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麦田尽欢颜――内乡县电业局保电抗旱助农小记
2011-03-10 14:16:5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大片大片干旱的土地,一望无垠枯黄的麦苗,一个个焦虑的眼神。河南省内乡县60年一遇的大旱紧紧地攫住了所有人的心。田地可是农民的命根子呀!再不浇地,这一季的收成算是完了!面对干旱少雨的紧迫形势,内乡县电业局倾情三农,出动人力物力,全力以赴保供电,争分夺秒助浇灌,打赢了一场保电抗旱助农的攻坚战。
喜鹊喳喳叫
“瞅这麦苗渴的,都黄得不像样了!唉!”
2月15日上午10许,内乡县大桥村程楼组的村民程黑旦蹲在自家的麦田里,眉毛拧成了疙瘩。
咋能不焦心呢?去冬今春几乎没怎么下雨,小麦旱得只剩一口气了!要是再不浇,这一季的庄稼算是完了!可是,机井就在不远的路旁,电缆线也是借的现成的,可就是没有电能表。村民们商议着要大伙儿凑钱买表,可因为一些村民不同意而作罢。眼瞅着麦苗蔫不拉叽的,程黑旦忍不住长吁短叹。
“黑旦!黑旦!好事来了,咱这麦子能浇了。”正在这时,田埂上跌跌撞撞地跑来了他的老伴刘凤芝。只见她满面春风,喜气洋洋。原来,该县电业局为了帮助农民浇灌小麦,特地购置了三百余套电力计量装置,无偿提供给村民们使用。这不,该村电工程保才刚刚领了三套回来,正在机井房忙着接电。
“好,真是好事呀!”程黑旦一下子喜上眉梢,“我咋说今儿一大早听到喜鹊喳喳叫来着,原来真有喜事啊!”
“可不是嘛!‘喜鹊叫,好事到’,他爹,可不用为这事再犯愁了。”
“就是!咱也去机井房看看,搭把手。”
程黑旦乐颠颠地往机井房跑去。那里,早围了一群村民。程保才正在里面忙着接电表。其他人则慌着往机井里下水泵,接水管。
不一会儿的功夫,电接好了,在人群的欢呼声中,水管喷涌出了清洌的井水,汩汩地流向麦田……
在村民们的欢声笑语中,程黑旦长长地吁了口气:这下,麦苗可要解渴了!今年的丰收有望了!
齐光明报喜
“黑子,咱家的8亩小麦全浇好了!多亏了电业局的人来帮忙呀!”2月20日20时许,河南省内乡县灌涨镇前楼村的村民齐光明一身泥渍满面喜色地回到家,他顾不上吃晚饭,就迫不及待地给远在广州的儿子打电话。
已过花甲之年的齐光明在村里可是有名地“庄稼筋”。他不仅种地不惜力,精耕细作勤施肥,而且懂技术善管理,每季的庄稼都好得让人眼红。可近来齐老汉瞅着田地直发愁:一连几个月没有降水,田里的小麦“渴”得直泛黄,眼看正是小麦拔节的关键时刻,再这样下去,今年的收成就甭想了!
唉!要是能把地浇浇就好了。齐光明看着干旱的麦田直叹气。大路边有口机井,水泵电表倒很齐全,可是要接电至少得150米的电缆线才成。一米电缆线要十来块,昂贵的价钱使村民们望而却步,只能望井兴叹:嗨!看着是水浇不成,苦哇!
“电业局的服务队来了!咱们的小麦有救了!”2月20日一大早,就在村民们望天盼甘霖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使村民们兴奋起来。
前楼村的大路上,开进了一辆抗旱保电助农服务车,灌涨供电所所长张小兵带着抗旱保电便民小分队来到了田间地头。他们带来了抗旱的物资――电缆线、计量装置、水泵等物资。队员王义、杨根长麻利地为水井接上了电。看着涌出的汩汩清泉欢畅地流向麦田,乡亲们笑得合不拢嘴:太及时了,这水来得太及时了!
齐光明又喜又忧,喜的是终于能浇麦了,忧的是儿子远在外地,老伴在照顾年幼的孙子,没劳力可咋办呀!
“齐叔,你甭担心,俺们不光管接电,还负责帮着浇麦!”该村的电工齐玉省看出了他的心思。
“是吗?那可太好了!”齐光明一下子喜上眉梢。
在便民小分队的帮助下,齐光明用了一天的时间把自家的8亩小麦全浇完了。
这不,刚回到家,这个老庄稼筋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赶忙打电话给儿子报喜……
夜半篝火暧
2月24日晚11时许,春寒料峭,冷风凛冽。河南省内乡县板场乡文龙村的一块田地里,突然亮起了一堆篝火。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红了两张笑吟吟的脸。他们是谁?为什么在夜半时分出现在这寂寥无人的野外?
还不都是大旱闹的。去冬今春以来,内乡县没有下过一场象样的雨,麦苗旱得都泛黄了,再不浇水,这一季的收成就甭指望了。为了早点让麦苗喝上救命水,文龙村的村民们不分昼夜地轮流给麦田浇水。这可苦了村电工张志明,他跑东窜西,拉线接火,帮忙浇水,已经两天没休息了。困了,就在机井房里倒个盹儿,饿了,怀里揣的馍馍啃两口。这不,轮到张小敏家浇水了,谁知水管刚拉到地边却没了电。张小敏急得团团转:“俺咋恁背时呢?刚还浇得好好的,轮到俺咋就停了?”
“别急,让我瞅瞅。”张志明打着手电查找问题。摆弄了半天,终于找到了故障点。原来,是一根电线接触不良引起的。
重新接好线,水又哗哗地喷涌而出。“志明哥,没别的事,你回去吧。”看张志明的眼都熬红了,张小敏一个劲地催他回去休息,可张志明说啥也不肯。他放心不下:“一旦电有了问题可咋办?这块田离村子至少有5里路,来回跑着多耽误事呀!”……
清水哗哗地流,山风呼呼地刮。两人裹紧了身上的棉衣,可还是冻得瑟瑟发抖。张小敏看到路边有些干柴,就找了些枯草燃起了篝火……
在内乡县电业局电力员工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该县62.4万亩小麦灌溉了34万亩,其它正在浇灌之中。万亩麦苗尽欢颜,托起了农民兄弟丰收的期望!(李小平 刘文娟)
喜鹊喳喳叫
“瞅这麦苗渴的,都黄得不像样了!唉!”
2月15日上午10许,内乡县大桥村程楼组的村民程黑旦蹲在自家的麦田里,眉毛拧成了疙瘩。
咋能不焦心呢?去冬今春几乎没怎么下雨,小麦旱得只剩一口气了!要是再不浇,这一季的庄稼算是完了!可是,机井就在不远的路旁,电缆线也是借的现成的,可就是没有电能表。村民们商议着要大伙儿凑钱买表,可因为一些村民不同意而作罢。眼瞅着麦苗蔫不拉叽的,程黑旦忍不住长吁短叹。
“黑旦!黑旦!好事来了,咱这麦子能浇了。”正在这时,田埂上跌跌撞撞地跑来了他的老伴刘凤芝。只见她满面春风,喜气洋洋。原来,该县电业局为了帮助农民浇灌小麦,特地购置了三百余套电力计量装置,无偿提供给村民们使用。这不,该村电工程保才刚刚领了三套回来,正在机井房忙着接电。
“好,真是好事呀!”程黑旦一下子喜上眉梢,“我咋说今儿一大早听到喜鹊喳喳叫来着,原来真有喜事啊!”
“可不是嘛!‘喜鹊叫,好事到’,他爹,可不用为这事再犯愁了。”
“就是!咱也去机井房看看,搭把手。”
程黑旦乐颠颠地往机井房跑去。那里,早围了一群村民。程保才正在里面忙着接电表。其他人则慌着往机井里下水泵,接水管。
不一会儿的功夫,电接好了,在人群的欢呼声中,水管喷涌出了清洌的井水,汩汩地流向麦田……
在村民们的欢声笑语中,程黑旦长长地吁了口气:这下,麦苗可要解渴了!今年的丰收有望了!
齐光明报喜
“黑子,咱家的8亩小麦全浇好了!多亏了电业局的人来帮忙呀!”2月20日20时许,河南省内乡县灌涨镇前楼村的村民齐光明一身泥渍满面喜色地回到家,他顾不上吃晚饭,就迫不及待地给远在广州的儿子打电话。
已过花甲之年的齐光明在村里可是有名地“庄稼筋”。他不仅种地不惜力,精耕细作勤施肥,而且懂技术善管理,每季的庄稼都好得让人眼红。可近来齐老汉瞅着田地直发愁:一连几个月没有降水,田里的小麦“渴”得直泛黄,眼看正是小麦拔节的关键时刻,再这样下去,今年的收成就甭想了!
唉!要是能把地浇浇就好了。齐光明看着干旱的麦田直叹气。大路边有口机井,水泵电表倒很齐全,可是要接电至少得150米的电缆线才成。一米电缆线要十来块,昂贵的价钱使村民们望而却步,只能望井兴叹:嗨!看着是水浇不成,苦哇!
“电业局的服务队来了!咱们的小麦有救了!”2月20日一大早,就在村民们望天盼甘霖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使村民们兴奋起来。
前楼村的大路上,开进了一辆抗旱保电助农服务车,灌涨供电所所长张小兵带着抗旱保电便民小分队来到了田间地头。他们带来了抗旱的物资――电缆线、计量装置、水泵等物资。队员王义、杨根长麻利地为水井接上了电。看着涌出的汩汩清泉欢畅地流向麦田,乡亲们笑得合不拢嘴:太及时了,这水来得太及时了!
齐光明又喜又忧,喜的是终于能浇麦了,忧的是儿子远在外地,老伴在照顾年幼的孙子,没劳力可咋办呀!
“齐叔,你甭担心,俺们不光管接电,还负责帮着浇麦!”该村的电工齐玉省看出了他的心思。
“是吗?那可太好了!”齐光明一下子喜上眉梢。
在便民小分队的帮助下,齐光明用了一天的时间把自家的8亩小麦全浇完了。
这不,刚回到家,这个老庄稼筋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赶忙打电话给儿子报喜……
夜半篝火暧
2月24日晚11时许,春寒料峭,冷风凛冽。河南省内乡县板场乡文龙村的一块田地里,突然亮起了一堆篝火。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红了两张笑吟吟的脸。他们是谁?为什么在夜半时分出现在这寂寥无人的野外?
还不都是大旱闹的。去冬今春以来,内乡县没有下过一场象样的雨,麦苗旱得都泛黄了,再不浇水,这一季的收成就甭指望了。为了早点让麦苗喝上救命水,文龙村的村民们不分昼夜地轮流给麦田浇水。这可苦了村电工张志明,他跑东窜西,拉线接火,帮忙浇水,已经两天没休息了。困了,就在机井房里倒个盹儿,饿了,怀里揣的馍馍啃两口。这不,轮到张小敏家浇水了,谁知水管刚拉到地边却没了电。张小敏急得团团转:“俺咋恁背时呢?刚还浇得好好的,轮到俺咋就停了?”
“别急,让我瞅瞅。”张志明打着手电查找问题。摆弄了半天,终于找到了故障点。原来,是一根电线接触不良引起的。
重新接好线,水又哗哗地喷涌而出。“志明哥,没别的事,你回去吧。”看张志明的眼都熬红了,张小敏一个劲地催他回去休息,可张志明说啥也不肯。他放心不下:“一旦电有了问题可咋办?这块田离村子至少有5里路,来回跑着多耽误事呀!”……
清水哗哗地流,山风呼呼地刮。两人裹紧了身上的棉衣,可还是冻得瑟瑟发抖。张小敏看到路边有些干柴,就找了些枯草燃起了篝火……
在内乡县电业局电力员工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该县62.4万亩小麦灌溉了34万亩,其它正在浇灌之中。万亩麦苗尽欢颜,托起了农民兄弟丰收的期望!(李小平 刘文娟)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