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奋战在抗旱保电一线――渭南供电局抗旱保供电小记
2011-03-11 11:09:08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目前,旱情虽有所缓解,但小麦正处于返青期,需水量日渐增大,加之春播春耕在即,后期抗旱任务仍十分艰巨。为了保证农田抽黄灌溉,保证农业增产,渭南局抗旱保电工作毫不松懈,一线职工仍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奋战在抗旱保电一线。
小分队 日行60里
出门的时候还算风和日丽,不一会,就变了天。风越刮越大,像刀子打在脸上,正在田间进行抗旱保电巡视的渭南华阴电力局的老李和小张被吹的一步三摇,站都站不稳。把衣服领子竖起来、帽子使劲往下拉,风还是不留情地往脖子里钻,冷嗖嗖的。
“今天气温降了8度,风力4级,”小张的手机收到天气预报短信,“可我怎么觉得温度降了十几度,穿的棉袄像层纸,咱们在空旷的田地,风力怎么都有6级……”正说着,一阵大风呼啸而过,小张一个趔趄,一只脚踏进了村民正在浇的地里,鞋子和裤边裹了一层泥。老李在旁边笑出声来,“走吧,再走58基机井,你今天就解放了。”
从2月12日起,李德兴、张长平便每天早晨7点出发,对龙背镇的前进村、安王村、青龙村进行抗旱保电巡视。他们两人日行近30公里,巡回检查着2520亩农田上的360眼机井,以保证每一眼机井供电正常、能随时抽水,满足农田灌溉需求。
李德兴、张长平只是龙背镇抗旱保电小分队的一个小组,在龙背供电所,有四个按巡视区域划分的保电小组。渭南供电局共有抗旱保电小分队48支,活跃在临渭区、华阴、蒲城、潼关等县市的农田上。
家喻户晓的电话 4451633这个号码,在华西镇的12个村里,可谓家喻户晓。
它作为抗旱保电值班电话被张贴在了华西镇的每一眼抽水机井旁,在深入3.49万亩农田腹地的同时,也深入了华西镇2900多户农民的心。
石玉林和华西供电所的其他7个同事,就轮流值守着这个电话。“我们8个人都有自己管辖的巡视区,但除了走上田间检查电线合不合格、抽水机井正不正常外,每个人都要轮着值班,24小时守着这台电话。”虽然每天接到的电话只有2、3个,但值班时,石玉林还是一刻都不懈怠,联系解决问题、回答各种咨询、宣传用电安全,尽心尽力地让每一个打来电话的村民感到舒心、放心。
“电话不响也好,就说明平时巡视工作做的扎实,把隐患都排清了,问题都解决了。但不管有没有人打电话,这个电话必须有人守,当农民需要的时候,知道怎么找到咱!”
专人专守80天
2月9日的晚上,大家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王胜才已经扛着被褥,带着干粮,走在前往北干变电站寒冷又黑暗的乡村小路上了。
北干变电站是抽黄专用站,站所偏僻、不通自来水,平时无人居住。接到抗旱保电任务后,值班长王胜才、值班员邓承献就搬到了这里。由于北干变非灌溉期间设备处于冷备用状态,所以一到站上,他俩先对全站设备进行“全面体检”,还对各供电开关进行了拉合试验,确保无异常,并根据地调要求进行送电操作。
北干变设备较为陈旧,设备存在缺陷隐患,为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满足抽黄需求,王胜才和邓承献增加了每天巡视设备的次数,对重要仪表、系统电压、表计指示等进行每小时监视。
作为值班长,王胜才要在北干变从2月9日待到4月底抗旱保电结束,而邓承献和其他两个值班员则7天一轮换。由于地处偏僻,又没通自来水,值班期间需要的食物、用水都只能在换值接班时用车拉。站上的生活非常节约,蒸过米饭的水用来洗锅刷碗,洗脸用的水拿来拖地打扫……一旦水用完,就得去几里外的单位说好话,用担子挑。
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繁重的工作任务,王胜才笑着说,“值班人员困难再多也没有办法多,生活再苦也没有农民的耕作苦!”
北干变电站只是渭南多个季节性抽黄灌溉站之一。保电期间,变电站值班员深入下寨、港口等无人站,克服各种困难,24小时值班,确保每一台抗旱变压器、每一台线路开关运行正常。
目前,旱情虽有所缓解,但小麦正处于返青期,需水量日渐增大,加之春播春耕在即,后期抗旱任务仍十分艰巨。为了保证农田抽黄灌溉,保证农业增产,渭南局抗旱保电工作毫不松懈,一线职工仍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奋战在抗旱保电一线。
小分队 日行60里
出门的时候还算风和日丽,不一会,就变了天。风越刮越大,像刀子打在脸上,正在田间进行抗旱保电巡视的渭南华阴电力局的老李和小张被吹的一步三摇,站都站不稳。把衣服领子竖起来、帽子使劲往下拉,风还是不留情地往脖子里钻,冷嗖嗖的。
“今天气温降了8度,风力4级,”小张的手机收到天气预报短信,“可我怎么觉得温度降了十几度,穿的棉袄像层纸,咱们在空旷的田地,风力怎么都有6级……”正说着,一阵大风呼啸而过,小张一个趔趄,一只脚踏进了村民正在浇的地里,鞋子和裤边裹了一层泥。老李在旁边笑出声来,“走吧,再走58基机井,你今天就解放了。”
从2月12日起,李德兴、张长平便每天早晨7点出发,对龙背镇的前进村、安王村、青龙村进行抗旱保电巡视。他们两人日行近30公里,巡回检查着2520亩农田上的360眼机井,以保证每一眼机井供电正常、能随时抽水,满足农田灌溉需求。
李德兴、张长平只是龙背镇抗旱保电小分队的一个小组,在龙背供电所,有四个按巡视区域划分的保电小组。渭南供电局共有抗旱保电小分队48支,活跃在临渭区、华阴、蒲城、潼关等县市的农田上。
家喻户晓的电话 4451633这个号码,在华西镇的12个村里,可谓家喻户晓。
它作为抗旱保电值班电话被张贴在了华西镇的每一眼抽水机井旁,在深入3.49万亩农田腹地的同时,也深入了华西镇2900多户农民的心。
石玉林和华西供电所的其他7个同事,就轮流值守着这个电话。“我们8个人都有自己管辖的巡视区,但除了走上田间检查电线合不合格、抽水机井正不正常外,每个人都要轮着值班,24小时守着这台电话。”虽然每天接到的电话只有2、3个,但值班时,石玉林还是一刻都不懈怠,联系解决问题、回答各种咨询、宣传用电安全,尽心尽力地让每一个打来电话的村民感到舒心、放心。
“电话不响也好,就说明平时巡视工作做的扎实,把隐患都排清了,问题都解决了。但不管有没有人打电话,这个电话必须有人守,当农民需要的时候,知道怎么找到咱!”
专人专守80天
2月9日的晚上,大家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王胜才已经扛着被褥,带着干粮,走在前往北干变电站寒冷又黑暗的乡村小路上了。
北干变电站是抽黄专用站,站所偏僻、不通自来水,平时无人居住。接到抗旱保电任务后,值班长王胜才、值班员邓承献就搬到了这里。由于北干变非灌溉期间设备处于冷备用状态,所以一到站上,他俩先对全站设备进行“全面体检”,还对各供电开关进行了拉合试验,确保无异常,并根据地调要求进行送电操作。
北干变设备较为陈旧,设备存在缺陷隐患,为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满足抽黄需求,王胜才和邓承献增加了每天巡视设备的次数,对重要仪表、系统电压、表计指示等进行每小时监视。
作为值班长,王胜才要在北干变从2月9日待到4月底抗旱保电结束,而邓承献和其他两个值班员则7天一轮换。由于地处偏僻,又没通自来水,值班期间需要的食物、用水都只能在换值接班时用车拉。站上的生活非常节约,蒸过米饭的水用来洗锅刷碗,洗脸用的水拿来拖地打扫……一旦水用完,就得去几里外的单位说好话,用担子挑。
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繁重的工作任务,王胜才笑着说,“值班人员困难再多也没有办法多,生活再苦也没有农民的耕作苦!”
北干变电站只是渭南多个季节性抽黄灌溉站之一。保电期间,变电站值班员深入下寨、港口等无人站,克服各种困难,24小时值班,确保每一台抗旱变压器、每一台线路开关运行正常。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