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感动――记奋战在山阳“3.22”雪灾抢险一线的员工们
2010-04-16 14:51:54 来源:李洲民 王森 毛义虎
A-
A+
电力18讯: 有些事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和感受,就不会刻骨铭心,更不会有永远的感动。山阳“3.22”雪灾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我们时常被奋战抢险救灾一线员工们那种在冰雪中扛事的执着和诚挚而感动,他们在雪灾面前勇往直前,用汗水、用激情、用智慧、用力量奋起抗灾,在山阳电网抗雪救灾史上奏响了一曲壮美的乐章。
危急时刻 共产党员冲锋在前
阳春三月,桃李争芳,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把陕西山阳县这个边陲山城妆扮的如诗如画。3月22日下午,彤云密布,雷声轰鸣,从下午5时到23日凌晨4时,先是雪雨交加,随后是鹅毛大的雪片铺天而涌。在短短几个小时内,降雨量达到49.1毫米,路面积雪100mm以上。
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雪给山阳电网带来重创。覆冰和暴雪致使电力设施遭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破坏,全县6座35KV变电站完全停运,6条35千伏线路,29条10KV馈路发生倒杆、断线,881个公、农网台区终止供电;10KV倒断杆806基,断线219.96KM;损毁配变16台;0.4KV及以下线路倒断杆5677基,断线553.57KM,灾情涉及25个乡镇,334个行政村,86000户,27.3万人。
危急时刻,山阳供电分局紧急启动抗雪救灾应急预案,成立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全体员工迅速行动,积极投入到抗雪救灾当中,同心协力打赢这场抢险救灾保电攻坚战。
山阳供电分局局长、支部书记赵宪军身先士卒,深入一线,实地察看灾情,指挥战斗。由于爱人也在商洛“3.22”雪灾一线救灾,家里有85岁的父亲重病在床,年幼的女儿独自上学,一切都在等他回家照料和呵护。在抢险救灾的10多个日日夜夜里,赵宪军一直战斗在抢险救灾的火线,现场指导、慰问、鼓舞士气,没有回家。女儿十分想念爸爸,就问爷爷:“爸爸究竟去那儿呢?他是不是不管我们了?”
副局长雷鸣、高挺一直坚守在战斗的最前沿,了解灾情,指挥战斗。共产党员、农电科科长李洲民虽然患有严重风湿关节病,家中仍有90高龄的老父亲需要照顾,可他仍然战斗在受灾最为严重、条件最艰苦的长沟、高坝救灾一线,全力以赴组织抢险急需的电杆导线及其它材料,连续工作,不分昼夜。
与此同时,7支共产党员抢险救灾突击队迅速集结,奔赴一线抢险救灾。不管山有多高,冰有多厚,风有多寒,只要有抢修队伍的地方,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哪里艰苦哪里上,重活脏活抢在前,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力争使损失降到最低。
当灾区点点灯光闪烁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这些让人敬佩的人们时,他们个个脸颊黑瘦,面部褪皮,双眼都布满了让人怜悯的血丝。
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
大灾面前,新闻工作者王健康、李江存、盛辉……用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了那场大雪中感人的故事;张宪平、杨晓凤、王霞……用手中的镜头,为我们再现了震撼人心的抢修镜头。因为他们,让后方的指挥部及时掌握了抢修现场信息和决策部署。然而,在为抢修队员们挥笔耕耘的时候,他们却忘了为自己记上一笔。
在大雪肆虐,救灾指令下达的第一时刻,他们抢着报名上阵。群山白雪皑皑,无论是线路抢修还是救灾材料的运输途中,他们抢抓突击队英勇奋战的画面,衣服被密林里的雪水打湿,荆棘刮破,由于道路泥泞,许多人经常摔跤栽跟头,摔倒了爬起来,依然把镜头对准可敬的抢险一线员工。每当奔波一天的队友们早已进入梦乡的时候,他们却还在爬格子、绞尽脑筋将最真实的消息及时传向社会,传向抢险指挥部和后方期待的同事、亲友们。问起深夜独自加班的感受,整日熬夜写稿子的王森回答,“确实累,但没有同事说得这么夸张,最难捱的是想家……”是的,想家,这是许多抢险救灾突击队员们共同的心声。因为这些默默奉献的人、这些不曾宣扬的事而弥足珍贵,还有那份执着的清香,被我们永远记忆和珍藏。
劳模和他的突击队
邓大文,小河供电所所长,国家电网公司劳模。“3.22”雪灾,使得山阳供电分局小河供电所负责维护、运行的农配网遍体鳞伤。灾情发生后,邓所长带着由小河供电所6名共产党员组成的“抢险救灾突击队”冒着大雨在供电线路地处海拔千米以上的山脊抢修施工,山高坡陡、地形复杂、难度很大,为了迅速恢复供电,突击队员们饿了干啃方便面,渴了就用瓶子接被太阳融化了的雪水充当矿泉水,抱着必胜的信心,在无情的冰雪中接受考验。这支顽强的抢修队伍,有时在风雨交加中搬运电杆,在泥泞的荆棘小道上抢修施工。有的人脸上、全身被冰冷的雨水和泥浆糊成了泥人,可他们全然不顾,他们的声音与民工的号子声、呐喊声在山谷久久的回荡。
3月29日,在商洛供电局组织的千余人援建队伍到达山阳县时,小河供电所已经抢修完所有受损线路,恢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
平凡的光明使者
常绪坤,长沟供电所年龄最大的一线抢险人员。从99年起就一直负责长沟镇街道和板仓沟辖区内的线路巡视和片区的抄度收费工作,对管辖区内的线路走向、用户了如指掌。当罕见的大雪袭击长沟的时候,他的心脏刚动过手术,本来已经请假的他第一个加入到救灾队伍中。他一次次带领队友和外援单位上山查灾和救灾,为受灾一线施工做好外围协调。
宁启水,“3.22”雪灾的当晚,他的身影就出现在板岩镇抢险救灾的第一线,在零度以下的低温天气中,在10米高的电杆上,整整工作了6个小时。当抢修任务完成回到地面时,才发现他的裤子粘在电杆上被冰层撕破了,眉毛和睫毛上还挂着雪沫,安全帽上也结了一层薄冰,手、脚麻木,脸上的肌肉僵硬了,手机也不知掉在哪里,身体颤抖,嘴唇直打哆嗦,连说话都变得不利索。难以想象,这6个小时他是怎么熬过来的。
郭虎年,城郊供电所所长。在紧急抢修的十几天里,不论天寒地冻,山高路远,他都坚持搬运材料、抢修和登杆施工,其他职工怕他身体有病,吃不消,提出让他休息一下,他说道:“要我休息,除非我不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了。”
他们就像一个守护光明的使者,用自己的满腔热忱,默默地为山区的万家灯火奉献出自己的点点滴滴。
还有像杨民、王宪、李永红……一个抢修现场就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大山的深处,在人们的心中筑起一座国网情深的丰碑。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太多的故事让我们难以忘记,他将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供稿:商洛供电局山阳分局
危急时刻 共产党员冲锋在前
阳春三月,桃李争芳,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把陕西山阳县这个边陲山城妆扮的如诗如画。3月22日下午,彤云密布,雷声轰鸣,从下午5时到23日凌晨4时,先是雪雨交加,随后是鹅毛大的雪片铺天而涌。在短短几个小时内,降雨量达到49.1毫米,路面积雪100mm以上。
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雪给山阳电网带来重创。覆冰和暴雪致使电力设施遭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破坏,全县6座35KV变电站完全停运,6条35千伏线路,29条10KV馈路发生倒杆、断线,881个公、农网台区终止供电;10KV倒断杆806基,断线219.96KM;损毁配变16台;0.4KV及以下线路倒断杆5677基,断线553.57KM,灾情涉及25个乡镇,334个行政村,86000户,27.3万人。
危急时刻,山阳供电分局紧急启动抗雪救灾应急预案,成立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全体员工迅速行动,积极投入到抗雪救灾当中,同心协力打赢这场抢险救灾保电攻坚战。
山阳供电分局局长、支部书记赵宪军身先士卒,深入一线,实地察看灾情,指挥战斗。由于爱人也在商洛“3.22”雪灾一线救灾,家里有85岁的父亲重病在床,年幼的女儿独自上学,一切都在等他回家照料和呵护。在抢险救灾的10多个日日夜夜里,赵宪军一直战斗在抢险救灾的火线,现场指导、慰问、鼓舞士气,没有回家。女儿十分想念爸爸,就问爷爷:“爸爸究竟去那儿呢?他是不是不管我们了?”
副局长雷鸣、高挺一直坚守在战斗的最前沿,了解灾情,指挥战斗。共产党员、农电科科长李洲民虽然患有严重风湿关节病,家中仍有90高龄的老父亲需要照顾,可他仍然战斗在受灾最为严重、条件最艰苦的长沟、高坝救灾一线,全力以赴组织抢险急需的电杆导线及其它材料,连续工作,不分昼夜。
与此同时,7支共产党员抢险救灾突击队迅速集结,奔赴一线抢险救灾。不管山有多高,冰有多厚,风有多寒,只要有抢修队伍的地方,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哪里艰苦哪里上,重活脏活抢在前,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力争使损失降到最低。
当灾区点点灯光闪烁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这些让人敬佩的人们时,他们个个脸颊黑瘦,面部褪皮,双眼都布满了让人怜悯的血丝。
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
大灾面前,新闻工作者王健康、李江存、盛辉……用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了那场大雪中感人的故事;张宪平、杨晓凤、王霞……用手中的镜头,为我们再现了震撼人心的抢修镜头。因为他们,让后方的指挥部及时掌握了抢修现场信息和决策部署。然而,在为抢修队员们挥笔耕耘的时候,他们却忘了为自己记上一笔。
在大雪肆虐,救灾指令下达的第一时刻,他们抢着报名上阵。群山白雪皑皑,无论是线路抢修还是救灾材料的运输途中,他们抢抓突击队英勇奋战的画面,衣服被密林里的雪水打湿,荆棘刮破,由于道路泥泞,许多人经常摔跤栽跟头,摔倒了爬起来,依然把镜头对准可敬的抢险一线员工。每当奔波一天的队友们早已进入梦乡的时候,他们却还在爬格子、绞尽脑筋将最真实的消息及时传向社会,传向抢险指挥部和后方期待的同事、亲友们。问起深夜独自加班的感受,整日熬夜写稿子的王森回答,“确实累,但没有同事说得这么夸张,最难捱的是想家……”是的,想家,这是许多抢险救灾突击队员们共同的心声。因为这些默默奉献的人、这些不曾宣扬的事而弥足珍贵,还有那份执着的清香,被我们永远记忆和珍藏。
劳模和他的突击队
邓大文,小河供电所所长,国家电网公司劳模。“3.22”雪灾,使得山阳供电分局小河供电所负责维护、运行的农配网遍体鳞伤。灾情发生后,邓所长带着由小河供电所6名共产党员组成的“抢险救灾突击队”冒着大雨在供电线路地处海拔千米以上的山脊抢修施工,山高坡陡、地形复杂、难度很大,为了迅速恢复供电,突击队员们饿了干啃方便面,渴了就用瓶子接被太阳融化了的雪水充当矿泉水,抱着必胜的信心,在无情的冰雪中接受考验。这支顽强的抢修队伍,有时在风雨交加中搬运电杆,在泥泞的荆棘小道上抢修施工。有的人脸上、全身被冰冷的雨水和泥浆糊成了泥人,可他们全然不顾,他们的声音与民工的号子声、呐喊声在山谷久久的回荡。
3月29日,在商洛供电局组织的千余人援建队伍到达山阳县时,小河供电所已经抢修完所有受损线路,恢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
平凡的光明使者
常绪坤,长沟供电所年龄最大的一线抢险人员。从99年起就一直负责长沟镇街道和板仓沟辖区内的线路巡视和片区的抄度收费工作,对管辖区内的线路走向、用户了如指掌。当罕见的大雪袭击长沟的时候,他的心脏刚动过手术,本来已经请假的他第一个加入到救灾队伍中。他一次次带领队友和外援单位上山查灾和救灾,为受灾一线施工做好外围协调。
宁启水,“3.22”雪灾的当晚,他的身影就出现在板岩镇抢险救灾的第一线,在零度以下的低温天气中,在10米高的电杆上,整整工作了6个小时。当抢修任务完成回到地面时,才发现他的裤子粘在电杆上被冰层撕破了,眉毛和睫毛上还挂着雪沫,安全帽上也结了一层薄冰,手、脚麻木,脸上的肌肉僵硬了,手机也不知掉在哪里,身体颤抖,嘴唇直打哆嗦,连说话都变得不利索。难以想象,这6个小时他是怎么熬过来的。
郭虎年,城郊供电所所长。在紧急抢修的十几天里,不论天寒地冻,山高路远,他都坚持搬运材料、抢修和登杆施工,其他职工怕他身体有病,吃不消,提出让他休息一下,他说道:“要我休息,除非我不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了。”
他们就像一个守护光明的使者,用自己的满腔热忱,默默地为山区的万家灯火奉献出自己的点点滴滴。
还有像杨民、王宪、李永红……一个抢修现场就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大山的深处,在人们的心中筑起一座国网情深的丰碑。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太多的故事让我们难以忘记,他将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供稿:商洛供电局山阳分局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