾
6月15日,该公司泗州供电所所长郑宜发正在10千伏香水线一摇晃的跨河电杆处疏散杆下的人群,突然接到了家中妻子的电话,“水已经淹到家里了,一楼的东西我搬不动,赶快回来搬东西啊。”他却对妻子说,“我是所长,这里的情况非常危险,现在根本走不开。”妻子理解地挂了电话。挂上电话,他又忙开了。等他晚上干完抢修任务到家时,家里水深已达1米,一楼的家具已浸泡在水中,楼房外的四面围墙也已三面倒塌,一面开裂。
6月15日22时,乐安河香屯水文站洪峰水位43.56米,比有记录以来最高水位高0.45米。受洪灾影响,香屯街道办区域7条10千伏线路中有6条断电,香屯街道办4000余户用户停电。自6月15日开始,郑宜发一直带领着9个所员工在受灾较重的德兴市香屯街道办进行抗灾保电,每天从黎明工作到晚上8、9点。因河边淤泥很深,许多抢修点无法用车辆抬运电杆,郑宜发只得带领抢修人员用人力抬杆,仅6月18日一天,就抬运电杆长达4里路,此外,郑宜发带领的队伍还要进行电杆组立等工作。为了在抢修完线路后查看还有没有影响线路运行的故障点,郑宜发一个人在被淹过的河岸边进行送电前的巡线,巡了3、4里路。因为走的路都是刚退水、满是淤泥的河边,走起来会明显下陷,他已经连续穿了4天湿雨鞋的脚仿佛已经不是自己的了,他说走起路来像是“灌了铅”。
18日,他在送电后说出了心里话,“天天晚上都有用户和政府打电话询问何时能来电,用户很急,我会更急。因为考虑工作安全,争取最快送电,我的压力很大。现在好了,整个香屯已经全部送电,我们还更换了六、七十户被水淹的电表,今天晚上可以安心地睡个觉了。”
当我们见到该公司城郊供电所龙头山营业站员工王泽良时,已是抗灾的第七天,他刚从挂好接地线的电杆上下来。这位老党员,此时已在抗洪抢险一线忙碌了7天6夜。此时他穿着雨鞋,背着工器具,双眼布满血丝。
6月19日,他正在受水淹的10千伏桂港线巡视线路,突然接到电话,告知他家已经成了重灾区,水淹没胸,家里的围墙也倒了。王泽良父母已去世,家中只有一个智力残疾的50多岁的哥哥,但为了不耽误抢修工作,王泽良只好狠下心,继续投入抢修工作。
事后,当笔者问起当时的感受时,他说:“当时我不在家,担心哥哥,心里很难受。”后来他又因忙于抢修,只回家了两趟,“一次是为客户修灯路过家里时回了家,一次是6月21日早上到家附近抢修时回了家。看到哥哥身体没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我就放心了,给他送了早饭我就离开了。家里到现在还因为我没时间,没有人打扫,地上还是一片淤泥。”6月21日,笔者问到现在王泽良家里的情况,这位老党员如是说。没等笔者转过神,他又奔向了另一处组立电杆的现场。
铁骨尖兵 艰苦卓绝
6月15日11:30,洪水涌入洎水河旁该公司办公楼后院的仓库和值班室。正在三楼办公室的占细和从窗户看到这一幕,心中一紧:“糟糕!公司仓库就在院子里,里面有重要设备和大量原始票据,一旦进水后果不堪设想。”他一边冲下楼,一面叫上其他同事一起帮忙。同事们赶来时,他已经跳进洪水中,扛起几十斤重的资料柜,正吃力地往二楼运。
此时,洪水继续快速往上涨,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党员占细和突然想起仓库后方新到的一批设备只是搬到了一张桌子上,看洪水这架势肯定会被淹。占细和毫不犹豫,再一次返回滚滚的洪流中。此时洪水已没到了他的胸口。
因为看不清被淹入水底的楼梯扶手,在搬运物资时,占细和膝盖碰上扶手7、8次,膝盖被磕得青紫,每弯曲一次膝盖,就会感觉疼痛。浑浊的洪水中还夹杂着许多铁钉和玻璃等尖锐物,赤脚在洪水中搬运物资的占细和被钉得脚破皮、直流血却浑然不知。事后,他说:“紧张起来根本没空去想哪里受伤。”
三个小时里,占细和与同事一起,抢救了约有一吨多重的大批办公用品、设备、电能表、档案和各类票据,为该公司挽回了约10万元的经济损失。
6月15日,该公司城郊供电所龙头山营业站站长程平带领抢修队员在乡间奋力抢修,因为雨天乡间道路湿滑,骑摩托车运送抢修物资的程平一个不稳,被翻倒的摩托车甩出去几米,肩膀着地,重重地摔在地上,他的肩膀和胸前顿时疼痛万分,手臂也擦破了很大一块。吃力地爬起来后,他又跨上了摩托车。截至6月17日,在程平的带领下,龙头山乡恢复送电。
从18日晚上10时到19日14时,龙头山乡降雨量达到192毫米,电网再一次受到严重打击,龙头山乡58个台区的其中49个停电。虽然家里也被灌进了洪水,身上还带着伤,胸口也还在疼,但面对洪灾,程平又一次冲向抗洪保电一线。
6月18日晚,程平带领抢修人员在山林中组立倒杆,山林里的蚊子又多又毒,不一会儿,他的两条腿都被咬了几十个包,像梅花在脚上散开,奇痒难忍。自18日抢修起,他就因为汗湿或淋雨,衣服在还没干的情况下就又湿了,从没穿过干衣服。小腿还因为长期泡在洪水里,湿气太重,水肿得厉害,“用手指一按他的小腿就是一个坑印,皮肤都没法再弹起来。”在他身旁做事的抢修队员说。
6月21日,在为龙头山乡桂湖村通电时,程平带领抢修人员全部背上抢修设备和工具,卷起裤脚淌水过4、5米宽的河,到对岸把闲置电杆扛到山顶的倒杆点进行组立。扛运电杆时,时而瓢泼大雨,时而烈日当空,山上茅草间的小路闷热得像蒸笼一样,程平的衣服也因雨水和汗水,湿了干,干了湿,但他仍然坚持在湿滑的、只有一寸宽的山道上扛运电杆。因为一直被浑浊的洪水浸泡,他手臂上被擦破的皮肤开始溃烂,被洪水泡得肿了起来,但他根本没空理会,继续抢修。在抢修中,不管受多少苦,他都不退缩,仍然坚持着快速将抢修工作做到最后一刻。截至6月22日19:30,随着龙头山乡桂湖村最后400户的通电,全市因灾停电的42849户用电户全部恢复送电。
无论抗洪保电的工作多艰苦,德兴供电人抢修队员都用难以想象的坚持和毅力与灾难较量。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德兴市电网在连续遭受两次前所未有的洪灾面前,极为迅速地全面恢复供电,艰辛的付出结出了硕果。狭窄的山道上,泥泞的河道边,留下了一个个杂乱的脚印、一根根新架设的电杆和银线,它们在无声地印证着抗洪抢险的匆匆步履和勇往直前的必胜信念。吾恒琳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