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电网靓黄山――黄山景区电网“十一五”规划建设侧记
2011-01-26 15:15:37 来源:周群
A-
A+
电力18讯: “黄山今天能有超常规、大踏步的跨越发展,与供电公司超前的电网建设、周到的优质服务是分不开的。”1月13日,在黄山电网“十二五”发展规会上黄山市副市长黄林沐高度评价供电公司电网规划及建设工作。
黄山市是一座新兴的国际旅游城市,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0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50亿元。境内有集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于一身并被世界著名环境科学专家曲格平誉为“人类生态第一山”的黄山,区域内地面文物5000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
如何做好黄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和世界遗产保护,在规划中不让飞舞的架空线路影响这些自然文化美景,不让电力建设施工破坏这些世界历史文物,公司提出了“绿色”电网这一概念,在电网规划和建设中做到设备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在各项重点工程项目设计、建设中,开展电网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体化可控制管理,在进出线走廊设计中不砍伐树木架线,并在如何结合路网实施、高压走廊保护、输电线路高跨等方面出发作了有益实践。”公司总经理张泽宇这样告诉记者。
为提高黄山风景区的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2007年1月1日,公司从景区管委会手中接管景区的供电,并当即投入1559万元,按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的标准,遵循“黄山受益但不破坏黄山景观”的原则对景区内设备实施改造。
建设过程中,工程人员力求不惊动黄山一草一石,设备的运输全部采用人力肩挑背扛,施工均不动用任何机械设备,完全无噪音和无排放气体。电缆敷设均避开松树、名贵树木根系以及岩体等结构,以不惜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长度的成本和代价,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为设备分支箱披上了“迷彩服”,为电缆涂上了泥土色,所有电力设备均与周边环境颜色协调、融为一体。
这是该公司首次在景区建设中引入“绿色电网”的概念。此举彻底结束了风景区宾馆酒店用燃煤、燃油获取热能的历史,并让景区电网首次迈入了“同网同价”的时代,当年即为景区旅游服务单位减少电费支出近1000万元。
黄山市市委市政度的各项褒奖、老百姓和中外游客的的各种赞誉让国家电网品牌在世界名胜地熠熠生辉。
在屯溪老街的电网改造中,为兼顾整体视觉效果,近几年公司先后将正街、横街线路全部改成阻燃电缆,配电箱均布局在沿街的深巷内,一方面减少街内砖木质结构房屋的火灾隐患,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持老街的古朴和美观。现如今,“蛛网”的电力线路已成为历史,清新、洁净的老街再次呈现给游客的是一幅“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
2010年,该公司启动首个500千伏永丰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在工程规划设计时,规划方案几易其稿。线路走廊避免跨越太平湖,并绕开西递、宏村等重要景点。为避免施工通道的砍伐,他们采用飞艇和动力伞等技术实施线路放线。为避免运行中竹木的砍伐,他们采取对铁塔增高的方式。
“我们铁塔的塔基在平原地带是很少见的。你看,塔基的四个脚是根据山上地形不同、高低不同而设计的。”公司基建部主任梅林打开了一张现场塔基的图片,原本应四点成一面扎根于地下的塔基被建设者们改头换面了。
据了解,黄山地区的线路大多分布在山上,公司结合地形特点、因地制宜,用长短腿及高低基础来调整塔腿与地形的落差,这也是公司为减少塔位架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所处的一招妙计。(周群)
黄山市是一座新兴的国际旅游城市,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0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50亿元。境内有集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于一身并被世界著名环境科学专家曲格平誉为“人类生态第一山”的黄山,区域内地面文物5000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
如何做好黄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和世界遗产保护,在规划中不让飞舞的架空线路影响这些自然文化美景,不让电力建设施工破坏这些世界历史文物,公司提出了“绿色”电网这一概念,在电网规划和建设中做到设备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在各项重点工程项目设计、建设中,开展电网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体化可控制管理,在进出线走廊设计中不砍伐树木架线,并在如何结合路网实施、高压走廊保护、输电线路高跨等方面出发作了有益实践。”公司总经理张泽宇这样告诉记者。
为提高黄山风景区的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2007年1月1日,公司从景区管委会手中接管景区的供电,并当即投入1559万元,按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的标准,遵循“黄山受益但不破坏黄山景观”的原则对景区内设备实施改造。
建设过程中,工程人员力求不惊动黄山一草一石,设备的运输全部采用人力肩挑背扛,施工均不动用任何机械设备,完全无噪音和无排放气体。电缆敷设均避开松树、名贵树木根系以及岩体等结构,以不惜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长度的成本和代价,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为设备分支箱披上了“迷彩服”,为电缆涂上了泥土色,所有电力设备均与周边环境颜色协调、融为一体。
这是该公司首次在景区建设中引入“绿色电网”的概念。此举彻底结束了风景区宾馆酒店用燃煤、燃油获取热能的历史,并让景区电网首次迈入了“同网同价”的时代,当年即为景区旅游服务单位减少电费支出近1000万元。
黄山市市委市政度的各项褒奖、老百姓和中外游客的的各种赞誉让国家电网品牌在世界名胜地熠熠生辉。
在屯溪老街的电网改造中,为兼顾整体视觉效果,近几年公司先后将正街、横街线路全部改成阻燃电缆,配电箱均布局在沿街的深巷内,一方面减少街内砖木质结构房屋的火灾隐患,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持老街的古朴和美观。现如今,“蛛网”的电力线路已成为历史,清新、洁净的老街再次呈现给游客的是一幅“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
2010年,该公司启动首个500千伏永丰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在工程规划设计时,规划方案几易其稿。线路走廊避免跨越太平湖,并绕开西递、宏村等重要景点。为避免施工通道的砍伐,他们采用飞艇和动力伞等技术实施线路放线。为避免运行中竹木的砍伐,他们采取对铁塔增高的方式。
“我们铁塔的塔基在平原地带是很少见的。你看,塔基的四个脚是根据山上地形不同、高低不同而设计的。”公司基建部主任梅林打开了一张现场塔基的图片,原本应四点成一面扎根于地下的塔基被建设者们改头换面了。
据了解,黄山地区的线路大多分布在山上,公司结合地形特点、因地制宜,用长短腿及高低基础来调整塔腿与地形的落差,这也是公司为减少塔位架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所处的一招妙计。(周群)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