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里的学问――灵寿供电公司“五小”成果“自制拉线环折弯器”诞生记
2010-11-15 09:20:48 来源:单文忠
A-
A+
电力18讯: “打拉线,掌中宝,两环相扣成配套。基层员工爱琢磨,折弯缠绕效果好。”这首打油诗,是一名爱拽文的农电职工,在灵寿供电公司组织的“五小”成果演示现场,为“自制拉线环折弯器”和“打拉线工具(绑扎丝紧线器)”口占的一首“赠诗”。
在开展以推广应用生产类“五小”创新成果为主导的 “两推一化”三项行动中,出自灵寿供电公司之手的“自制拉线环折弯器”和另一项成果,被省公司列为首批12项“必推”项目之二推广应用。该公司基层员工“爱琢磨”也由此闻名于河北农电系统。
演示现场的“黄金搭档”
“有了这‘黄金搭档’,以后打拉线再也不费劲儿了!”在灵寿供电公司“五小”创新成果推广会演示现场,邻县公司的线路抢修班班长陈学兴奋地说。
张班长所说的“黄金搭档”,就是省市公司在开展“两推一化”三项行动中要求基层推广应用的两项“五小”创新成果――自制拉线环折弯器和绑扎丝紧线器。
低压架空线路施工规范要求,耐涨、转角、分支、终端和跨越等承力杆,均应装设拉线,使电杆受力平衡,保证线路的稳定性。钢绞线和绑扎线的硬度都很高,操作人员用普通钢丝钳来完成折弯绑扎的“打拉线”作业,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会大面积损伤拉线和绑扎线的镀锌外表,减少拉线的寿命。
“用‘拉线环折弯器’弯鼻,接下来就用‘绑扎丝紧线器’绑扎箍紧,两环相扣,成龙配套,相得益彰。”出自灵寿供电公司牛城和塔上两个不同供电所员工之手的这两项“五小”成果,今日聚首合力“打拉线”,准确快速而规范,一下子惊艳了演示现场。
信手拈来的“折弯器”
塔上供电所苏家村村电工苏登海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他当过6年的民办小学教员,务工又做过钢筋工、电焊工、泥瓦工,木匠活也略知一二。54岁的他,在村电工的岗位上,也度过了23个年头了。
“一次农网改造的时候,当时的马所长可能看我手巧巴点,就指定我来负责打拉线的活儿。”苏登海幽幽的说,“您知道,折弯硬度很高的钢绞线,壮小伙都挠头。瞧咱身单力薄的架势,想干也干不了啊。”
苏师傅发着呆。不远处一个盖房的场地映入他的眼帘,那里有两个小伙子正在用钢筋制作“圈梁”。 一个将拉直的钢筋续伸过去,另一个用带钩的器具轻松折弯,动作不紧不慢,还有点怡然自得,速度却很快。
像发现了新大陆,苏师傅一个箭头跑过去,“他们用的是一个这样架构的器具:长木板向上竖起三根距离不等的腿,腿中间有孔,需要折弯的钢筋伸入到另一头时,另一个小伙子手持一个类似深兜勺子切面的,长柄带弯钩的器具轻松折弯。咱当过钢筋工,看一眼就明白其中的玄机嘛。”
醒过神来苏师傅,快步跑到不远处的一家综合修配厂,凭着熟络的人脉关系,找到几段废料,切割焊接,修整打磨,不到半个钟点,第一代“折弯器”就正式宣告诞生了。
“与时俱进”的新成果
在供电从业时间长了,苏师傅也带了不少“志愿”的徒弟,现任所长尚国强和农电工刘志忠、李金超、胡春芳是比较优秀的几个。
拉线环折弯器巧妙运用杠杆原理,截取废弃穿墙管的一段约50公分,在一端钻孔,穿入三个长6公分的16mm螺纹钢条焊死。三段螺纹钢条在穿焊时,两端外露部分长短并不相同,长的一端是短一端的2倍,用来制作50平方及以上的钢芯拉线的拉线环;短的一端则用来制作50平方以下的钢芯拉线的拉线环。使用螺纹钢条,是为了增加工具与钢芯线的摩擦,不使拉线在操作中从工具中滑落。
“不好使就改进,落伍了也改进。要的就是趁手的‘全能’工具。”苏登海说。
第一次农网改造的时候,农村低压线路用的导线最大是50平方的,所以第一代“折弯器”的横杆少,还是单面的。在使用中改进,在改进中试用,横杆的间距多次调整,横杆的数量增加到了现在2加3个,材质也换成了螺纹钢,可以折弯各种型号的拉线。
“现在使用着的折弯器,真的说不清是第几代了。”
朴素的创新,简单的学问
“也就是做了一个遂手的灵活工具,还能有什么高深的学问?”用苏登海的话说,这个简单的小制作,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2009年8月,河北省电力公司的班站工区标准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候,在所长尚国强的组织协调下,他们进行了最后一次攻关,做出成品便向上申报“五小”创新成果。此后,该成果一路过关斩将,获评石家庄供电公司9月份“十优创新成果”,入选省公司2009年度农电系统百项创新成果。2010年1月,该成果被摄制成演示短片,在省公司职代会期间为与会代表播放。
“以前的打拉线作业,一般需要三个人合作,用时15分钟,不但是技术活儿,更是力气活儿。有了这趁手的工具,两个人不费劲儿,5分钟就完成了!”应用效果是最有说服力的。(单文忠)
在开展以推广应用生产类“五小”创新成果为主导的 “两推一化”三项行动中,出自灵寿供电公司之手的“自制拉线环折弯器”和另一项成果,被省公司列为首批12项“必推”项目之二推广应用。该公司基层员工“爱琢磨”也由此闻名于河北农电系统。
演示现场的“黄金搭档”
“有了这‘黄金搭档’,以后打拉线再也不费劲儿了!”在灵寿供电公司“五小”创新成果推广会演示现场,邻县公司的线路抢修班班长陈学兴奋地说。
张班长所说的“黄金搭档”,就是省市公司在开展“两推一化”三项行动中要求基层推广应用的两项“五小”创新成果――自制拉线环折弯器和绑扎丝紧线器。
低压架空线路施工规范要求,耐涨、转角、分支、终端和跨越等承力杆,均应装设拉线,使电杆受力平衡,保证线路的稳定性。钢绞线和绑扎线的硬度都很高,操作人员用普通钢丝钳来完成折弯绑扎的“打拉线”作业,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会大面积损伤拉线和绑扎线的镀锌外表,减少拉线的寿命。
“用‘拉线环折弯器’弯鼻,接下来就用‘绑扎丝紧线器’绑扎箍紧,两环相扣,成龙配套,相得益彰。”出自灵寿供电公司牛城和塔上两个不同供电所员工之手的这两项“五小”成果,今日聚首合力“打拉线”,准确快速而规范,一下子惊艳了演示现场。
信手拈来的“折弯器”
塔上供电所苏家村村电工苏登海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他当过6年的民办小学教员,务工又做过钢筋工、电焊工、泥瓦工,木匠活也略知一二。54岁的他,在村电工的岗位上,也度过了23个年头了。
“一次农网改造的时候,当时的马所长可能看我手巧巴点,就指定我来负责打拉线的活儿。”苏登海幽幽的说,“您知道,折弯硬度很高的钢绞线,壮小伙都挠头。瞧咱身单力薄的架势,想干也干不了啊。”
苏师傅发着呆。不远处一个盖房的场地映入他的眼帘,那里有两个小伙子正在用钢筋制作“圈梁”。 一个将拉直的钢筋续伸过去,另一个用带钩的器具轻松折弯,动作不紧不慢,还有点怡然自得,速度却很快。
像发现了新大陆,苏师傅一个箭头跑过去,“他们用的是一个这样架构的器具:长木板向上竖起三根距离不等的腿,腿中间有孔,需要折弯的钢筋伸入到另一头时,另一个小伙子手持一个类似深兜勺子切面的,长柄带弯钩的器具轻松折弯。咱当过钢筋工,看一眼就明白其中的玄机嘛。”
醒过神来苏师傅,快步跑到不远处的一家综合修配厂,凭着熟络的人脉关系,找到几段废料,切割焊接,修整打磨,不到半个钟点,第一代“折弯器”就正式宣告诞生了。
“与时俱进”的新成果
在供电从业时间长了,苏师傅也带了不少“志愿”的徒弟,现任所长尚国强和农电工刘志忠、李金超、胡春芳是比较优秀的几个。
拉线环折弯器巧妙运用杠杆原理,截取废弃穿墙管的一段约50公分,在一端钻孔,穿入三个长6公分的16mm螺纹钢条焊死。三段螺纹钢条在穿焊时,两端外露部分长短并不相同,长的一端是短一端的2倍,用来制作50平方及以上的钢芯拉线的拉线环;短的一端则用来制作50平方以下的钢芯拉线的拉线环。使用螺纹钢条,是为了增加工具与钢芯线的摩擦,不使拉线在操作中从工具中滑落。
“不好使就改进,落伍了也改进。要的就是趁手的‘全能’工具。”苏登海说。
第一次农网改造的时候,农村低压线路用的导线最大是50平方的,所以第一代“折弯器”的横杆少,还是单面的。在使用中改进,在改进中试用,横杆的间距多次调整,横杆的数量增加到了现在2加3个,材质也换成了螺纹钢,可以折弯各种型号的拉线。
“现在使用着的折弯器,真的说不清是第几代了。”
朴素的创新,简单的学问
“也就是做了一个遂手的灵活工具,还能有什么高深的学问?”用苏登海的话说,这个简单的小制作,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2009年8月,河北省电力公司的班站工区标准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候,在所长尚国强的组织协调下,他们进行了最后一次攻关,做出成品便向上申报“五小”创新成果。此后,该成果一路过关斩将,获评石家庄供电公司9月份“十优创新成果”,入选省公司2009年度农电系统百项创新成果。2010年1月,该成果被摄制成演示短片,在省公司职代会期间为与会代表播放。
“以前的打拉线作业,一般需要三个人合作,用时15分钟,不但是技术活儿,更是力气活儿。有了这趁手的工具,两个人不费劲儿,5分钟就完成了!”应用效果是最有说服力的。(单文忠)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