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品牌到典范――记江阴市新城东供电所
2010-12-20 14:08:36 来源:罗平方
A-
A+
电力18讯: 以经济为本,民生为伍,真诚服务,创优争先,被当地政府誉为招商引资的品牌,被上级树为标准化建设的典范――这就是江阴市供电公司新城东供电所。
构建温馨供电环境
新城东供电所位于“幸福之都”江阴主城区以东,座落于风景秀丽的浯山湾脚下。在引人注目的“国家电网”标识招引下,我们来到这里。
11月的江南,已有几丝寒意,但来到新城东跨入供电所大门,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这里仍春意浓浓。窗明几净,设施齐全的供电营业厅内,营业员统一着装,笑容可掬接待着客人们的到来。墙上,规范有序布置着各类公示牌,收费标准和工作制度,各种便民服务设施如眼镜、雨伞等一应俱全。来到这里有温馨如家的感觉。
新城东供电所办公楼分上下三层组成,底层是供电营业厅,这是供电所窗口单位,营业员都经过专门礼仪培训。二楼是生产办公用房,共有三个班组,这里是职工休息的地方,也是职工学习的场所。
所长郦仁希说,2008年以来,所以在推进国网公司标准化供电所建设中,结合“5S”,大力推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模式。经过两年多持续改进,积极引导员工思想上由“要我标准”到“我要标准”。
供电所所有物品实行定置管理,井然有序。每个班组均制作精美的学习园地和安全温馨园成为职工工作生活留言留影的展示窗口。三楼是管理用房,分别由电视电话会议室、学习室和抢修服务室。抢修服务室实行军事化管理,所有物品包括衣、被,均按照军人内务标准执行。楼的后面,有一个内院,虽然已到冬天季节,但仍绿叶葱葱,宛如花园,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2010年4月新城东被列为无锡地区第二批标准化所的建设示范点后,多次到该所检查指导的无锡供电公司工会主席丁峰说:“每次来到这里,感到这里空气也更新鲜。”
精心呵护经济开发
“这里不但环境优美,在我们城东街道,新城东供电所还是开发区招商品牌呢”。在采访中,城东街道负责人说。
早在上世90年代初,江阴城东地区还是大片的农田和村庄,1998年,江阴市委政府抓住浦东开发之机,转变增长方式,在城东地区构建50多平方公里能容纳经济百川的江阴经济开发区。
“经济开发,电力先行”。郦仁希介绍说,从开发区筹建起,供电所就积极主动配合上级公司,服务园区建设。科学规划电网,倾力构建布点合理,技术先进,供电安全可靠的电网。经过10多年经济与电力交融发展,使开发区成为长江三角洲最具投资活力的热土之一。电网规模已从当初一条10千伏供电发展到现在拥有4座220千伏、8座110千伏变电所供电。今年1-11月已完成用电量36.45亿千瓦时,相当于该市1997年全年的用电量。去年开发区完成营业收入1281.5亿元,进区企业达到2000多家,其中世界5000强企业30多家。
在这些进区企业中,有一家德国帝思玛公司,是专门生产科技工程塑料的企业。这家企业考察了全球多个地方,前年落户江阴经济开发区。该企业负责人说,他们看中的就是这里供电环境。原来从帝思玛与江阴签订合作意向时起,新城东供电所就按“供电无障碍,服务无零距离”,为这家企业开辟用电绿色通道,从用电申请起,到装表接都由供电所提供“一站式”服务,代为办理一切手续。新城东供电所用心呵护经济开发,从2005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开发区后勤保障先进集体”,2009年,在新城东地区“基层站所服务满意”评比中名列第一,获得开发区1万元嘉奖。
主动服务民生需求
在经济发展推动下,江阴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从2003年起已连续8年荣获全国百强县第一,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30亿元,预计今年达到1900亿元。
同样,江阴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不断改善。尤其是以华西村为榜样,一批“都市村庄”――农民社区相继涌现。郦仁希告诉我们,在新城东目前就有农民社区12个,总人口达到5万多人。传统的农民在这里已基本消失,他们已过上城市人的生活,每户人家至少配置8个千瓦的供电容量。
“生活质量看电表”,这是江阴人对新生活的评价。为适应和满足广大市民特别是农民对用电新需求,新城东供电所做了大量足有成效的工作。他们一方面大力推进城市电力一体化建设,努力构建“规划同步,网架同强,服务同优,管理同质”供用电环境。从2006年以来,以实施国网公司“三新”电力战略为目标,按照10-15年不落后为标准,加强对农村电网中存在的供电半径长与电压低等薄弱环节的改造。另一方面,深入开展供电优质服务,强化“三个建设”,积极打造国网品牌。从2008年起在全区推行“供电无障碍,服务零距离”,“绿色供电”、“红马甲志愿者”、“110联动”等八大服务项目。2010年又推出“业扩报装限时服务”。同时要求每个员工增强服务意识,把优质服务作为农电企业核心价值观念落实在行动上。家住新城东长江三村吴阿姨说:“生活在新城东就是幸福,用电遇到麻烦,只要一个电话,供电所风雨无阻马上派人上门服务”。(罗平方)
构建温馨供电环境
新城东供电所位于“幸福之都”江阴主城区以东,座落于风景秀丽的浯山湾脚下。在引人注目的“国家电网”标识招引下,我们来到这里。
11月的江南,已有几丝寒意,但来到新城东跨入供电所大门,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这里仍春意浓浓。窗明几净,设施齐全的供电营业厅内,营业员统一着装,笑容可掬接待着客人们的到来。墙上,规范有序布置着各类公示牌,收费标准和工作制度,各种便民服务设施如眼镜、雨伞等一应俱全。来到这里有温馨如家的感觉。
新城东供电所办公楼分上下三层组成,底层是供电营业厅,这是供电所窗口单位,营业员都经过专门礼仪培训。二楼是生产办公用房,共有三个班组,这里是职工休息的地方,也是职工学习的场所。
所长郦仁希说,2008年以来,所以在推进国网公司标准化供电所建设中,结合“5S”,大力推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模式。经过两年多持续改进,积极引导员工思想上由“要我标准”到“我要标准”。
供电所所有物品实行定置管理,井然有序。每个班组均制作精美的学习园地和安全温馨园成为职工工作生活留言留影的展示窗口。三楼是管理用房,分别由电视电话会议室、学习室和抢修服务室。抢修服务室实行军事化管理,所有物品包括衣、被,均按照军人内务标准执行。楼的后面,有一个内院,虽然已到冬天季节,但仍绿叶葱葱,宛如花园,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2010年4月新城东被列为无锡地区第二批标准化所的建设示范点后,多次到该所检查指导的无锡供电公司工会主席丁峰说:“每次来到这里,感到这里空气也更新鲜。”
精心呵护经济开发
“这里不但环境优美,在我们城东街道,新城东供电所还是开发区招商品牌呢”。在采访中,城东街道负责人说。
早在上世90年代初,江阴城东地区还是大片的农田和村庄,1998年,江阴市委政府抓住浦东开发之机,转变增长方式,在城东地区构建50多平方公里能容纳经济百川的江阴经济开发区。
“经济开发,电力先行”。郦仁希介绍说,从开发区筹建起,供电所就积极主动配合上级公司,服务园区建设。科学规划电网,倾力构建布点合理,技术先进,供电安全可靠的电网。经过10多年经济与电力交融发展,使开发区成为长江三角洲最具投资活力的热土之一。电网规模已从当初一条10千伏供电发展到现在拥有4座220千伏、8座110千伏变电所供电。今年1-11月已完成用电量36.45亿千瓦时,相当于该市1997年全年的用电量。去年开发区完成营业收入1281.5亿元,进区企业达到2000多家,其中世界5000强企业30多家。
在这些进区企业中,有一家德国帝思玛公司,是专门生产科技工程塑料的企业。这家企业考察了全球多个地方,前年落户江阴经济开发区。该企业负责人说,他们看中的就是这里供电环境。原来从帝思玛与江阴签订合作意向时起,新城东供电所就按“供电无障碍,服务无零距离”,为这家企业开辟用电绿色通道,从用电申请起,到装表接都由供电所提供“一站式”服务,代为办理一切手续。新城东供电所用心呵护经济开发,从2005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开发区后勤保障先进集体”,2009年,在新城东地区“基层站所服务满意”评比中名列第一,获得开发区1万元嘉奖。
主动服务民生需求
在经济发展推动下,江阴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从2003年起已连续8年荣获全国百强县第一,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30亿元,预计今年达到1900亿元。
同样,江阴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不断改善。尤其是以华西村为榜样,一批“都市村庄”――农民社区相继涌现。郦仁希告诉我们,在新城东目前就有农民社区12个,总人口达到5万多人。传统的农民在这里已基本消失,他们已过上城市人的生活,每户人家至少配置8个千瓦的供电容量。
“生活质量看电表”,这是江阴人对新生活的评价。为适应和满足广大市民特别是农民对用电新需求,新城东供电所做了大量足有成效的工作。他们一方面大力推进城市电力一体化建设,努力构建“规划同步,网架同强,服务同优,管理同质”供用电环境。从2006年以来,以实施国网公司“三新”电力战略为目标,按照10-15年不落后为标准,加强对农村电网中存在的供电半径长与电压低等薄弱环节的改造。另一方面,深入开展供电优质服务,强化“三个建设”,积极打造国网品牌。从2008年起在全区推行“供电无障碍,服务零距离”,“绿色供电”、“红马甲志愿者”、“110联动”等八大服务项目。2010年又推出“业扩报装限时服务”。同时要求每个员工增强服务意识,把优质服务作为农电企业核心价值观念落实在行动上。家住新城东长江三村吴阿姨说:“生活在新城东就是幸福,用电遇到麻烦,只要一个电话,供电所风雨无阻马上派人上门服务”。(罗平方)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