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 一路歌行――记徐州供电公司文学创作队伍
2011-01-17 13:42:28 来源:崔文超
A-
A+
电力18讯: 1月17日,徐州供电公司“九镜湖”杯文学大赛落下帏幕,大赛共收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体裁的作品近180余篇。经过评委组认真评选,共有18篇小说、散文、诗歌荣获一、二、三等奖。这是徐州供电公司第16次在供电系统内举办的文学作品比赛。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江苏省徐州供电系统,就活跃着一支文学创作队伍,他们年龄最大的虽然已经70多岁,但创作热情依然高浓、笔耕不辍;最小的年纪20初头,初出茅庐、孜孜不倦。谈到这支约60余人的创作队伍,尽管岗位不同、工种迥异,尽管工作繁忙、时间紧迫,但他们始终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将业余时间奉献在文学创作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公司近60名创作队伍中,有16人被市、县文联吸收为作家协会会员、4名同志的作品出版了书籍;他们每年发表文学作品约100余万字,有许多作品在《国家电网报》、《华东电力报》、《江苏电力报》等系统内外报纸、网站上获奖。这支文学队伍已成为江苏电力系统一支队伍庞大、质量较高的文学创作主力军。
谈到这支队伍的成长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去年已退休在家的全国电力系统著名作家――郑洪杰先生。郑洪杰是江苏省电力系统中唯一的一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并兼任中国微型小说协会理事、徐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之职,系国家二级作家。在近30年的文学创作中,他先后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300余万字。小说《端州遗砚》、《成名之后》等部分作品被用英、法文介绍到国外,《有关山的故事》等作品入选《中学生语文阅读教材》和大学中文考试试卷;100余篇作品入选《小说月报》、《中国文学》、《作家文摘》、《青年文摘》、《世界微型小说金典》、《中国微型小说鉴赏词典》、《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等选刊、选集、词典。郑洪杰先生90年代就职于徐州供电公司思政部,主办《徐州电力报》,该报停刊后,又负责编辑公司网站,在工作中他不断发现和培养文学创作人才,经常通过开培训班、网上交流等方式指导文学爱好者搞好创作。特别是2008年,年已59岁的他作为徐州供电公司员工和新闻战线的一名老兵,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抗冰抢险保供电战役打响后,主动请缨到受灾严重的浙江金华山区去,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出大量的作品,身体力行,鼓舞了广大的员工,也激发了文学爱好者创作热情。
多年来,这支队伍在他的栽培下,从90年初的八九人,己发展壮大到现在的60余人。打开江苏省电力公司门户网站或徐州市供电公司门户网站,那里有诸多文学爱好者的作品。如2009年《国家电网报》举办的“献给母亲---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有奖征文” 活动中,徐州公司的张士刚、周葆亮等3名文学爱好者获奖。其中有2名获得二等奖;在去年《国家电网报》举办的“城市之光•电让城市更美好”征文中,该公司张海清的《给我们电嫂敬杯酒》荣获二等奖,另有多篇作品荣获地方奖。
如今,郑洪杰先生退休在家,尽管不在工作岗位,但他仍然在默默无闻地发掘、扶持、培养文学新人,利用网络与文学爱好者沟通、交流,许多文学爱好者慕名将作品送上门求教,而他乐此不疲,认真对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徐州供电系统文学队伍将越来越壮大,并将奉献给读者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崔文超)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江苏省徐州供电系统,就活跃着一支文学创作队伍,他们年龄最大的虽然已经70多岁,但创作热情依然高浓、笔耕不辍;最小的年纪20初头,初出茅庐、孜孜不倦。谈到这支约60余人的创作队伍,尽管岗位不同、工种迥异,尽管工作繁忙、时间紧迫,但他们始终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将业余时间奉献在文学创作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公司近60名创作队伍中,有16人被市、县文联吸收为作家协会会员、4名同志的作品出版了书籍;他们每年发表文学作品约100余万字,有许多作品在《国家电网报》、《华东电力报》、《江苏电力报》等系统内外报纸、网站上获奖。这支文学队伍已成为江苏电力系统一支队伍庞大、质量较高的文学创作主力军。
谈到这支队伍的成长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去年已退休在家的全国电力系统著名作家――郑洪杰先生。郑洪杰是江苏省电力系统中唯一的一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并兼任中国微型小说协会理事、徐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之职,系国家二级作家。在近30年的文学创作中,他先后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300余万字。小说《端州遗砚》、《成名之后》等部分作品被用英、法文介绍到国外,《有关山的故事》等作品入选《中学生语文阅读教材》和大学中文考试试卷;100余篇作品入选《小说月报》、《中国文学》、《作家文摘》、《青年文摘》、《世界微型小说金典》、《中国微型小说鉴赏词典》、《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等选刊、选集、词典。郑洪杰先生90年代就职于徐州供电公司思政部,主办《徐州电力报》,该报停刊后,又负责编辑公司网站,在工作中他不断发现和培养文学创作人才,经常通过开培训班、网上交流等方式指导文学爱好者搞好创作。特别是2008年,年已59岁的他作为徐州供电公司员工和新闻战线的一名老兵,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抗冰抢险保供电战役打响后,主动请缨到受灾严重的浙江金华山区去,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出大量的作品,身体力行,鼓舞了广大的员工,也激发了文学爱好者创作热情。
多年来,这支队伍在他的栽培下,从90年初的八九人,己发展壮大到现在的60余人。打开江苏省电力公司门户网站或徐州市供电公司门户网站,那里有诸多文学爱好者的作品。如2009年《国家电网报》举办的“献给母亲---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有奖征文” 活动中,徐州公司的张士刚、周葆亮等3名文学爱好者获奖。其中有2名获得二等奖;在去年《国家电网报》举办的“城市之光•电让城市更美好”征文中,该公司张海清的《给我们电嫂敬杯酒》荣获二等奖,另有多篇作品荣获地方奖。
如今,郑洪杰先生退休在家,尽管不在工作岗位,但他仍然在默默无闻地发掘、扶持、培养文学新人,利用网络与文学爱好者沟通、交流,许多文学爱好者慕名将作品送上门求教,而他乐此不疲,认真对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徐州供电系统文学队伍将越来越壮大,并将奉献给读者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崔文超)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