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市农电有限公司临时党支部抗洪救灾工作纪实
2010-08-10 10:27:39 来源:王秋礼
A-
A+
电力18讯: 7月下旬,第二松花江流域吉林段发生特大洪水,丰满、永吉、桦甸、磐石、蛟河等部分乡镇受灾。29个乡镇、330个村屯成为滔天浊浪中的“孤岛”。供电线路多处倒杆、断线,供配电设施损毁严重……各项救灾任务十分艰巨。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支部的旗帜;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在实施抗洪救灾工作中,磐石市农电有限公司把党支部建在抗洪最前沿上,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党的旗帜下,提出了“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根标杆”的口号。每一名党员正以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感染和带动了全体抢修队员,在抗洪救灾抢修攻坚战中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作战精神。
我要向党员看齐
“壮士降洪魔,彪炳千秋。”据该党委副书记唐晓峰介绍,在接到援建丰满区旺起镇和永吉县四间分歧施工任务以后,该公司党委在抗洪施工作业现场成立了“抗洪抢险援建”临时党支部,通过选举,任命综合部主任张志刚同志为临时党支部书记,负责援建队伍的后勤保障和员工的思想稳定等工作。8月2日晚上,党支部8名党员在临时驻地指挥部重温入党誓词,党员们表示:“无论再大的风再大的雨,我们都将不负使命,发挥吉林供电人爱拼敢赢的精神,艰苦奋战,全力以赴打好这一场攻坚战,让鲜红的党徽在风雨中闪光,把党的关爱,用光明送到灾区人民心中!”
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全体参战的党员干部背靠公司党委坚强的领导和支持,把服务民生、支援灾区建设作为自己援建工作的首要目标。他们在借住的房前竖起鲜红的党旗,挂起临时党支部牌,把鲜红的党徽佩戴在胸前。
支部书记张志刚说:在承建10千伏么天分歧和10千伏四间分歧过程中,党员处处在前,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人员队伍的稳定,临时党支部每天晚上都召开党支部会议,研究部署抢险救灾中遇到的一些施工难点作业方案等。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峰模范作用。
滕永阁,该公司抗洪抢险援建队安全专责,每次出发前,他总是第一个来到施工现场。“杆坑位于河床旁边,施工时一定要注意查看上游是否来水及河床水位等。”他认认真真近乎挑剔似地查看着每一个施工细节,还不时地动手示范,这种“贴心、苛刻”劲让每一员工更多的是有了一种安全感。“请大家在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此外,小藤还负责后勤工作,对饮食、交通等方面从严把关,确保了施工队伍饮食、交通安全。
“我要向党员看齐,争取早日入党!”这是滕永阁一直挂在嘴边的话。他说“在抗洪抢险前线,每次遇到艰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党员总是第一个冲上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用自身的行动感染了我。前几天,我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不仅要在思想上入党,更要在行动上入党,希望组织考验我。
党员精神带动周围员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洪灾面前,该公司抗洪抢险临时党支部把保障供电和恢复供电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一项政治任务抓好抓实。为此,在援建10千伏四间分歧时,他们确定了“不等不靠,依靠自己,决战三天,誓夺抗洪抢险保供电胜利”的阶段性任务目标,力求做到“洪水退到哪里,供电就恢复到哪里”。
每天一大早,该公司党委副书记唐晓峰总会亲自带队,现场指挥奔赴各行政村抢修线路。8月5日,抢修队伍前往四方村、水取村实施线路抢修,由于灾情严重,故障点多,道路塌方,桥梁被毁,全靠步行前进,致使抢修工作异常艰难。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任劳任怨,起到了典型的示范作用。在他们的带动下,全体抢修人员克服道路、桥梁被毁和车辆不通的困难,踏着淤泥步行前进。当抢修材料和物资无法进入现场时,抢修组便靠人力完成,用肩扛、用手抬,经过苦战,提前恢复了主干线3个行政村的供电。
据该公司生产部主任刘云英介绍,在打响水取村“攻坚战役”时,党员干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8月5日,抢修队员在对10千伏么天分歧施工架线时发现,连日的暴雨将通往山里的巡视道全部冲毁,只剩下泥石流侵袭过后的烂泥潭和灌木丛。今年58岁的老党员王建把工具往背上一杠,头一个跳下车,冲车里喊道:“为了恢复供电,我们就是爬也要爬到杆塔下,大家随我走!”听到他响亮的话语,队员们纷纷带好安全帽跳下车。耳朵里充斥着雨点撞击安全帽的 “叭叭”声,雨水顺着帽沿流进脖子,雨衣这时根本起不了作用,工作服一下子就完全湿透贴在了身上,雨靴深深地踏进泥泞中拔不出来灌满了泥浆。队员们无法直立行走!“两条腿不行,我们就用四条!”王建带着队员们四肢并用爬行前进。一个打滑,他滚进了旁边的灌木丛中,坚硬的长刺扎得脸火辣辣的疼,肩上的工具此时似千今重担压得他挪不动身体。在齐膝的泥洼地里,连滚带爬,还要穿过一人多高被淹的包米地里去蒸个桑拿,包谷叶子划得脸上、手上全是口子,2公里路爬行了3小时,前来帮助施工队挖坑架线的村民激动地扔掉了手中的雨伞,冲进雨中帮这群泥人接过工具,“这么大的雨,真想不到你们还会赶来!”
回忆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工作组成员黄银龙说,公司党委副书记唐晓峰全天候坐阵生产一线指挥,负责技术、安全的管理人员日夜奔赴各个受灾村组跟踪抢修情况和进度,加班加点进行灾情统计和配送抢修物资。全体施工人员每天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各抢修现场,他们踩着洪灾留下的淤泥,在炎炎烈日中架线立杆,更换配电变压器和用户表计,各专业的密切协作,确保了按时如期恢复供电。
受灾群众的“主心骨”
无论是在旺起镇还是在四间村,“临时党支部”都是最显眼的去处,鲜红的党旗飘扬在驻地门前,成了受灾群众的“主心骨”。
四间村张平说:“洪水退去以后,望着满是污泥,脏兮兮的电器设备,真不知道这生活咋过,本来心里没啥底。现在好了,看到这面党旗,俺这心里就踏实了。”
临时党支部同时还是一个最热闹的去处。抢修队员李郁石不仅是队里最年轻的党员,而且还是修理家电的行家里手。被他视为“宝贝”的维修工具从不离身,这不,他的这门好手艺在灾区又有了用武之地,自从他给老乡迟伟家里修好了电冰箱的消息传开后,一到休息时间,就会有当地受灾群众把家里被水浸泡过的彩电、电饭锅、电磁炉等家用电器送到支部所在地。有时候他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虽然进驻灾区时间短暂,但是该公司的援建队伍却和当地居民结下了身后友谊。五保户张庆哲老汉看到抢修队员工作辛苦,但是吃的饭菜非常简单,便把家里积攒的鸭蛋送到驻地,给工作人员补补身子。村民李宝珍把自家地里没有被水淹到的黄瓜和茄子摘下来,送到党支部,非让大伙尝尝鲜。村里无论谁家有什么困难,都会到党支部驻地寻求帮助解决。
张庆哲老汉说:“真得好好感谢你们啊,你们为我们架起了线路不说,还尽心竭力的帮我们恢复生产自救,这让我们有了主心骨,心理不再觉得憋的慌。”提起磐石农电公司的临时党支部,村民们赞不绝口。
这些只是磐石农电公司抢修队伍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为尽快恢复供电,该公司38名抢修人员奔波奋战,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壮歌。那一双双熬红的眼睛、一张张晒黑的面庞、一个个疲惫的身躯都清晰地记录了一切,那是磐石农电人创造光明奇迹的力量之源,点亮了受灾群众的心灯! 王秋礼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支部的旗帜;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在实施抗洪救灾工作中,磐石市农电有限公司把党支部建在抗洪最前沿上,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党的旗帜下,提出了“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根标杆”的口号。每一名党员正以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感染和带动了全体抢修队员,在抗洪救灾抢修攻坚战中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作战精神。
我要向党员看齐
“壮士降洪魔,彪炳千秋。”据该党委副书记唐晓峰介绍,在接到援建丰满区旺起镇和永吉县四间分歧施工任务以后,该公司党委在抗洪施工作业现场成立了“抗洪抢险援建”临时党支部,通过选举,任命综合部主任张志刚同志为临时党支部书记,负责援建队伍的后勤保障和员工的思想稳定等工作。8月2日晚上,党支部8名党员在临时驻地指挥部重温入党誓词,党员们表示:“无论再大的风再大的雨,我们都将不负使命,发挥吉林供电人爱拼敢赢的精神,艰苦奋战,全力以赴打好这一场攻坚战,让鲜红的党徽在风雨中闪光,把党的关爱,用光明送到灾区人民心中!”
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全体参战的党员干部背靠公司党委坚强的领导和支持,把服务民生、支援灾区建设作为自己援建工作的首要目标。他们在借住的房前竖起鲜红的党旗,挂起临时党支部牌,把鲜红的党徽佩戴在胸前。
支部书记张志刚说:在承建10千伏么天分歧和10千伏四间分歧过程中,党员处处在前,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人员队伍的稳定,临时党支部每天晚上都召开党支部会议,研究部署抢险救灾中遇到的一些施工难点作业方案等。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峰模范作用。
滕永阁,该公司抗洪抢险援建队安全专责,每次出发前,他总是第一个来到施工现场。“杆坑位于河床旁边,施工时一定要注意查看上游是否来水及河床水位等。”他认认真真近乎挑剔似地查看着每一个施工细节,还不时地动手示范,这种“贴心、苛刻”劲让每一员工更多的是有了一种安全感。“请大家在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此外,小藤还负责后勤工作,对饮食、交通等方面从严把关,确保了施工队伍饮食、交通安全。
“我要向党员看齐,争取早日入党!”这是滕永阁一直挂在嘴边的话。他说“在抗洪抢险前线,每次遇到艰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党员总是第一个冲上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用自身的行动感染了我。前几天,我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不仅要在思想上入党,更要在行动上入党,希望组织考验我。
党员精神带动周围员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洪灾面前,该公司抗洪抢险临时党支部把保障供电和恢复供电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一项政治任务抓好抓实。为此,在援建10千伏四间分歧时,他们确定了“不等不靠,依靠自己,决战三天,誓夺抗洪抢险保供电胜利”的阶段性任务目标,力求做到“洪水退到哪里,供电就恢复到哪里”。
每天一大早,该公司党委副书记唐晓峰总会亲自带队,现场指挥奔赴各行政村抢修线路。8月5日,抢修队伍前往四方村、水取村实施线路抢修,由于灾情严重,故障点多,道路塌方,桥梁被毁,全靠步行前进,致使抢修工作异常艰难。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任劳任怨,起到了典型的示范作用。在他们的带动下,全体抢修人员克服道路、桥梁被毁和车辆不通的困难,踏着淤泥步行前进。当抢修材料和物资无法进入现场时,抢修组便靠人力完成,用肩扛、用手抬,经过苦战,提前恢复了主干线3个行政村的供电。
据该公司生产部主任刘云英介绍,在打响水取村“攻坚战役”时,党员干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8月5日,抢修队员在对10千伏么天分歧施工架线时发现,连日的暴雨将通往山里的巡视道全部冲毁,只剩下泥石流侵袭过后的烂泥潭和灌木丛。今年58岁的老党员王建把工具往背上一杠,头一个跳下车,冲车里喊道:“为了恢复供电,我们就是爬也要爬到杆塔下,大家随我走!”听到他响亮的话语,队员们纷纷带好安全帽跳下车。耳朵里充斥着雨点撞击安全帽的 “叭叭”声,雨水顺着帽沿流进脖子,雨衣这时根本起不了作用,工作服一下子就完全湿透贴在了身上,雨靴深深地踏进泥泞中拔不出来灌满了泥浆。队员们无法直立行走!“两条腿不行,我们就用四条!”王建带着队员们四肢并用爬行前进。一个打滑,他滚进了旁边的灌木丛中,坚硬的长刺扎得脸火辣辣的疼,肩上的工具此时似千今重担压得他挪不动身体。在齐膝的泥洼地里,连滚带爬,还要穿过一人多高被淹的包米地里去蒸个桑拿,包谷叶子划得脸上、手上全是口子,2公里路爬行了3小时,前来帮助施工队挖坑架线的村民激动地扔掉了手中的雨伞,冲进雨中帮这群泥人接过工具,“这么大的雨,真想不到你们还会赶来!”
回忆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工作组成员黄银龙说,公司党委副书记唐晓峰全天候坐阵生产一线指挥,负责技术、安全的管理人员日夜奔赴各个受灾村组跟踪抢修情况和进度,加班加点进行灾情统计和配送抢修物资。全体施工人员每天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各抢修现场,他们踩着洪灾留下的淤泥,在炎炎烈日中架线立杆,更换配电变压器和用户表计,各专业的密切协作,确保了按时如期恢复供电。
受灾群众的“主心骨”
无论是在旺起镇还是在四间村,“临时党支部”都是最显眼的去处,鲜红的党旗飘扬在驻地门前,成了受灾群众的“主心骨”。
四间村张平说:“洪水退去以后,望着满是污泥,脏兮兮的电器设备,真不知道这生活咋过,本来心里没啥底。现在好了,看到这面党旗,俺这心里就踏实了。”
临时党支部同时还是一个最热闹的去处。抢修队员李郁石不仅是队里最年轻的党员,而且还是修理家电的行家里手。被他视为“宝贝”的维修工具从不离身,这不,他的这门好手艺在灾区又有了用武之地,自从他给老乡迟伟家里修好了电冰箱的消息传开后,一到休息时间,就会有当地受灾群众把家里被水浸泡过的彩电、电饭锅、电磁炉等家用电器送到支部所在地。有时候他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虽然进驻灾区时间短暂,但是该公司的援建队伍却和当地居民结下了身后友谊。五保户张庆哲老汉看到抢修队员工作辛苦,但是吃的饭菜非常简单,便把家里积攒的鸭蛋送到驻地,给工作人员补补身子。村民李宝珍把自家地里没有被水淹到的黄瓜和茄子摘下来,送到党支部,非让大伙尝尝鲜。村里无论谁家有什么困难,都会到党支部驻地寻求帮助解决。
张庆哲老汉说:“真得好好感谢你们啊,你们为我们架起了线路不说,还尽心竭力的帮我们恢复生产自救,这让我们有了主心骨,心理不再觉得憋的慌。”提起磐石农电公司的临时党支部,村民们赞不绝口。
这些只是磐石农电公司抢修队伍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为尽快恢复供电,该公司38名抢修人员奔波奋战,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壮歌。那一双双熬红的眼睛、一张张晒黑的面庞、一个个疲惫的身躯都清晰地记录了一切,那是磐石农电人创造光明奇迹的力量之源,点亮了受灾群众的心灯! 王秋礼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