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风雨路 光明写春秋――共青供电公司服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2011-01-21 13:53:11 来源:张佑发
A-
A+
电力18讯: 巍巍庐山,雄奇秀拔,云雾缭绕;万倾鄱阳湖,烟波浩淼,水天一色。就在这庐山脚下,鄱阳湖畔,一座年轻的城市―共青城,拔地而起。
当你追随她的发展足迹,你会感悟她的荣耀,从1958年胡耀邦同志踏上这片热土开始,50年来,先后有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等9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这里视察。所有的殷殷期望,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青人不懈努力、不懈追求!
当你走进这座年轻的小城,你会惊叹作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她不仅山清水秀,风景迷人;而隆隆的机鸣,璀璨的灯光,又处处潮涌着现代城市的气息,尽显现代工业文明的发达。这气息,是电力与灯光特有的情致和话语,这美景的背后,倾注了共青供电人的理想和热情,是共电人为共青人民赠赋的诗情和画意。
一、融入地方发展战略 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共青城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共青,是一种创业精神的象征,共青城5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青年创业史。2002年以来,随着共青城二次创业高潮的掀起,建设昌九走廊重要城市战略的实施,共青城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带动了电网负荷的快速增长。共青供电人深刻认识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项目的落实离不开电力的保障,电网坚强是供电企业的立业之本。共青供电公司按照“适应发展、适度超前”的思路,坚持“速度和效益相结合、标准和效果相结合”原则,主动将电网规划纳入地方发展整体规划。自2003年公司改制以来,累计投入电网建设资金8011万元,先后新建了110KV创业园变电站,改造完成了35KV城中变电站、35KV富华山变电站,发展大道10千伏双回路施工工程;工业园10千伏工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10千伏线路改造,调度自动化系统等27项重点工程。
2008年8月,省委、省政府、团中央做出支持共青城发展决策以来,共青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策应省委、省政府、团中央支持共青发展的战略部署,共青供电公司在省、市公司的支持领导下,加快电网建设步伐,迅速行动,主动衔接,加快项目报批和推进速度,努力争取项目资金,在最短时间内精心组织申报了一批高质量和比较成熟的项目。共青青年创业园35KV输变电工程,是江西省电力公司首批支持共青经济发展的重点工程。该工程自2008年11月26日开工建设,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克服梅雨季节天气影响,优化施工方案,严控工程质量,加班加点全力推进。有效工期只有4个月的时间就全面竣工。2009年4月30日正式投运,创造了江西省电建史的奇迹。根据创业园实际负荷增长情况,2010年4月24日又对青年创业园35KV变电站进行了升压改造。施工人员,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精神,仅用了42天,该升压工程竣工投运。
随着共青青年创业园升格为全国青年创业园,根据园区规划和高低压配网现状,共青公司又投入资金,用于新建和改造创业园区配网,新建了创业园10KV线路20公里。
以上工程的竣工投运已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大大提高了共青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为保障共青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2010年迎峰度夏中,在共青全区用电负荷屡创新高,最高负荷比去年同期增长27.7%的情况下,确保了稳定运行。
二、主动对接、铺就项目建设“绿色通道”
自2008年8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团中央高位推进支持共青城发展以来,共青城呈现出“跳跃”式的发展势头。共青城全国青年创业园内先后有90多家企业落户。
为全力保障全区重大项目用电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共青公司争当服务项目建设动排头兵。做好“三跟踪,三服务”(跟踪在谈项目,做好咨询服务工作;跟踪新入驻企业,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跟踪重点企业,做好综合服务工作)活动,千方百计为开发区招商项目服务,全力帮助客户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台湾金淞电子公司是共青开发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客商看中了园区的一块地,但有高压线路经过,客商心里有顾虑,怕影响规划。共青公司得知情况后,为不耽误该项目落户,连夜加班,仅用一天时间, 15基10KV线路杆塔,迁移完毕。第二天看到平整的场地,客商非常感动得说“原来我只知道深圳速度、今天你们创造了共青速度,在共青发展我们选择对了”。一年多来,公司倾力服务,“项目建设到哪里,哪里使他们能够顺利开工并开足马力投入生产。2009在全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评比中,赢得了社会各届好评,排名第一。公司被共青城开发区树为全区创建“群众满意服务”窗口学习典型。
三、服务新农村,唱响新农村建设主旋律
这是一段非凡的历程,2009年以来,江西省电力公司将共青城定为电气化创建县,为全区人民送来了福音。为了这片热土的迅速崛起,共青供电公司按照国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和省、市公司的统一部署,强势推进电气化县建设工作。
1、政企联合 电气化建设高起点
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全力推动,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共青城开放区管委成立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各乡(镇)、村也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或用电协调小组,明确了各乡镇、部门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全力推进电气化建设,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成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共青供电公司也成立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办公室,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制定出台了《电气化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形成了“政府领导、供电主导、部门配合、乡村参与、群众支持”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组织领导网络,保证了电气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2、蓝图绘就 电气化建设高标准
作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主力军,共青供电公司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把解决农村供电水平滞后于农村用电负荷增快的问题作为电气化村建设需要攻克的难题,努力建设台区布局合理、线路架设规范、计量安装标准、电能质量优良、供电能力超前的新台区。共青供电公司先把岭背熊村、青年队作为典型台区试点,从线路走向、表箱定位,施工工艺等诸多方面进行统一规划,为全面开展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打造了参考试点,然后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工程施工期间,领导班子深入11个村了解情况,征求镇村两委对建设方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规划的合理性。省、市供电公司领导高度关注,现场检查,督促工程进度,严抓建设质量。
一年多来,电气化建设资金投入1720万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7.5公里,新建、改造低压线路40.6公里改造接户电缆15.5KM,改造户表2430户,共计完成2个乡镇占全区乡(镇)总数66.6%、11个行政村占全区行政村总数40.7%、36个自然村占全区总数的50%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使得农村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达到98.02%,工程实施过程中,从最需要改造的地方入手,从中排出39个供电台区为改造点,每天排除百余名工程人员,冒着酷暑,抢抓进度,紧张推进,确保工程的圆满完成。彻底解决了农村低电压和“卡脖子”等问题,对服务“三农”、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坚强电网 电气化催生高效益
通过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农村电网结构进一步优化,供电能力得到增强,电网设备总体水平得到提升,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性大幅提高。通过建设前后比较,电气化村的配变容量增加了111.2%,农村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达到98.02%,提高了约0.75个百分点,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767%,城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862%,提高了约0.03个百分点,农村用电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使得农村电网“旧貌换新颜”,以往“容量小、线径细、供电半径长”等现象得到彻底改观。
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全面推广运用节能型变压器、新增配变布点、改造小截面导线以及实施户表改造等措施,显著降低了农村电网的电能损耗。通过建设前后对比,电气化村的低压线损下降约0.46个百分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电气化工程实施后,由于电网容载比、配网线路供电半径合格率、绝缘化使用率等大幅度提高,使电力基础设施和安全供电能力大大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可靠、安全的电力供应,部分村民还办起了加工厂、小作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点亮了农民兄弟的幸福生活,有利促进了农民增收。空调、电磁炉、电冰箱等家电拥有率大大提高,有利支撑了“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的实施。
4、真诚服务 唱响新农村建设主旋律
随着全区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共青供电公司在加快坚强电网建设的同时,时刻不忘优质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加快服务节奏,做到新农村建到哪里,供电服务就跟到哪里。建立了城乡供电服务一体化平台, “95598”座席,统一受理区内客户咨询、查询和故障报修电话;建立优质服务帮扶体系,对供区内困难户、老人免费检查维护电气设备;免费检查排灌设备,消除农户排灌用电安全隐患,提高了农户排灌用电的安全可靠性。“供电信息栏”“电费公开栏”及时公布当月电费,停送电信息,使广大客户做到开开心心用电、明明白白缴费。虚心征求意见、建议架起了客户、企业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桥梁。
2010年11月19日,由江西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江西省发改委、能源局、江西省审计厅、江西省电力科学院、九江市发改委、江西省电力公司农电部等领导和专家,组成的江西省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考评验收组,对共青城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进行了考评验收,并顺利通过验收,成为江西省第一个B类新农村电气化县。
巍巍的铁塔,闪闪的银线,构织成的一个安全可靠、结构合理、运行稳定的电网,见证了共青供电人“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豪情壮举,以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和气魄,谱写出鄱湖大地上一部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时代华章。(张佑发)
当你追随她的发展足迹,你会感悟她的荣耀,从1958年胡耀邦同志踏上这片热土开始,50年来,先后有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等9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这里视察。所有的殷殷期望,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青人不懈努力、不懈追求!
当你走进这座年轻的小城,你会惊叹作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她不仅山清水秀,风景迷人;而隆隆的机鸣,璀璨的灯光,又处处潮涌着现代城市的气息,尽显现代工业文明的发达。这气息,是电力与灯光特有的情致和话语,这美景的背后,倾注了共青供电人的理想和热情,是共电人为共青人民赠赋的诗情和画意。
一、融入地方发展战略 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共青城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共青,是一种创业精神的象征,共青城5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青年创业史。2002年以来,随着共青城二次创业高潮的掀起,建设昌九走廊重要城市战略的实施,共青城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带动了电网负荷的快速增长。共青供电人深刻认识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项目的落实离不开电力的保障,电网坚强是供电企业的立业之本。共青供电公司按照“适应发展、适度超前”的思路,坚持“速度和效益相结合、标准和效果相结合”原则,主动将电网规划纳入地方发展整体规划。自2003年公司改制以来,累计投入电网建设资金8011万元,先后新建了110KV创业园变电站,改造完成了35KV城中变电站、35KV富华山变电站,发展大道10千伏双回路施工工程;工业园10千伏工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10千伏线路改造,调度自动化系统等27项重点工程。
2008年8月,省委、省政府、团中央做出支持共青城发展决策以来,共青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策应省委、省政府、团中央支持共青发展的战略部署,共青供电公司在省、市公司的支持领导下,加快电网建设步伐,迅速行动,主动衔接,加快项目报批和推进速度,努力争取项目资金,在最短时间内精心组织申报了一批高质量和比较成熟的项目。共青青年创业园35KV输变电工程,是江西省电力公司首批支持共青经济发展的重点工程。该工程自2008年11月26日开工建设,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克服梅雨季节天气影响,优化施工方案,严控工程质量,加班加点全力推进。有效工期只有4个月的时间就全面竣工。2009年4月30日正式投运,创造了江西省电建史的奇迹。根据创业园实际负荷增长情况,2010年4月24日又对青年创业园35KV变电站进行了升压改造。施工人员,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精神,仅用了42天,该升压工程竣工投运。
随着共青青年创业园升格为全国青年创业园,根据园区规划和高低压配网现状,共青公司又投入资金,用于新建和改造创业园区配网,新建了创业园10KV线路20公里。
以上工程的竣工投运已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大大提高了共青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为保障共青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2010年迎峰度夏中,在共青全区用电负荷屡创新高,最高负荷比去年同期增长27.7%的情况下,确保了稳定运行。
二、主动对接、铺就项目建设“绿色通道”
自2008年8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团中央高位推进支持共青城发展以来,共青城呈现出“跳跃”式的发展势头。共青城全国青年创业园内先后有90多家企业落户。
为全力保障全区重大项目用电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共青公司争当服务项目建设动排头兵。做好“三跟踪,三服务”(跟踪在谈项目,做好咨询服务工作;跟踪新入驻企业,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跟踪重点企业,做好综合服务工作)活动,千方百计为开发区招商项目服务,全力帮助客户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台湾金淞电子公司是共青开发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客商看中了园区的一块地,但有高压线路经过,客商心里有顾虑,怕影响规划。共青公司得知情况后,为不耽误该项目落户,连夜加班,仅用一天时间, 15基10KV线路杆塔,迁移完毕。第二天看到平整的场地,客商非常感动得说“原来我只知道深圳速度、今天你们创造了共青速度,在共青发展我们选择对了”。一年多来,公司倾力服务,“项目建设到哪里,哪里使他们能够顺利开工并开足马力投入生产。2009在全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评比中,赢得了社会各届好评,排名第一。公司被共青城开发区树为全区创建“群众满意服务”窗口学习典型。
三、服务新农村,唱响新农村建设主旋律
这是一段非凡的历程,2009年以来,江西省电力公司将共青城定为电气化创建县,为全区人民送来了福音。为了这片热土的迅速崛起,共青供电公司按照国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和省、市公司的统一部署,强势推进电气化县建设工作。
1、政企联合 电气化建设高起点
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全力推动,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共青城开放区管委成立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各乡(镇)、村也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或用电协调小组,明确了各乡镇、部门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全力推进电气化建设,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成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共青供电公司也成立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办公室,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制定出台了《电气化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形成了“政府领导、供电主导、部门配合、乡村参与、群众支持”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组织领导网络,保证了电气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2、蓝图绘就 电气化建设高标准
作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主力军,共青供电公司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把解决农村供电水平滞后于农村用电负荷增快的问题作为电气化村建设需要攻克的难题,努力建设台区布局合理、线路架设规范、计量安装标准、电能质量优良、供电能力超前的新台区。共青供电公司先把岭背熊村、青年队作为典型台区试点,从线路走向、表箱定位,施工工艺等诸多方面进行统一规划,为全面开展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打造了参考试点,然后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工程施工期间,领导班子深入11个村了解情况,征求镇村两委对建设方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规划的合理性。省、市供电公司领导高度关注,现场检查,督促工程进度,严抓建设质量。
一年多来,电气化建设资金投入1720万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7.5公里,新建、改造低压线路40.6公里改造接户电缆15.5KM,改造户表2430户,共计完成2个乡镇占全区乡(镇)总数66.6%、11个行政村占全区行政村总数40.7%、36个自然村占全区总数的50%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使得农村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达到98.02%,工程实施过程中,从最需要改造的地方入手,从中排出39个供电台区为改造点,每天排除百余名工程人员,冒着酷暑,抢抓进度,紧张推进,确保工程的圆满完成。彻底解决了农村低电压和“卡脖子”等问题,对服务“三农”、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坚强电网 电气化催生高效益
通过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农村电网结构进一步优化,供电能力得到增强,电网设备总体水平得到提升,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性大幅提高。通过建设前后比较,电气化村的配变容量增加了111.2%,农村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达到98.02%,提高了约0.75个百分点,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767%,城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862%,提高了约0.03个百分点,农村用电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使得农村电网“旧貌换新颜”,以往“容量小、线径细、供电半径长”等现象得到彻底改观。
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全面推广运用节能型变压器、新增配变布点、改造小截面导线以及实施户表改造等措施,显著降低了农村电网的电能损耗。通过建设前后对比,电气化村的低压线损下降约0.46个百分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电气化工程实施后,由于电网容载比、配网线路供电半径合格率、绝缘化使用率等大幅度提高,使电力基础设施和安全供电能力大大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可靠、安全的电力供应,部分村民还办起了加工厂、小作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点亮了农民兄弟的幸福生活,有利促进了农民增收。空调、电磁炉、电冰箱等家电拥有率大大提高,有利支撑了“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的实施。
4、真诚服务 唱响新农村建设主旋律
随着全区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共青供电公司在加快坚强电网建设的同时,时刻不忘优质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加快服务节奏,做到新农村建到哪里,供电服务就跟到哪里。建立了城乡供电服务一体化平台, “95598”座席,统一受理区内客户咨询、查询和故障报修电话;建立优质服务帮扶体系,对供区内困难户、老人免费检查维护电气设备;免费检查排灌设备,消除农户排灌用电安全隐患,提高了农户排灌用电的安全可靠性。“供电信息栏”“电费公开栏”及时公布当月电费,停送电信息,使广大客户做到开开心心用电、明明白白缴费。虚心征求意见、建议架起了客户、企业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桥梁。
2010年11月19日,由江西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江西省发改委、能源局、江西省审计厅、江西省电力科学院、九江市发改委、江西省电力公司农电部等领导和专家,组成的江西省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考评验收组,对共青城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进行了考评验收,并顺利通过验收,成为江西省第一个B类新农村电气化县。
巍巍的铁塔,闪闪的银线,构织成的一个安全可靠、结构合理、运行稳定的电网,见证了共青供电人“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豪情壮举,以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和气魄,谱写出鄱湖大地上一部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时代华章。(张佑发)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