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为民铸和谐――记陕西商洛山阳供电分局小河供电所
2010-06-24 09:07:22 来源:杨舒雁
A-
A+
电力18讯: 6月12日,在陕西商洛市召开的全市2009年度获得省市级"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窗口单位和省级标兵" 单位表彰会上,副市长张荣珠代表陕西省人民政府,把一块"省级标兵单位"的奖牌颁发给商洛山阳供电分局小河供电所所长邓大文手中。这是该所近年来多次获得省部级荣誉后又获得的一次殊荣。
每一块奖牌、每一次荣誉的获得,都是全所职工用真诚之心诠释肩上之责的有力见证。
关爱弱势群体享誉山区
小河供电所成立于1978年, 1991年春节至今,小河镇政府和2万余群众不会忘记供电所职工,长期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感人事例,2所敬老院20多名孤寡老人更不会忘记20年来,供电所职工对他们那份胜似亲人般的关怀与温暖:像亲人一样,冬天为他们送去全新的棉被、棉衣、鞋、袜、电热毯;夏天为他们送去冰糖、水果、茶叶;每月按时为抽烟的老人送去1斤烟叶,平时,因工作路过敬老院时,职工都要进去和老人们聊天,嘘寒问暖,力所能及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老人们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日常坚持不懈关心照顾两所敬老院老人的同时,把每年12月30日定为慰问敬老院的"法定"日子,提前精心采购,从衣帽、被褥,大米、白面、大肉、油、盐到老人们喜欢吃的小食品,样样具备,历年来,在这些老人身上花费达15余万元之多。20年过去了,敬老院好多老人陆续作古,新的老人陆续进入,但全所职工对老人们那份至诚至真的牵挂从未间断,始终不离不弃这些穷"亲人"。他们的善举,在商洛、在山阳、在小河镇镇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尊老敬老的典型教材。
真诚服务赢来众口齐夸
小河镇,位于山阳县西北部,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曾是鄂豫陕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所在地。这里自然条件极差,经济十分落后,1984年以前,群众照明靠油灯,农产品加工靠人工,群众对用电的渴望非常强烈。
1984年10月小河供电所成立后,全所职工抱着让父老乡亲早日用上电,过上好日子的坚强决心,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翻山越岭,立杆架线,经过10年时间的艰苦奋斗和惊人的毅力,终于使小河供电所所辖的三乡一镇实现了"户户通电",比山阳县政府提出的 "村村通电"目标提前了3年,比全国农村实现"户户通电"目标整整提前了12年。
多年来,全所职工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使命感,时刻体现着和谐农电的和谐服务,与辖区用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始终与广大用户心连着心,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供电所的职工为"自己人"。每逢"三夏"大忙,职工主动带着所里自购的脱粒机,走村窜户为群众义务脱粒小麦;多少年来,只要用户一个电话,服务人员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从没有误时误事和投诉问题发生;每年除夕夜,为了让群众过好团圆喜庆的节日,职工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分组在几条负荷大的馈路中间来回巡视。小河街道群众不会忘记所上职工点点滴滴的真诚付出。有天晚上,街道商铺发生火灾,职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火,并一直奋战到凌晨,使被大火烧毁的22位用户的线路在次日全部恢复正常;河边的水泥桥坏了,职工带着工具和材料不声不响地去修补;义务打扫街道卫生、清运周边垃圾等是常事。政府各部门和驻地群众都说难得有小河供电所这样的"好邻居"。
标准化创建锦上添花
宽敞明亮的办公楼上,干净整洁的院落里,整体划一的企业形象标识随处可见,人文气息浓厚;收费大厅、用户接待室等"窗口"部位,设计新颖的上墙制度让人耳目一新,人性化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服务优质、管理规范、业务便捷、环境优雅",这是陆续到该所参观交流人员的真实感受,时时飘扬在村庄和田间地头的"邓大文便民服务队"的旗帜,更是小河镇的一道亮丽风景。
该所在创建过程中,总结出了"深、细、严、真"四字"真诀",不走过程,注重实际效果。
深化创建目标。提出了"硬件达标,软件提升,整体水平上台阶"的目标。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各项工作在软硬件上双飞跃。
细化管理。在不断总结管理经验的过程中,对照创建《细则》,找差距,举措施,求突破。
严格制度落实。抓制度落实,使健全的制度真正在管理中发挥应有作用,让一整套制度始终约束和指导职工 "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有效巩固和提高职工落实制度的自觉性。
真诚服务。在与该所所长邓大文的交谈中,深切体会到了"真"字的真谛。他说:人心换人心,供电所就是为基层群众服务的,是国网品牌形象的最前沿,只要你真抓实干、真诚付出、真心待人,就能赢来用户和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工作干起来就顺畅,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干不好的工作。
陕西商洛山阳供电分局
邮编:726400
每一块奖牌、每一次荣誉的获得,都是全所职工用真诚之心诠释肩上之责的有力见证。
关爱弱势群体享誉山区
小河供电所成立于1978年, 1991年春节至今,小河镇政府和2万余群众不会忘记供电所职工,长期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感人事例,2所敬老院20多名孤寡老人更不会忘记20年来,供电所职工对他们那份胜似亲人般的关怀与温暖:像亲人一样,冬天为他们送去全新的棉被、棉衣、鞋、袜、电热毯;夏天为他们送去冰糖、水果、茶叶;每月按时为抽烟的老人送去1斤烟叶,平时,因工作路过敬老院时,职工都要进去和老人们聊天,嘘寒问暖,力所能及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老人们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日常坚持不懈关心照顾两所敬老院老人的同时,把每年12月30日定为慰问敬老院的"法定"日子,提前精心采购,从衣帽、被褥,大米、白面、大肉、油、盐到老人们喜欢吃的小食品,样样具备,历年来,在这些老人身上花费达15余万元之多。20年过去了,敬老院好多老人陆续作古,新的老人陆续进入,但全所职工对老人们那份至诚至真的牵挂从未间断,始终不离不弃这些穷"亲人"。他们的善举,在商洛、在山阳、在小河镇镇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尊老敬老的典型教材。
真诚服务赢来众口齐夸
小河镇,位于山阳县西北部,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曾是鄂豫陕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所在地。这里自然条件极差,经济十分落后,1984年以前,群众照明靠油灯,农产品加工靠人工,群众对用电的渴望非常强烈。
1984年10月小河供电所成立后,全所职工抱着让父老乡亲早日用上电,过上好日子的坚强决心,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翻山越岭,立杆架线,经过10年时间的艰苦奋斗和惊人的毅力,终于使小河供电所所辖的三乡一镇实现了"户户通电",比山阳县政府提出的 "村村通电"目标提前了3年,比全国农村实现"户户通电"目标整整提前了12年。
多年来,全所职工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使命感,时刻体现着和谐农电的和谐服务,与辖区用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始终与广大用户心连着心,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供电所的职工为"自己人"。每逢"三夏"大忙,职工主动带着所里自购的脱粒机,走村窜户为群众义务脱粒小麦;多少年来,只要用户一个电话,服务人员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从没有误时误事和投诉问题发生;每年除夕夜,为了让群众过好团圆喜庆的节日,职工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分组在几条负荷大的馈路中间来回巡视。小河街道群众不会忘记所上职工点点滴滴的真诚付出。有天晚上,街道商铺发生火灾,职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火,并一直奋战到凌晨,使被大火烧毁的22位用户的线路在次日全部恢复正常;河边的水泥桥坏了,职工带着工具和材料不声不响地去修补;义务打扫街道卫生、清运周边垃圾等是常事。政府各部门和驻地群众都说难得有小河供电所这样的"好邻居"。
标准化创建锦上添花
宽敞明亮的办公楼上,干净整洁的院落里,整体划一的企业形象标识随处可见,人文气息浓厚;收费大厅、用户接待室等"窗口"部位,设计新颖的上墙制度让人耳目一新,人性化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服务优质、管理规范、业务便捷、环境优雅",这是陆续到该所参观交流人员的真实感受,时时飘扬在村庄和田间地头的"邓大文便民服务队"的旗帜,更是小河镇的一道亮丽风景。
该所在创建过程中,总结出了"深、细、严、真"四字"真诀",不走过程,注重实际效果。
深化创建目标。提出了"硬件达标,软件提升,整体水平上台阶"的目标。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各项工作在软硬件上双飞跃。
细化管理。在不断总结管理经验的过程中,对照创建《细则》,找差距,举措施,求突破。
严格制度落实。抓制度落实,使健全的制度真正在管理中发挥应有作用,让一整套制度始终约束和指导职工 "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有效巩固和提高职工落实制度的自觉性。
真诚服务。在与该所所长邓大文的交谈中,深切体会到了"真"字的真谛。他说:人心换人心,供电所就是为基层群众服务的,是国网品牌形象的最前沿,只要你真抓实干、真诚付出、真心待人,就能赢来用户和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工作干起来就顺畅,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干不好的工作。
陕西商洛山阳供电分局
邮编:726400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