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工的一天――开化县供电局线路三班工作侧记
2010-11-24 17:19:05 来源:林幸娟
A-
A+
电力18讯: 被闹钟从梦乡抽出身子,抬头望,窗外的天还沉睡在夜的黑暗里。
车子在白悠悠的雾岚中穿行,开化的山山水水一路影绰,我的双眼在车窗外睃巡,感受缓缓清醒的晨曦,我的双耳则倾听着线路三班兄弟们对工作的讨论、部署。
今日大家预期的工作是对何田145线进行巡查。何田乡位于开化县城北面35公里,总面积104平方公里,何田145线全长63.45km,分布范围广,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空间。组长汪智君将队员分成四组,每二人一组,定杆号进行巡查。这样,即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工作的进展。大家在布署好工作之余,便开始聊工作话生活。这也是一种自我放松的方式。汪立伟说,不晓得今天有抢修没。拥有二年工作经验的周超立马说,我昨晚还真做了个梦,三更半夜的手机响,接起是抢修任务,我们连夜出发,爬山,上电杆。叶福春接过话题,说你呀,居然把现实搬进了梦。
好一个“把现实搬进了梦”,看来,作为一名线路工肩上的担子并不轻呀。
当东方的太阳漫射出微弱的黄丝线时,我们的车子停泊在何田145线1号杆附近的公路旁。下车,汪立伟、余福忠背起工具包就往山中行,我紧随其后。这是队长在部署工作时为我分配的去向。他说我一个女子爬高山似乎是吃不消的,整条线路相对来说这个区段山势要平缓一些,其中还有几根电杆是立在田地里的。于是我随一组同行,其余的兄弟们继续驱车去前方的巡视点。
想来是久经考验之故,汪立伟、余福忠前行的步伐快而扎实,尽管我已拿出最快的步调,却是远远落后于他俩。当我来到他们面前时,他们已开始工作,把一号杆位拉线上稍显生锈的扎拉线取下,换上新的。他们的左手将铁丝环绕,再用右手的老虎钳将其扎紧,一圈又一圈,动作快速而稳实,末了,将扎好的扎拉线喷上鲜红的防锈漆。末了,汪立伟举起相机对1号杆进行了“留影”,余福忠则用手中的笔对它进行了档案记录。
上山,下山,穿田野,过村庄,当我们巡至第5号杆时,汪立伟的手机响了,他边从兜中掏手机边笑意盈盈地说,看来有任务!接听,是村头194线大黄山支线变压器烧毁,需及时更换。
“走,抢修去!”余福忠乐呵呵地说着,朝田野那边的公路迈开步子。
线路三班的兄弟们又齐聚在了工程车上,车子朝县城直奔而去,回单位备材料,运变压器,直奔大黄山。
大黄山村地处村头镇东部山区,地域面积7平方公里,海拔600米。山路十八弯,左缠右绕,当我们站在大黄山的土地上时,头顶的阳光已明煌一片。下车,大家首先将车上的变压器搬下车。大黄山的村庄座落于一个小山岙处,民房依山势而建,这样的地势造成了配电室也处在山腰的必然。可是,那上山的路太小了,一个人勉强可行,而要将442KG重的变压器合众人之力抬上山,谈何容易。
“先把路铺好!”队长汪智君视察地形后毅然决定。
用锄头挖土,填埋,用木头搭接,一条散发着新鲜泥土清香的简易黄泥路铺好了,接下来该抬变压器了。
“先吃饭吧,看,都一点了,肚子都饿坏了。”村主任见大家只管忙碌无暇顾及午饭,一连吹促了几次,众人才放下手中的活,匆匆扒几口饭后复又赶回抢修现场。
“歇会吧,刚完吃饭。”村主任见大家不歇片刻就投入工作,黑黝黝的脸上溢满感激的笑容劝大家。
“没事,提前一分钟抢修好,你们就可以提早一分钟用上电。”
“谢谢,谢谢,你们来得这么及时,还这么积极赶进度,电力部门的服务真是好啊……”
“应该的,应该的!”
“一二三,抬!”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笨重的变压器像新嫁娘一般终于被抬上了配电房,安装好,通上电。
此时的太阳,已渐渐地朝大黄山的青山头依偎,一张脸儿呈现出一种艳丽的红。
黄昏,就要来了。
“叮铃铃……”
“新任务来了。”
“想来是的。”
……
当线路三班的兄弟们将烧毁的变压器抬上工程车,捆扎好准备下山时,组长汪智君的电话响了。
“兄弟们,音坑电站令克跌落,出发!”
车子盘绕在大黄山的盘山公路上,山谷中的风呼啸而过,通过落下的车窗玻璃跑进我们的车内,与我们一同赴音坑电站。
当我们走出音坑电站时,天空已穿上了夜的轻纱,透过街道上两行路灯的桔色光芒,我清晰地感触着车内线路三班兄弟们脸上快意与疲惫并存的可爱脸庞,同时也透过灯光望见了前方家的温暖。
忙碌了一天,是该回家了,可是,抢修电话还会在他们的手机里响起么?(林幸娟)
车子在白悠悠的雾岚中穿行,开化的山山水水一路影绰,我的双眼在车窗外睃巡,感受缓缓清醒的晨曦,我的双耳则倾听着线路三班兄弟们对工作的讨论、部署。
今日大家预期的工作是对何田145线进行巡查。何田乡位于开化县城北面35公里,总面积104平方公里,何田145线全长63.45km,分布范围广,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空间。组长汪智君将队员分成四组,每二人一组,定杆号进行巡查。这样,即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工作的进展。大家在布署好工作之余,便开始聊工作话生活。这也是一种自我放松的方式。汪立伟说,不晓得今天有抢修没。拥有二年工作经验的周超立马说,我昨晚还真做了个梦,三更半夜的手机响,接起是抢修任务,我们连夜出发,爬山,上电杆。叶福春接过话题,说你呀,居然把现实搬进了梦。
好一个“把现实搬进了梦”,看来,作为一名线路工肩上的担子并不轻呀。
当东方的太阳漫射出微弱的黄丝线时,我们的车子停泊在何田145线1号杆附近的公路旁。下车,汪立伟、余福忠背起工具包就往山中行,我紧随其后。这是队长在部署工作时为我分配的去向。他说我一个女子爬高山似乎是吃不消的,整条线路相对来说这个区段山势要平缓一些,其中还有几根电杆是立在田地里的。于是我随一组同行,其余的兄弟们继续驱车去前方的巡视点。
想来是久经考验之故,汪立伟、余福忠前行的步伐快而扎实,尽管我已拿出最快的步调,却是远远落后于他俩。当我来到他们面前时,他们已开始工作,把一号杆位拉线上稍显生锈的扎拉线取下,换上新的。他们的左手将铁丝环绕,再用右手的老虎钳将其扎紧,一圈又一圈,动作快速而稳实,末了,将扎好的扎拉线喷上鲜红的防锈漆。末了,汪立伟举起相机对1号杆进行了“留影”,余福忠则用手中的笔对它进行了档案记录。
上山,下山,穿田野,过村庄,当我们巡至第5号杆时,汪立伟的手机响了,他边从兜中掏手机边笑意盈盈地说,看来有任务!接听,是村头194线大黄山支线变压器烧毁,需及时更换。
“走,抢修去!”余福忠乐呵呵地说着,朝田野那边的公路迈开步子。
线路三班的兄弟们又齐聚在了工程车上,车子朝县城直奔而去,回单位备材料,运变压器,直奔大黄山。
大黄山村地处村头镇东部山区,地域面积7平方公里,海拔600米。山路十八弯,左缠右绕,当我们站在大黄山的土地上时,头顶的阳光已明煌一片。下车,大家首先将车上的变压器搬下车。大黄山的村庄座落于一个小山岙处,民房依山势而建,这样的地势造成了配电室也处在山腰的必然。可是,那上山的路太小了,一个人勉强可行,而要将442KG重的变压器合众人之力抬上山,谈何容易。
“先把路铺好!”队长汪智君视察地形后毅然决定。
用锄头挖土,填埋,用木头搭接,一条散发着新鲜泥土清香的简易黄泥路铺好了,接下来该抬变压器了。
“先吃饭吧,看,都一点了,肚子都饿坏了。”村主任见大家只管忙碌无暇顾及午饭,一连吹促了几次,众人才放下手中的活,匆匆扒几口饭后复又赶回抢修现场。
“歇会吧,刚完吃饭。”村主任见大家不歇片刻就投入工作,黑黝黝的脸上溢满感激的笑容劝大家。
“没事,提前一分钟抢修好,你们就可以提早一分钟用上电。”
“谢谢,谢谢,你们来得这么及时,还这么积极赶进度,电力部门的服务真是好啊……”
“应该的,应该的!”
“一二三,抬!”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笨重的变压器像新嫁娘一般终于被抬上了配电房,安装好,通上电。
此时的太阳,已渐渐地朝大黄山的青山头依偎,一张脸儿呈现出一种艳丽的红。
黄昏,就要来了。
“叮铃铃……”
“新任务来了。”
“想来是的。”
……
当线路三班的兄弟们将烧毁的变压器抬上工程车,捆扎好准备下山时,组长汪智君的电话响了。
“兄弟们,音坑电站令克跌落,出发!”
车子盘绕在大黄山的盘山公路上,山谷中的风呼啸而过,通过落下的车窗玻璃跑进我们的车内,与我们一同赴音坑电站。
当我们走出音坑电站时,天空已穿上了夜的轻纱,透过街道上两行路灯的桔色光芒,我清晰地感触着车内线路三班兄弟们脸上快意与疲惫并存的可爱脸庞,同时也透过灯光望见了前方家的温暖。
忙碌了一天,是该回家了,可是,抢修电话还会在他们的手机里响起么?(林幸娟)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