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抗旱――威宁电力局斗古乡电力服务站助农抗旱侧记
2010-04-08 16:22:09 来源:刘定琴 解伟 胡寅斐
A-
A+
电力18讯: “天这么干,老火了……”这是斗古乡老百姓焦急的期盼。
“怎么办?不等不靠开展生活生产自救,寻找水源解决燃眉之急。”斗古乡赵德文书记的一番话,仿佛在干旱已久的村民心中点亮了一盏希望的明灯。
有着贵州“西藏”,“阳光城”之称的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受百年一遇的特重干旱天气影响,旱情持续加剧,农田龟裂、池塘见底、秧苗旱死、人畜饮水告急!全县受旱面积、受灾人口均创历史之最。大部分农作物和经济果林面临绝收。就连贵州最大天然淡水湖――威宁草海国家自然保护区也因旱“缩水”,黑颈鹤耐不住旱情提前迁徙。抗旱救灾工作形势十分严竣。
位于威宁县城西面的斗古乡,与云南曲靖隔河相望,距离威宁县城88公里。自去年入冬到现在以来,冬旱联着春旱,有近60%的村组不同程度受灾。政府多方筹集资金,拟投资30万元采用五级提水的方法,从垂直高度为800米的牛栏江畔架线抽水,以解决斗古乡上关、中关、松坪3个村的人畜饮水难题,解决村民春耕用水之需。
灾情就是命令。架电抽水,刻不容缓……
一接到乡长马建云打来的威宁县县委县政府关于抗旱救灾的紧急通知后,威宁电力局下属的斗古乡电力服务站义无反顾地举起了“大灾面前,众志成城,保供电,保民生”的大旗。
上午一大早,斗古服务站唐升国站长召集全站人员紧急集合,将当前抗旱救灾的形势和威宁电力局“全力支持抗旱”的指示精神进行了传达。并下令由6名农电职工组成精兵强将投入到突击架线施工,“抗大旱、保民生、促生产”的救灾施工一线中去。
经工作人员现场勘察后,施工方案在当天中午就被完全确定下来。紧急情况之下,只能先从本所有限的资源中调整出一台50KVA的变压器,安装在中关村凉风台,作为抗旱抽水之用。
做事一项认真的解所长,在施工之前就对危险点进行了认真细致分析,安排人员编制了施工安全措施和悬崖踩空坠崖防护及落石砸伤保护措施。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每一项作业都要按预定方案执行。
施工现场,电力职工正在进行架线和变压器安装工作……
太旱了,整个大地像着了火,悬崖边上冒着一股股热腾腾的气流。山高坡陡,路窄难行。施工的期限却只有5天。江边、半岩上,安装人员小心翼翼地攀爬,电缆线也在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
据施工人员介绍,在这悬岩上,每攀爬一次就要花去近3个小时的时间,体力的消耗也十分大。上下一次悬崖的喝水量是一个平常人的5倍以上。出汗相当多。施工下来,衣裤上尽是一块一块的花“地图”。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全部完成全部电力安装工作,困难还是很大的。为了抢工期、赶进度,大伙饿了就啃方便面;口干舌燥时,就用天然的牛栏江水解渴;困了就轮流在岩石上休息。
施工期间,所里派出办公室人员挨家挨户统计职工家庭的用水量,购买了3车饮用水送到施工人员家中,以解决施工家庭用水之忧。全心思投入到这场救灾攻坚战中去。
施工人员小唐说,“山路非常陡,也异常狭窄。在这样的地方架线,说有多危险就有多危险。一段叫猴子崖的地方,我简直就不敢往下看。只能背贴着岩面小心谨慎的用绳索放下电缆,接通电缆后,本人就不由自主地瘫坐在地上了,久久回不过神来。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害怕呢。”
安装变压器的当天,大凡没有急事要办的村民都赶来帮忙。有的清理道路;有的从家里边拿起木杠;有的拿起大麻绳帮助服务站人员拉起半吨重的变压器。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经过5天56个小时的突击施工,820米的电力线路被全线架通,一台泛着银白色亮光的变压器稳稳地坐在了台架上。斗古乡3个村,1076户人家,1276亩耕地、3万余株优质苹果树、7200余头牲畜的饮水难题得到缓解。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当乡里的老百姓伸出大拇指对电力职工的惊人之举进行夸奖时。他们只有一句简朴话语:“一切为了抗旱,我们无怨无悔。”
据不完全统计,载止到4月6日,威宁电力局向灾区捐款60320元。投入抗旱人力45人次,抗旱车辆11台次,抗旱应急发电机1台次,抗旱新装变压器2台(折合人民币36000多元),抗旱新架设线路10kv线路0.79公里,低压线路0.18公里,受理抗旱报装项目3项,解决旱区饮水1000人,解决旱区灌溉30多亩。
贵州省毕节地区毕节市桂花路14号毕节供电局
“怎么办?不等不靠开展生活生产自救,寻找水源解决燃眉之急。”斗古乡赵德文书记的一番话,仿佛在干旱已久的村民心中点亮了一盏希望的明灯。
有着贵州“西藏”,“阳光城”之称的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受百年一遇的特重干旱天气影响,旱情持续加剧,农田龟裂、池塘见底、秧苗旱死、人畜饮水告急!全县受旱面积、受灾人口均创历史之最。大部分农作物和经济果林面临绝收。就连贵州最大天然淡水湖――威宁草海国家自然保护区也因旱“缩水”,黑颈鹤耐不住旱情提前迁徙。抗旱救灾工作形势十分严竣。
位于威宁县城西面的斗古乡,与云南曲靖隔河相望,距离威宁县城88公里。自去年入冬到现在以来,冬旱联着春旱,有近60%的村组不同程度受灾。政府多方筹集资金,拟投资30万元采用五级提水的方法,从垂直高度为800米的牛栏江畔架线抽水,以解决斗古乡上关、中关、松坪3个村的人畜饮水难题,解决村民春耕用水之需。
灾情就是命令。架电抽水,刻不容缓……
一接到乡长马建云打来的威宁县县委县政府关于抗旱救灾的紧急通知后,威宁电力局下属的斗古乡电力服务站义无反顾地举起了“大灾面前,众志成城,保供电,保民生”的大旗。
上午一大早,斗古服务站唐升国站长召集全站人员紧急集合,将当前抗旱救灾的形势和威宁电力局“全力支持抗旱”的指示精神进行了传达。并下令由6名农电职工组成精兵强将投入到突击架线施工,“抗大旱、保民生、促生产”的救灾施工一线中去。
经工作人员现场勘察后,施工方案在当天中午就被完全确定下来。紧急情况之下,只能先从本所有限的资源中调整出一台50KVA的变压器,安装在中关村凉风台,作为抗旱抽水之用。
做事一项认真的解所长,在施工之前就对危险点进行了认真细致分析,安排人员编制了施工安全措施和悬崖踩空坠崖防护及落石砸伤保护措施。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每一项作业都要按预定方案执行。
施工现场,电力职工正在进行架线和变压器安装工作……
太旱了,整个大地像着了火,悬崖边上冒着一股股热腾腾的气流。山高坡陡,路窄难行。施工的期限却只有5天。江边、半岩上,安装人员小心翼翼地攀爬,电缆线也在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
据施工人员介绍,在这悬岩上,每攀爬一次就要花去近3个小时的时间,体力的消耗也十分大。上下一次悬崖的喝水量是一个平常人的5倍以上。出汗相当多。施工下来,衣裤上尽是一块一块的花“地图”。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全部完成全部电力安装工作,困难还是很大的。为了抢工期、赶进度,大伙饿了就啃方便面;口干舌燥时,就用天然的牛栏江水解渴;困了就轮流在岩石上休息。
施工期间,所里派出办公室人员挨家挨户统计职工家庭的用水量,购买了3车饮用水送到施工人员家中,以解决施工家庭用水之忧。全心思投入到这场救灾攻坚战中去。
施工人员小唐说,“山路非常陡,也异常狭窄。在这样的地方架线,说有多危险就有多危险。一段叫猴子崖的地方,我简直就不敢往下看。只能背贴着岩面小心谨慎的用绳索放下电缆,接通电缆后,本人就不由自主地瘫坐在地上了,久久回不过神来。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害怕呢。”
安装变压器的当天,大凡没有急事要办的村民都赶来帮忙。有的清理道路;有的从家里边拿起木杠;有的拿起大麻绳帮助服务站人员拉起半吨重的变压器。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经过5天56个小时的突击施工,820米的电力线路被全线架通,一台泛着银白色亮光的变压器稳稳地坐在了台架上。斗古乡3个村,1076户人家,1276亩耕地、3万余株优质苹果树、7200余头牲畜的饮水难题得到缓解。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当乡里的老百姓伸出大拇指对电力职工的惊人之举进行夸奖时。他们只有一句简朴话语:“一切为了抗旱,我们无怨无悔。”
据不完全统计,载止到4月6日,威宁电力局向灾区捐款60320元。投入抗旱人力45人次,抗旱车辆11台次,抗旱应急发电机1台次,抗旱新装变压器2台(折合人民币36000多元),抗旱新架设线路10kv线路0.79公里,低压线路0.18公里,受理抗旱报装项目3项,解决旱区饮水1000人,解决旱区灌溉30多亩。
贵州省毕节地区毕节市桂花路14号毕节供电局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