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电标准化建设助推南乐电力新发展
2009-06-12 16:14:0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加强标准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 2008年以来,河南省南乐县电业局根据国网公司“抓基础、上台阶,大力推进农电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以农电标准化建设为主线,全面开展农电标准化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农电管理水平,彰显出自身特色,促使企业实现了新的发展。
以流程管理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标准化体系建设
在进行标准化建设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实施标准化建设必须首先建立起“农电标准体系”,但是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进行标准化体系建设,容易使“标准”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此,他们把企业“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结合实际状况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确定了以引入流程管理突破点,对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系统、全面整合。
确定流程管理为贯穿标准化建设的主线后,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流程管理是当今管理科学的前沿,为使这项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选定了一直从事电力行业专业咨询的北京中电力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选派资深专家进驻该局,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为该局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工具,在项目的实施阶段,他们首先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记录、表单进行收集、汇总、清理。并依据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其次是策划流程目录,优化工作流程。根据国网公司农管〔2008〕16号文件中的 “县供电企业基础标准目录”,最终确定了流程目录288个。第三,制定企业标准体系表,策划标准目录。咨询专家策划出企业标准体系表,并确保与流程体系、制度体系的协调统一,把标准目录下发到各部室,流程所有者根据工作流程和标准目录,在流程梳理和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编写。
目前,根据相关流程编写的各部门和岗位的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均宣告完成,并已发布实施,科学管理的理念在该局已经初步形成,流程管理和标准化意识已经初步建立。该局负责人姚忠普说:“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充分调动了基层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了中层干部的执行力。”
以规范化管理和技能培训为契机,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07年,该局结合实际以元村供电所为试点,完成了该供电所作业组织的专业化整合工作,08年向全局13个供电所进行了推广,今年随着标准化建设的深入,该局又根据国网公司要求重新修订了安全、生产、营销、服务、基础、经营考核管理6项管理标准,规范了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流程、重新调整了薪酬标准,并已全面推广实行,目前,各供电所实现了抄、核、收三“家”分离,顺利转化为配电、营业、服务班,各方面工作均已步入正轨。
线损率一个百分点的降低,都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该局以大力开展农电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以精益化管理为重点,以科学化设计为入手点,以现代化技术为依托,深入开展农网节能降损工作,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强"三封"管理,推行抄管分离,落实分级、分线、分压、分台区考核办法,将低压表计全部更换为电子表。低压线损率由2005年的12%降至2008年的6.32%,在省农电系统同业对标中位次第三名。被省公司确立为第一批"线损达标单位"。
推进农网工程标准化建设,按照“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的规划思路,超前规划电网发展,大力推行“典型设计”,开展“两型一化”和“两型三新”工程建设,积极应用“通用设备”典型规范,扎实落实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科学发展、提速发展的方针。完成了110千伏圣源输变电工程建设和福堪输变电工程可可研初设任务,开展了变电站的有载调压改造和城区配网“手拉手”联络开关加装工程。
为进一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09年该局经多方筹措建成集室内培训室、实训室和实训场地为一体的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同时,他们还从管好、用好培训基地出发,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制定了《培训学员管理制度》、《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培训管理办法》;制定了学员守则和培训考核制度,培训前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培训中学员和教师的安全职责,以完善的制度,保证培训效果,为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和员工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以现场标准化作业和“两清理”为手段,牢记安全数第一
安全管理的重点在现场,现场安全关键在于标准化。07年开始,该局依据国网公司《关于在县供电企业全面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在输、变、配电各专业全面开展了标准化作业,做到标准化作业书(卡)与工作票捆绑使用,实行一票一卡。08年该局作为省农电系统首批试用现场标准化作业辅助软件单位在全省农电系统率先开展使用,大大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和编制标准化作业卡的规范化水平。自辅助软件应用以来,共使用软件编制和执行作业卡78份,合格率达100%。为加强安全监督,该局一线班组还配备了现场录音笔,变电站设备区安装了摄像头,操作队和线路班配备掌上电脑PDA,为设备巡视的标准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该局还围绕“整治设施隐患、防范涉电风险”的目标,全面开展输配电设施“两清理”活动,对4条110千伏线路、12条35千伏线路、60条10千伏线路以及3467个配电台区进行了自查。08年共清理输配电设施标识10341处,清理输配电设施对地或交越距离191处,输配电线路设备名称标识及编号、跨越鱼塘等线路警示标志也全部设立。通过“两清理”活动,该局有效建立了涵盖设施、建设、验收、运行维护等环节全过程管理的长效机制。
以信息化建设为坚强后盾,促企业腾飞
为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接轨国网公司“SG186”建设,08年,该局与北京恒华伟业公司签订协议建设地理信息系统(GIS),09年5月该系统通过验收,正式转入应用阶段。通过GPS定位,实现了PDA、条码扫描在输配电线路、变电设备标准化巡检管理中的应用;通过缺陷管理实现对输变电设备的智能评级,实现了在电网规划、电网调度计划、生产检修计划的制订工作中,对供电网络负荷及负荷性质分布及变化等辅助信息的查询需求;通过GIS与95598系统的集成,实现了由95598系统提供的用户模糊信息快速分类查询和定位,为快速反应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信息支持。
为了提高员工对GIS系统的数据维护和编辑能力,年初该局还组织供电所、工区线路班的技术骨干参加培训班,请专家集中讲解,达到了完善营销MIS基础数据,加快录入400V配网及用户信息,更好地体现GIS集成数据的应用,提高MIS系统的实用化和普及率,提高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
09年4月,该局利用GPRS通信技术自主研发了配电监测及防盗预警系统(目前该局拥有自主产权,是唯一使用该系统的单位),该系统的实施实现了配网智能化、远程对配变负荷及配网线路关口值的实时抄录、10千伏线路实时线损计算、10千伏配变侧供电可考率的数据管理、实时浏览和监测配变设备的运行状态,满足了管理者对配变设备防盗预警、加强配变设备安全保护的要求。
他们还针对内部会议、业务培训等交流、沟通和学习方面的需求增加,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经过严格的考察和甄选后,投资20万元建设成功了“农网V2远程视频会议系统”,该系统的应用满足了农村电工远程教育培训需求和部门级别网络视频会议的需要,实现了组织机构“扁平化”,既节省了时间,使决策管理工作下移,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培训成本,达到了快捷、方便、高效、节约的目的。
标准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提供的一个新平台,是提升管理水平,夯实基础的切入点,通过标准化建设工作,不仅使该局干部职工有了意识上的转变,凸显更多的是工作的秩序化、管理的精益化及制度的规范化,成为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上台阶的助推器。(孙昭荣 郭少云)
以流程管理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标准化体系建设
在进行标准化建设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实施标准化建设必须首先建立起“农电标准体系”,但是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进行标准化体系建设,容易使“标准”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此,他们把企业“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结合实际状况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确定了以引入流程管理突破点,对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系统、全面整合。
确定流程管理为贯穿标准化建设的主线后,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流程管理是当今管理科学的前沿,为使这项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选定了一直从事电力行业专业咨询的北京中电力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选派资深专家进驻该局,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为该局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工具,在项目的实施阶段,他们首先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记录、表单进行收集、汇总、清理。并依据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其次是策划流程目录,优化工作流程。根据国网公司农管〔2008〕16号文件中的 “县供电企业基础标准目录”,最终确定了流程目录288个。第三,制定企业标准体系表,策划标准目录。咨询专家策划出企业标准体系表,并确保与流程体系、制度体系的协调统一,把标准目录下发到各部室,流程所有者根据工作流程和标准目录,在流程梳理和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编写。
目前,根据相关流程编写的各部门和岗位的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均宣告完成,并已发布实施,科学管理的理念在该局已经初步形成,流程管理和标准化意识已经初步建立。该局负责人姚忠普说:“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充分调动了基层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了中层干部的执行力。”
以规范化管理和技能培训为契机,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07年,该局结合实际以元村供电所为试点,完成了该供电所作业组织的专业化整合工作,08年向全局13个供电所进行了推广,今年随着标准化建设的深入,该局又根据国网公司要求重新修订了安全、生产、营销、服务、基础、经营考核管理6项管理标准,规范了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流程、重新调整了薪酬标准,并已全面推广实行,目前,各供电所实现了抄、核、收三“家”分离,顺利转化为配电、营业、服务班,各方面工作均已步入正轨。
线损率一个百分点的降低,都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该局以大力开展农电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以精益化管理为重点,以科学化设计为入手点,以现代化技术为依托,深入开展农网节能降损工作,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强"三封"管理,推行抄管分离,落实分级、分线、分压、分台区考核办法,将低压表计全部更换为电子表。低压线损率由2005年的12%降至2008年的6.32%,在省农电系统同业对标中位次第三名。被省公司确立为第一批"线损达标单位"。
推进农网工程标准化建设,按照“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的规划思路,超前规划电网发展,大力推行“典型设计”,开展“两型一化”和“两型三新”工程建设,积极应用“通用设备”典型规范,扎实落实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科学发展、提速发展的方针。完成了110千伏圣源输变电工程建设和福堪输变电工程可可研初设任务,开展了变电站的有载调压改造和城区配网“手拉手”联络开关加装工程。
为进一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09年该局经多方筹措建成集室内培训室、实训室和实训场地为一体的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同时,他们还从管好、用好培训基地出发,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制定了《培训学员管理制度》、《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培训管理办法》;制定了学员守则和培训考核制度,培训前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培训中学员和教师的安全职责,以完善的制度,保证培训效果,为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和员工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以现场标准化作业和“两清理”为手段,牢记安全数第一
安全管理的重点在现场,现场安全关键在于标准化。07年开始,该局依据国网公司《关于在县供电企业全面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在输、变、配电各专业全面开展了标准化作业,做到标准化作业书(卡)与工作票捆绑使用,实行一票一卡。08年该局作为省农电系统首批试用现场标准化作业辅助软件单位在全省农电系统率先开展使用,大大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和编制标准化作业卡的规范化水平。自辅助软件应用以来,共使用软件编制和执行作业卡78份,合格率达100%。为加强安全监督,该局一线班组还配备了现场录音笔,变电站设备区安装了摄像头,操作队和线路班配备掌上电脑PDA,为设备巡视的标准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该局还围绕“整治设施隐患、防范涉电风险”的目标,全面开展输配电设施“两清理”活动,对4条110千伏线路、12条35千伏线路、60条10千伏线路以及3467个配电台区进行了自查。08年共清理输配电设施标识10341处,清理输配电设施对地或交越距离191处,输配电线路设备名称标识及编号、跨越鱼塘等线路警示标志也全部设立。通过“两清理”活动,该局有效建立了涵盖设施、建设、验收、运行维护等环节全过程管理的长效机制。
以信息化建设为坚强后盾,促企业腾飞
为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接轨国网公司“SG186”建设,08年,该局与北京恒华伟业公司签订协议建设地理信息系统(GIS),09年5月该系统通过验收,正式转入应用阶段。通过GPS定位,实现了PDA、条码扫描在输配电线路、变电设备标准化巡检管理中的应用;通过缺陷管理实现对输变电设备的智能评级,实现了在电网规划、电网调度计划、生产检修计划的制订工作中,对供电网络负荷及负荷性质分布及变化等辅助信息的查询需求;通过GIS与95598系统的集成,实现了由95598系统提供的用户模糊信息快速分类查询和定位,为快速反应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信息支持。
为了提高员工对GIS系统的数据维护和编辑能力,年初该局还组织供电所、工区线路班的技术骨干参加培训班,请专家集中讲解,达到了完善营销MIS基础数据,加快录入400V配网及用户信息,更好地体现GIS集成数据的应用,提高MIS系统的实用化和普及率,提高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
09年4月,该局利用GPRS通信技术自主研发了配电监测及防盗预警系统(目前该局拥有自主产权,是唯一使用该系统的单位),该系统的实施实现了配网智能化、远程对配变负荷及配网线路关口值的实时抄录、10千伏线路实时线损计算、10千伏配变侧供电可考率的数据管理、实时浏览和监测配变设备的运行状态,满足了管理者对配变设备防盗预警、加强配变设备安全保护的要求。
他们还针对内部会议、业务培训等交流、沟通和学习方面的需求增加,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经过严格的考察和甄选后,投资20万元建设成功了“农网V2远程视频会议系统”,该系统的应用满足了农村电工远程教育培训需求和部门级别网络视频会议的需要,实现了组织机构“扁平化”,既节省了时间,使决策管理工作下移,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培训成本,达到了快捷、方便、高效、节约的目的。
标准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提供的一个新平台,是提升管理水平,夯实基础的切入点,通过标准化建设工作,不仅使该局干部职工有了意识上的转变,凸显更多的是工作的秩序化、管理的精益化及制度的规范化,成为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上台阶的助推器。(孙昭荣 郭少云)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