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助雕琢 美玉满天下――镇平县电业局服务玉雕产业发展侧记
2010-11-24 16:13:08 来源:裴晓阳
A-
A+
电力18讯: 据统计,河南镇平玉雕产品占全国玉雕市场的三分之一,远销美、日、德等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俏国际市场。在玉雕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电力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11月10日,笔者走进玉乡寻找答案。
电力――玉雕产业壮大的引擎
镇平县石佛寺镇是玉雕产业较为集中的乡镇,说起玉雕产业的发展壮大,该镇党委书记刘乐平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能把玉雕产业做大做强,除了自身努力外,电力部门的鼎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一直以来,镇平玉雕以家庭小作坊加工为主,加工户布局分散、规模小,产品种类少,销售商户各自为战,形不成产业优势。2009年4月,镇平县委、县政府在石佛寺镇启动 了“国际玉城”、“天下玉源” “玉文化实验区”3个玉雕项目建设,集中石佛寺等3个乡镇2.3万家玉雕商户及玉雕加工企业,形成从原料、设计、生产、加工到质量检测、包装、推介、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统一品牌标识,扩大镇平玉雕品牌的影响力。
“从项目开工建设到建成投入使用,无论迁移杆塔,架设线路,还是安装变压器,敷设项目配套低压电缆线,电业局投入大,出力多,所有项目均实行双电源供电。电工还驻守在项目现场,帮助玉雕加工户安装供电线路,调试用电设备,全力为玉雕产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项目部经理刘新勇说。
项目建成后,电力供应充足、可靠,玉雕产品能够规模化生产,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博涵玉雕”、“玉美人玉器”等一大批品牌初步形成,包装上档升级,博得了乌鲁木齐、广州、北京等外地客商的青睐,玉雕产品呈现产销两旺的喜人局面。
“电力是玉雕产业发展壮大的引擎,今年1―10月份,石佛寺镇玉雕产业实现产值同比增加了21余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1万元,带动周边乡镇4.7万人从事玉雕加工销售,玉雕项目区日客流量近万人次。”刘乐平用一组数据来证明玉雕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国际玉城”、“天下玉源” 和“玉文化实验区”,家家能闻琢玉声,户户都有机器响,玉雕商户云集,顾客如织,一片繁荣景象。
改造农网――助玉器融入科技元素
为突破玉雕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加工粗糙等制约产业的瓶颈,在县、乡两级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玉雕加工户纷纷改造传统工艺,引进了超声波雕刻,透雕、电脑三维设计等多项现代技术,将声、光、电、磁等高科技手段运用到传统玉雕产品制作中。
新技术的运用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今年3月份,镇平县电业局专门拿出360万元,在详细统计预测玉雕产业集聚区用电负荷的基础上,对10千伏以下电网进行改造,新增和改造配电台区17个,容量3250千伏安,新建和改造10千伏及以下供电线路31.4千米,为玉雕加工技术的升级换代提供了充足稳定的电力保障。
自动斟酒感应壶的研制者徐道义,是将高科技融入传统玉雕产业的杰出代表,谈及电力在玉雕产品创作中的重要性,他深有感触地说:“越是高科技玉雕产品越需要精雕细刻,一旦电压不稳,不但价值千万的优质原料会变成一堆废料,而且还可能损坏价格昂贵的玉雕加工新设备。为保证新产品的研发,电业局提前对电网进行了改造,用电有了保障,俺就能大胆开发新产品,把磁感应原理运用到玉雕制作中,设计制作的自动斟酒感应壶一上市就得到了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客商的极力推崇,俏销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各国,月销量超过800多件,比传统产品增加效益8万元。”
特色服务――玉雕加工户的致富帮手
在石佛寺镇老毕庄村,笔者碰巧遇到5名佩戴 “玉乡之光”电力服务队袖章的供电员工,正在为玉神工艺品公司更换配变,改造线路。施工结束后,服务队队员又向该公司负责人发了一张“电力服务连心卡”,卡上印有联系电话和服务人员名单,只要玉雕加工户一个电话,供电员工就会上门服务。
玉雕加工工具损坏后要到县城维修,来回20多里路,一天修不好,还得跑第二趟,耽误一天就少加工几件产品。“为了方便玉雕加工户维修工具,不影响他们的收入,我们专门安排‘玉乡之光’电力服务队员到南阳技校进行了6个月的玉雕工具维修培训,并为队员们购置了维修材料和工具,每人配备一辆摩托车,走村串户,免费为玉雕加工户提供维修服务,顺便检查用电线路和设备,及时排除故障。”石佛寺镇供电所所长王朝太说。
“玉雕加工离不开电,电工随叫随到,服务快捷、方便、到位,用电上的事根本不用操心,俺就一心想着咋扩大规模,多出精品,多赚钱,现在俺加工的产品已由原来的手饰、挂件等10多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人物、花卉、鸟兽等1 0大类近百个品种,销路很广,月平均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供电部门的特色服务成了我们的致富帮手。”老毕庄村玉雕加工大户刘晓强这样说。
“十万大军忙玉雕,万家玉行竞商机!”,我们相信,在供电员工的真诚守护下,镇平玉雕产业一定会走向新的辉煌。(裴晓阳)
电力――玉雕产业壮大的引擎
镇平县石佛寺镇是玉雕产业较为集中的乡镇,说起玉雕产业的发展壮大,该镇党委书记刘乐平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能把玉雕产业做大做强,除了自身努力外,电力部门的鼎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一直以来,镇平玉雕以家庭小作坊加工为主,加工户布局分散、规模小,产品种类少,销售商户各自为战,形不成产业优势。2009年4月,镇平县委、县政府在石佛寺镇启动 了“国际玉城”、“天下玉源” “玉文化实验区”3个玉雕项目建设,集中石佛寺等3个乡镇2.3万家玉雕商户及玉雕加工企业,形成从原料、设计、生产、加工到质量检测、包装、推介、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统一品牌标识,扩大镇平玉雕品牌的影响力。
“从项目开工建设到建成投入使用,无论迁移杆塔,架设线路,还是安装变压器,敷设项目配套低压电缆线,电业局投入大,出力多,所有项目均实行双电源供电。电工还驻守在项目现场,帮助玉雕加工户安装供电线路,调试用电设备,全力为玉雕产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项目部经理刘新勇说。
项目建成后,电力供应充足、可靠,玉雕产品能够规模化生产,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博涵玉雕”、“玉美人玉器”等一大批品牌初步形成,包装上档升级,博得了乌鲁木齐、广州、北京等外地客商的青睐,玉雕产品呈现产销两旺的喜人局面。
“电力是玉雕产业发展壮大的引擎,今年1―10月份,石佛寺镇玉雕产业实现产值同比增加了21余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1万元,带动周边乡镇4.7万人从事玉雕加工销售,玉雕项目区日客流量近万人次。”刘乐平用一组数据来证明玉雕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国际玉城”、“天下玉源” 和“玉文化实验区”,家家能闻琢玉声,户户都有机器响,玉雕商户云集,顾客如织,一片繁荣景象。
改造农网――助玉器融入科技元素
为突破玉雕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加工粗糙等制约产业的瓶颈,在县、乡两级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玉雕加工户纷纷改造传统工艺,引进了超声波雕刻,透雕、电脑三维设计等多项现代技术,将声、光、电、磁等高科技手段运用到传统玉雕产品制作中。
新技术的运用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今年3月份,镇平县电业局专门拿出360万元,在详细统计预测玉雕产业集聚区用电负荷的基础上,对10千伏以下电网进行改造,新增和改造配电台区17个,容量3250千伏安,新建和改造10千伏及以下供电线路31.4千米,为玉雕加工技术的升级换代提供了充足稳定的电力保障。
自动斟酒感应壶的研制者徐道义,是将高科技融入传统玉雕产业的杰出代表,谈及电力在玉雕产品创作中的重要性,他深有感触地说:“越是高科技玉雕产品越需要精雕细刻,一旦电压不稳,不但价值千万的优质原料会变成一堆废料,而且还可能损坏价格昂贵的玉雕加工新设备。为保证新产品的研发,电业局提前对电网进行了改造,用电有了保障,俺就能大胆开发新产品,把磁感应原理运用到玉雕制作中,设计制作的自动斟酒感应壶一上市就得到了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客商的极力推崇,俏销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各国,月销量超过800多件,比传统产品增加效益8万元。”
特色服务――玉雕加工户的致富帮手
在石佛寺镇老毕庄村,笔者碰巧遇到5名佩戴 “玉乡之光”电力服务队袖章的供电员工,正在为玉神工艺品公司更换配变,改造线路。施工结束后,服务队队员又向该公司负责人发了一张“电力服务连心卡”,卡上印有联系电话和服务人员名单,只要玉雕加工户一个电话,供电员工就会上门服务。
玉雕加工工具损坏后要到县城维修,来回20多里路,一天修不好,还得跑第二趟,耽误一天就少加工几件产品。“为了方便玉雕加工户维修工具,不影响他们的收入,我们专门安排‘玉乡之光’电力服务队员到南阳技校进行了6个月的玉雕工具维修培训,并为队员们购置了维修材料和工具,每人配备一辆摩托车,走村串户,免费为玉雕加工户提供维修服务,顺便检查用电线路和设备,及时排除故障。”石佛寺镇供电所所长王朝太说。
“玉雕加工离不开电,电工随叫随到,服务快捷、方便、到位,用电上的事根本不用操心,俺就一心想着咋扩大规模,多出精品,多赚钱,现在俺加工的产品已由原来的手饰、挂件等10多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人物、花卉、鸟兽等1 0大类近百个品种,销路很广,月平均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供电部门的特色服务成了我们的致富帮手。”老毕庄村玉雕加工大户刘晓强这样说。
“十万大军忙玉雕,万家玉行竞商机!”,我们相信,在供电员工的真诚守护下,镇平玉雕产业一定会走向新的辉煌。(裴晓阳)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