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供电分公司:丹水之滨,地电抢修红旗迎风飞舞
2010-08-04 17:12:52 来源:李海霞
A-
A+
电力18讯: 7月28日,商南供电分公司抗洪抢险队和从镇安、柞水供电分公司支援来的两支抢修分队一共62人赶赴太吉河打响了“电力五天畅通,二十天全部恢复”的电力抢修攻坚战。
洪灾面前不低头
7月23日洪峰从丹江上游一路狂泻过太吉河镇,当晚,全镇群众被通知紧急撤离。同时,太吉河供电区四条10KV馈路停运,5个乡镇22个行政村电力全部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络的太吉河像汪洋中的一座孤岛。
7月24下午2:20洪水造成35KV太吉河变电站河堤被冲开长8米高6米的大缺口,10KV设备区构架下沉并严重倾斜,直接威胁到变电站设备的安全运行。当时通讯全部中断,郭山公路中断,高速公路封闭,太吉河供电所所长毕洪涛绕便道步行回局内汇报灾情。6点钟得知情况后,局长郭少武迅速带领副局长王一石、安监科长孙学礼马不停蹄赶赴太吉河变电站,在现场察看灾情后,当即立断无论如何必须确保变电站不能被迫停运。连夜协调镇政府增派人力,共组织32人抢装1200余只沙袋回填至坍塌处,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5点,终于将冲灌缺口的那股洪水挡在了沙墙外,在最短的时间内确保了变电站的稳固安全。第二天清晨,他们来不及休息,立即向上级汇报灾情,申请设计单位拿出有效方案,同时组织施工单位加固排除险情,彻底确保变电站根基稳固。
肩负丹江沿岸所有村镇的太吉河供电区,电力损毁最为严重,所辖33个村电力线路不同程度受损。面对这巨大灾情,商南供电分公司抢险指挥部要求太吉河救灾组边查灾边救灾,本着“先易后难,先干线后支线,先高压后低压,先城镇后乡村,先川道后山区”的救灾原则,在克服人手不足、物资短缺、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增派了十二名电力职工分包四条馈路,道路不通的村镇均是徒步行军,电杆无法运输的就地取材临时架设木杆,组织群众收集被洪水冲断的导线重新修复对接,于7月28日前抢修恢复了3条10千伏馈路。
再大的灾情也要往前冲!7月29日11:30,最后一个未通电的乡镇,距县城120公里的白鲁础镇被抢通!只因地电人众志成城,勇往直前,才能争分夺秒,捷报频传!
兄弟县局手足情深
在恢复第4条太徐10千伏馈路时,2.5公里主干线路26基高压电杆和17.6公里6条分支线路被冲毁,且线路多是跨河而建,抢修难度较大。加之受灾严重,供电所辖的13个行政村、34个台区10千伏、0.4千伏电力线路几乎全部损毁,施工条件极为困难,此次救灾抢修工作等于电网重建。27日总指挥郭少武立即向商洛供电分公司汇报太吉河灾情,请求支援。当晚12时30分由镇安分公司副局长谢正虎、肖康和柞水分公司副局长李宝明、祝小军带领挑选的30名业务娴熟的抢修队员连夜赶到太吉河镇,驻扎在受灾最严重的江西沟村、富裕沟村、寺湾村。同时商洛供电分公司紧锣密鼓地向省物资公司和镇安、柞水分公司调拨电力物资,确保供应。
队员到位!物资运到!丹江畔的郭山路飞驰着运送物资的供电抢修车辆,偏远的山谷中,列队进驻的是战天斗地的商洛地电人。
丹水之滨,红旗飞舞
顺着郭山路逆着丹江而上可以看到6支抢修小分队鏖战在救灾一线。灾后的丹江沿岸,烈日炎炎,酷热难当,地电职工身着蓝色工装,头带安全帽,脚穿绝缘鞋,杆头、河畔、山巅处处都是他们的身影,6面抢修分队的旗帜飘扬在丹水之滨。制订供电方案时,大家都是徒步跋涉,从主沟到岔沟每条沟都要步行10余公里,一路都是洪水冲泄后的崎岖不平的碎石块,许多人的脚打起了泡。运送物资时,有的工地要翻山越岭,导线、横担、瓷瓶电力职工是扛的扛、拿的拿,当地群众也发扬作战精神,背着背篓将物资运到施工现场。栽杆立杆时,在毕家湾工地一根12米杆要运过河,四周又没有路,最后抢修队员带头组织40多人齐力从河里将电杆抬起。架设线路时,武关河口的一档高压线路跨距300余米,20多人分两路在河的两岸,有几次导线都被河水顺势冲向下游,索性大伙不顾水流湍急,跳进齐腰深的河里将导线拖过对岸。
每天清晨7点,各班组要召开班前会,分配任务,落实责任,强调安全工作要点,晚上从工地回来,还要对当天的施工进度登记、汇总,并召集人员开会,制订第二天困难施工作业点的施工抢修方案,每天都要忙到深夜1、2点钟。
烈日下,夜色里,山风中,你都可以看见地电的红旗在迎风飞舞。
与咱们贴心的地电人
29日上午抢修队步行7公里进入富裕沟,途径村民王树志家,看到电力职工他感动地说:“这电线冲完了,想着这么偏远的地方不知什么时候灯才能再亮,你们怎么这么快就来了”。连忙朴实地招呼大伙喝水,激动地从田间垄头冲毁的地里摘些蔬菜,准备给队员做饭。
31日中午江西沟村突然下起暴雨,正在杆上紧线的抢险队员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在雨水的敲击和泥土的溅拌下,他们早已忘却了身体已经被雨水浸透,依然忘我地投入到抢修中。在电力职工的感召下,好多义务出工的群众也是在倾盆大雨中帮着拉线运送材料,全然顾不得已经受灾的家里倒灌进了一尺深的雨水。
寺湾村的支书深情地说:“这些电力职工太辛苦了,都是早上进沟,背着方便面和水,不在群众家吃饭,天黑得看不见了才打着手电出来”。
镇上的干部感叹地说:“电力职工都是自己带着材料,进驻灾区,也没有找镇上,默默地抢修线路,而且恢复的这么快,电力保障为其他救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在这里,能看到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抢险突击队带着行军床和锅碗瓢盆,灾后的盛夏酷暑中没有一丝的凉意,租住群众家的房子更是高温难耐,随队的炊事班自己买菜做饭,每个房间整齐摆放的4张行军床,领队王一石、谢正虎和李宝明说:“我们坚决不吃群众饭,不给受灾的群众添麻烦,不浪费时间物力,在最短的时间保证完成任务”。
据了解,电力抢修队已连续奋战了10天,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充分发扬了“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电力铁军精神,日夜奋战在抢修第一线,截止8月1日,已恢复太徐馈路13个村,32 个台区的供电,他们用红旗精神赢得了这场抗洪抢险保电战役的胜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商洛地电人的奉献和责任。李海霞
洪灾面前不低头
7月23日洪峰从丹江上游一路狂泻过太吉河镇,当晚,全镇群众被通知紧急撤离。同时,太吉河供电区四条10KV馈路停运,5个乡镇22个行政村电力全部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络的太吉河像汪洋中的一座孤岛。
7月24下午2:20洪水造成35KV太吉河变电站河堤被冲开长8米高6米的大缺口,10KV设备区构架下沉并严重倾斜,直接威胁到变电站设备的安全运行。当时通讯全部中断,郭山公路中断,高速公路封闭,太吉河供电所所长毕洪涛绕便道步行回局内汇报灾情。6点钟得知情况后,局长郭少武迅速带领副局长王一石、安监科长孙学礼马不停蹄赶赴太吉河变电站,在现场察看灾情后,当即立断无论如何必须确保变电站不能被迫停运。连夜协调镇政府增派人力,共组织32人抢装1200余只沙袋回填至坍塌处,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5点,终于将冲灌缺口的那股洪水挡在了沙墙外,在最短的时间内确保了变电站的稳固安全。第二天清晨,他们来不及休息,立即向上级汇报灾情,申请设计单位拿出有效方案,同时组织施工单位加固排除险情,彻底确保变电站根基稳固。
肩负丹江沿岸所有村镇的太吉河供电区,电力损毁最为严重,所辖33个村电力线路不同程度受损。面对这巨大灾情,商南供电分公司抢险指挥部要求太吉河救灾组边查灾边救灾,本着“先易后难,先干线后支线,先高压后低压,先城镇后乡村,先川道后山区”的救灾原则,在克服人手不足、物资短缺、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增派了十二名电力职工分包四条馈路,道路不通的村镇均是徒步行军,电杆无法运输的就地取材临时架设木杆,组织群众收集被洪水冲断的导线重新修复对接,于7月28日前抢修恢复了3条10千伏馈路。
再大的灾情也要往前冲!7月29日11:30,最后一个未通电的乡镇,距县城120公里的白鲁础镇被抢通!只因地电人众志成城,勇往直前,才能争分夺秒,捷报频传!
兄弟县局手足情深
在恢复第4条太徐10千伏馈路时,2.5公里主干线路26基高压电杆和17.6公里6条分支线路被冲毁,且线路多是跨河而建,抢修难度较大。加之受灾严重,供电所辖的13个行政村、34个台区10千伏、0.4千伏电力线路几乎全部损毁,施工条件极为困难,此次救灾抢修工作等于电网重建。27日总指挥郭少武立即向商洛供电分公司汇报太吉河灾情,请求支援。当晚12时30分由镇安分公司副局长谢正虎、肖康和柞水分公司副局长李宝明、祝小军带领挑选的30名业务娴熟的抢修队员连夜赶到太吉河镇,驻扎在受灾最严重的江西沟村、富裕沟村、寺湾村。同时商洛供电分公司紧锣密鼓地向省物资公司和镇安、柞水分公司调拨电力物资,确保供应。
队员到位!物资运到!丹江畔的郭山路飞驰着运送物资的供电抢修车辆,偏远的山谷中,列队进驻的是战天斗地的商洛地电人。
丹水之滨,红旗飞舞
顺着郭山路逆着丹江而上可以看到6支抢修小分队鏖战在救灾一线。灾后的丹江沿岸,烈日炎炎,酷热难当,地电职工身着蓝色工装,头带安全帽,脚穿绝缘鞋,杆头、河畔、山巅处处都是他们的身影,6面抢修分队的旗帜飘扬在丹水之滨。制订供电方案时,大家都是徒步跋涉,从主沟到岔沟每条沟都要步行10余公里,一路都是洪水冲泄后的崎岖不平的碎石块,许多人的脚打起了泡。运送物资时,有的工地要翻山越岭,导线、横担、瓷瓶电力职工是扛的扛、拿的拿,当地群众也发扬作战精神,背着背篓将物资运到施工现场。栽杆立杆时,在毕家湾工地一根12米杆要运过河,四周又没有路,最后抢修队员带头组织40多人齐力从河里将电杆抬起。架设线路时,武关河口的一档高压线路跨距300余米,20多人分两路在河的两岸,有几次导线都被河水顺势冲向下游,索性大伙不顾水流湍急,跳进齐腰深的河里将导线拖过对岸。
每天清晨7点,各班组要召开班前会,分配任务,落实责任,强调安全工作要点,晚上从工地回来,还要对当天的施工进度登记、汇总,并召集人员开会,制订第二天困难施工作业点的施工抢修方案,每天都要忙到深夜1、2点钟。
烈日下,夜色里,山风中,你都可以看见地电的红旗在迎风飞舞。
与咱们贴心的地电人
29日上午抢修队步行7公里进入富裕沟,途径村民王树志家,看到电力职工他感动地说:“这电线冲完了,想着这么偏远的地方不知什么时候灯才能再亮,你们怎么这么快就来了”。连忙朴实地招呼大伙喝水,激动地从田间垄头冲毁的地里摘些蔬菜,准备给队员做饭。
31日中午江西沟村突然下起暴雨,正在杆上紧线的抢险队员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在雨水的敲击和泥土的溅拌下,他们早已忘却了身体已经被雨水浸透,依然忘我地投入到抢修中。在电力职工的感召下,好多义务出工的群众也是在倾盆大雨中帮着拉线运送材料,全然顾不得已经受灾的家里倒灌进了一尺深的雨水。
寺湾村的支书深情地说:“这些电力职工太辛苦了,都是早上进沟,背着方便面和水,不在群众家吃饭,天黑得看不见了才打着手电出来”。
镇上的干部感叹地说:“电力职工都是自己带着材料,进驻灾区,也没有找镇上,默默地抢修线路,而且恢复的这么快,电力保障为其他救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在这里,能看到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抢险突击队带着行军床和锅碗瓢盆,灾后的盛夏酷暑中没有一丝的凉意,租住群众家的房子更是高温难耐,随队的炊事班自己买菜做饭,每个房间整齐摆放的4张行军床,领队王一石、谢正虎和李宝明说:“我们坚决不吃群众饭,不给受灾的群众添麻烦,不浪费时间物力,在最短的时间保证完成任务”。
据了解,电力抢修队已连续奋战了10天,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充分发扬了“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电力铁军精神,日夜奋战在抢修第一线,截止8月1日,已恢复太徐馈路13个村,32 个台区的供电,他们用红旗精神赢得了这场抗洪抢险保电战役的胜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商洛地电人的奉献和责任。李海霞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