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字看大变化,智能梦想走进现实生活――海盐供电局智能电网建设纪实
2010-12-14 11:18:23 来源:刘章银
A-
A+
电力18讯: 78户家庭率先享受智能化生活、8小时的电力服务变身24小时的贴身“保姆”、1人1天就能做完70人10天的抄表工作、原来30分钟的倒闸操作“瘦身”为2分钟……说起2010年海盐智能电网建设取得的成就,海盐县供电局周之鸣局长如数家珍,一个个简单的数字就描绘出了海盐智能电网实现的巨大变化,过去一年当中,智能梦想已在海盐这座滨海新城照进现实生活。
78户家庭率先享受智能生活
再过几天,海盐南塘琴苑小区的78户智能用电家庭即将开启智能化的生活,成为首批享受“潮”生活的海盐市民。而“连接”神秘的智能化生活的,只是一根复合电缆,这就是当今最“潮”的电力光纤到户技术。从这根电缆接入家庭的不仅是清洁的电能,还有清晰通畅的电视电话信号和稳定高速的宽带网络。
当然,78户家庭能如此快地享受到当前最“潮”的先进技术,除了通过前期试点研究解决技术瓶颈以外,相关信号源也是关键。负责电力光纤到户试点项目实施的徐光年工程师介绍说,由于电话、电视、宽带的信号源涉及多家运营商,尚无合作运营先例可循,信号源问题一直是电力光纤到户试点项目推进的难题。经过多方努力,8月26日,这一问题终于得到解决,海盐供电局与当地广电、移动公司完成合作协议的签订,使得项目在78户家庭中得以实现规模化推进。
当然,用户还可以享受到电力光纤进入家庭后,更为精彩的生活。在通元镇的韩家桥小区的试点家庭,笔者看到,电力光纤进户后,只需再接上十寸见方的智能交互终端(类似电子触摸屏),通过触摸查询,用电信息、水表信息、气表信息即时或者历史记录均能一览无余,还能查询电费、自助缴费。
如果在外运动,还没回家,一个电话就能远程控制家电、窗帘、水阀、气阀,热水器已经烧好热水等你回家洗个热水澡。即使出门在外,智能交互终端还有防火、防盗、防燃气泄漏的功能,一有异常可以第一时间形势通知物业或者业主,家里就像多了一个管家。徐光年说,作为智能交互终端的关键技术,智能交互技术荣获国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可喜成绩。
笔者惊奇地发现,在触摸显示屏上还显示有两条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曲线。“智能生活不仅意味着便捷、安全,低炭、绿色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徐光年说。笔者来到房顶,看到风车正高速地旋转着,太阳能电池板也在沐浴着阳光,它们源源不断地将电能送到家中,这就是海盐供电局投资近10万元建设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装机容量为2千瓦。
据统计,这套发电系统平均每天能产生5.78千瓦时的电能,基本上满足家庭用电的情况下。如果电量用不完,剩余电量还可以通过双向智能电表就近并入当地电网,实现对外供电。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成本也会越来越低,将被更多家庭接受,不仅在夏天用电负荷紧张的时候起到调峰作用,还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徐光年说。
服务从8小时延伸到全天候
如果说顾客是上帝,那么优质服务就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为此,海盐供电局紧密围绕“客户为中心”,积极探索智能电网在优质服务中的应用,成功研究建设了24小时智能营业厅,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用电服务,服务延伸到了8小时之外。“让用户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电力服务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而智能电网让我们找到了更加清晰的方向!”海盐供电局周之鸣局长说。
在武原镇的24小时智能营业厅里,笔者遇到正好遇到了下班之后过来办理缴费业务的市民罗红亮,只见他在自助交费机上核对完信息后,一刷银联卡就完成了交费。罗红亮说:“供电部门真是考虑得越来越周到了,现在方便多了,我下了班都能来缴费。要是以前,因为上班没时间办理,下班之后没地方办理,要想缴费只能请假。”
24小时智能营业厅设有自助查询机、自助缴费机、扫描打印机、业务受理机,能够办理人工营业厅所能办理的全部41项业务。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自助服务、预约服务或人工服务来办理业务,其中人工服务为后台远程工作人员通过视频为客户提供服务。据工作人员统计,由于其人性化、智能化的设计,操作起来相当便捷,90%以上的用户首次操作无需引导就能单独完成业务办理,平均每项业务办理不超过5分钟。
目前,这样的24小时智能营业厅不仅县城武原镇有,而是实现了全县五镇四街道的全覆盖。据周之鸣局长介绍,远期将在小区聚集、人口密度大的街道或社区建设24小时智能营业厅,让居民走出家门就享受到优质的电力服务。
另悉,在24小时智能营业厅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工营业厅、智能营业厅、流动营业厅(流动服务车)和一支专业的红船服务队”即三厅一队的服务新模式,为全县38万百姓打造全体候立体式服务。
70人干10天抄表工作不如1人做8小时
现在只要进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鼠标选择用户,点击“召测”,13万用户的抄表工作就轻松搞定,真是足不出户,览尽“天下”用电信息!10月30日,海盐供电局辖区内近13万用电客户的电量集中采集系统全部安装完成,成为了全国首个实现用电信息“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的县级供电企业,抄表也由此迈入智能化时代。
从事营销管理工作多年的刘群介绍,海盐供电局现有低压用电客户128641户,由于电力客户多、分布广,因此月初的抄表工作就成了该局工作任务的头等大事。“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客户比较分散,抄表没赶上好时候,就得吃‘闭门羹’白跑一趟,工作效率极低。”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人工抄表平均一天完成200户的抄表工作量,每月要安排近70人的抄表力量才能确保在规定的10天时间内完成。而且不论刮风下雨都得进行,有时还得摸黑作业,再加上人工抄表难免出错,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服务水平的提升。
为此,海盐用电信息“集抄”系统的安装工作从今年初开始谋划实施,结合县城用户与农村用户不同、新建小区与老旧小区不同等特点,主要采用了低压宽带载波、宽带PLC、电力光纤到户、无线采集等多种技术进行安装。
据介绍,如今用电信息“集抄”实现全覆盖,仅需少量人员进行“集抄”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在电量采集上可以减少2/3的人力投入。与此同时,“集抄”系统还能加强用电高峰期间的用电负荷统计,为线损管理、预付费管理、防窃防盗、电网安全运行分析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科学依据,为供电部门实现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集抄’系统实现了全覆盖,就是不一样,现在鼠标动动,就能轻松搞定!”刘群感叹,“现在铁路进入高铁时代,我们抄表技术也全面进入了‘集抄’时代。”如今,辖区内近13万户电力客户的抄表工作仅需1人工作8小时左右就能全部搞定,而且抄见率可达99%以上,正确率100%。
倒闸操作从30分钟到2分钟
“截至10月30日,海盐电网进行配网遥控操作共计826条次,遥控成功率99.1%,倒闸操作时间从原来的30分钟减少到不到2分钟,不仅提高了工作,也保证了安全。”海盐局副局长莫加杰对配网自动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很自豪地谈到。
据该局调控班班长宓均良介绍,海盐采用先进的Open2000D配调一体自动化系统作为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SCADA功能、配网自动化功能、集控站自动化SCADA功能三合一,对配网设备实现“遥控、遥测、遥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设备“健康状况”的数字化监测以及故障定位、隔离。
“在城区电网改造中,电缆的敷设到那里,为自动化提供信息通道的光缆就铺设到那里,设备就安装到那里。”目前,海盐已在城区完成电缆化改造,全部30条10kV线路中实现配网自动化全覆盖,铺设光缆65公里,涉及线路长度141.074公里,开闭所115座,开关19座。
海盐配网自动化建设不仅在城区中,还要向广大农村延伸。“农村电网分散,线路长,管理也最为薄弱。据统计,海盐目前农村10kV线路156条,1359.26公里,占海盐10kV线路总长度的90.6%,要实现配网自动化的全覆盖,是相当复杂的工程”,莫加杰说,配网自动化改造是海盐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关键环节,不仅能大幅度提高电网管理水平,同时也事关智能电网建设的成败,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克服。
据了解,农村配网自动化改造已在升界279线、草荡737线两条10kV线路中试点成功,全面推广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预计投资超过7000万。
11月10日,海盐电网调度控制中心正式成立,作为在浙江省电力县级调控一体化试点单位,正是以海盐配网自动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为基础,以智能电网调度平台和变电所综合智能监控系统为支撑,实现了集约化管理。
智能电网一年实践,节约人力资源45人
“只要是符合集约化的工作,都要积极尝试去做!”浙江电力公司前任总经理费圣英在调研海盐智能电网建设时说。
目前,海盐已实现1885台综合变,13万居民用户集抄全覆盖,24小时智能营业厅在8个乡镇的全覆盖;变电所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全覆盖,能实时掌控电网运行方式,高度辅助决策功能的智能调度平台得到深入运用,调控一体化工作有序推进。
从变压器到农村用户电力信息全监控,具有线路防盗、防窃电,无功智能化补偿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台区稳定运行,具有多容量智能化调节的智能子母变全面推广……
海盐智能电网建设一年来,电网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人资部副主任王岩介绍说,近五年来,职工几乎零增长,而用电量增加32%,电网建设任务不断加大,按照以往的生产方式和企业管理模式,人力资源存在着严重的缺口。而智能电网带来的集约化管理为紧张的人力资源找到了缓解的“妙方”。 据人资部门统计,到目前,智能化电网成果的应用,相当于解决45人左右的人力资源,占企业职工数的10%。
随着智能化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成果的运用,将为“三集五大”战略在企业的实施提供坚强的保障,将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智能化电网的道理走下去,周之鸣局长表示。
未来五年,5亿元大手笔“编织”智能电网更大梦想
2010年是海盐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之年,既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的谋划之年。就在海盐智能梦想照进现实生活之时,海盐供电局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合作编制的《海盐“十二五” 配电网智能化规划》,则已详细描绘了未来五年海盐智能化电网的美好蓝图,“编织”着智能电网的更大梦想。
据预测,随着海盐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县用电量及负荷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48%、10.32%,到2015年海盐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35.51亿kWh,最大负荷将达到66.22万kW。如此快速的用电需求增长,势必将给有限的电网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海盐电网只有不断提高智能化水平这华山一条路,才能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供应与服务的需求。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海盐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将覆盖变电、配电、用电、通信四大环节,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建设与海盐未来发展定位相匹配,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自愈、灵活、经济、兼容、集成的智能电网。到2015年,海盐将拥有110kV智能变电站10座,同时大力推广智能化台区、智能“子母”型变电站、智能型开闭所、智能用电小区(楼宇)的建设,以及为智能化配电网支撑的通信网络和后台软件系统。
“各种新能源实现无障碍接入,电网与电力客户之间可以实时互动,电网发生故障之后也能快速‘自愈’,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这是2015年的海盐智能电网,这也不只是2015的海盐智能电网,5年后的海盐智能电网,让人充满无限遐想。(刘章银)
78户家庭率先享受智能生活
再过几天,海盐南塘琴苑小区的78户智能用电家庭即将开启智能化的生活,成为首批享受“潮”生活的海盐市民。而“连接”神秘的智能化生活的,只是一根复合电缆,这就是当今最“潮”的电力光纤到户技术。从这根电缆接入家庭的不仅是清洁的电能,还有清晰通畅的电视电话信号和稳定高速的宽带网络。
当然,78户家庭能如此快地享受到当前最“潮”的先进技术,除了通过前期试点研究解决技术瓶颈以外,相关信号源也是关键。负责电力光纤到户试点项目实施的徐光年工程师介绍说,由于电话、电视、宽带的信号源涉及多家运营商,尚无合作运营先例可循,信号源问题一直是电力光纤到户试点项目推进的难题。经过多方努力,8月26日,这一问题终于得到解决,海盐供电局与当地广电、移动公司完成合作协议的签订,使得项目在78户家庭中得以实现规模化推进。
当然,用户还可以享受到电力光纤进入家庭后,更为精彩的生活。在通元镇的韩家桥小区的试点家庭,笔者看到,电力光纤进户后,只需再接上十寸见方的智能交互终端(类似电子触摸屏),通过触摸查询,用电信息、水表信息、气表信息即时或者历史记录均能一览无余,还能查询电费、自助缴费。
如果在外运动,还没回家,一个电话就能远程控制家电、窗帘、水阀、气阀,热水器已经烧好热水等你回家洗个热水澡。即使出门在外,智能交互终端还有防火、防盗、防燃气泄漏的功能,一有异常可以第一时间形势通知物业或者业主,家里就像多了一个管家。徐光年说,作为智能交互终端的关键技术,智能交互技术荣获国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可喜成绩。
笔者惊奇地发现,在触摸显示屏上还显示有两条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曲线。“智能生活不仅意味着便捷、安全,低炭、绿色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徐光年说。笔者来到房顶,看到风车正高速地旋转着,太阳能电池板也在沐浴着阳光,它们源源不断地将电能送到家中,这就是海盐供电局投资近10万元建设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装机容量为2千瓦。
据统计,这套发电系统平均每天能产生5.78千瓦时的电能,基本上满足家庭用电的情况下。如果电量用不完,剩余电量还可以通过双向智能电表就近并入当地电网,实现对外供电。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成本也会越来越低,将被更多家庭接受,不仅在夏天用电负荷紧张的时候起到调峰作用,还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徐光年说。
服务从8小时延伸到全天候
如果说顾客是上帝,那么优质服务就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为此,海盐供电局紧密围绕“客户为中心”,积极探索智能电网在优质服务中的应用,成功研究建设了24小时智能营业厅,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用电服务,服务延伸到了8小时之外。“让用户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电力服务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而智能电网让我们找到了更加清晰的方向!”海盐供电局周之鸣局长说。
在武原镇的24小时智能营业厅里,笔者遇到正好遇到了下班之后过来办理缴费业务的市民罗红亮,只见他在自助交费机上核对完信息后,一刷银联卡就完成了交费。罗红亮说:“供电部门真是考虑得越来越周到了,现在方便多了,我下了班都能来缴费。要是以前,因为上班没时间办理,下班之后没地方办理,要想缴费只能请假。”
24小时智能营业厅设有自助查询机、自助缴费机、扫描打印机、业务受理机,能够办理人工营业厅所能办理的全部41项业务。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自助服务、预约服务或人工服务来办理业务,其中人工服务为后台远程工作人员通过视频为客户提供服务。据工作人员统计,由于其人性化、智能化的设计,操作起来相当便捷,90%以上的用户首次操作无需引导就能单独完成业务办理,平均每项业务办理不超过5分钟。
目前,这样的24小时智能营业厅不仅县城武原镇有,而是实现了全县五镇四街道的全覆盖。据周之鸣局长介绍,远期将在小区聚集、人口密度大的街道或社区建设24小时智能营业厅,让居民走出家门就享受到优质的电力服务。
另悉,在24小时智能营业厅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工营业厅、智能营业厅、流动营业厅(流动服务车)和一支专业的红船服务队”即三厅一队的服务新模式,为全县38万百姓打造全体候立体式服务。
70人干10天抄表工作不如1人做8小时
现在只要进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鼠标选择用户,点击“召测”,13万用户的抄表工作就轻松搞定,真是足不出户,览尽“天下”用电信息!10月30日,海盐供电局辖区内近13万用电客户的电量集中采集系统全部安装完成,成为了全国首个实现用电信息“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的县级供电企业,抄表也由此迈入智能化时代。
从事营销管理工作多年的刘群介绍,海盐供电局现有低压用电客户128641户,由于电力客户多、分布广,因此月初的抄表工作就成了该局工作任务的头等大事。“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客户比较分散,抄表没赶上好时候,就得吃‘闭门羹’白跑一趟,工作效率极低。”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人工抄表平均一天完成200户的抄表工作量,每月要安排近70人的抄表力量才能确保在规定的10天时间内完成。而且不论刮风下雨都得进行,有时还得摸黑作业,再加上人工抄表难免出错,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服务水平的提升。
为此,海盐用电信息“集抄”系统的安装工作从今年初开始谋划实施,结合县城用户与农村用户不同、新建小区与老旧小区不同等特点,主要采用了低压宽带载波、宽带PLC、电力光纤到户、无线采集等多种技术进行安装。
据介绍,如今用电信息“集抄”实现全覆盖,仅需少量人员进行“集抄”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在电量采集上可以减少2/3的人力投入。与此同时,“集抄”系统还能加强用电高峰期间的用电负荷统计,为线损管理、预付费管理、防窃防盗、电网安全运行分析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科学依据,为供电部门实现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集抄’系统实现了全覆盖,就是不一样,现在鼠标动动,就能轻松搞定!”刘群感叹,“现在铁路进入高铁时代,我们抄表技术也全面进入了‘集抄’时代。”如今,辖区内近13万户电力客户的抄表工作仅需1人工作8小时左右就能全部搞定,而且抄见率可达99%以上,正确率100%。
倒闸操作从30分钟到2分钟
“截至10月30日,海盐电网进行配网遥控操作共计826条次,遥控成功率99.1%,倒闸操作时间从原来的30分钟减少到不到2分钟,不仅提高了工作,也保证了安全。”海盐局副局长莫加杰对配网自动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很自豪地谈到。
据该局调控班班长宓均良介绍,海盐采用先进的Open2000D配调一体自动化系统作为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SCADA功能、配网自动化功能、集控站自动化SCADA功能三合一,对配网设备实现“遥控、遥测、遥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设备“健康状况”的数字化监测以及故障定位、隔离。
“在城区电网改造中,电缆的敷设到那里,为自动化提供信息通道的光缆就铺设到那里,设备就安装到那里。”目前,海盐已在城区完成电缆化改造,全部30条10kV线路中实现配网自动化全覆盖,铺设光缆65公里,涉及线路长度141.074公里,开闭所115座,开关19座。
海盐配网自动化建设不仅在城区中,还要向广大农村延伸。“农村电网分散,线路长,管理也最为薄弱。据统计,海盐目前农村10kV线路156条,1359.26公里,占海盐10kV线路总长度的90.6%,要实现配网自动化的全覆盖,是相当复杂的工程”,莫加杰说,配网自动化改造是海盐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关键环节,不仅能大幅度提高电网管理水平,同时也事关智能电网建设的成败,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克服。
据了解,农村配网自动化改造已在升界279线、草荡737线两条10kV线路中试点成功,全面推广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预计投资超过7000万。
11月10日,海盐电网调度控制中心正式成立,作为在浙江省电力县级调控一体化试点单位,正是以海盐配网自动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为基础,以智能电网调度平台和变电所综合智能监控系统为支撑,实现了集约化管理。
智能电网一年实践,节约人力资源45人
“只要是符合集约化的工作,都要积极尝试去做!”浙江电力公司前任总经理费圣英在调研海盐智能电网建设时说。
目前,海盐已实现1885台综合变,13万居民用户集抄全覆盖,24小时智能营业厅在8个乡镇的全覆盖;变电所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全覆盖,能实时掌控电网运行方式,高度辅助决策功能的智能调度平台得到深入运用,调控一体化工作有序推进。
从变压器到农村用户电力信息全监控,具有线路防盗、防窃电,无功智能化补偿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台区稳定运行,具有多容量智能化调节的智能子母变全面推广……
海盐智能电网建设一年来,电网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人资部副主任王岩介绍说,近五年来,职工几乎零增长,而用电量增加32%,电网建设任务不断加大,按照以往的生产方式和企业管理模式,人力资源存在着严重的缺口。而智能电网带来的集约化管理为紧张的人力资源找到了缓解的“妙方”。 据人资部门统计,到目前,智能化电网成果的应用,相当于解决45人左右的人力资源,占企业职工数的10%。
随着智能化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成果的运用,将为“三集五大”战略在企业的实施提供坚强的保障,将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智能化电网的道理走下去,周之鸣局长表示。
未来五年,5亿元大手笔“编织”智能电网更大梦想
2010年是海盐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之年,既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的谋划之年。就在海盐智能梦想照进现实生活之时,海盐供电局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合作编制的《海盐“十二五” 配电网智能化规划》,则已详细描绘了未来五年海盐智能化电网的美好蓝图,“编织”着智能电网的更大梦想。
据预测,随着海盐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县用电量及负荷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48%、10.32%,到2015年海盐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35.51亿kWh,最大负荷将达到66.22万kW。如此快速的用电需求增长,势必将给有限的电网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海盐电网只有不断提高智能化水平这华山一条路,才能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供应与服务的需求。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海盐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将覆盖变电、配电、用电、通信四大环节,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建设与海盐未来发展定位相匹配,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自愈、灵活、经济、兼容、集成的智能电网。到2015年,海盐将拥有110kV智能变电站10座,同时大力推广智能化台区、智能“子母”型变电站、智能型开闭所、智能用电小区(楼宇)的建设,以及为智能化配电网支撑的通信网络和后台软件系统。
“各种新能源实现无障碍接入,电网与电力客户之间可以实时互动,电网发生故障之后也能快速‘自愈’,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这是2015年的海盐智能电网,这也不只是2015的海盐智能电网,5年后的海盐智能电网,让人充满无限遐想。(刘章银)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