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处处景色新――“小渔村通电了”周年回访
2011-02-11 10:20:50 来源:岑晓雨
A-
A+
电力18讯: 皖南郎溪县境内,烟波浩淼、风景秀丽的南漪湖畔,有一处狭长的港湾。多年来,附近东夏镇渔业队的渔民停泊栖息于此,逐渐形成了一个长住户近20余户的新渔村。2010年初,郎溪供电公司想办法、筹资金,投入施工力量,为这个偏僻的、地理环境特殊的新渔村架起了新线路,送去了光明。如今,整整一年过去了,兔年春节一个晴朗的日子里,笔者随同幸福供电所两位电工师傅一起重访小渔村,亲身感受了代表着现代文明的电力给小渔村带去的深刻变化。
电力照进新生活
渔民陈志英正在大女儿船上帮着蒸包子,看到前不久为她放空调线的幸福供电所电工师傅们,陈大娘热情的招呼我们上船坐坐。船舱里摆放着一台崭新的冰箱,陈大娘告诉我们这是前不久才购买的家电下乡产品。自从渔村通电后,渔村每条船上几乎都添置了电视、冰箱、空调“三大件”。“这离集市太远了,现在有了冰箱可方便多了,可以一次性多买些肉和蔬菜回来慢慢吃。”
渔业队的队长刘培富告诉我们,没有通电前,渔村靠风力发电,储存的电能只能给手机充个电,短时照个明,电视、冰箱这些电器根本就没想过。去年村里通上了电,全村30余户人家不约而同地购置了“三大件”,一些年青人还用上了电脑。“没通电时,看不成电视,生活不方便,寒暑假里,孩子都不愿回村,宁可待在镇上。今年不用劝,都回来了。”
不仅要让渔村用上电,更要用好电。幸福供电所经常组织人员进村巡视变压器、供电线路,义务检修进户线路和开关刀闸,宣传安全用电知识。2010年夏季,连续强降雨后,泛滥的南漪湖水淹没了小渔村,车辆不能通行,幸福所员工切断电源,划船来回往返整理供电线路,让渔船安全通行撤离。一个月后,大水退后,幸福所员工又及时恢复供电,保证渔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用电。
“多亏咱电力部门,咱渔村的日子才能像这刚出笼的包子,别提多热乎了!”端着一笼笼刚出笼的大包子,陈大娘喜滋滋地说。
电力照亮致富路
春节年年过,今年更红火。说起一年来的收成,村里的捕鱼能手陈宜根今年更是乐呵。村里通电后,陈宜根第一时间置上两件“致富宝”,一件是增氧泵,一件是冰柜。增氧泵用来为捕回的活鱼鲜虾人工增氧,提高存活率。“水产讲究的就是个鲜。象湖里特产白鱼,新鲜的每斤卖8元以上,不然5、6元一斤都还要被杀价。”冰柜专门用来冻冰块,保鲜鱼虾。有了这两件“致富宝”,陈宜根捕回的鱼虾肥美,又透着鲜活劲,成了收购商们争抢的供货对象。一年下来,老陈往保守数字里说挣了八、九万,还比以前一年要多挣了近三万元。
队长刘培富告诉我们,不仅是陈宜根,村里的几十户人家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平均每户年收入提高在一至一万五左右。电通过了村,道路也在修建中,队里还在商议办渔家乐的事。“以前生活不便,更别谈发展经济了。现在有了电,咱谋划着利用南漪湖特有环境资源、水产资源搞特色游,做水产加工,把渔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电力点燃新希望
通了电,26岁的小伙子佩群每天能看上最感兴趣的中央七套致富经和农业天地节目了。“看这些节目,我学会了不少渔业方面的知识,了解到很多致富的信息。”平时闲暇时,佩群还会上网浏览水产网页,查找水产养殖新技术,遇到问题有时直接就在网上咨询专家,人不离船,也能知天下事。
电力为闭塞的小渔村翻开了新的一页,与外面精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在外务工春节返家的很多与佩群一起长大的伙伴也决定留下来创业。
日头偏西,我们离开渔村。回首望去,蓝天白云下渔船上一架架简易的发电风车迎风缓缓旋转。这些转动的风车真正的功能已被那堤坝上笔直的电杆、条条银线所取代,更多地成为记录一段过往的美丽画卷。
送别中,队长刘培富说,把小渔村打造成“水产养殖基地”是下一步目标。他坚定的眼神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我们相信,再来小渔村时,小渔村的景色一定会更美,灯火一定会更明亮……(岑晓雨)
电力照进新生活
渔民陈志英正在大女儿船上帮着蒸包子,看到前不久为她放空调线的幸福供电所电工师傅们,陈大娘热情的招呼我们上船坐坐。船舱里摆放着一台崭新的冰箱,陈大娘告诉我们这是前不久才购买的家电下乡产品。自从渔村通电后,渔村每条船上几乎都添置了电视、冰箱、空调“三大件”。“这离集市太远了,现在有了冰箱可方便多了,可以一次性多买些肉和蔬菜回来慢慢吃。”
渔业队的队长刘培富告诉我们,没有通电前,渔村靠风力发电,储存的电能只能给手机充个电,短时照个明,电视、冰箱这些电器根本就没想过。去年村里通上了电,全村30余户人家不约而同地购置了“三大件”,一些年青人还用上了电脑。“没通电时,看不成电视,生活不方便,寒暑假里,孩子都不愿回村,宁可待在镇上。今年不用劝,都回来了。”
不仅要让渔村用上电,更要用好电。幸福供电所经常组织人员进村巡视变压器、供电线路,义务检修进户线路和开关刀闸,宣传安全用电知识。2010年夏季,连续强降雨后,泛滥的南漪湖水淹没了小渔村,车辆不能通行,幸福所员工切断电源,划船来回往返整理供电线路,让渔船安全通行撤离。一个月后,大水退后,幸福所员工又及时恢复供电,保证渔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用电。
“多亏咱电力部门,咱渔村的日子才能像这刚出笼的包子,别提多热乎了!”端着一笼笼刚出笼的大包子,陈大娘喜滋滋地说。
电力照亮致富路
春节年年过,今年更红火。说起一年来的收成,村里的捕鱼能手陈宜根今年更是乐呵。村里通电后,陈宜根第一时间置上两件“致富宝”,一件是增氧泵,一件是冰柜。增氧泵用来为捕回的活鱼鲜虾人工增氧,提高存活率。“水产讲究的就是个鲜。象湖里特产白鱼,新鲜的每斤卖8元以上,不然5、6元一斤都还要被杀价。”冰柜专门用来冻冰块,保鲜鱼虾。有了这两件“致富宝”,陈宜根捕回的鱼虾肥美,又透着鲜活劲,成了收购商们争抢的供货对象。一年下来,老陈往保守数字里说挣了八、九万,还比以前一年要多挣了近三万元。
队长刘培富告诉我们,不仅是陈宜根,村里的几十户人家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平均每户年收入提高在一至一万五左右。电通过了村,道路也在修建中,队里还在商议办渔家乐的事。“以前生活不便,更别谈发展经济了。现在有了电,咱谋划着利用南漪湖特有环境资源、水产资源搞特色游,做水产加工,把渔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电力点燃新希望
通了电,26岁的小伙子佩群每天能看上最感兴趣的中央七套致富经和农业天地节目了。“看这些节目,我学会了不少渔业方面的知识,了解到很多致富的信息。”平时闲暇时,佩群还会上网浏览水产网页,查找水产养殖新技术,遇到问题有时直接就在网上咨询专家,人不离船,也能知天下事。
电力为闭塞的小渔村翻开了新的一页,与外面精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在外务工春节返家的很多与佩群一起长大的伙伴也决定留下来创业。
日头偏西,我们离开渔村。回首望去,蓝天白云下渔船上一架架简易的发电风车迎风缓缓旋转。这些转动的风车真正的功能已被那堤坝上笔直的电杆、条条银线所取代,更多地成为记录一段过往的美丽画卷。
送别中,队长刘培富说,把小渔村打造成“水产养殖基地”是下一步目标。他坚定的眼神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我们相信,再来小渔村时,小渔村的景色一定会更美,灯火一定会更明亮……(岑晓雨)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