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岸华光耀沂蒙――110千伏涑河变电站建设回眸
2011-02-28 14:08:36 来源:郭贝贝 孙羽中 王丽 曹军
A-
A+
电力18讯: 2011年1月26日,作为临沂供电公司2011年首个基建工程――110千伏涑河变电站电气部分正式送电,所有参建人员无不感到欣慰与自豪。工程建设者以高度的责任感,承载国家电网人的光荣使命,攻坚克难,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商兴水胜,小站四迁落户涑河水畔
“苍苍微曙霭高台,几树桃花昨夜开。疏柳啼莺三月届,断云迷雁九天来。”明代诗人舒祥曾这般咏叹涑河美景。涑河,是明代嘉靖年间为引涑水入济护城河、解决临沂百姓的饮水问题,而在今兰山区朱保镇开凿的一条人工河道,宽约百米,长60公里,是临沂城区6条河流中惟一东西流向、横穿城区的河流。孕育了400年的历史精华的涑河,今天仍旧清波潺潺,两岸古城高楼,缓坡翠坪,美不胜收。
110千伏涑河变电站,就坐落在这美丽的涑河水畔。
自古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近年来,临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涑河以其灵秀之气,成为建设“大美临沂”的精华地带。2006年,临沂市政府提出了“开发城市北展工程和涑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开发工程”两大宏伟战略,涑河沿岸瞬时成为省内外投产的热点,迅速崛起一批现代化城市标准的住宅和商业项目:鲁商凤凰城、德兴雅苑、蓝湾国际、城建时代广场、金鼎国际广场等,逐步形成了集商业、文化、观光、餐饮、娱乐与一体的文化长廊。但是,随着新城的开发,一个严峻的问题越来越凸显:由于发展迅速,涑河一带的电力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居民的增加,商业的兴盛,生活设施的增多,致使用电负荷节节攀升,电力供应压力重重。企业要用电,群众要用电,经济发展要用电,110千伏涑河变电站就这样应运而生。
俗话说:“好事多磨。”涑河变电站的建设正应了这句话。我们在前期选址上动了很多脑筋:涑河一带地形缓长,若于城市外围建站,则需要大量供电线路经过城市道路向城区送电,这样一是加重了城区线路负荷;二是供电半径过长使电压质量变差。经反复研究,我们决定在城区涑河南路南侧建造110千伏变电站。规划、申请、批复,一路下来十分顺利,可偏偏就在公示后引起了麻烦。周遭的老百姓听说变电站要建在居住区,反应十分强烈:
“变电站有巨大的电磁辐射和噪音,不利于人体健康。”
“家门口像埋了个炸弹,这叫我们怎么安心过日子啊?”
“电力建设确实很重要,但是不要建在我的家门口。”
有些居民跑去市规划局上访,有些挂起了条幅要和供电公司“抗争到底”,部分过激的居民甚至冲击变电站指挥部。多方协调无果后,涑河站不得不“挪”:从富民小区西侧,到外滩明珠以北,移回富民小区,又转至涑河南街路口……短短时间内竟迁址四次。而另一方面,“蹭蹭”直上的电网负荷已不容乐观,没有坚强的供电保证,居民生活将有困难,新城区开发要受制约,变电站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推进110千伏涑河变电站的建设,民众支持是关键。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协调市规划局、环保局、兰山区政府,分组走家串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阐明当前工程的迫切性。对居民的种种疑问,我们一一作出详尽解答;搜集整理相关文件、资料,说明变电站进入市区是客观趋势,涑河站的建设将为周边居民带来实际利益;我们还在抄表催费、报修受理等业务上更用心,让客户真实感受到供电服务的温暖。对于居民最担忧的电磁辐射等问题,我们郑重做出了承诺:涑河110千伏变电站完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电磁辐射和噪音很小,决不会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
各方的努力换来了民心的支持,2010年9月,富民小区东北300米处,涑河变电站终于尘埃落定。
披星戴月,变电“战”奏响铁军之歌
2010年10月,涑河水畔,110千伏涑河变电站正式开工。
按计划,变电站将于2011年1月份投运。面对土建工程、配出线路改造工程、电缆铺设和电气安装工程等一系列施工任务,三个多月的时间,可能吗?
“时间紧、任务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责任一并压在了所有参建人员肩上,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全面展开。为了变电站如期投运,所有参建人员细排计划、倒排工期,日夜奋战,在涑河工地上,上演了一幕幕动人的场景――今年冬天特别冷,几次降温,夜间最低温度达零下十几度,地面被冻得结结实实,给电缆通道开挖带来了困难。怎么办?土建施工组组长刘庆义带领队员们,手持铁锨、铁镐,不眠不休,几个日夜挖了出来。10多公里的通道,全凭人力完成。有位叫马英士的老职工,每早天不亮就爬起来直奔施工现场,徒步检查各个电缆铺设点,一天下来,施工点走20多个轮回,到收工手脚都冻的没有知觉了。因为身患高血压,几次差点晕倒在现场。领导劝他回家休息,他说什么也不肯,口袋里揣着药片,一如既往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寒冬腊月,在这样冷哈哈的环境中工作的滋味是不好受的。记者曾去工地采访,不到一小时便冻得鼻涕稀里哗啦的,双脚像冰一样麻木。而我们的施工人员每天都“泡”在这种环境里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其中辛苦可想而知。承担电气安装任务的50名员工,自1月5日电气安装工程开工建设以来,每天从清晨5点一直奋战到深夜11点,一天只睡几个小时。“早上手机闹铃响好几遍都睁不开眼,有时候闭着眼睛穿衣服,把衣服都穿反了。”年轻员工孔海波说。虽然工地上大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可长期下来谁也撑不住,于是在午饭后开工前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工棚里满是偎在一起补觉的小伙子们。
在场外工地,晴朗的上午还有温暖的阳光,变电站的主控楼里却终日阴冷,没门没窗,穿堂风呼呼的吹,像刀割一样。虽然大家棉衣棉帽围脖全上阵,依然抵不住寒气的侵蚀。在连接10千伏开关柜母排时,姜楠、吴洪伟两位员工为了方便在狭小的柜子里工作,干脆把厚重的外套脱掉,一天下来,整个脊梁骨冻得冰凉,腰都扭不动了,感觉“就像在冰箱里冻了一夜”。这是一段特殊的时期,这是一份光荣的使命。为了工程进度,大伙一心扑在工作上,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经常空着肚子工作到深夜。1月22日,检修人员发现变压器有载分解开关本体存在互渗缺陷,立马决定连夜消缺。经过近十个小时的紧张工作,凌晨2:00终于将缺陷消除,等一切设备运行正常后,大家松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肚子早就饿瘪了……
正是这种拼搏的精神,把工程一步步向前推进。“涑河站的建设,是一条攻坚之路,拼搏之路,超越之路。”临沂公司总经理李旭东如是说。我们的施工人员经住了种种恶劣条件的考验,工程没因天气、设备耽误一天。
众志成城,小站华光照亮大美临沂
一座河畔小站,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临近年关,工期愈显得紧张了,工程进入攻坚阶段。在此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集团公司也对工程进展情况十分关注,临沂公司领导更是心心挂念,经常在紧张的工作余暇,来到工地视察、慰问辛劳的员工。涑河变电站成了所有人心中的牵挂。
各工区领导带着各自班组前来工地支援;周末没有加班的同事来帮忙,经验丰富的师傅们来指导;刚刚报到的新人们跑来,边帮忙边学习,在实战中增长实践经验;后勤女工们也来到工地上,忙前忙后,洗衣送饭;就连附近的居民们也经常来问寒问暖。各界的关爱和支持燃起了温情的火焰,冲淡了寒冷疲倦,给施工人员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尽管工期紧迫,尽管天寒地冻,工程却没有一丝马虎:所有工作流程严格遵循作业方案,实行指导书和控制卡双标准;在施工现场,各种作业行为都受到严密监督,整个工程期间,没出现一起伤亡事故。质量、进度和安全的“三到位”,保证了工程优质高效完成。
――80天,涑河站土建基本具备安装条件,建成地下一层、地上两层的变电站主体工程,修建大型电缆隧道220米。
――20天,涑河站内增加出线8条,进线2条,改造电缆线路全长12.5公里,敷设电缆1万余米,安装环网柜5台。成功将桃源站5条回线负荷改由涑河站接带;新出涑河三条回线,分担北郊变电站的线路负荷。
――15天,覆盖变压器、线路CVT、110千伏组合电器、10千伏开关柜、二次回路安装验收完毕,创出了110千伏变电站安装的记录,为涑河站投运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所有参建人员的努力下,万人期待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110千伏电压核相正确,主变充电完成!”
“10千伏核相正确,充电完成!”
1月26日,现场秩序井然,各专业人员随时待命,涑河工程最后的送电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部门领导专工们都挤在狭小的控制室里,等待着送电的最终结果。
下午4点,8条10千伏出线已经成功带上了一万多负荷;4:06分,伴着操作员一声“1、2号主变带负荷试验正确,10千伏出线带负荷实验正确!”的汇报,110千伏涑河变电站顺利送电成功!
这个拥有2台5万千瓦容量主变,24台10千伏出线开关的水边小站,将彻底缓解临沂城区涑河两岸供电“卡脖子”等现象。广大居民企业可靠用电有保障了,打造涑河商业圈有保障了,“大美临沂”的展翅高飞有保障了!
工作人员在院子里点燃了鞭炮,震耳欲聋的响声宣告了工程的胜利,大家脸上展开了喜悦的笑容。这一天,是农历小年,临沂电力人用满腔热血和顽强的毅力打,赢了一场电力建设攻坚战,为日益临近的新年增添了一份喜庆。
当晚,无论是万兴都还是凤凰城,无论是迎仙桥还是居民楼,涑河两岸的灯火前所未有的明亮。流光溢彩,溯流而下,涑河像一条东西绵延的金色流苏,把整个临沂城点缀的更绚烂,更美。(郭贝贝 孙羽中 王丽 曹军)
商兴水胜,小站四迁落户涑河水畔
“苍苍微曙霭高台,几树桃花昨夜开。疏柳啼莺三月届,断云迷雁九天来。”明代诗人舒祥曾这般咏叹涑河美景。涑河,是明代嘉靖年间为引涑水入济护城河、解决临沂百姓的饮水问题,而在今兰山区朱保镇开凿的一条人工河道,宽约百米,长60公里,是临沂城区6条河流中惟一东西流向、横穿城区的河流。孕育了400年的历史精华的涑河,今天仍旧清波潺潺,两岸古城高楼,缓坡翠坪,美不胜收。
110千伏涑河变电站,就坐落在这美丽的涑河水畔。
自古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近年来,临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涑河以其灵秀之气,成为建设“大美临沂”的精华地带。2006年,临沂市政府提出了“开发城市北展工程和涑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开发工程”两大宏伟战略,涑河沿岸瞬时成为省内外投产的热点,迅速崛起一批现代化城市标准的住宅和商业项目:鲁商凤凰城、德兴雅苑、蓝湾国际、城建时代广场、金鼎国际广场等,逐步形成了集商业、文化、观光、餐饮、娱乐与一体的文化长廊。但是,随着新城的开发,一个严峻的问题越来越凸显:由于发展迅速,涑河一带的电力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居民的增加,商业的兴盛,生活设施的增多,致使用电负荷节节攀升,电力供应压力重重。企业要用电,群众要用电,经济发展要用电,110千伏涑河变电站就这样应运而生。
俗话说:“好事多磨。”涑河变电站的建设正应了这句话。我们在前期选址上动了很多脑筋:涑河一带地形缓长,若于城市外围建站,则需要大量供电线路经过城市道路向城区送电,这样一是加重了城区线路负荷;二是供电半径过长使电压质量变差。经反复研究,我们决定在城区涑河南路南侧建造110千伏变电站。规划、申请、批复,一路下来十分顺利,可偏偏就在公示后引起了麻烦。周遭的老百姓听说变电站要建在居住区,反应十分强烈:
“变电站有巨大的电磁辐射和噪音,不利于人体健康。”
“家门口像埋了个炸弹,这叫我们怎么安心过日子啊?”
“电力建设确实很重要,但是不要建在我的家门口。”
有些居民跑去市规划局上访,有些挂起了条幅要和供电公司“抗争到底”,部分过激的居民甚至冲击变电站指挥部。多方协调无果后,涑河站不得不“挪”:从富民小区西侧,到外滩明珠以北,移回富民小区,又转至涑河南街路口……短短时间内竟迁址四次。而另一方面,“蹭蹭”直上的电网负荷已不容乐观,没有坚强的供电保证,居民生活将有困难,新城区开发要受制约,变电站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推进110千伏涑河变电站的建设,民众支持是关键。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协调市规划局、环保局、兰山区政府,分组走家串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阐明当前工程的迫切性。对居民的种种疑问,我们一一作出详尽解答;搜集整理相关文件、资料,说明变电站进入市区是客观趋势,涑河站的建设将为周边居民带来实际利益;我们还在抄表催费、报修受理等业务上更用心,让客户真实感受到供电服务的温暖。对于居民最担忧的电磁辐射等问题,我们郑重做出了承诺:涑河110千伏变电站完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电磁辐射和噪音很小,决不会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
各方的努力换来了民心的支持,2010年9月,富民小区东北300米处,涑河变电站终于尘埃落定。
披星戴月,变电“战”奏响铁军之歌
2010年10月,涑河水畔,110千伏涑河变电站正式开工。
按计划,变电站将于2011年1月份投运。面对土建工程、配出线路改造工程、电缆铺设和电气安装工程等一系列施工任务,三个多月的时间,可能吗?
“时间紧、任务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责任一并压在了所有参建人员肩上,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全面展开。为了变电站如期投运,所有参建人员细排计划、倒排工期,日夜奋战,在涑河工地上,上演了一幕幕动人的场景――今年冬天特别冷,几次降温,夜间最低温度达零下十几度,地面被冻得结结实实,给电缆通道开挖带来了困难。怎么办?土建施工组组长刘庆义带领队员们,手持铁锨、铁镐,不眠不休,几个日夜挖了出来。10多公里的通道,全凭人力完成。有位叫马英士的老职工,每早天不亮就爬起来直奔施工现场,徒步检查各个电缆铺设点,一天下来,施工点走20多个轮回,到收工手脚都冻的没有知觉了。因为身患高血压,几次差点晕倒在现场。领导劝他回家休息,他说什么也不肯,口袋里揣着药片,一如既往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寒冬腊月,在这样冷哈哈的环境中工作的滋味是不好受的。记者曾去工地采访,不到一小时便冻得鼻涕稀里哗啦的,双脚像冰一样麻木。而我们的施工人员每天都“泡”在这种环境里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其中辛苦可想而知。承担电气安装任务的50名员工,自1月5日电气安装工程开工建设以来,每天从清晨5点一直奋战到深夜11点,一天只睡几个小时。“早上手机闹铃响好几遍都睁不开眼,有时候闭着眼睛穿衣服,把衣服都穿反了。”年轻员工孔海波说。虽然工地上大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可长期下来谁也撑不住,于是在午饭后开工前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工棚里满是偎在一起补觉的小伙子们。
在场外工地,晴朗的上午还有温暖的阳光,变电站的主控楼里却终日阴冷,没门没窗,穿堂风呼呼的吹,像刀割一样。虽然大家棉衣棉帽围脖全上阵,依然抵不住寒气的侵蚀。在连接10千伏开关柜母排时,姜楠、吴洪伟两位员工为了方便在狭小的柜子里工作,干脆把厚重的外套脱掉,一天下来,整个脊梁骨冻得冰凉,腰都扭不动了,感觉“就像在冰箱里冻了一夜”。这是一段特殊的时期,这是一份光荣的使命。为了工程进度,大伙一心扑在工作上,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经常空着肚子工作到深夜。1月22日,检修人员发现变压器有载分解开关本体存在互渗缺陷,立马决定连夜消缺。经过近十个小时的紧张工作,凌晨2:00终于将缺陷消除,等一切设备运行正常后,大家松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肚子早就饿瘪了……
正是这种拼搏的精神,把工程一步步向前推进。“涑河站的建设,是一条攻坚之路,拼搏之路,超越之路。”临沂公司总经理李旭东如是说。我们的施工人员经住了种种恶劣条件的考验,工程没因天气、设备耽误一天。
众志成城,小站华光照亮大美临沂
一座河畔小站,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临近年关,工期愈显得紧张了,工程进入攻坚阶段。在此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集团公司也对工程进展情况十分关注,临沂公司领导更是心心挂念,经常在紧张的工作余暇,来到工地视察、慰问辛劳的员工。涑河变电站成了所有人心中的牵挂。
各工区领导带着各自班组前来工地支援;周末没有加班的同事来帮忙,经验丰富的师傅们来指导;刚刚报到的新人们跑来,边帮忙边学习,在实战中增长实践经验;后勤女工们也来到工地上,忙前忙后,洗衣送饭;就连附近的居民们也经常来问寒问暖。各界的关爱和支持燃起了温情的火焰,冲淡了寒冷疲倦,给施工人员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尽管工期紧迫,尽管天寒地冻,工程却没有一丝马虎:所有工作流程严格遵循作业方案,实行指导书和控制卡双标准;在施工现场,各种作业行为都受到严密监督,整个工程期间,没出现一起伤亡事故。质量、进度和安全的“三到位”,保证了工程优质高效完成。
――80天,涑河站土建基本具备安装条件,建成地下一层、地上两层的变电站主体工程,修建大型电缆隧道220米。
――20天,涑河站内增加出线8条,进线2条,改造电缆线路全长12.5公里,敷设电缆1万余米,安装环网柜5台。成功将桃源站5条回线负荷改由涑河站接带;新出涑河三条回线,分担北郊变电站的线路负荷。
――15天,覆盖变压器、线路CVT、110千伏组合电器、10千伏开关柜、二次回路安装验收完毕,创出了110千伏变电站安装的记录,为涑河站投运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所有参建人员的努力下,万人期待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110千伏电压核相正确,主变充电完成!”
“10千伏核相正确,充电完成!”
1月26日,现场秩序井然,各专业人员随时待命,涑河工程最后的送电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部门领导专工们都挤在狭小的控制室里,等待着送电的最终结果。
下午4点,8条10千伏出线已经成功带上了一万多负荷;4:06分,伴着操作员一声“1、2号主变带负荷试验正确,10千伏出线带负荷实验正确!”的汇报,110千伏涑河变电站顺利送电成功!
这个拥有2台5万千瓦容量主变,24台10千伏出线开关的水边小站,将彻底缓解临沂城区涑河两岸供电“卡脖子”等现象。广大居民企业可靠用电有保障了,打造涑河商业圈有保障了,“大美临沂”的展翅高飞有保障了!
工作人员在院子里点燃了鞭炮,震耳欲聋的响声宣告了工程的胜利,大家脸上展开了喜悦的笑容。这一天,是农历小年,临沂电力人用满腔热血和顽强的毅力打,赢了一场电力建设攻坚战,为日益临近的新年增添了一份喜庆。
当晚,无论是万兴都还是凤凰城,无论是迎仙桥还是居民楼,涑河两岸的灯火前所未有的明亮。流光溢彩,溯流而下,涑河像一条东西绵延的金色流苏,把整个临沂城点缀的更绚烂,更美。(郭贝贝 孙羽中 王丽 曹军)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