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农电标准化建设的风帆――吉林省桦甸市农电有限公司标准化建设工作纪实
2010-06-09 11:23:55 来源:崔周平
A-
A+
电力18讯: 巍巍长白山下、清清松花江畔,丹枫白桦掩映之处,群山环抱着一座北国金城--吉林省桦甸市。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桦甸市农电有限公司于2008年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一流县供电企业,企业的软硬件建设可以说具备了相当不错的基础。成绩面前,桦甸农电人没有满足,基于对开展农电企业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农供一体化管理必由之路的清醒认识,桦甸市农电公司加大了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力度。
夯实基础管理
桦甸市农电有限公司对"农电标准化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桦甸市农电公司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确保"农电标准化建设"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公司成立了以经理、书记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农电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企管办。公司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布置,综合研讨形成标准体系,按专业分工,落实任务、责任到各部室,再由部室细化落实到班组,班组落实到具体岗位,做到了层层把关,层层负责,增强了标准的严肃性。从而使公司制定的管理标准达到切实可行。此外,从各部门抽调一名责任心强、能力突出的同志兼任联络员,不定期组织联系,交流工作经验,研究"农电标准化建设"相关问题,使"农电标准化建设"快速推进。
农电标准化建设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在供电所,桦甸市农电公司根据标准化建设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还出台了《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实施草案》,在供电所设置"一长三员、一中两组"建制,实施"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组织管理模式。结合地方乡镇撤并进行供电所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后的供电所设所长、安全员、技术员、营销员岗位,按照专业化分工、营配分开、抄收分离的原则,设立生产班组、营销班组和服务中心,将供电所人员和农村电工按专业技能进行重新组合,明确各专业、岗位的职责,并定期进行考核。被撤消的原供电所保留营业网点,承担部分营业收费等工作,方便服务就近客户。
企业的良好运行,有赖于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完善。全面推行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实现了考核性工作指标化、日常性工作制度化、业务性工作流程化、基础性工作规范化。
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供电所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始终由公司主要领导主抓、企管办实施具体考核。公司通过网络由专人,对供电所实施每日检查、月专业考核,半年和年末现场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施管理。做到了网上考核和现场考核相结合,日常检查与半年、年末检查评比相结合,综合考核结果作为推先评优的决定性条件。通过完善业绩考核、过程考核、监控、激励等手段,激励员工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客观上推动了标准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保证了标准化建设工作高标准、高质量的进行。
桦甸市农电公司有计划的改善公司、供电所、变电所的办公环境。供电所设置值班室、工作室、备品备件室、安全工器具室、营业厅、视频监控室、活动室等。近两年来,公司相继拿出了1300万元投资新建和改造了公吉、夹皮沟等10个基层供电所办公楼和营业中心,建筑面积达7376平方米。2007年公司投资2829万元新建了9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楼,并投资100多万元,对办公桌椅和办公设备进行了更换,规范、统一了办公条件。
在电网建设上,更是想方设法,不吝投入。仅在2009年,就抢抓国家拉动内需而实施农网完善工程的机遇,争取项目和资金,完成投资5207.6万元。新建、改扩建变电站7座,投运66千伏送电线路13.489公里。
强化专业管理
积极开展两清理工作。完成了水库、鱼塘线路警示标志的增补设立91处、6822组,改造跨鱼塘线路169处、安装绝缘子拉线10987把,贯彻标准化设计思想,不断更新有载调压变压器,逐步实现设备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将原有电压监测仪40块更换为具备远程数据传输功能(GSM)的电压监测仪,方便了数据采集、减少了上报IC卡所需费用。通过数据实时上传,制定调压计划、极大的提高了电压质量。目前,变电所节能型有载调压变压器达到81%,节能型配电变压器达到100%,供电可靠率达到99.72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8.3%。 农配网标准化作业保障生产安全、质量高。全面开展农配网标准化作业,采取集中培训、观摩研讨、实地演练等方式,规范农电工的施工行为,提高他们的标准意识和技能水平。现场标准化作业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是现场生产、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工具,是优化作业方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种管理手段。它紧紧围绕安全、质量两条主线,实现安全与质量的综合控制。正确运用现场标准化作业,能使技术型人才的智慧得到很好的发挥。实现在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到目前为止共组织专业人员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42种,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卡121种,从根本上规范了供电所作业。
坚持推行标准化作业以来,人身伤亡事故率大幅度降低,至今没发生人身死亡事故,截止到2010年6月6日公司安全生产运行5070天。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对施工和检修的每一个细节都有质量标准,不做到就不能通过检查验收,起到了保证施工和检修质量的作用。人员业务素质得到提高。标准化作业规范了作业人员的行为,避免了其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解决了"该做"和"不该做"的问题,只做"该做"的,即指导书的内容。通过培训和现场指导,并进一步解决了作业人员"怎么做"的问题。技术资料得以规范。标准化作业将作业结束后填写各种相关记录、整理完善各种相关资料作为一项总结内容,作为其中一个必备的环节来控制,促进了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化管理。
线路损耗实施网上同步计算,自动生成。供电所10千伏线路平面图,0.4千伏线路平面图,设备台帐录入微机管理。计算程序对66kV、10kV和低压台区进行线损理论自动计算,并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对台区承包责任者进行考核。实行线损承包,动态管理,严格考核,重奖重罚。10千伏线损实行月考核,季度兑现,0.4千伏线损实行月考核,当月兑现。由此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指标"的激励机制,实现了企业效益和员工效益的共同提高。
2009年,桦甸市农电公司综合损失率完成5.86%,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各项线损值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以科技手段应用于标准化建设
桦甸市农电公司积极推广科技应用于管理标准化建设,促进管理水平上台阶。公司充分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公司各项业务。实施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及综合信息系统,实行电子化公文传递,无纸化办公。在公司所有供电所建成视频会议系统,做到了信息传递快速,节约办公费用,减少交通费用,避免交通事故。对供电所实行网上规范化管理,由专人对供电所的每日工作实时监控,对各种记录日日检查,月月考核。对营业收费大厅实行视频监控,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计量装置实时照相存档。供电所受理的换表业务,不论一次客户还是二次客户,均要对装出表和拆回表进行照相存档。照相内容包括了装出和拆回表铭牌上表示数、表号等内容,并要求换表照片文件要长期保管,严禁私自删除,此举有效地避免因私自拆表、换表而造成的计量表数更新不同步以及私自更改表数等情况的发生,保证了公司合法收益不受侵害。
实行居民用户的集抄。利用网络,实现台区总表和分表同步抄表,保证营配分离的有效实施,解决因抄表不同步,造成低压损失率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台区现状。同时也彻底地杜绝了估抄、漏抄、错抄等情况的发生。截止到2010年5月份,桦甸市农电公司共投资800余万元安装电子式电能表5万只,载波表1.5万只,综合台区计量箱全部更换成不锈钢计量箱,电流互感器全部采用了"S"级,进一步提高计量准确度,降低了线损。
推广科技应用于电网标准化建设,促进电网更坚强。配电网设备数量多、分布广,各项指标之间相互关联,计算复杂,电网分析依靠人工难以完成。对66千伏线路设备全部拍下照片,录入微机,有利于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开发农电配网综合分析系统,建立配电网评估体系,实现对配电网的量化分析。采用该系统后,仅在运行方式优化和电容器补偿两方面,每年可节省资金上百万元。
为了保证供电可靠率,桦甸市农电公司共投资45万余元安装电容器8942千乏,使公司产权的10千伏线路的功率因数全部达到0.9以上。为了保证设备可靠运行,我公司自筹资金100余万元对低压台区总数的20%进行改造,并达到"四无一达标"要求。
信息化建设加快了标准化建设步伐
牢固树立科技领先理念,注重先进科技应用,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桦甸市农电有限公司为推进农电信息化建设工作,率先在供、变电所实现全光纤通信,搭建数字化信息平台。
建成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供电所员工足不出户即可收看、收听国网公司、省市公司的会议实况,及时领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建成营业厅实时监控系统,公司和供电所营业网点之间实现了双向语音、图像实时传递,公司管理部门能实时掌握窗口营业状况,了解服务质量,及时纠正不规范服务行为。
建成OA办公自动化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全省联网和无纸化办公,所有公文全部实现电子流转,方便、快捷。
建成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网络系统,实现在线记录、查阅、统计、计算、分析等功能,公司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看供电所工作进展情况,指导供电所人员开展工作。
积极采用科技新技术,实行电量发行集抄,实现了台区总表和分表的同步抄表,保证了营配分离的有效实施。截止到2009年底,桦甸市农电公司共投资800余万元,安装电子式电能表5万只,载波表1.5万只,综合台区计量箱全部更换成不锈钢计量箱,电流互感器全部采用了"S"级,进一步提高计量准确度,降低了线损。
建成95598客户服务系统,实现了24小时受理业务咨询、信息查询、服务投诉和电力故障报修等功能,并与上级公司联网,实现了业务流转网上派单。在每个营业场所还增设了电子触摸屏,客户只要根据提示,就能看到需要的用电信息。
......
一直以来,由于方方面面条件的制约,农电企业在硬件设施、软件管理上都有着先天的不足和欠缺,但随着农电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实现农网坚强、管理农供一体化的目标一定可期!
作者单位:吉林省桦甸市农电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桦甸市农电有限公司于2008年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一流县供电企业,企业的软硬件建设可以说具备了相当不错的基础。成绩面前,桦甸农电人没有满足,基于对开展农电企业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农供一体化管理必由之路的清醒认识,桦甸市农电公司加大了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力度。
夯实基础管理
桦甸市农电有限公司对"农电标准化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桦甸市农电公司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确保"农电标准化建设"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公司成立了以经理、书记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农电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企管办。公司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布置,综合研讨形成标准体系,按专业分工,落实任务、责任到各部室,再由部室细化落实到班组,班组落实到具体岗位,做到了层层把关,层层负责,增强了标准的严肃性。从而使公司制定的管理标准达到切实可行。此外,从各部门抽调一名责任心强、能力突出的同志兼任联络员,不定期组织联系,交流工作经验,研究"农电标准化建设"相关问题,使"农电标准化建设"快速推进。
农电标准化建设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在供电所,桦甸市农电公司根据标准化建设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还出台了《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实施草案》,在供电所设置"一长三员、一中两组"建制,实施"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组织管理模式。结合地方乡镇撤并进行供电所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后的供电所设所长、安全员、技术员、营销员岗位,按照专业化分工、营配分开、抄收分离的原则,设立生产班组、营销班组和服务中心,将供电所人员和农村电工按专业技能进行重新组合,明确各专业、岗位的职责,并定期进行考核。被撤消的原供电所保留营业网点,承担部分营业收费等工作,方便服务就近客户。
企业的良好运行,有赖于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完善。全面推行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实现了考核性工作指标化、日常性工作制度化、业务性工作流程化、基础性工作规范化。
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供电所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始终由公司主要领导主抓、企管办实施具体考核。公司通过网络由专人,对供电所实施每日检查、月专业考核,半年和年末现场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施管理。做到了网上考核和现场考核相结合,日常检查与半年、年末检查评比相结合,综合考核结果作为推先评优的决定性条件。通过完善业绩考核、过程考核、监控、激励等手段,激励员工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客观上推动了标准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保证了标准化建设工作高标准、高质量的进行。
桦甸市农电公司有计划的改善公司、供电所、变电所的办公环境。供电所设置值班室、工作室、备品备件室、安全工器具室、营业厅、视频监控室、活动室等。近两年来,公司相继拿出了1300万元投资新建和改造了公吉、夹皮沟等10个基层供电所办公楼和营业中心,建筑面积达7376平方米。2007年公司投资2829万元新建了9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楼,并投资100多万元,对办公桌椅和办公设备进行了更换,规范、统一了办公条件。
在电网建设上,更是想方设法,不吝投入。仅在2009年,就抢抓国家拉动内需而实施农网完善工程的机遇,争取项目和资金,完成投资5207.6万元。新建、改扩建变电站7座,投运66千伏送电线路13.489公里。
强化专业管理
积极开展两清理工作。完成了水库、鱼塘线路警示标志的增补设立91处、6822组,改造跨鱼塘线路169处、安装绝缘子拉线10987把,贯彻标准化设计思想,不断更新有载调压变压器,逐步实现设备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将原有电压监测仪40块更换为具备远程数据传输功能(GSM)的电压监测仪,方便了数据采集、减少了上报IC卡所需费用。通过数据实时上传,制定调压计划、极大的提高了电压质量。目前,变电所节能型有载调压变压器达到81%,节能型配电变压器达到100%,供电可靠率达到99.72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8.3%。 农配网标准化作业保障生产安全、质量高。全面开展农配网标准化作业,采取集中培训、观摩研讨、实地演练等方式,规范农电工的施工行为,提高他们的标准意识和技能水平。现场标准化作业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是现场生产、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工具,是优化作业方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种管理手段。它紧紧围绕安全、质量两条主线,实现安全与质量的综合控制。正确运用现场标准化作业,能使技术型人才的智慧得到很好的发挥。实现在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到目前为止共组织专业人员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42种,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卡121种,从根本上规范了供电所作业。
坚持推行标准化作业以来,人身伤亡事故率大幅度降低,至今没发生人身死亡事故,截止到2010年6月6日公司安全生产运行5070天。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对施工和检修的每一个细节都有质量标准,不做到就不能通过检查验收,起到了保证施工和检修质量的作用。人员业务素质得到提高。标准化作业规范了作业人员的行为,避免了其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解决了"该做"和"不该做"的问题,只做"该做"的,即指导书的内容。通过培训和现场指导,并进一步解决了作业人员"怎么做"的问题。技术资料得以规范。标准化作业将作业结束后填写各种相关记录、整理完善各种相关资料作为一项总结内容,作为其中一个必备的环节来控制,促进了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化管理。
线路损耗实施网上同步计算,自动生成。供电所10千伏线路平面图,0.4千伏线路平面图,设备台帐录入微机管理。计算程序对66kV、10kV和低压台区进行线损理论自动计算,并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对台区承包责任者进行考核。实行线损承包,动态管理,严格考核,重奖重罚。10千伏线损实行月考核,季度兑现,0.4千伏线损实行月考核,当月兑现。由此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指标"的激励机制,实现了企业效益和员工效益的共同提高。
2009年,桦甸市农电公司综合损失率完成5.86%,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各项线损值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以科技手段应用于标准化建设
桦甸市农电公司积极推广科技应用于管理标准化建设,促进管理水平上台阶。公司充分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公司各项业务。实施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及综合信息系统,实行电子化公文传递,无纸化办公。在公司所有供电所建成视频会议系统,做到了信息传递快速,节约办公费用,减少交通费用,避免交通事故。对供电所实行网上规范化管理,由专人对供电所的每日工作实时监控,对各种记录日日检查,月月考核。对营业收费大厅实行视频监控,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计量装置实时照相存档。供电所受理的换表业务,不论一次客户还是二次客户,均要对装出表和拆回表进行照相存档。照相内容包括了装出和拆回表铭牌上表示数、表号等内容,并要求换表照片文件要长期保管,严禁私自删除,此举有效地避免因私自拆表、换表而造成的计量表数更新不同步以及私自更改表数等情况的发生,保证了公司合法收益不受侵害。
实行居民用户的集抄。利用网络,实现台区总表和分表同步抄表,保证营配分离的有效实施,解决因抄表不同步,造成低压损失率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台区现状。同时也彻底地杜绝了估抄、漏抄、错抄等情况的发生。截止到2010年5月份,桦甸市农电公司共投资800余万元安装电子式电能表5万只,载波表1.5万只,综合台区计量箱全部更换成不锈钢计量箱,电流互感器全部采用了"S"级,进一步提高计量准确度,降低了线损。
推广科技应用于电网标准化建设,促进电网更坚强。配电网设备数量多、分布广,各项指标之间相互关联,计算复杂,电网分析依靠人工难以完成。对66千伏线路设备全部拍下照片,录入微机,有利于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开发农电配网综合分析系统,建立配电网评估体系,实现对配电网的量化分析。采用该系统后,仅在运行方式优化和电容器补偿两方面,每年可节省资金上百万元。
为了保证供电可靠率,桦甸市农电公司共投资45万余元安装电容器8942千乏,使公司产权的10千伏线路的功率因数全部达到0.9以上。为了保证设备可靠运行,我公司自筹资金100余万元对低压台区总数的20%进行改造,并达到"四无一达标"要求。
信息化建设加快了标准化建设步伐
牢固树立科技领先理念,注重先进科技应用,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桦甸市农电有限公司为推进农电信息化建设工作,率先在供、变电所实现全光纤通信,搭建数字化信息平台。
建成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供电所员工足不出户即可收看、收听国网公司、省市公司的会议实况,及时领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建成营业厅实时监控系统,公司和供电所营业网点之间实现了双向语音、图像实时传递,公司管理部门能实时掌握窗口营业状况,了解服务质量,及时纠正不规范服务行为。
建成OA办公自动化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全省联网和无纸化办公,所有公文全部实现电子流转,方便、快捷。
建成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网络系统,实现在线记录、查阅、统计、计算、分析等功能,公司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看供电所工作进展情况,指导供电所人员开展工作。
积极采用科技新技术,实行电量发行集抄,实现了台区总表和分表的同步抄表,保证了营配分离的有效实施。截止到2009年底,桦甸市农电公司共投资800余万元,安装电子式电能表5万只,载波表1.5万只,综合台区计量箱全部更换成不锈钢计量箱,电流互感器全部采用了"S"级,进一步提高计量准确度,降低了线损。
建成95598客户服务系统,实现了24小时受理业务咨询、信息查询、服务投诉和电力故障报修等功能,并与上级公司联网,实现了业务流转网上派单。在每个营业场所还增设了电子触摸屏,客户只要根据提示,就能看到需要的用电信息。
......
一直以来,由于方方面面条件的制约,农电企业在硬件设施、软件管理上都有着先天的不足和欠缺,但随着农电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实现农网坚强、管理农供一体化的目标一定可期!
作者单位:吉林省桦甸市农电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