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供电局农电发展纪实
2009-08-27 18:34:32 来源:朱继周
A-
A+
电力18讯: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周岁生日的临近,今年9月15日陕西宝鸡供电局也即将迎来建局50周年。过去的50年,宝鸡电力事业,尤其是农电事业,倾注了几代电力人的心血,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特别是 1999年至2009年以来,宝鸡供电局以网惠农、以诚帮农、以情暖农,用真诚和汗水倾情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坚强农网惠农户
2000年10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记者深入基层调查采访农网改造情况后在报道中评价:宝鸡供电局农网改造达到了各级政府满意,农民群众满意。
自1998年实施农电“两改一同价”以来,宝鸡供电局累计完成投资4.7亿元建设改造农村电网,共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762公里,新建设改造低压线路28843公里,新增配变452台,更换配变1459台,完善优化农村电网,村村通电率100%。
通过“两改一同价”,不仅进一步规范了农电管理,而且还改善了农村电网的网架结构,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大大增强,缩短了线路供电半径,使之更趋合理,电压合格率提高到99%以上。
由于历史原因,直至2006年初宝鸡偏远山区还存在一部分无电村组和无电户,共计144户594人。当年4月,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陕西省电力公司农村 “户户通电”工作统一安排,宝鸡供电局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户户通电”工程建设。在工程施工中该局广大干部职工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高山大岭、交通不便、夏季高温等重重困难,提前两个月圆满完成了“户户通电”工程任务。
“户户通电”工程照亮了农民的新生活,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通电后,家住凤县凤州镇磨湾村二组的樊志祥老汉等几十名村民都纷纷给宝鸡供电局或供电分局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宝鸡市人民政府还专门下发文件,对宝鸡供电局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在全市进行了通报表彰。
理顺体制强素质
改革农电管理体制,理顺农村电力管理。宝鸡供电局对市区、陈仓区、凤县隶属原乡镇管理的电管站进行改革,成立了直接由供电分局管辖的55个供电营业所,通过公开招聘、裁减冗余人员,仅此一项每年可直接减轻农民负担285万元,稳定了农村管电、用电秩序,使农民兄弟切实感受到了农电体制改革带来的好处。
推行供电所标准化建设,提高农电管理整体水平。扎实开展“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活动、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年活动和供电站所同业对标工作。对涉及供电所综合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优质服务5个方面工作的管理标准、制度、工作流程进行了统一规范,最终形成了各种管理制度37种、表格记录47份、工作流程40项,并统一制定下发标准,在各供电所全面实施。全局55个供电所全部达到规范化管理标准要求,阳平供电所 2002年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规范化管理先进供电所”。陵塬、蜀仓、坪坎等26个供电所被省公司命名为“2003年度规范化管理供电所 ”。河口供电所先后被共青团宝鸡市委、陕西省委,省公司授予“青年文明号”。
一流的电网,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业绩,要靠一流的队伍来实现。2003年以来,宝鸡供电局先后投资100多万建设蜀仓农电工培训基地和贾村配网培训基地,每年分期分批在培训基地对农电工进行技能培训,全局农电工培训率达到了100%,农电工的整体业务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科技引领促发展
科技引领给地方经济腾飞注入了强劲动力。从2005年开始的国网公司“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建设”到2007年“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宝鸡凤县都是唯一的山区县。2007年11月和2008年7月,凤县“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建设 ”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模式凤县综合示范工程”顺利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的检查验收;其中8个专项被专家组认定具有综合示范意义。
宝鸡供电局凤县分局立足山区特点,坚持自主创新,依托科学技术,积极推广应用符合凤县地域特点的技术进步试点项目,大力开展新农村供电模式及综合示范工程,为西部山区今后的农电发展和农电管理探索出了一些具有示范意义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经验。其经验被称为“凤县模式 ”,并在我国西部山区全面推广。
在电气化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宝鸡供电局按照“四新 ”(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四性”(即可靠性、安全性、节约节能环保型、优质服务性)的工作理念,大胆应用双电源供电模式、非晶合金节能型变压器以及电缆入地绝缘化无明线的方案;采用户表联户装箱技术,将6至8户村民客户端漏电保护器、远程集抄装置和预付费卡式二合一电能表在每户村民门前的落地式配电柜中集中安装、统一管理;从满足农村10至15年用电需求出发,为每户农民都接了动力电源,保障了农民经营小作坊、加工业等产业的可靠用电。
如今,不管走进已建成的陈仓区的杜赵电气化新村、还是金台区北坡公园上的胜利电气化新村,处处都是整齐划一的电杆和表箱以及美化、亮化的村容村貌。空调、冰箱、电磁灶等家用在这里得到普遍使用,旅游、餐饮、加工等经济在这里得到了发展。
二保服务暖农心
长年以来,宝鸡供电局积极践行“一保客户满意,二保政府放心”的“二保”服务承诺,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延伸服务内容,用真情和优质的供电服务温暖了农民的心。
对供电所和所有营业窗口进一步规范,严格落实国网公司“三个十条”服务承诺,加强对供电所员工的思想教育。在各供电分局都成立了“二保紧修服务队”。各供电所对辖区的特困户、孤寡老人、军烈属建立“连心卡”,坚持每季度未和逢年过节上门服务,对镇敬老院每月安排人员查看用电情况,维修线路和电器故障。只要哪个村镇村容村貌要整治,供电所就派人住在村上,架设临时线路,安装夜间照明设施,给村民提供最方便优质的供电服务。
危难时刻冲锋在前,彰显农电职工本色。2005年9月底,因连将暴雨宝鸡西部山区凤阁岭等乡镇多处10千伏及低压线路被毁,造成12个行镇村中9个村庄断电。凤阁岭供电所所长李禄贵带领3名职工,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事故查线和抢修,在第一时间恢复了停电线路。
在2008年的地震灾害中,宝鸡供电局速启动抗震救灾保供电、二保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医院、进农村活动,全局55个供电所迅速出击,开展灾后用电跟踪服务,确保全市供电正常有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009年初,陕西宝鸡地区遭遇50年不遇的旱情,关键时刻宝鸡供电局各供电所不等不靠,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加强抗旱供电设备运行维护、开设抗旱保电 “绿色通道”、组建抗旱保电服务队等措施,使辖区内各乡镇抗旱机井实现了全部通电,使旱情严重的农田得到了及时灌溉,为抗旱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朱继周)
坚强农网惠农户
2000年10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记者深入基层调查采访农网改造情况后在报道中评价:宝鸡供电局农网改造达到了各级政府满意,农民群众满意。
自1998年实施农电“两改一同价”以来,宝鸡供电局累计完成投资4.7亿元建设改造农村电网,共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762公里,新建设改造低压线路28843公里,新增配变452台,更换配变1459台,完善优化农村电网,村村通电率100%。
通过“两改一同价”,不仅进一步规范了农电管理,而且还改善了农村电网的网架结构,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大大增强,缩短了线路供电半径,使之更趋合理,电压合格率提高到99%以上。
由于历史原因,直至2006年初宝鸡偏远山区还存在一部分无电村组和无电户,共计144户594人。当年4月,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陕西省电力公司农村 “户户通电”工作统一安排,宝鸡供电局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户户通电”工程建设。在工程施工中该局广大干部职工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高山大岭、交通不便、夏季高温等重重困难,提前两个月圆满完成了“户户通电”工程任务。
“户户通电”工程照亮了农民的新生活,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通电后,家住凤县凤州镇磨湾村二组的樊志祥老汉等几十名村民都纷纷给宝鸡供电局或供电分局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宝鸡市人民政府还专门下发文件,对宝鸡供电局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在全市进行了通报表彰。
理顺体制强素质
改革农电管理体制,理顺农村电力管理。宝鸡供电局对市区、陈仓区、凤县隶属原乡镇管理的电管站进行改革,成立了直接由供电分局管辖的55个供电营业所,通过公开招聘、裁减冗余人员,仅此一项每年可直接减轻农民负担285万元,稳定了农村管电、用电秩序,使农民兄弟切实感受到了农电体制改革带来的好处。
推行供电所标准化建设,提高农电管理整体水平。扎实开展“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活动、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年活动和供电站所同业对标工作。对涉及供电所综合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优质服务5个方面工作的管理标准、制度、工作流程进行了统一规范,最终形成了各种管理制度37种、表格记录47份、工作流程40项,并统一制定下发标准,在各供电所全面实施。全局55个供电所全部达到规范化管理标准要求,阳平供电所 2002年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规范化管理先进供电所”。陵塬、蜀仓、坪坎等26个供电所被省公司命名为“2003年度规范化管理供电所 ”。河口供电所先后被共青团宝鸡市委、陕西省委,省公司授予“青年文明号”。
一流的电网,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业绩,要靠一流的队伍来实现。2003年以来,宝鸡供电局先后投资100多万建设蜀仓农电工培训基地和贾村配网培训基地,每年分期分批在培训基地对农电工进行技能培训,全局农电工培训率达到了100%,农电工的整体业务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科技引领促发展
科技引领给地方经济腾飞注入了强劲动力。从2005年开始的国网公司“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建设”到2007年“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宝鸡凤县都是唯一的山区县。2007年11月和2008年7月,凤县“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建设 ”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模式凤县综合示范工程”顺利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的检查验收;其中8个专项被专家组认定具有综合示范意义。
宝鸡供电局凤县分局立足山区特点,坚持自主创新,依托科学技术,积极推广应用符合凤县地域特点的技术进步试点项目,大力开展新农村供电模式及综合示范工程,为西部山区今后的农电发展和农电管理探索出了一些具有示范意义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经验。其经验被称为“凤县模式 ”,并在我国西部山区全面推广。
在电气化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宝鸡供电局按照“四新 ”(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四性”(即可靠性、安全性、节约节能环保型、优质服务性)的工作理念,大胆应用双电源供电模式、非晶合金节能型变压器以及电缆入地绝缘化无明线的方案;采用户表联户装箱技术,将6至8户村民客户端漏电保护器、远程集抄装置和预付费卡式二合一电能表在每户村民门前的落地式配电柜中集中安装、统一管理;从满足农村10至15年用电需求出发,为每户农民都接了动力电源,保障了农民经营小作坊、加工业等产业的可靠用电。
如今,不管走进已建成的陈仓区的杜赵电气化新村、还是金台区北坡公园上的胜利电气化新村,处处都是整齐划一的电杆和表箱以及美化、亮化的村容村貌。空调、冰箱、电磁灶等家用在这里得到普遍使用,旅游、餐饮、加工等经济在这里得到了发展。
二保服务暖农心
长年以来,宝鸡供电局积极践行“一保客户满意,二保政府放心”的“二保”服务承诺,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延伸服务内容,用真情和优质的供电服务温暖了农民的心。
对供电所和所有营业窗口进一步规范,严格落实国网公司“三个十条”服务承诺,加强对供电所员工的思想教育。在各供电分局都成立了“二保紧修服务队”。各供电所对辖区的特困户、孤寡老人、军烈属建立“连心卡”,坚持每季度未和逢年过节上门服务,对镇敬老院每月安排人员查看用电情况,维修线路和电器故障。只要哪个村镇村容村貌要整治,供电所就派人住在村上,架设临时线路,安装夜间照明设施,给村民提供最方便优质的供电服务。
危难时刻冲锋在前,彰显农电职工本色。2005年9月底,因连将暴雨宝鸡西部山区凤阁岭等乡镇多处10千伏及低压线路被毁,造成12个行镇村中9个村庄断电。凤阁岭供电所所长李禄贵带领3名职工,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事故查线和抢修,在第一时间恢复了停电线路。
在2008年的地震灾害中,宝鸡供电局速启动抗震救灾保供电、二保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医院、进农村活动,全局55个供电所迅速出击,开展灾后用电跟踪服务,确保全市供电正常有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009年初,陕西宝鸡地区遭遇50年不遇的旱情,关键时刻宝鸡供电局各供电所不等不靠,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加强抗旱供电设备运行维护、开设抗旱保电 “绿色通道”、组建抗旱保电服务队等措施,使辖区内各乡镇抗旱机井实现了全部通电,使旱情严重的农田得到了及时灌溉,为抗旱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朱继周)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