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带来新变化――盐山县供电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侧记
2011-01-20 11:46:17 来源:王勇
A-
A+
电力18讯: 通过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农民的生活发生了那些变化?带着疑问,1月11日,笔者走访了河北省盐山县几个村庄,一路上,总能看到群众灿烂的笑脸,听到他们啧啧的称赞声,在走访中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生产生活中让人欢欣鼓舞的变化。
杨红庙村的新气象
笔者来到走访的第一站杨红庙村,一进村只见一排排电杆挺立在街道两侧,架空绝缘线整整齐齐,下户线集装表箱依次排列,改造后的农村电网成为新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杨红庙村是一个弯头加工专业村,2010年,全村加业户增加50余户。“我们村电气化建设改造后,依托电力优势,村里的经济发展速度比以往快多啦,以前很多村民生产弯头都是家庭作坊式,小打小闹,收入少,现在好啦,有了充足的电力保障,村民纷纷购置先进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几天下来挣的钱差不多顶过去一个来月……”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国富说。
谈到电气化,该村神箭公司总经理张明辉,拉着我们去他厂区看看。“以前,我们厂不敢接大订单,主要原因是电力不足,压力机、推制机同时运转,厂里就会跳闸停电。”刚建厂时,接了邯郸市一家客户60万元的大订单。如果延期交货,要支付5万元违约金。工人们加班加点,可就在交货前一天晚上,车间生产线突然“罢工”。联系供电公司,查明故障是由用电负荷过高造成的。没办法,最后还是因延期交付损失了5万元!”张明辉说。
“是啊,我们干瞪眼、没办法,把经理急得团团转,电压低机器不能正常工作,电机也因长时间电压过低运转经常烧毁。”一名工人插话说。
“现在电力供应很正常,晚上都可以开工干活。”当问及新农村电气化改造前后的变化时,神箭公司总经理张明辉说:“以前变压器容量小,电力供应不足,一接订单心里就打小鼓,害怕不能按时供货。现在,接到订单,就一个字――美。“这回俺可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过两天,我还要再添几台机器!”
东王庄村的致富路
当笔者走进东王庄村时,发现许多人家都十分忙碌。村党支部书记李玉明说:“我们这个村有1/3农户从事毛袜加工,虽然忙是忙点,但大家忙得踏实、舒畅。”他说,村里没有实行电气化改造前,线路常出故障,自己就是一个向供电公司请求抢修的专职报告员,那真是又烦又恼。现在好了,村里完成了电气化改造,供电“瓶颈”已一一解除,村民们可高兴了!
刚刚进入村内,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来自各地的采购车辆各自忙着装货,机械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一片繁忙的景象。
在吹牛王毛袜厂,十几个工人正在忙碌着,问及厂里的生产情况,老板吴东兴指着崭新的一台生产线说:“自从供电部门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后,变压器容量增大了,电压也稳定了,这是我今年购置的新机组,现在我厂子的两条生产线可以同时生产,大订单我也敢接了。”
谈起厂里的订单,吴老板感慨万千。以前,村里每到用电高峰,负荷增大,电压就不稳定,老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都启动不了。为了不影响居民生活用电,加工厂只能避峰生产,虽然厂里的产品不愁销路,但因为供电不稳定,生产周期不能确定,一些数额大的订单吴东兴一直都不敢接,工厂只能接一些对工期要求不严的小订单维持生产。时间一长,因为工资少,一些熟练工人都跳槽了。
自从盐山县供电公司在东王庄村开展配网综合改造,解决了电压不稳、织袜机不能正常运转的“老大难”问题后。吴东兴乘着电气化建设的东风,用电瓶颈迎刃而解,他一面组织工厂正常生产,一面扩大销路积累资金。在供电强有力的保障下,工厂日渐红火,厂里刚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线,大大提高产量和生产规模,产品销路好得很。这位年轻的老板只向我们透露了一个数字,因为他的厂子主要做外贸出口订单,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利润有所下降,但是今年总收入还比去年增长了10%。
目前东王庄村毛袜加工已渐成气候,像吴东兴一样从事毛袜加工厂的农户已增加至20多家,加工厂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问题,村里没有人外出务工,村民不出村月工资收入就能达到一千多元。
西三里村的生意经。
“过去,我们村只有两家搞粉条加工的。实现电气化后,村里粉条加工户已增加10多户。目前,粉条加工已经成为我们村的支柱产业。”西三里村村委会主任刘海军说。西三里村盛产红薯。过去,红薯收获后,村民都用推着小车沿街叫卖,收入不多。后来,村民搞起了粉条加工,但当时供电线路线径细、设备老化、经常停电,再加上低电压问题突出,村里仅有的3台粉条加工机都无法使用,产品质量不高,卖不出好价钱。
2010年,盐山县供电公司在西三里村进行电气化建设,安装、改造配变2台,改造线路3.8千米,更换表箱125个。实现电气化后,村里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大幅提高。一时间,红薯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产品远销至山东、北京、天津等地。加工户李军说:“现在,粉丝、粉条销路很好,产品供不应求,山东的客户一直催着要货。我打算再购置粉条机和粉皮机,加班加点生产。现在,电力有保障,我刚到工商局注册了商标,也准备创个名牌出来。”(王勇)
杨红庙村的新气象
笔者来到走访的第一站杨红庙村,一进村只见一排排电杆挺立在街道两侧,架空绝缘线整整齐齐,下户线集装表箱依次排列,改造后的农村电网成为新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杨红庙村是一个弯头加工专业村,2010年,全村加业户增加50余户。“我们村电气化建设改造后,依托电力优势,村里的经济发展速度比以往快多啦,以前很多村民生产弯头都是家庭作坊式,小打小闹,收入少,现在好啦,有了充足的电力保障,村民纷纷购置先进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几天下来挣的钱差不多顶过去一个来月……”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国富说。
谈到电气化,该村神箭公司总经理张明辉,拉着我们去他厂区看看。“以前,我们厂不敢接大订单,主要原因是电力不足,压力机、推制机同时运转,厂里就会跳闸停电。”刚建厂时,接了邯郸市一家客户60万元的大订单。如果延期交货,要支付5万元违约金。工人们加班加点,可就在交货前一天晚上,车间生产线突然“罢工”。联系供电公司,查明故障是由用电负荷过高造成的。没办法,最后还是因延期交付损失了5万元!”张明辉说。
“是啊,我们干瞪眼、没办法,把经理急得团团转,电压低机器不能正常工作,电机也因长时间电压过低运转经常烧毁。”一名工人插话说。
“现在电力供应很正常,晚上都可以开工干活。”当问及新农村电气化改造前后的变化时,神箭公司总经理张明辉说:“以前变压器容量小,电力供应不足,一接订单心里就打小鼓,害怕不能按时供货。现在,接到订单,就一个字――美。“这回俺可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过两天,我还要再添几台机器!”
东王庄村的致富路
当笔者走进东王庄村时,发现许多人家都十分忙碌。村党支部书记李玉明说:“我们这个村有1/3农户从事毛袜加工,虽然忙是忙点,但大家忙得踏实、舒畅。”他说,村里没有实行电气化改造前,线路常出故障,自己就是一个向供电公司请求抢修的专职报告员,那真是又烦又恼。现在好了,村里完成了电气化改造,供电“瓶颈”已一一解除,村民们可高兴了!
刚刚进入村内,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来自各地的采购车辆各自忙着装货,机械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一片繁忙的景象。
在吹牛王毛袜厂,十几个工人正在忙碌着,问及厂里的生产情况,老板吴东兴指着崭新的一台生产线说:“自从供电部门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后,变压器容量增大了,电压也稳定了,这是我今年购置的新机组,现在我厂子的两条生产线可以同时生产,大订单我也敢接了。”
谈起厂里的订单,吴老板感慨万千。以前,村里每到用电高峰,负荷增大,电压就不稳定,老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都启动不了。为了不影响居民生活用电,加工厂只能避峰生产,虽然厂里的产品不愁销路,但因为供电不稳定,生产周期不能确定,一些数额大的订单吴东兴一直都不敢接,工厂只能接一些对工期要求不严的小订单维持生产。时间一长,因为工资少,一些熟练工人都跳槽了。
自从盐山县供电公司在东王庄村开展配网综合改造,解决了电压不稳、织袜机不能正常运转的“老大难”问题后。吴东兴乘着电气化建设的东风,用电瓶颈迎刃而解,他一面组织工厂正常生产,一面扩大销路积累资金。在供电强有力的保障下,工厂日渐红火,厂里刚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线,大大提高产量和生产规模,产品销路好得很。这位年轻的老板只向我们透露了一个数字,因为他的厂子主要做外贸出口订单,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利润有所下降,但是今年总收入还比去年增长了10%。
目前东王庄村毛袜加工已渐成气候,像吴东兴一样从事毛袜加工厂的农户已增加至20多家,加工厂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问题,村里没有人外出务工,村民不出村月工资收入就能达到一千多元。
西三里村的生意经。
“过去,我们村只有两家搞粉条加工的。实现电气化后,村里粉条加工户已增加10多户。目前,粉条加工已经成为我们村的支柱产业。”西三里村村委会主任刘海军说。西三里村盛产红薯。过去,红薯收获后,村民都用推着小车沿街叫卖,收入不多。后来,村民搞起了粉条加工,但当时供电线路线径细、设备老化、经常停电,再加上低电压问题突出,村里仅有的3台粉条加工机都无法使用,产品质量不高,卖不出好价钱。
2010年,盐山县供电公司在西三里村进行电气化建设,安装、改造配变2台,改造线路3.8千米,更换表箱125个。实现电气化后,村里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大幅提高。一时间,红薯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产品远销至山东、北京、天津等地。加工户李军说:“现在,粉丝、粉条销路很好,产品供不应求,山东的客户一直催着要货。我打算再购置粉条机和粉皮机,加班加点生产。现在,电力有保障,我刚到工商局注册了商标,也准备创个名牌出来。”(王勇)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