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标杆创建中升华――创建班组建设标杆单位引领湖南赫山供电局新发展
2010-11-18 16:53:54 来源:罗勇智、周颖、李丛蓉
A-
A+
电力18讯: “我们不为创建而创建。把基层班组的底子打好,实现各项工作的升华,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2008年,当湖南益阳赫山供电局刚刚拉开创建班组建设标杆单位序幕时,该局局长秦武曾如此描述他对“创建工作”的认识。
如今,2年多时间过去了,秦武的目的是否达到?各项工作是否进一步升华?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赫山供电局,看到了班组建设标杆单位创建工作给该局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
严稽查 重考核 安全生产延续6700天辉煌
“标杆单位创建,给我们生产一线班组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严稽查、重考核,杜绝违章。”秦武说。在他看来,安全是供电企业的根基,如果安全抓不好,企业发展无从谈起,创建标杆单位更是一句空话。
以前,该局虽然安全生产局面一直保持稳定,但在作业现场,少数员工依然存在习惯性违章行为,给安全生产留下了隐患。
自提出创建标杆单位以来,该局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和省电力公司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通过安全活动分析会、生产调度周(月)例会统筹全局各项生产工作的计划安排,并要求各级各类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到岗、到位、到现场,强化安全督查与把关,严厉打击各类违章行为。该局出台一系列制度和规定,一旦违反,即对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严厉处罚。
该局安监主任王省娥是出了名的“女包公”。有一次,一家专用变压器客户的输电线路出现故障,得知情况后,该局线路班员工前往抢修,安全稽查人员现场稽查。中午时分,局里另外2名员工到该客户处了解用电情况,从工作现场路过。由于事先不知道该处有抢修,他们没有戴安全帽,但也没有进入停电区域。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被以王省娥带队的稽查人员“逮个正着”,将他们的行为视作“进入工作现场没有佩戴安全帽”,构成违章,在局务会上进行通报批评,并按照规定给予2人每人600元的罚款。
“不仅是一线员工,局领导同样严格按照标准考核。”秦武说。
今年9月的一个周末,该局配合市政建设开展桃花仑路杆线入地工程,当天分管生产的副局长陈让平由于在医院输液,比预定开工时间晚到了半个小时,尽管现场安排有人把关,但在当月的安全例会上,陈让平还是主动提出对自己实施了600元的经济罚款。
严格的稽查和考核让严抓严管在该局真正落实到了班组,贯彻到了作业现场。该局维操班的岳子林告诉记者,时间久了,他们开始自觉地遵章守纪,严格按照“两个固化”来要求自己,一些习惯性违章不见了踪影。截止到11月初,该局今年共创省电力公司无违章现场2个、益阳电业局无违章现场75个。
在加强稽查和考核的同时,该局还修编了各类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典型操作票;先后举办6期培训班,加强了对新《安规》和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培训与教育;按月对“双票”进行统计考核和点评;严格现场标准化作业,强制推行“小黑板”制度,即在每次开工前将停电区域图、危险点分析等用“小黑板”的形式予以规范,进行培训。
通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赫山供电局的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截止到11月17日,该局实现连续安全运行6783天,在省公司县级供电企业中名列前茅。
算“工分” 树责任 营销服务各项指标上台阶
11月8日,赫山供电局台区班副班长杨小辉领到10月份的全额工资后,长吁了一口气。这是她4个月来第一次领到全额工资。
今年7月,杨小辉负责的赫山宾馆台区线损出现异常,高达16%,却一直查不到原因。而根据她跟班里签订的绩效合约,如果她负责的台区当月线损高于6.5%的标准值,每上升1%将扣除“工分”20分,16%,超出近10个百分点,意味着每月要扣除“工分”200分,折合工资200元。
为此,杨小辉心急如焚,除了日常工作外,几乎每天都在台区检查。直到10月份,在装接班同事的配合下,她才发现是“隐藏”在台区总表互感器中的二次接线由于夏季气温过高出现故障,导致线损指标异常。在更换了互感器后,该台区线损下降到6%,杨小辉每月所扣的200元钱也到此为止。
“那段日子连觉都睡不好,总想着线损的事。线损高,不仅局里受损失,我自己也要受损失,你说我能不急吗?”现在回想起来,杨小辉仍“心有余悸。”
原来,在提出创建班组建设标杆单位后,为确保线损率、电费回收率等重点指标的完成,赫山供电局突出以指标分析指导生产经营工作,强化工作的督查与考评,于2009年3月重新修订了绩效管理办法,建立起一套易于操作、切合实际、程序严密的绩效管理体系,把一线班员的工作绩效工资全部下发到部室、班组,由部室、班组按照本部门的绩效考核细则,用“工分制”评估法折算出每一个“工分”的工作绩效工资后予以发放。全局工作从计划、实施、检查、考评、整改形成了“大安全、大生产、大营销”一盘棋的闭环管理模式,从而确保企业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年度目标的实现。
在台区班,记者了解到,由于个人工作完成的多与少、好与坏全部与绩效管理挂钩,班员的收入被拉开,最高与最低相差一倍以上。
“绩效改革大大激发了班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家不再被动地等待安排工作,而是积极主动地揽任务,要活干,而且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显著提升。”该局党总支书记袁智尧说。例如,以前偏远台区的电费抄收工作是该局的老大难问题,实行绩效改革后,抄表工资重新核定,距离最远的台区工资最高,最高的抄一块电表可得4元。于是,这些台区成了“香饽饽”,大家争着干,而且抄表质量和电费回收都很到位。
在推行绩效改革的基础上,该局围绕“抓管理、促提升”的思路,出台系列措施,在“电费、电价、线损、增供扩销、服务反违章”等工作上做文章。
今年8月起实施的《抄表异常情况处理办法》,就是该局为减少营抄工作漏洞,确保抄收环节各类异常情况得到及时处理采取的新办法。《办法》要求抄表人员本着服务客户、堵漏增效的原则,切实维护好企业与客户的正常供用电关系,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协助处理。对工作认真负责、及时发现用电异常情况的抄表人员予以奖励,对未能及时发现异常,造成电量损失、引起客户投诉或发生用电安全责任事故的予以责任追究。
“《抄表异常情况处理办法》让员工真正带着责任心去工作,关注的重点不再局限在自己的抄表、收费环节,而是把营销工作的各个环节当做己任,认真对待,从而促进了全局营销管理与优质服务工作上台阶。”该局副局长刘晓春说。
截至目前,该局今年完成售电量7.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68%;线损率为4.55%,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台区综合线损5.04%,比去年同期下降0.97%;客户满意率100%;电费回收率100%,有望实现连续30年电费结零。
定样本 抓执行 农电管理全面实现标准化
“您有新任务,请注意查收。”11月12日8时20分,赫山供电局谢林港供电所运检员何巍的电脑上响起了这样一则提示。
提示来自“赫山农电标准化建设管理平台”,点开平台,是所长李达斌发来的工作任务单,称刚接到95598电话,黄泥湖村会黄线342线路低压总开关、接触器、漏电保护器烧坏,需紧急抢修,要求在当天上午12时以前完成。何巍马上从平台中调出相关作业的工作标准以及该线路网络图,和同事前往黄泥湖村,按标准作业要求更换了设备。11时40分,何巍返回供电所,在平台上填写工作完成情况,反馈给李达斌。
“该平台是我局为推进农电管理标准化,全面提升供电所基础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工作的标准化水平,于今年4月开发的。”赫山供电局副局长肖建伟介绍说,“平台下设基础管理、规章制度、信息管理、资料归档等12大专题板块,实现了规章制度和基础资料的信息化,能让管理者知晓下达任务完成情况,让一线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清楚地了解本岗位的标准体系,掌握本岗位的标准。”
“标准化”,是记者在赫山供电局听到的频率最高的一个词组。
“什么是标准化?就是所有工作有标准可依,按标准执行。”肖建伟说。
该局将现场标准化作业作为农电标准化建设的重点,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在农村供电所试用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通知》要求,对农电涵盖生产、营销类的42个标准化作业指导卡执行范本进行重新修编,使范本更加贴近现场作业实际;建立健全各类作业标准,将各项技术、管理、工作标准贯穿于作业流程各个环节;利用农电生产标准化作业平台,完善现场标准化作业流程卡、工作票的编写,规范现场勘查、危险点辨识以及安全措施的制订、审批和执行等各项工作。
有了标准,还要员工会执行、能执行。该局将标准化作业纳入绩效考核范畴,规定不执行标准化作业,按习惯性违章处理。同时,建立了2个现场标准化作业训练基地,组织强化培训,将军事化管理与标准化作业有机结合,大大提升了农电员工的标准化作业水平。
“实行标准化作业以来,我们各项工作都有了样本,作业安全和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对于现场标准化作业,沧水铺供电所运行检修班员工刘师傅深有感触:“以前作业总是畏首畏尾,生怕哪里做错了,会违章。现在,只要按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规定的安全措施和质量要求一步一步进行,就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笔架山供电所的刘畅霞则告诉记者,自执行标准化作业以来,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带些什么工器具,清清楚楚,不用走弯路。”
现场作业标准了,该局又将目光瞄向了“管理标准化”。近2年来,该局加大投入,开展农网改造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提高电网建设标准化水平;健全设备设施档案,开展安全大检查和台区改造,提升农网设备标准化水平;推动农村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完成供电所整合,对合并后的中心供电所实行人员统一管理、财务统一核算、工作统一考核,供电所安全、生产、营销管理全部纳入主业,并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窗口建设,9个供电所全部获得省电力公司“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窗口”称号,沧水铺、谢林港2家供电所更是被确定为国家电网公司“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窗口”。
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精益化正引领着赫山供电局向创国家电网标杆迈进。(罗勇智、周颖、李丛蓉)
如今,2年多时间过去了,秦武的目的是否达到?各项工作是否进一步升华?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赫山供电局,看到了班组建设标杆单位创建工作给该局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
严稽查 重考核 安全生产延续6700天辉煌
“标杆单位创建,给我们生产一线班组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严稽查、重考核,杜绝违章。”秦武说。在他看来,安全是供电企业的根基,如果安全抓不好,企业发展无从谈起,创建标杆单位更是一句空话。
以前,该局虽然安全生产局面一直保持稳定,但在作业现场,少数员工依然存在习惯性违章行为,给安全生产留下了隐患。
自提出创建标杆单位以来,该局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和省电力公司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通过安全活动分析会、生产调度周(月)例会统筹全局各项生产工作的计划安排,并要求各级各类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到岗、到位、到现场,强化安全督查与把关,严厉打击各类违章行为。该局出台一系列制度和规定,一旦违反,即对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严厉处罚。
该局安监主任王省娥是出了名的“女包公”。有一次,一家专用变压器客户的输电线路出现故障,得知情况后,该局线路班员工前往抢修,安全稽查人员现场稽查。中午时分,局里另外2名员工到该客户处了解用电情况,从工作现场路过。由于事先不知道该处有抢修,他们没有戴安全帽,但也没有进入停电区域。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被以王省娥带队的稽查人员“逮个正着”,将他们的行为视作“进入工作现场没有佩戴安全帽”,构成违章,在局务会上进行通报批评,并按照规定给予2人每人600元的罚款。
“不仅是一线员工,局领导同样严格按照标准考核。”秦武说。
今年9月的一个周末,该局配合市政建设开展桃花仑路杆线入地工程,当天分管生产的副局长陈让平由于在医院输液,比预定开工时间晚到了半个小时,尽管现场安排有人把关,但在当月的安全例会上,陈让平还是主动提出对自己实施了600元的经济罚款。
严格的稽查和考核让严抓严管在该局真正落实到了班组,贯彻到了作业现场。该局维操班的岳子林告诉记者,时间久了,他们开始自觉地遵章守纪,严格按照“两个固化”来要求自己,一些习惯性违章不见了踪影。截止到11月初,该局今年共创省电力公司无违章现场2个、益阳电业局无违章现场75个。
在加强稽查和考核的同时,该局还修编了各类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典型操作票;先后举办6期培训班,加强了对新《安规》和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培训与教育;按月对“双票”进行统计考核和点评;严格现场标准化作业,强制推行“小黑板”制度,即在每次开工前将停电区域图、危险点分析等用“小黑板”的形式予以规范,进行培训。
通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赫山供电局的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截止到11月17日,该局实现连续安全运行6783天,在省公司县级供电企业中名列前茅。
算“工分” 树责任 营销服务各项指标上台阶
11月8日,赫山供电局台区班副班长杨小辉领到10月份的全额工资后,长吁了一口气。这是她4个月来第一次领到全额工资。
今年7月,杨小辉负责的赫山宾馆台区线损出现异常,高达16%,却一直查不到原因。而根据她跟班里签订的绩效合约,如果她负责的台区当月线损高于6.5%的标准值,每上升1%将扣除“工分”20分,16%,超出近10个百分点,意味着每月要扣除“工分”200分,折合工资200元。
为此,杨小辉心急如焚,除了日常工作外,几乎每天都在台区检查。直到10月份,在装接班同事的配合下,她才发现是“隐藏”在台区总表互感器中的二次接线由于夏季气温过高出现故障,导致线损指标异常。在更换了互感器后,该台区线损下降到6%,杨小辉每月所扣的200元钱也到此为止。
“那段日子连觉都睡不好,总想着线损的事。线损高,不仅局里受损失,我自己也要受损失,你说我能不急吗?”现在回想起来,杨小辉仍“心有余悸。”
原来,在提出创建班组建设标杆单位后,为确保线损率、电费回收率等重点指标的完成,赫山供电局突出以指标分析指导生产经营工作,强化工作的督查与考评,于2009年3月重新修订了绩效管理办法,建立起一套易于操作、切合实际、程序严密的绩效管理体系,把一线班员的工作绩效工资全部下发到部室、班组,由部室、班组按照本部门的绩效考核细则,用“工分制”评估法折算出每一个“工分”的工作绩效工资后予以发放。全局工作从计划、实施、检查、考评、整改形成了“大安全、大生产、大营销”一盘棋的闭环管理模式,从而确保企业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年度目标的实现。
在台区班,记者了解到,由于个人工作完成的多与少、好与坏全部与绩效管理挂钩,班员的收入被拉开,最高与最低相差一倍以上。
“绩效改革大大激发了班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家不再被动地等待安排工作,而是积极主动地揽任务,要活干,而且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显著提升。”该局党总支书记袁智尧说。例如,以前偏远台区的电费抄收工作是该局的老大难问题,实行绩效改革后,抄表工资重新核定,距离最远的台区工资最高,最高的抄一块电表可得4元。于是,这些台区成了“香饽饽”,大家争着干,而且抄表质量和电费回收都很到位。
在推行绩效改革的基础上,该局围绕“抓管理、促提升”的思路,出台系列措施,在“电费、电价、线损、增供扩销、服务反违章”等工作上做文章。
今年8月起实施的《抄表异常情况处理办法》,就是该局为减少营抄工作漏洞,确保抄收环节各类异常情况得到及时处理采取的新办法。《办法》要求抄表人员本着服务客户、堵漏增效的原则,切实维护好企业与客户的正常供用电关系,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协助处理。对工作认真负责、及时发现用电异常情况的抄表人员予以奖励,对未能及时发现异常,造成电量损失、引起客户投诉或发生用电安全责任事故的予以责任追究。
“《抄表异常情况处理办法》让员工真正带着责任心去工作,关注的重点不再局限在自己的抄表、收费环节,而是把营销工作的各个环节当做己任,认真对待,从而促进了全局营销管理与优质服务工作上台阶。”该局副局长刘晓春说。
截至目前,该局今年完成售电量7.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68%;线损率为4.55%,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台区综合线损5.04%,比去年同期下降0.97%;客户满意率100%;电费回收率100%,有望实现连续30年电费结零。
定样本 抓执行 农电管理全面实现标准化
“您有新任务,请注意查收。”11月12日8时20分,赫山供电局谢林港供电所运检员何巍的电脑上响起了这样一则提示。
提示来自“赫山农电标准化建设管理平台”,点开平台,是所长李达斌发来的工作任务单,称刚接到95598电话,黄泥湖村会黄线342线路低压总开关、接触器、漏电保护器烧坏,需紧急抢修,要求在当天上午12时以前完成。何巍马上从平台中调出相关作业的工作标准以及该线路网络图,和同事前往黄泥湖村,按标准作业要求更换了设备。11时40分,何巍返回供电所,在平台上填写工作完成情况,反馈给李达斌。
“该平台是我局为推进农电管理标准化,全面提升供电所基础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工作的标准化水平,于今年4月开发的。”赫山供电局副局长肖建伟介绍说,“平台下设基础管理、规章制度、信息管理、资料归档等12大专题板块,实现了规章制度和基础资料的信息化,能让管理者知晓下达任务完成情况,让一线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清楚地了解本岗位的标准体系,掌握本岗位的标准。”
“标准化”,是记者在赫山供电局听到的频率最高的一个词组。
“什么是标准化?就是所有工作有标准可依,按标准执行。”肖建伟说。
该局将现场标准化作业作为农电标准化建设的重点,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在农村供电所试用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通知》要求,对农电涵盖生产、营销类的42个标准化作业指导卡执行范本进行重新修编,使范本更加贴近现场作业实际;建立健全各类作业标准,将各项技术、管理、工作标准贯穿于作业流程各个环节;利用农电生产标准化作业平台,完善现场标准化作业流程卡、工作票的编写,规范现场勘查、危险点辨识以及安全措施的制订、审批和执行等各项工作。
有了标准,还要员工会执行、能执行。该局将标准化作业纳入绩效考核范畴,规定不执行标准化作业,按习惯性违章处理。同时,建立了2个现场标准化作业训练基地,组织强化培训,将军事化管理与标准化作业有机结合,大大提升了农电员工的标准化作业水平。
“实行标准化作业以来,我们各项工作都有了样本,作业安全和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对于现场标准化作业,沧水铺供电所运行检修班员工刘师傅深有感触:“以前作业总是畏首畏尾,生怕哪里做错了,会违章。现在,只要按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规定的安全措施和质量要求一步一步进行,就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笔架山供电所的刘畅霞则告诉记者,自执行标准化作业以来,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带些什么工器具,清清楚楚,不用走弯路。”
现场作业标准了,该局又将目光瞄向了“管理标准化”。近2年来,该局加大投入,开展农网改造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提高电网建设标准化水平;健全设备设施档案,开展安全大检查和台区改造,提升农网设备标准化水平;推动农村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完成供电所整合,对合并后的中心供电所实行人员统一管理、财务统一核算、工作统一考核,供电所安全、生产、营销管理全部纳入主业,并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窗口建设,9个供电所全部获得省电力公司“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窗口”称号,沧水铺、谢林港2家供电所更是被确定为国家电网公司“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窗口”。
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精益化正引领着赫山供电局向创国家电网标杆迈进。(罗勇智、周颖、李丛蓉)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