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创新――记长兴电网调度控制中心
2011-01-12 10:50:20 来源:凌志峰 金璐璐
A-
A+
电力18讯: 一走进长兴县供电局九楼的电网调度控制中心,便感受到一股安静而严谨的工作氛围,工作人员正专心地注视着电脑屏幕,监视着电网运行状况。调度监控班这个11人团队,承担着全县3座220千伏、14座110千伏、6座35千伏变电所的电力调度与监控工作。在外人看来,调控中心的工作看似清闲,但电网的安全运行却需要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团队不分日夜,24小时坚守在监控屏幕面前,分析数据,判断异常,处理故障。在这里,任何一点小小疏忽或差错,都有可能导致重大事故,让长兴全城瞬间停电,甚至电网崩溃!其责任之大,非常人所想。
2001年,长兴在全省率先推出调度监控集中运行的模式。这种集中运行的模式,能够使调度和监控人员更加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控电网运行情况。一旦发生事故,还能通过调度和监控人员之间的直接合作,有效地减少中间环节,快速实现遥控操作、隔离故障、转移负荷、恢复供电,从而提高电网的应急响应能力和事故处理效率。经过多年的成功运行,该模式得到了省公司、市局的肯定,2010年7月正式挂牌命名为长兴电网调度监控中心。
但是,常年累月“四班二倒”、“五班三倒”的值班和电网安全运行压力,也让这批年轻人感到不堪重负。面对工作量大、人员少的实际情况,怎么办?用调控长温尚龙的话说:“只有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于是这个年轻的团队,在做好日常运行管理的同时,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充分发挥团队智慧,勇于创新、努力钻研,推出了多项科技成果,运用技术手段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各项工作“无差错”。
2007年,他们成功研发了“基于PI技术的县级电网短期负荷预测系统”,大大提高了短期负荷预测的准确率。2008年,成功研发“变电关口力率统计及无功监控系统”软件,通过对系统无功的在线监测,及时调整无功控制策略,提高了电能质量。利用PI数据库开发了“10kv线路运行方式调整的辅助系统”和“长兴电网调度监控运行集中监视平台”,延伸了SCADA系统功能,克服了多个遥测量无法叠加的困难,汇总了重要的监控数据,为科学安排电网方式提供了依据。2009年,成功研发了“图实一体化”系统,成功地实现了电气联接和现场关系的统一,为调度员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和处理故障提供了准确信息。
“每过一段时间,调控中心总有新成果亮相;每一次新成果的推出,都凝聚着我们整个团队的力量。”调控长温尚龙向记者介绍说,“科技的运用和技术的创新,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团队的工作能力、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2011年,电网调度控制中心将进一步巩固调控一体化应用成效,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加强电网运行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制定措施,实现电网全过程预控,细化管理,不断创新,为全局安全生产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做出新的贡献。” (凌志峰 金璐璐)
2001年,长兴在全省率先推出调度监控集中运行的模式。这种集中运行的模式,能够使调度和监控人员更加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控电网运行情况。一旦发生事故,还能通过调度和监控人员之间的直接合作,有效地减少中间环节,快速实现遥控操作、隔离故障、转移负荷、恢复供电,从而提高电网的应急响应能力和事故处理效率。经过多年的成功运行,该模式得到了省公司、市局的肯定,2010年7月正式挂牌命名为长兴电网调度监控中心。
但是,常年累月“四班二倒”、“五班三倒”的值班和电网安全运行压力,也让这批年轻人感到不堪重负。面对工作量大、人员少的实际情况,怎么办?用调控长温尚龙的话说:“只有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于是这个年轻的团队,在做好日常运行管理的同时,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充分发挥团队智慧,勇于创新、努力钻研,推出了多项科技成果,运用技术手段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各项工作“无差错”。
2007年,他们成功研发了“基于PI技术的县级电网短期负荷预测系统”,大大提高了短期负荷预测的准确率。2008年,成功研发“变电关口力率统计及无功监控系统”软件,通过对系统无功的在线监测,及时调整无功控制策略,提高了电能质量。利用PI数据库开发了“10kv线路运行方式调整的辅助系统”和“长兴电网调度监控运行集中监视平台”,延伸了SCADA系统功能,克服了多个遥测量无法叠加的困难,汇总了重要的监控数据,为科学安排电网方式提供了依据。2009年,成功研发了“图实一体化”系统,成功地实现了电气联接和现场关系的统一,为调度员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和处理故障提供了准确信息。
“每过一段时间,调控中心总有新成果亮相;每一次新成果的推出,都凝聚着我们整个团队的力量。”调控长温尚龙向记者介绍说,“科技的运用和技术的创新,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团队的工作能力、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2011年,电网调度控制中心将进一步巩固调控一体化应用成效,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加强电网运行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制定措施,实现电网全过程预控,细化管理,不断创新,为全局安全生产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做出新的贡献。” (凌志峰 金璐璐)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