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气象――河北省盐山县供电公司电气化村见闻
2011-02-11 15:13:08 来源:王 勇
A-
A+
电力18讯: 临近年节,笔者走进河北省盐山县的几个电气化村,从村民忙碌的身影里,灿烂的笑脸上,看到了农村电气化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崭新变化。
“小管件”连接了大世界
地处县城边沿的杨红庙村,依托“中国管道装备制造基地”的优势,全村家家户户搞起了管件生产,渐渐富裕了起来。把家庭作坊扩大为现代工厂一直是他们的梦想,但电力不足却蹩住了他们的飞跃的“马腿”,有几家甚至到外地办厂。
2010年初,天空飞舞着雪花,盐山县供电公司经理徐文清带着农电、生产、营销人员,来到该村现场办公,拍下了电气化改造的方案。为杨红庙村拔掉了影响经济发展的电力障碍。
充足的电力,良好的用电环境助推了该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建厂房,购设备,跑市场,把一个小加工村一下子火腾起来。2010年仅固定资产投资就达5000万元,是过去20年的总和。
杨红庙村民,神箭公司总经理张明辉指着新建的漂亮厂房高兴地说:“以前,我的工厂受电力制约,只能小打小闹。大生意不敢做,大订单不敢接。2009年,我大着胆子接了一家客户的500万元订单。工人们加班加点,可就在那关键时刻,车间因超负荷“罢工”,托延了工期。一笔本来利润丰厚的生意,反倒赔了钱。”谈到那桩生意张经理还心有余悸。
“以前我闯市场心里打鼓,现在信心十足,我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经理告诉笔者,虽然要过年了,但我还要赶往欧洲洽谈生意,电气化给我们带来了好的开局。
“专职报修员”退了休
临近春节的前几天,笔者在东王庄村,见许多人家忙碌的不是过年,而是毛袜生产。
东王庄村是毛袜生产专业村,以前,线路经常出故障。支部书记李玉明就成了“专职报修员”。有时连觉都睡不好,真是有苦难言。
2010年3月,东王庄被改造成了电气化村,优化了供电环境,解除了村民用电的后顾之忧。村民加工毛袜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起来。在吹牛王毛袜厂,几十个工人正在忙碌着调试新设备,老板吴东兴指着崭新的生产线说:“这是俺新购置了两条生产线,投运后可增加生产能力了三倍。俺可以接大订单了。”
谈到订单,吴老板感慨万千。以前,村里用电环境不好,用电高峰时,老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都启动不了,工厂只能避峰生产,一些熟练工人都跳槽了。
自从盐山县供电公司在东王庄村开展配网综合改造。不少像吴东兴一样的村民乘着电气化建设的东风,施展开了自己多年梦寐以求的蓝图。他们扩大销路积累资金,工厂日渐红火。不仅提高了生产规模,效益比以前了也丰厚多了。吴老板只向我们透露了一个数字,因为他的厂子现在主要做外贸出口订单,今年总收入比去年增长了10%。
目前东王庄村毛袜加工已渐成气候,从事毛袜加工厂的农户已增加至20多家,加工厂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问题,村民不出村月工资收入就能达到一千多元。
望着全村繁忙景象,李支书高兴地说:“我这个“专职报修员”可以退休了。
“小粉条”里做出了大文章
西三里村是细沙土质,盛产红薯。过去,红薯收获后,村民都用小车推着沿街叫卖,收入不多。村里边只有两家加工粉条的,但因为线路老化,经常停电,村里仅有的3台粉条加工设备都无法正常使用,因此,粉条加工户每年的收入也不过万元。限制了红薯的深加工业发展。
2010年上半年,盐山县供电公司对西三里村进行电气化建设,安装、改造配变2台,改造线路3.8千米,更换表箱125个,并为红薯加工预设了负荷。使西三里村实现了电气化,村里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大幅提高。一时间,村里红薯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西三里的粉条销往北京、天津等地。加工户李军说:“我们的粉条、粉丝销路很好,产品供不应求,我打算再投资扩大生产,建设当地的粉条龙头企业,把咱的粉条销到国外去。”
“一条银线,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金钱,而且是生产、生活理念的大变化。”村主任刘海军深有感慨地说。(王勇)
“小管件”连接了大世界
地处县城边沿的杨红庙村,依托“中国管道装备制造基地”的优势,全村家家户户搞起了管件生产,渐渐富裕了起来。把家庭作坊扩大为现代工厂一直是他们的梦想,但电力不足却蹩住了他们的飞跃的“马腿”,有几家甚至到外地办厂。
2010年初,天空飞舞着雪花,盐山县供电公司经理徐文清带着农电、生产、营销人员,来到该村现场办公,拍下了电气化改造的方案。为杨红庙村拔掉了影响经济发展的电力障碍。
充足的电力,良好的用电环境助推了该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建厂房,购设备,跑市场,把一个小加工村一下子火腾起来。2010年仅固定资产投资就达5000万元,是过去20年的总和。
杨红庙村民,神箭公司总经理张明辉指着新建的漂亮厂房高兴地说:“以前,我的工厂受电力制约,只能小打小闹。大生意不敢做,大订单不敢接。2009年,我大着胆子接了一家客户的500万元订单。工人们加班加点,可就在那关键时刻,车间因超负荷“罢工”,托延了工期。一笔本来利润丰厚的生意,反倒赔了钱。”谈到那桩生意张经理还心有余悸。
“以前我闯市场心里打鼓,现在信心十足,我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经理告诉笔者,虽然要过年了,但我还要赶往欧洲洽谈生意,电气化给我们带来了好的开局。
“专职报修员”退了休
临近春节的前几天,笔者在东王庄村,见许多人家忙碌的不是过年,而是毛袜生产。
东王庄村是毛袜生产专业村,以前,线路经常出故障。支部书记李玉明就成了“专职报修员”。有时连觉都睡不好,真是有苦难言。
2010年3月,东王庄被改造成了电气化村,优化了供电环境,解除了村民用电的后顾之忧。村民加工毛袜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起来。在吹牛王毛袜厂,几十个工人正在忙碌着调试新设备,老板吴东兴指着崭新的生产线说:“这是俺新购置了两条生产线,投运后可增加生产能力了三倍。俺可以接大订单了。”
谈到订单,吴老板感慨万千。以前,村里用电环境不好,用电高峰时,老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都启动不了,工厂只能避峰生产,一些熟练工人都跳槽了。
自从盐山县供电公司在东王庄村开展配网综合改造。不少像吴东兴一样的村民乘着电气化建设的东风,施展开了自己多年梦寐以求的蓝图。他们扩大销路积累资金,工厂日渐红火。不仅提高了生产规模,效益比以前了也丰厚多了。吴老板只向我们透露了一个数字,因为他的厂子现在主要做外贸出口订单,今年总收入比去年增长了10%。
目前东王庄村毛袜加工已渐成气候,从事毛袜加工厂的农户已增加至20多家,加工厂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问题,村民不出村月工资收入就能达到一千多元。
望着全村繁忙景象,李支书高兴地说:“我这个“专职报修员”可以退休了。
“小粉条”里做出了大文章
西三里村是细沙土质,盛产红薯。过去,红薯收获后,村民都用小车推着沿街叫卖,收入不多。村里边只有两家加工粉条的,但因为线路老化,经常停电,村里仅有的3台粉条加工设备都无法正常使用,因此,粉条加工户每年的收入也不过万元。限制了红薯的深加工业发展。
2010年上半年,盐山县供电公司对西三里村进行电气化建设,安装、改造配变2台,改造线路3.8千米,更换表箱125个,并为红薯加工预设了负荷。使西三里村实现了电气化,村里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大幅提高。一时间,村里红薯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西三里的粉条销往北京、天津等地。加工户李军说:“我们的粉条、粉丝销路很好,产品供不应求,我打算再投资扩大生产,建设当地的粉条龙头企业,把咱的粉条销到国外去。”
“一条银线,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金钱,而且是生产、生活理念的大变化。”村主任刘海军深有感慨地说。(王勇)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