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奏凯歌――桐城供电公司助力“皖电东送”
2010-05-26 08:42:30 来源:方芳
A-
A+
电力18讯: 2010年5月18 日18 时 26 分,对于安庆电力人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这一天,安庆首座500千伏电站――“文都变”正式投运,标志着安庆主电网从220千伏升级到500千伏,步入全新的“超高压时代”。
作为“皖电东送”西通道中的一个枢纽变电站,文都变填补了皖西南边区500千伏变电站布点的空白,这座电压等级高、容量更大、科技含量更高的新型变电站,将担负起支撑皖西南边区电网的历史重任。文都变的建成投运,也结束了安庆电网受制于220kV供电能力的状况,极大地提高了安庆电网网架结构的稳定性和电力输送能力,为“皖江城市带”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扫清通道 策马扬鞭
2008年10月28日,座落于安徽省桐城市大关镇青龙村的文都变正式开工。当施工单位安徽省送变电公司在青龙村打下变电站围墙的第一桩时,配合开工的桐城供电公司员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只有他们明白,定下这第一桩,磨破了多少嘴皮子,踏破了多少双鞋底。
早在2007年10月8日,受省公司委托,省电力设计院就初步选定了文都变的站址,由于座落在桐城市,桐城供电公司便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前期协调配合工作。伴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电网建设的基本条件――项目前期征地、青赔等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棘手,难度也在增大。
文都变的初步选址定在该市大关镇的工业园规划区内,为保障施工用电还需要架设专线,但由于政府前期并未将临时用电方案纳入总体规划,项目用电一时搁浅。一面是工期要求十分紧张,一面是地方政府迟迟未批,桐城供电公司主动请缨,向桐城市委、市政府进行专题汇报,并以信息专报、征询意见函等形式,阐明500千伏变电站对于改善电网网架结构的重大意义,汇报变电站建成将大大提高供电能力、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为整个本地区提供更可靠的电源,积极争取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真诚沟通、科学化解换来了回报,2008年4月17日,桐城市分管副市长主持召集各相关单位,专题研究文都变线路走向调整问题,并以《会议纪要》进行了明确。
线路走向确定了,仅仅是落实在图纸上,接下来还有更复杂的征地工作。由于500千伏变电站涉及其配套的220kV的送出线路,路径长、范围广,需要跨越多条公路和电力、通信线路,杆塔基础占地,测量配合等前期协调工作的重点就是与多个主管部门及广大的农户一一沟通。参与协调的桐城公司员工说,说白了就是磨嘴皮子,一遍一遍地解释,一趟一趟地跑。时值夏季,他们顶着烈日,先后前去建设局、国土局、交通局、环保局等14个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分别汇报项目,征询意见,请求答复,终于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办理了所有的审批手续,获得政府及其部门许可签章31个(次)。工程开工后他们又陪同工程施工单位,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征地的农户家里,一家家做工作,宣传政策,并将青苗赔偿逐家逐户地送到,为工程顺利开工扫清了障碍,打通了通道。
强烈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让电网公司与地方政府、老百姓之间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建设坚强电网是合作共赢的局面。前进的障碍已经扫除,奋进者当策马扬鞭,砥砺前行。
坚强盾牌 全力护航
文都变作为安徽省“十一五”电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获得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管理流动红旗。这面红旗是施工人员心血的凝集,更是建设单位的严格和细致的工作作风的体现;是各相关单位的精诚合作成果,也记录了坚强盾牌的桐城供电公司的一份坚韧。
大批施工人员进驻桐城,后勤保障工作必须提前。桐城公司无偿提供了多处地点,解决了工程施工人员办公、生活、工器具堆放等后顾之忧。文都变地处较为偏远的地区,施工工地没有自来水,桐城公司积极向当地自来水厂争取,在短短的两天内为文都变架设了专用的自来水管,为项目顺利开工赢得了时间,争取了进度。
架设电力线路自勘测到施工放线,无不与通道内的房屋、树木等地表附属物自然成为矛盾体。扫清障碍,方能绘就“通天大道”。由于地处丘陵,许多村民种植各种生长周期快的树木,部分群众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没有认识到所植树木对即将建成的超高压电力线路造成的危害;规划建设的超高压线路及通道保护区不得不跨越下方的已建成的民房,这是必须清除的线路施工和安全运行障碍,少数人不理解、不配合、不愿意拆除这些障碍,甚至态度蛮横、百般阻挠清障,一时间施工单位停工,建设单位心急如焚,如果障碍不除,将极大地影响施工安全和进度。关键时刻,桐城公司的领导和员工的身影出现了,走千家,访百户,宣传车走村串乡,一边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农户理解清障的意义,一边对极个别“钉子户”加大力度,在公安、林业部门的配合下,强行拆除和砍伐,还电力线路通道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为文都变的安全施工保架护航。
行胜于言 矢至跨越
文都变工程能取得节节胜利,得益于施工人员的辛勤努力,也离不开后勤保障的不遗余力。工程一开工就必须保障施工用电,按照前期规划,桐城公司为工程架设了一条10千伏专线、一台200千伏安专变。随着施工进度的加快,安装调试后发现变压器容量明显不足,供电可靠性不高。桐城公司立即重新在35kV孔卅线下架设了一台315千伏安35kV直配变并进行线路改造,为保证工程的施工增加了动力。
500千伏线路需要跨越桐城公司辖区内的多条低压线路和通信线路,跨越时必须达到规定的安全距离。为了改让文都变的线路,桐城公司毅然舍弃了公司的“小利益”,全力保障“五十万”建设的“大利益”。2008、2009两年内,公司分别对所属孔卅线、平卅线、平桃线等7条35千伏、10千伏及低压线路进行移杆改造;为了抢时间抓进度,公司在4天内办理了迁移电信、移动公司的通信线路等原本难以完成的工作,为文都变超高压线路让出了通道。
为保证施工安全,每当超高压线路跨越低压线路放线施工时,虽涉及到不同的供电范围,桐城公司多次召开专题内部协调会,服从和服务于文都变建设的大局,在办理相关手续后立即停电,舍弃了“小单位”的利益,并无条件地保障工程建设,从不因此影响工程施工,为文都变的工程施工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据不完全统计,仅线路改造和施工停电,桐城公司为此损失供电量达9百余万千瓦时。
舍小家,保大家。桐城供电公司主动承担责任义务,想方设法保障配套设施,积极为超高压建设服务,为国网公司全面推进“三集五大”、实现“一强三优” 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皖电东送”铺路助力。
有付出就有回报,桐城公司的默默付出,换来的是500千伏变电站的成功投运,换来的是地区的电网坚强。以500千伏文都变为电源点、220千伏线路为网架的电网结构,能满足安庆地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负荷持续增长的需要,必将电网助推地区经济腾飞,实现科学发展!
通联:安徽省桐城供电公司 (邮编:231400)
作为“皖电东送”西通道中的一个枢纽变电站,文都变填补了皖西南边区500千伏变电站布点的空白,这座电压等级高、容量更大、科技含量更高的新型变电站,将担负起支撑皖西南边区电网的历史重任。文都变的建成投运,也结束了安庆电网受制于220kV供电能力的状况,极大地提高了安庆电网网架结构的稳定性和电力输送能力,为“皖江城市带”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扫清通道 策马扬鞭
2008年10月28日,座落于安徽省桐城市大关镇青龙村的文都变正式开工。当施工单位安徽省送变电公司在青龙村打下变电站围墙的第一桩时,配合开工的桐城供电公司员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只有他们明白,定下这第一桩,磨破了多少嘴皮子,踏破了多少双鞋底。
早在2007年10月8日,受省公司委托,省电力设计院就初步选定了文都变的站址,由于座落在桐城市,桐城供电公司便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前期协调配合工作。伴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电网建设的基本条件――项目前期征地、青赔等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棘手,难度也在增大。
文都变的初步选址定在该市大关镇的工业园规划区内,为保障施工用电还需要架设专线,但由于政府前期并未将临时用电方案纳入总体规划,项目用电一时搁浅。一面是工期要求十分紧张,一面是地方政府迟迟未批,桐城供电公司主动请缨,向桐城市委、市政府进行专题汇报,并以信息专报、征询意见函等形式,阐明500千伏变电站对于改善电网网架结构的重大意义,汇报变电站建成将大大提高供电能力、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为整个本地区提供更可靠的电源,积极争取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真诚沟通、科学化解换来了回报,2008年4月17日,桐城市分管副市长主持召集各相关单位,专题研究文都变线路走向调整问题,并以《会议纪要》进行了明确。
线路走向确定了,仅仅是落实在图纸上,接下来还有更复杂的征地工作。由于500千伏变电站涉及其配套的220kV的送出线路,路径长、范围广,需要跨越多条公路和电力、通信线路,杆塔基础占地,测量配合等前期协调工作的重点就是与多个主管部门及广大的农户一一沟通。参与协调的桐城公司员工说,说白了就是磨嘴皮子,一遍一遍地解释,一趟一趟地跑。时值夏季,他们顶着烈日,先后前去建设局、国土局、交通局、环保局等14个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分别汇报项目,征询意见,请求答复,终于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办理了所有的审批手续,获得政府及其部门许可签章31个(次)。工程开工后他们又陪同工程施工单位,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征地的农户家里,一家家做工作,宣传政策,并将青苗赔偿逐家逐户地送到,为工程顺利开工扫清了障碍,打通了通道。
强烈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让电网公司与地方政府、老百姓之间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建设坚强电网是合作共赢的局面。前进的障碍已经扫除,奋进者当策马扬鞭,砥砺前行。
坚强盾牌 全力护航
文都变作为安徽省“十一五”电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获得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管理流动红旗。这面红旗是施工人员心血的凝集,更是建设单位的严格和细致的工作作风的体现;是各相关单位的精诚合作成果,也记录了坚强盾牌的桐城供电公司的一份坚韧。
大批施工人员进驻桐城,后勤保障工作必须提前。桐城公司无偿提供了多处地点,解决了工程施工人员办公、生活、工器具堆放等后顾之忧。文都变地处较为偏远的地区,施工工地没有自来水,桐城公司积极向当地自来水厂争取,在短短的两天内为文都变架设了专用的自来水管,为项目顺利开工赢得了时间,争取了进度。
架设电力线路自勘测到施工放线,无不与通道内的房屋、树木等地表附属物自然成为矛盾体。扫清障碍,方能绘就“通天大道”。由于地处丘陵,许多村民种植各种生长周期快的树木,部分群众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没有认识到所植树木对即将建成的超高压电力线路造成的危害;规划建设的超高压线路及通道保护区不得不跨越下方的已建成的民房,这是必须清除的线路施工和安全运行障碍,少数人不理解、不配合、不愿意拆除这些障碍,甚至态度蛮横、百般阻挠清障,一时间施工单位停工,建设单位心急如焚,如果障碍不除,将极大地影响施工安全和进度。关键时刻,桐城公司的领导和员工的身影出现了,走千家,访百户,宣传车走村串乡,一边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农户理解清障的意义,一边对极个别“钉子户”加大力度,在公安、林业部门的配合下,强行拆除和砍伐,还电力线路通道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为文都变的安全施工保架护航。
行胜于言 矢至跨越
文都变工程能取得节节胜利,得益于施工人员的辛勤努力,也离不开后勤保障的不遗余力。工程一开工就必须保障施工用电,按照前期规划,桐城公司为工程架设了一条10千伏专线、一台200千伏安专变。随着施工进度的加快,安装调试后发现变压器容量明显不足,供电可靠性不高。桐城公司立即重新在35kV孔卅线下架设了一台315千伏安35kV直配变并进行线路改造,为保证工程的施工增加了动力。
500千伏线路需要跨越桐城公司辖区内的多条低压线路和通信线路,跨越时必须达到规定的安全距离。为了改让文都变的线路,桐城公司毅然舍弃了公司的“小利益”,全力保障“五十万”建设的“大利益”。2008、2009两年内,公司分别对所属孔卅线、平卅线、平桃线等7条35千伏、10千伏及低压线路进行移杆改造;为了抢时间抓进度,公司在4天内办理了迁移电信、移动公司的通信线路等原本难以完成的工作,为文都变超高压线路让出了通道。
为保证施工安全,每当超高压线路跨越低压线路放线施工时,虽涉及到不同的供电范围,桐城公司多次召开专题内部协调会,服从和服务于文都变建设的大局,在办理相关手续后立即停电,舍弃了“小单位”的利益,并无条件地保障工程建设,从不因此影响工程施工,为文都变的工程施工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据不完全统计,仅线路改造和施工停电,桐城公司为此损失供电量达9百余万千瓦时。
舍小家,保大家。桐城供电公司主动承担责任义务,想方设法保障配套设施,积极为超高压建设服务,为国网公司全面推进“三集五大”、实现“一强三优” 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皖电东送”铺路助力。
有付出就有回报,桐城公司的默默付出,换来的是500千伏变电站的成功投运,换来的是地区的电网坚强。以500千伏文都变为电源点、220千伏线路为网架的电网结构,能满足安庆地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负荷持续增长的需要,必将电网助推地区经济腾飞,实现科学发展!
通联:安徽省桐城供电公司 (邮编:231400)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