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劲动力 激发活力――宜阳县电业局服务产业聚集区侧记
2010-12-14 11:14:07 来源:王朝良 吴涌
A-
A+
电力18讯: 出洛阳市西行,刚进入宜阳县境,只见公路两旁厂房林立,烟囱高耸,焊花飞溅,机器轰鸣,远处一座座输电铁塔拔地而起,无数银线穿梭期间,昔日的荒山野岭如今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蓬勃发展的动人场景。
这就是先后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全省发展又好又快产业集聚区”、“最省最具活力产业聚集区”,近日又在大河财富论坛年会上以高票入选“2010年中原十佳产业聚集区”之一的――宜阳县产业集聚区。
12月13日,我慕名前来采访,吃惊地发现这里的“大块头”企业比比皆是:黄河同力、中信重工、 扬硅业、骏马化工、恒基铝业、雨润集团……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缘何吸引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前来投资落户?
提前建站增“引力”
“他们之所以选择到这里投资建厂,除了看中资源、人力和区位优势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可靠的供电保障和良好的服务环境。”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赵万红高兴地介绍说。
“2005年6月,早在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成立之前,宜阳县电业局就提前完成电网规划,并自筹资金450万元,在产业聚集区内动工兴建寻村35千伏变电站,安装两台容量分别为3150千伏安和2000千伏安的主变,他们顶风冒雪,战严寒抢工期,赶在第二年春天,也就是2006年3月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成立之初投入使用,为集聚区招商引资做出了突出贡献,使我们在双方的协商谈判中也因此充满了自信,增加了底气。”
谈起供电部门对产业聚集区的突出贡献,赵万红娓娓而谈、如数家珍,“2007年,因新企业入住和原企业扩大再生产,县电业局又将寻村变电站内那台2000千伏安的主变增容为5000千伏安,满足了他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今年6月28日凌晨,历经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宜阳县首座220千伏变电站――兴泰变电站,在产业聚集区顺利投运,成功送电。此项工程总投资1.6亿元,新安装两台容量分别为240兆伏安的变压器,可为产业集聚区的所有企业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
架设电网送“动力”
河南翰儒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清真营养馍片的企业,当谈及企业产品已占领北方市场大部分份额时,邓中立副总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供电企业的大力支持,县电业局的服务,不仅让我们放心,更让我们舒心。”
为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产业聚集区,宜阳县局还作出“工厂建到哪里,供电线路就架到哪里”的服务承诺,并提前在集聚区公路主干道两侧统一规划建设了临时用电线路,供企业土建施工时接火使用,使落户集聚区的投资企业随时随地都用电无忧。
该局在建成两座变电站的基础上,还投资500万元在产业聚集区内建成了东、西两座35千伏开关站,架设高低压输配电直供线路10条37公里,将强劲动力直接送到企业,为企业及时投产节约了投资,赢得了时间。
坚强的电网,充足的电能,强劲的动力,使宜阳县产业集聚区迅速成为客商投资的洼地和经济发展的“引擎”,加之龙头企业的带动和产业链条的形成,让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落户宜阳。
据了解,宜阳产业集聚区现有企业106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企业就有26家,现已初步形成了以中信重工、 扬硅业、骏马化工为龙头的装备制造、硅材料、精细化工三大特色主导产业。预计今年将实现销售收入45.5亿元,入库税金2.1亿元。
排忧解难添“活力”
宜阳县产业聚集区,作为承接洛阳大工业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随着落户企业的增多,用电需求也迅猛增长。对此,该县电业局坚持一手抓电网建设,一手抓供电服务,通过开展上门走访、现场办公、双方座谈等多种方式,主动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客户的涉电难题,送服务上门,为客户排忧解难。
该局在提升服务水平、深化服务内涵的同时,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建立起一套事前介入、过程跟踪、事后回访的服务机制,还为企业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实施“一口对外”服务。
在洛阳豫安金属结构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提起去年有两个月因自备变压器容量大、用电负荷小而多交基本电费,后来在供电部门的主动帮助下更换了合适的变压器,从而减轻企业负担一事,感触颇深。
采访期间,县电业局主管营销副局长方炳钢掰着指头为我算了一笔帐:“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发改委文件精神,我们对产业聚集区内29家企业执行优惠电价,这些企业每年的电量超过一个亿,仅此一项,他们每年就可减少电费支出近800万元,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活力。”
采访结束,方炳钢副局长真诚相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供电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全县企业,以产业集聚区为龙头,引领宜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王朝良 吴涌)
这就是先后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全省发展又好又快产业集聚区”、“最省最具活力产业聚集区”,近日又在大河财富论坛年会上以高票入选“2010年中原十佳产业聚集区”之一的――宜阳县产业集聚区。
12月13日,我慕名前来采访,吃惊地发现这里的“大块头”企业比比皆是:黄河同力、中信重工、 扬硅业、骏马化工、恒基铝业、雨润集团……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缘何吸引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前来投资落户?
提前建站增“引力”
“他们之所以选择到这里投资建厂,除了看中资源、人力和区位优势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可靠的供电保障和良好的服务环境。”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赵万红高兴地介绍说。
“2005年6月,早在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成立之前,宜阳县电业局就提前完成电网规划,并自筹资金450万元,在产业聚集区内动工兴建寻村35千伏变电站,安装两台容量分别为3150千伏安和2000千伏安的主变,他们顶风冒雪,战严寒抢工期,赶在第二年春天,也就是2006年3月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成立之初投入使用,为集聚区招商引资做出了突出贡献,使我们在双方的协商谈判中也因此充满了自信,增加了底气。”
谈起供电部门对产业聚集区的突出贡献,赵万红娓娓而谈、如数家珍,“2007年,因新企业入住和原企业扩大再生产,县电业局又将寻村变电站内那台2000千伏安的主变增容为5000千伏安,满足了他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今年6月28日凌晨,历经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宜阳县首座220千伏变电站――兴泰变电站,在产业聚集区顺利投运,成功送电。此项工程总投资1.6亿元,新安装两台容量分别为240兆伏安的变压器,可为产业集聚区的所有企业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
架设电网送“动力”
河南翰儒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清真营养馍片的企业,当谈及企业产品已占领北方市场大部分份额时,邓中立副总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供电企业的大力支持,县电业局的服务,不仅让我们放心,更让我们舒心。”
为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产业聚集区,宜阳县局还作出“工厂建到哪里,供电线路就架到哪里”的服务承诺,并提前在集聚区公路主干道两侧统一规划建设了临时用电线路,供企业土建施工时接火使用,使落户集聚区的投资企业随时随地都用电无忧。
该局在建成两座变电站的基础上,还投资500万元在产业聚集区内建成了东、西两座35千伏开关站,架设高低压输配电直供线路10条37公里,将强劲动力直接送到企业,为企业及时投产节约了投资,赢得了时间。
坚强的电网,充足的电能,强劲的动力,使宜阳县产业集聚区迅速成为客商投资的洼地和经济发展的“引擎”,加之龙头企业的带动和产业链条的形成,让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落户宜阳。
据了解,宜阳产业集聚区现有企业106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企业就有26家,现已初步形成了以中信重工、 扬硅业、骏马化工为龙头的装备制造、硅材料、精细化工三大特色主导产业。预计今年将实现销售收入45.5亿元,入库税金2.1亿元。
排忧解难添“活力”
宜阳县产业聚集区,作为承接洛阳大工业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随着落户企业的增多,用电需求也迅猛增长。对此,该县电业局坚持一手抓电网建设,一手抓供电服务,通过开展上门走访、现场办公、双方座谈等多种方式,主动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客户的涉电难题,送服务上门,为客户排忧解难。
该局在提升服务水平、深化服务内涵的同时,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建立起一套事前介入、过程跟踪、事后回访的服务机制,还为企业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实施“一口对外”服务。
在洛阳豫安金属结构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提起去年有两个月因自备变压器容量大、用电负荷小而多交基本电费,后来在供电部门的主动帮助下更换了合适的变压器,从而减轻企业负担一事,感触颇深。
采访期间,县电业局主管营销副局长方炳钢掰着指头为我算了一笔帐:“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发改委文件精神,我们对产业聚集区内29家企业执行优惠电价,这些企业每年的电量超过一个亿,仅此一项,他们每年就可减少电费支出近800万元,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活力。”
采访结束,方炳钢副局长真诚相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供电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全县企业,以产业集聚区为龙头,引领宜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王朝良 吴涌)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