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供电公司抗洪抢险保供电现场速写
2010-08-03 16:55:18 来源:宫欢欢
A-
A+
电力18讯: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7月27日至今,在连续5天抢险保供电的日子里,这首荡气回肠的军歌始终在笔者耳边缭绕,这不是在抢险现场亲耳所听,而是我们最可爱的奋战在前线的抢险队员用行动呈现出的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带给笔者的至深感受!
时至31日,吉林地区各县市汛情暂缓,抢险恢复工作仍在继续。“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吕清森突击队”、“贺广庭突击队”……带有“国家电网”标识的旗帜在灾区飘扬,洪水退到哪里,旗帜插到那里,电就送到哪里!
勇往直前,执着的发电车撼动各界
27日,灾情发生的第一天。永吉县境内一片汪洋,吉林供电公司总经理刘太洪到前线亲自坐镇指挥,紧急调动发电车赶赴现场,确保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和受灾群众聚集地临时用电。
上午8点,刚开完抗洪抢险紧急调度会议的刘太洪总经理的车刚进入永吉县口前镇境内,必经之路温德桥水面很快没过桥面,通行危险,交通即被管制。吉林供电公司电缆工区主任唐立珠接到任务,带领两台发电车火速行动,行至温德桥,被阻隔。灾情严重,军令如山。经过多方协调,为了保证发电车、桥梁以及人身安全,唐立珠迅速做出决定,绕路环城高速转战口前镇。
由于交通管制,一路上,车行不便,多处遇阻。“请大家让条路,让我们的发电车先过去吧,永吉县全城停电,正等着我们过去应急呢!”一听说是供电部门的救急车,政府开路、百姓让路,场面十分动人。下午13点,当发电车一路行至环城公路,再次遇阻。由于洪水蔓延,环城公路多处路段路基被冲毁,无法前行!
怎么办?!灾情就是命令,唐立珠带着7个员工没有灰心,向着最后一条通往口前镇的丰满电厂方向驶去。一路上,汗水、泥水交织在一起;一路上,焦急、担心纠结在一起;一路上,他们从未放弃前行!下午14点,车行至丰满桥,限高2.6米,发电车高度超限,仍然无法通过……
“能走的路,我们都试过了,不是管制就是塌陷……”电缆工区发电车护运人员说破了嘴,也实在解决不了限高的实际困难。“拆!”唐立珠当机立断,下达了拆除发电车顶端部分部件的命令!“等等!”一位现场交通指挥负责人拉住了正要上车拆部件的员工,“我们现在就把限高的铁架拆了,让咱们为灾区服务的车通行!”就这样,在灾情面前,政企联手、连心,共同解决了发电车行进灾区的难题。由于险情不断,一再受阻,绕行太远,直到下午16点,两台发电车赶在天黑前,到达永吉县口前境内,各就各位,开始执行临时供电任务,为各方面力量连夜抢险指挥提供便利。
痛失“家园”,铁骨铮铮的汉子眼含热泪
“汪总、姜书记,我们的所……没了……”这是桦甸二道甸子供电所所长王彦杰,在30日省公司汪忆新副总经理、公司姜开山书记前去慰问时,艰难吐出的几个字。这个铁骨铮铮的退伍军人,身高七尺魁梧健硕的汉子,在眼看着供电所被冲毁后,竟泣不成声。
汪忆新副总经理拍着王彦杰的肩膀,说:“相信企业,相信我们自己!只要我们还活着,变电站可以重建,线路可以重建,一切都可以重头再来!”他还说,在灾难发生时,能够成功避险、自救,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你们就是企业的功臣;当前,抢险工作全面展开,你们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干部员工都值得敬佩;下一步,我们更要鼓起勇气做好线路恢复工作,重建美好“家园”。
“家里呢,家里现在怎么样了?”汪忆新副总经理关切地问。“家,也没了……”王彦杰沉重地说。“小家”尚未来得及安顿,王彦杰就投入到“大家”的抢险当中,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附近受灾的百姓。以至于,得知供电企业的领导前来慰问,路面上无家可归的村民让出一条路,让我们的车通行。
二道甸子变电站全部设备被冲毁,在变电站屋顶,一个简陋的木棚倔强地挺立着。这是值班员李洪军、王德刚的临时住所。4天来,两位值班员就守在变电站的屋顶,粒米未进。“俺家就在那边……”年近五十的李洪军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山坡说,女儿到城里上学去了,只有老伴一个人在家。他在心里默默地祈祷:水别再涨了,别再涨了,老伴一个人在家,一定吓坏了……天终于亮了,惊魂未定的老伴儿在家门口与李洪军隔着短短的距离,却天各一方,相望却不能相偎,妻子抱头痛哭,那种恐惧与担心无以言表。而李洪军只能挥挥手,也只能挥挥手。
此行,省、市供电公司慰问组的到来,是部分重灾区灾后迎来的第一支队伍。行间,穿越的河流、断岭不计其数。最艰难的时候,车陷进淤泥深沟,领导下车亲自推车,引来过往村民的帮助。
“我知道你们是来送电的……你们好样儿的……这个时候,还管我们……来!大伙儿都过来,把供电领导的车推上去!”一位前来帮助推车的村民哽咽地说。
“水退到哪里,抢险突击队的旗帜就插在那里,我们的电就送到哪里!”这是吉林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姜开山,在抗洪抢险各项协调会上,反复强调的内容。
为了鼓舞士气,吉林供电公司号召党员带头、模范带头,成立“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组建“吕清森突击队”、“贺广庭突击队”,带动全体员工投入抢险工作的热情,全面展开大会战。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该公司班子分别带领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奔赴一线,查看灾情、靠前指挥,全体干部员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百倍的信心和力量投入到抢险工作当中。
桦甸市农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志,作为该公司抗洪抢险恢复供电第一小组负责人,30日,带领几名党员率先深入受灾一线――常山供电所,查看灾情,研讨恢复供电方案。
通往常山镇的路陷桥毁,绕路到金沙,车实在无法进入。王志二话不说,第一个跳进湍急的河流,踏着冰凉没膝的洪水步行前进。几名党员跟着跳进河水,硬是步行走了3公里,才与常山供电所值守人员会合。一路上,河水污浊,不时伴有草根、木桩等漂浮物流过,几名党员的小腿多处刮伤,但始终没有阻止他们跋涉的脚步。头上阳光毒辣,脚下河水冰凉,几名党员同志的脸被晒成紫黑色,小腿却由于长时间浸泡白得肿起来……
当天,常山镇恢复供电方案第一时间敲定。这支队伍成为进驻常山镇各方面救灾力量的第一支队伍,当突击队的红旗在灾区迎风招展,老百姓对“供电的”这支队伍倍感亲切,赞誉声声。当前,在恢复送电方案计划之时,常山供电所已经完成了清污工作,工器具等已经按照“标准化”要求,重新就位。
这就是供电的标准,这就是供电的速度,这就是供电的作风,这就是供电的队伍!向前!向前!向前!在无情的灾难面前,吉林供电公司勇担社会责任,主动出击、火速行动,感动了政府,感动了灾民,也感动了社会各界,展现出的是一种无私、无畏的胸怀与大爱。只因为,我们脚下踏着的是至亲的热土,肩上背着的是光明的期盼!宫欢欢
时至31日,吉林地区各县市汛情暂缓,抢险恢复工作仍在继续。“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吕清森突击队”、“贺广庭突击队”……带有“国家电网”标识的旗帜在灾区飘扬,洪水退到哪里,旗帜插到那里,电就送到哪里!
勇往直前,执着的发电车撼动各界
27日,灾情发生的第一天。永吉县境内一片汪洋,吉林供电公司总经理刘太洪到前线亲自坐镇指挥,紧急调动发电车赶赴现场,确保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和受灾群众聚集地临时用电。
上午8点,刚开完抗洪抢险紧急调度会议的刘太洪总经理的车刚进入永吉县口前镇境内,必经之路温德桥水面很快没过桥面,通行危险,交通即被管制。吉林供电公司电缆工区主任唐立珠接到任务,带领两台发电车火速行动,行至温德桥,被阻隔。灾情严重,军令如山。经过多方协调,为了保证发电车、桥梁以及人身安全,唐立珠迅速做出决定,绕路环城高速转战口前镇。
由于交通管制,一路上,车行不便,多处遇阻。“请大家让条路,让我们的发电车先过去吧,永吉县全城停电,正等着我们过去应急呢!”一听说是供电部门的救急车,政府开路、百姓让路,场面十分动人。下午13点,当发电车一路行至环城公路,再次遇阻。由于洪水蔓延,环城公路多处路段路基被冲毁,无法前行!
怎么办?!灾情就是命令,唐立珠带着7个员工没有灰心,向着最后一条通往口前镇的丰满电厂方向驶去。一路上,汗水、泥水交织在一起;一路上,焦急、担心纠结在一起;一路上,他们从未放弃前行!下午14点,车行至丰满桥,限高2.6米,发电车高度超限,仍然无法通过……
“能走的路,我们都试过了,不是管制就是塌陷……”电缆工区发电车护运人员说破了嘴,也实在解决不了限高的实际困难。“拆!”唐立珠当机立断,下达了拆除发电车顶端部分部件的命令!“等等!”一位现场交通指挥负责人拉住了正要上车拆部件的员工,“我们现在就把限高的铁架拆了,让咱们为灾区服务的车通行!”就这样,在灾情面前,政企联手、连心,共同解决了发电车行进灾区的难题。由于险情不断,一再受阻,绕行太远,直到下午16点,两台发电车赶在天黑前,到达永吉县口前境内,各就各位,开始执行临时供电任务,为各方面力量连夜抢险指挥提供便利。
痛失“家园”,铁骨铮铮的汉子眼含热泪
“汪总、姜书记,我们的所……没了……”这是桦甸二道甸子供电所所长王彦杰,在30日省公司汪忆新副总经理、公司姜开山书记前去慰问时,艰难吐出的几个字。这个铁骨铮铮的退伍军人,身高七尺魁梧健硕的汉子,在眼看着供电所被冲毁后,竟泣不成声。
汪忆新副总经理拍着王彦杰的肩膀,说:“相信企业,相信我们自己!只要我们还活着,变电站可以重建,线路可以重建,一切都可以重头再来!”他还说,在灾难发生时,能够成功避险、自救,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你们就是企业的功臣;当前,抢险工作全面展开,你们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干部员工都值得敬佩;下一步,我们更要鼓起勇气做好线路恢复工作,重建美好“家园”。
“家里呢,家里现在怎么样了?”汪忆新副总经理关切地问。“家,也没了……”王彦杰沉重地说。“小家”尚未来得及安顿,王彦杰就投入到“大家”的抢险当中,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附近受灾的百姓。以至于,得知供电企业的领导前来慰问,路面上无家可归的村民让出一条路,让我们的车通行。
二道甸子变电站全部设备被冲毁,在变电站屋顶,一个简陋的木棚倔强地挺立着。这是值班员李洪军、王德刚的临时住所。4天来,两位值班员就守在变电站的屋顶,粒米未进。“俺家就在那边……”年近五十的李洪军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山坡说,女儿到城里上学去了,只有老伴一个人在家。他在心里默默地祈祷:水别再涨了,别再涨了,老伴一个人在家,一定吓坏了……天终于亮了,惊魂未定的老伴儿在家门口与李洪军隔着短短的距离,却天各一方,相望却不能相偎,妻子抱头痛哭,那种恐惧与担心无以言表。而李洪军只能挥挥手,也只能挥挥手。
此行,省、市供电公司慰问组的到来,是部分重灾区灾后迎来的第一支队伍。行间,穿越的河流、断岭不计其数。最艰难的时候,车陷进淤泥深沟,领导下车亲自推车,引来过往村民的帮助。
“我知道你们是来送电的……你们好样儿的……这个时候,还管我们……来!大伙儿都过来,把供电领导的车推上去!”一位前来帮助推车的村民哽咽地说。
“水退到哪里,抢险突击队的旗帜就插在那里,我们的电就送到哪里!”这是吉林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姜开山,在抗洪抢险各项协调会上,反复强调的内容。
为了鼓舞士气,吉林供电公司号召党员带头、模范带头,成立“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组建“吕清森突击队”、“贺广庭突击队”,带动全体员工投入抢险工作的热情,全面展开大会战。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该公司班子分别带领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奔赴一线,查看灾情、靠前指挥,全体干部员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百倍的信心和力量投入到抢险工作当中。
桦甸市农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志,作为该公司抗洪抢险恢复供电第一小组负责人,30日,带领几名党员率先深入受灾一线――常山供电所,查看灾情,研讨恢复供电方案。
通往常山镇的路陷桥毁,绕路到金沙,车实在无法进入。王志二话不说,第一个跳进湍急的河流,踏着冰凉没膝的洪水步行前进。几名党员跟着跳进河水,硬是步行走了3公里,才与常山供电所值守人员会合。一路上,河水污浊,不时伴有草根、木桩等漂浮物流过,几名党员的小腿多处刮伤,但始终没有阻止他们跋涉的脚步。头上阳光毒辣,脚下河水冰凉,几名党员同志的脸被晒成紫黑色,小腿却由于长时间浸泡白得肿起来……
当天,常山镇恢复供电方案第一时间敲定。这支队伍成为进驻常山镇各方面救灾力量的第一支队伍,当突击队的红旗在灾区迎风招展,老百姓对“供电的”这支队伍倍感亲切,赞誉声声。当前,在恢复送电方案计划之时,常山供电所已经完成了清污工作,工器具等已经按照“标准化”要求,重新就位。
这就是供电的标准,这就是供电的速度,这就是供电的作风,这就是供电的队伍!向前!向前!向前!在无情的灾难面前,吉林供电公司勇担社会责任,主动出击、火速行动,感动了政府,感动了灾民,也感动了社会各界,展现出的是一种无私、无畏的胸怀与大爱。只因为,我们脚下踏着的是至亲的热土,肩上背着的是光明的期盼!宫欢欢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