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过后绘彩虹――天长市千秋电力公司员工抗风灾抢修纪实
2009-06-21 14:41:51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陈梓宗
安徽新闻网6月19日电 6月14日晚,安徽省天长市区和15个乡镇遭受雷雨、狂风强对流灾害天气的袭击,风力达11级,风速31.2米/秒。因灾受损台区1700个,高低压电杆断裂473基,50条10千伏配电线路断电,18万居民户停电。
其中:110千伏东阳变电站至南市区134、135、136同杆架设的三回10千伏供电线路瘫痪达2公里,该市千秋电力实业公司60多名员工,就在这里摆开了抢修战场。
漆黑夜晚查灾情
当日18点30分,雨停了,风止了,而断电的信息不断传送到该市供电公司调度中心,95598的电话也彼此起伏,铃声不断。当千秋电力实业公司总经理高鹏接到立即组织人员排查险情的电话后,迅速启动了应急抢修预案,在第一时间,人员、车辆组织到位。
天黑,伸手不见五指。线路班13名员工在班长陈仪富的带领下,赶赴南市区受灾地域,踏着泥泞的小路,摸黑前行。当他们艰难的来到胡庄排灌站附近时,用手电筒向天上一照,电杆、电线全没了,再往秧田里一照,他们惊呆了,18米和15米高的电杆被拦腰折断,电线随着电杆倒在秧田里。
为了弄清电杆、电线毁坏的真实情况,尽快给领导研究制定抢修方案提供可靠依据,他们兵分两路,分头查巡。由于地形复杂,小水沟纵横交错,脚下稍不留神,就会栽倒在水沟里。尽管陈班长多次提醒,要小心,注意安全。可在城市里走惯了平坦大道的员工,就像小孩学走路那样小心翼翼,还是有几人跌倒在水沟里。幸亏大家相互拉一把,才免于一难。
两组汇合,将巡查情况向领导报告后,已是深夜两点。
骄阳似火勇酣战
15日5点,东方刚吐“鱼肚白”,65名抢修队员齐刷刷地集结在抢修现场。工程部主任戴宇欣负责抢修现场的人员组合和技术指导,在他的调动下,物资保障组、废墟清理组和歪斜电杆校正组等人员很快各就各位;在他的指导下,新立电杆也很快得到了一一定位。通过精心组织,细致安排,在受灾的区域内,有的搬运材料,有的挖电杆洞等工作,整个施工场面紧张、科学、有序。
由于电杆大部分在秧田里,给立杆、放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可办法还是比困难多。挖杆洞时,要求洞深2.5米。他们常常将洞挖好了,烂泥就坍塌下来,用铁锹无济于事,干脆用手一点一点地抠。凡是挖洞的,浑身上下像“泥猴子”,只剩下两只眼睛闪动。在立15米的电杆时,吊车无法进入,爬杆又“吃软”,他们果断采取大型挖掘机立杆,既抢回了时间,又节省了人力。
雨过天晴,热浪袭人。白天气温达33℃,在烈日下抢修的人员,个个汗流浃背。特别是爬电杆子的,上横担、挂瓷瓶,手中的活一刻不停,一爬几个小时,豆大的汗珠在他们黝黑的脸庞上不断流淌,一直坚守着,腰痛腿抽筋,一直挺住。当他们完成任务回到地面后,一抹脖子,一手盐霜。
抢修人员所吃的饭,都变为力气,所喝的水,都变成汗水,一整天下来,无人如厕。
领导靠前是关键
事实上,对这一段线路的抢修,等于重建。工程量大,时间要求紧。在抢修中,各级领导自始至终靠前指挥,做到不恢复供电,不撤退。该市杨市长亲临抢险第一线慰问,嘱咐现场负责人要科学施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再加快速度。这种关爱,给抢修员工们以极大的精神鼓舞。供电公司的总经理、党委书记和副总经理几乎每天到现场查安全、查质量、查进度。千秋电力实业公司高鹏总经理患感冒,发高烧,边吃药,边工作。
尤其是忙了一整天的员工,晚上加班时,看到领导在他们的身边,一种无形的“定军心”力量,驱使他们振奋精神,忘我工作。一位员工在烂泥田里泡了两天,脚丫溃烂,钻心疼痛,不声不吭;还有一位员工在拉线时,手磨成血泡,仍不下火线。
干群戮力同心,拼搏两天两夜,新立电杆11根,校正电杆8根。17日11点,同杆架设的三回10千伏线路全部恢复供电。
这正是:天地无情人有情,风雨过后绘彩虹。
安徽新闻网6月19日电 6月14日晚,安徽省天长市区和15个乡镇遭受雷雨、狂风强对流灾害天气的袭击,风力达11级,风速31.2米/秒。因灾受损台区1700个,高低压电杆断裂473基,50条10千伏配电线路断电,18万居民户停电。
其中:110千伏东阳变电站至南市区134、135、136同杆架设的三回10千伏供电线路瘫痪达2公里,该市千秋电力实业公司60多名员工,就在这里摆开了抢修战场。
漆黑夜晚查灾情
当日18点30分,雨停了,风止了,而断电的信息不断传送到该市供电公司调度中心,95598的电话也彼此起伏,铃声不断。当千秋电力实业公司总经理高鹏接到立即组织人员排查险情的电话后,迅速启动了应急抢修预案,在第一时间,人员、车辆组织到位。
天黑,伸手不见五指。线路班13名员工在班长陈仪富的带领下,赶赴南市区受灾地域,踏着泥泞的小路,摸黑前行。当他们艰难的来到胡庄排灌站附近时,用手电筒向天上一照,电杆、电线全没了,再往秧田里一照,他们惊呆了,18米和15米高的电杆被拦腰折断,电线随着电杆倒在秧田里。
为了弄清电杆、电线毁坏的真实情况,尽快给领导研究制定抢修方案提供可靠依据,他们兵分两路,分头查巡。由于地形复杂,小水沟纵横交错,脚下稍不留神,就会栽倒在水沟里。尽管陈班长多次提醒,要小心,注意安全。可在城市里走惯了平坦大道的员工,就像小孩学走路那样小心翼翼,还是有几人跌倒在水沟里。幸亏大家相互拉一把,才免于一难。
两组汇合,将巡查情况向领导报告后,已是深夜两点。
骄阳似火勇酣战
15日5点,东方刚吐“鱼肚白”,65名抢修队员齐刷刷地集结在抢修现场。工程部主任戴宇欣负责抢修现场的人员组合和技术指导,在他的调动下,物资保障组、废墟清理组和歪斜电杆校正组等人员很快各就各位;在他的指导下,新立电杆也很快得到了一一定位。通过精心组织,细致安排,在受灾的区域内,有的搬运材料,有的挖电杆洞等工作,整个施工场面紧张、科学、有序。
由于电杆大部分在秧田里,给立杆、放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可办法还是比困难多。挖杆洞时,要求洞深2.5米。他们常常将洞挖好了,烂泥就坍塌下来,用铁锹无济于事,干脆用手一点一点地抠。凡是挖洞的,浑身上下像“泥猴子”,只剩下两只眼睛闪动。在立15米的电杆时,吊车无法进入,爬杆又“吃软”,他们果断采取大型挖掘机立杆,既抢回了时间,又节省了人力。
雨过天晴,热浪袭人。白天气温达33℃,在烈日下抢修的人员,个个汗流浃背。特别是爬电杆子的,上横担、挂瓷瓶,手中的活一刻不停,一爬几个小时,豆大的汗珠在他们黝黑的脸庞上不断流淌,一直坚守着,腰痛腿抽筋,一直挺住。当他们完成任务回到地面后,一抹脖子,一手盐霜。
抢修人员所吃的饭,都变为力气,所喝的水,都变成汗水,一整天下来,无人如厕。
领导靠前是关键
事实上,对这一段线路的抢修,等于重建。工程量大,时间要求紧。在抢修中,各级领导自始至终靠前指挥,做到不恢复供电,不撤退。该市杨市长亲临抢险第一线慰问,嘱咐现场负责人要科学施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再加快速度。这种关爱,给抢修员工们以极大的精神鼓舞。供电公司的总经理、党委书记和副总经理几乎每天到现场查安全、查质量、查进度。千秋电力实业公司高鹏总经理患感冒,发高烧,边吃药,边工作。
尤其是忙了一整天的员工,晚上加班时,看到领导在他们的身边,一种无形的“定军心”力量,驱使他们振奋精神,忘我工作。一位员工在烂泥田里泡了两天,脚丫溃烂,钻心疼痛,不声不吭;还有一位员工在拉线时,手磨成血泡,仍不下火线。
干群戮力同心,拼搏两天两夜,新立电杆11根,校正电杆8根。17日11点,同杆架设的三回10千伏线路全部恢复供电。
这正是:天地无情人有情,风雨过后绘彩虹。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