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山乡入画卷――记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供电所
2010-05-27 13:04:51 来源:王秋礼
A-
A+
电力18讯: 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供电所地处磐石市东南部。所内现有员工39名,辖区拥有10千伏配电线路308公里;0.4千伏低压线路331公里。肩负着所辖3个乡,48个行政村,176个自然屯,2万用电客户,8万人口的生产和生活供用电管理工作。截止到5月25,已连续实现安全生产6870天。随着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农网电力需求量逐年增大,年售电量达5千万千瓦时。
作为维护地方经济发展畅通的国有电力企业,多年来,烟筒山供电所一直把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履行电力企业社会责任,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他们用微笑诠释着“尽心服务,尽力先行”的服务理念,不分日夜寒暑地穿梭在烟筒山、官马、小力河等各乡镇村屯,以“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塑造了真诚、开放、进取、自律的供电企业形象,用奉献的双手谱写着一曲曲磐石市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和谐乐章……。
坚强电网富了乡镇经济
日前,笔者在烟筒山供电所营业大厅的电子屏幕上,看到一张大幅烟筒山电网地理接线图,上面密密麻麻的分布着变电所和输变电线路标识。
据烟筒山供电所所长张正民介绍,近几年来,烟筒山镇经济发展一路窜高,仅2004年至2009年五年间,全镇GDP就由12.17亿元攀升至97.56亿元,为满足负荷发展,解决供用电双方的用电需求,我们在公司生产费用非常紧张的前提下,争取农网完善建设资金1825万元,新建66千伏变电站1座,新增主变容量3万千伏安,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24.68公里。同时,针对网架结构薄弱,投入资金251万元,对烟筒山义青等17个行政村和26个再就业农业园区、53个养殖园区实施配电网络改造,新增、更换配变168台,改造0.4千伏线路34公里。改造后,综合损失率与同期相比降低3.3个百分点。售电增长也由最初的不足百万到实现5千万千瓦时的全方位跨越,如今供电网络这张“晴雨表”,已生动地彰现出烟筒山镇经济快速增长的优美曲线。
烟筒山镇镇党委书记形象地称赞烟筒山供电所为“电黄牛”,说烟筒山镇能够成功实现经济跨越,始终要感谢供电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真诚相助。
配电网络改造乐了农民兄弟
烟筒山镇承德村,是生产车床、模具为主的家庭小作坊企业集聚地。过去每当遇到高峰负荷用电期,家家户户门口都摆出一台发电机。隔天就要停电一次,一遇上停电,整个村子都窿窿作响,被人戏称为“承德发电村”。
为提高供电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烟筒山供电所按照“新农村电气化村”试点建设村标准,投资近52万元,对该村配电网络进行改造,共新增配电变压器13台,新增容量690千伏安,改造高低压线路18.955千米,受益农户达1200余户。如今,“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电网结构,让这些商铺门前的小型发电机已经被逐渐遗忘在角落,蒙上厚厚的一层灰。
挣钱的路广了。由于在用电上没有后顾之忧,村里的加工业、经营业、运输业、养殖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可以说,家家都有挣钱的路,人人都有来钱的活。村民朱玉盛过去穷得叮当响,今年在村里建起了磨米加工厂,开张仅两个月,净收入却超过七千四百元。
劳动强度降了。过去,村里人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出大力流大汗。现在则是收种有机器,浇地有机井,吃粮磨米有电机。正在玉米楼晾晒玉米的栾思域老汉说:过去干啥都是人海战术,现在全靠电。我家种的两晌稻地,用水泵浇灌四个小时就行了。你说这电用得多省力省心。
村支书刘玉保感叹地说:“有了充足的电能后,发展就是不一样啊!通过开办远程教育,我们村大部分村民从中学习并掌握到了许多有用的科技知识。规模性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村民们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现在,全体村民对电的依赖感是越来越强烈。可以这么说,没有质优价廉的电能,我们村就不会有今天的这个样子。”
金杯、银杯,不如咱百姓的口碑
5月25日一早,烟筒山镇杏树村村民张宝华便来到自家的磨米加工厂就里里外外忙乎开来。自从三月初他申请的用电许可手续办妥后,老张基本每天如此,虽然忙,但老张忙得高兴,因为多年来办厂的梦终于实现了。
张宝华原是烟筒山镇粮库的一名管理人员,一直负责精米加工,论水平、论技术在当地可是首屈一指。自从粮食系统改制后,张宝华买断工龄回乡务农。这几年,他看着周围村民靠办种植、养殖业纷纷走上了致富路,也想重操旧业办磨米加工厂,但由于他家用电的村西80KVA配变已经满负荷运行,他的办厂想法一直没有能实现。
今年一月份,杏树村实施农网完善工程改造,不但加大了线径,把进户线换成了集束线,而且还在村里改造和新增了5台配电变压器,并给家家都安装了漏电保护器。安全、方便、快捷的电能终于圆了他办厂的梦。
聊起供电优质服务工作,张宝华直竖大拇指,赞不绝口,用他的话说,如果谁家碰上了用电问题,只要一个电话,电工们马上就来,干完活儿就走,留吃饭都不吃。
看我们边记边笑,张宝华更急切地告诉我们,“你办厂,我送电。”烟筒山供电所根据村民办厂的需求,科学规划台区建设,你看,前些天我们村里建粮食烘干塔,变压器需要增容,一个电话,人家供电所来人现场办理了所有用电手续,实行的是报装、架线、验收、通电、报修“一条龙”服务,需要支持的工作一刻也不耽误。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烟筒山供电所倡导的“您的一个电话,其他事情由我们来做”的零距离服务理念,就像一缕阳光,温暖了农村千家万户,不断发展壮大、日益坚强的电网,不仅给中小企业插上了强劲的翅膀,同时也成为村民生活奔小康的助推器!
磐石市农电有限公司
作为维护地方经济发展畅通的国有电力企业,多年来,烟筒山供电所一直把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履行电力企业社会责任,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他们用微笑诠释着“尽心服务,尽力先行”的服务理念,不分日夜寒暑地穿梭在烟筒山、官马、小力河等各乡镇村屯,以“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塑造了真诚、开放、进取、自律的供电企业形象,用奉献的双手谱写着一曲曲磐石市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和谐乐章……。
坚强电网富了乡镇经济
日前,笔者在烟筒山供电所营业大厅的电子屏幕上,看到一张大幅烟筒山电网地理接线图,上面密密麻麻的分布着变电所和输变电线路标识。
据烟筒山供电所所长张正民介绍,近几年来,烟筒山镇经济发展一路窜高,仅2004年至2009年五年间,全镇GDP就由12.17亿元攀升至97.56亿元,为满足负荷发展,解决供用电双方的用电需求,我们在公司生产费用非常紧张的前提下,争取农网完善建设资金1825万元,新建66千伏变电站1座,新增主变容量3万千伏安,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24.68公里。同时,针对网架结构薄弱,投入资金251万元,对烟筒山义青等17个行政村和26个再就业农业园区、53个养殖园区实施配电网络改造,新增、更换配变168台,改造0.4千伏线路34公里。改造后,综合损失率与同期相比降低3.3个百分点。售电增长也由最初的不足百万到实现5千万千瓦时的全方位跨越,如今供电网络这张“晴雨表”,已生动地彰现出烟筒山镇经济快速增长的优美曲线。
烟筒山镇镇党委书记形象地称赞烟筒山供电所为“电黄牛”,说烟筒山镇能够成功实现经济跨越,始终要感谢供电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真诚相助。
配电网络改造乐了农民兄弟
烟筒山镇承德村,是生产车床、模具为主的家庭小作坊企业集聚地。过去每当遇到高峰负荷用电期,家家户户门口都摆出一台发电机。隔天就要停电一次,一遇上停电,整个村子都窿窿作响,被人戏称为“承德发电村”。
为提高供电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烟筒山供电所按照“新农村电气化村”试点建设村标准,投资近52万元,对该村配电网络进行改造,共新增配电变压器13台,新增容量690千伏安,改造高低压线路18.955千米,受益农户达1200余户。如今,“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电网结构,让这些商铺门前的小型发电机已经被逐渐遗忘在角落,蒙上厚厚的一层灰。
挣钱的路广了。由于在用电上没有后顾之忧,村里的加工业、经营业、运输业、养殖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可以说,家家都有挣钱的路,人人都有来钱的活。村民朱玉盛过去穷得叮当响,今年在村里建起了磨米加工厂,开张仅两个月,净收入却超过七千四百元。
劳动强度降了。过去,村里人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出大力流大汗。现在则是收种有机器,浇地有机井,吃粮磨米有电机。正在玉米楼晾晒玉米的栾思域老汉说:过去干啥都是人海战术,现在全靠电。我家种的两晌稻地,用水泵浇灌四个小时就行了。你说这电用得多省力省心。
村支书刘玉保感叹地说:“有了充足的电能后,发展就是不一样啊!通过开办远程教育,我们村大部分村民从中学习并掌握到了许多有用的科技知识。规模性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村民们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现在,全体村民对电的依赖感是越来越强烈。可以这么说,没有质优价廉的电能,我们村就不会有今天的这个样子。”
金杯、银杯,不如咱百姓的口碑
5月25日一早,烟筒山镇杏树村村民张宝华便来到自家的磨米加工厂就里里外外忙乎开来。自从三月初他申请的用电许可手续办妥后,老张基本每天如此,虽然忙,但老张忙得高兴,因为多年来办厂的梦终于实现了。
张宝华原是烟筒山镇粮库的一名管理人员,一直负责精米加工,论水平、论技术在当地可是首屈一指。自从粮食系统改制后,张宝华买断工龄回乡务农。这几年,他看着周围村民靠办种植、养殖业纷纷走上了致富路,也想重操旧业办磨米加工厂,但由于他家用电的村西80KVA配变已经满负荷运行,他的办厂想法一直没有能实现。
今年一月份,杏树村实施农网完善工程改造,不但加大了线径,把进户线换成了集束线,而且还在村里改造和新增了5台配电变压器,并给家家都安装了漏电保护器。安全、方便、快捷的电能终于圆了他办厂的梦。
聊起供电优质服务工作,张宝华直竖大拇指,赞不绝口,用他的话说,如果谁家碰上了用电问题,只要一个电话,电工们马上就来,干完活儿就走,留吃饭都不吃。
看我们边记边笑,张宝华更急切地告诉我们,“你办厂,我送电。”烟筒山供电所根据村民办厂的需求,科学规划台区建设,你看,前些天我们村里建粮食烘干塔,变压器需要增容,一个电话,人家供电所来人现场办理了所有用电手续,实行的是报装、架线、验收、通电、报修“一条龙”服务,需要支持的工作一刻也不耽误。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烟筒山供电所倡导的“您的一个电话,其他事情由我们来做”的零距离服务理念,就像一缕阳光,温暖了农村千家万户,不断发展壮大、日益坚强的电网,不仅给中小企业插上了强劲的翅膀,同时也成为村民生活奔小康的助推器!
磐石市农电有限公司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