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供电公司:光明使者 文明先锋
2009-02-25 15:11:1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2009年1月20日,中央文明委对“全国文明单位”进行表彰,洛阳供电公司连续第二次获得该项殊荣。
企业经营业绩指标连年攀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员工修养日益提高,文明意识根深蒂固;文化氛围愈加浓厚,内外环境更趋优化;各类人才层出不穷,科技创新硕果累累;社区新风扑面,生活品味节节增高。2008年,省文明办创建处主任张德伟率检查组对洛阳公司创建工作检查验收后,欣然写下“光明使者 文明先锋”八个大字。
文化为桨破浪行
“洛阳供电公司以牡丹为形魂的企业文化富有时代精神,六大运营文化充分浓缩了企业价值,使企业文明、和谐、发展的气质由内向外辐射,助推企业破浪前行。”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孟凡驰在洛阳公司考察后如是说。
在创建中,洛阳公司深刻体会到:企业“牡丹”文化,既传承了国家电网公司母文化,又融合了深厚的地域文化,同时吸收了公司五十年优秀文化精华,成为推动企业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连创成功的最大秘诀。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有时却具有化平凡为神奇的力量。2008年5月,洛阳公司组成抗震救灾突击队,深入重灾区青川县进行抢险发电,65名队员分散在11个供电点上,彼此通讯断绝。守护发电车的时候,许多突击队员没有信号的手机上经常会传出一个激荡的旋律――《洛阳供电之歌》。“我就是电,我就是光,我就是用之不尽的强劲力量,当千家万户团聚的时候,我正手握着长风走向远方。”在这种精神动力的支撑下,队员们视溃坝决堤于不顾,与灾区群众不离不弃,最终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展示了洛阳供电“自强不息 无私奉献”的企业品格。
近几年来,洛阳公司大力弘扬“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实际行动演绎“点亮万家灯火 牵手河洛发展”的企业使命,全力投身抗冰抢险、抗震救灾、奥运会与残奥会保电、户户通电、农田机井通电、抗旱保丰收、电网建设和迎峰度夏、世界邮展、牡丹花会、河洛文化节等工作中,受到洛阳市委市政府的认可和全市人民的赞誉,逐渐扮演起文明倡导者和先行者的角色。
找准外延借风航
文化为内涵,创建是外延。洛阳公司牢牢抓住洛阳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契机,鼓风扬帆,为再创“全国文明单位”工作增加了强大的动力。
在内部环境治理上,该公司本着“节约、适用”的原则,利用会议室、电子大屏幕、网络专题、宣传展板进行文明展示,印制《文明创建知识手册》向员工发放。为了保持生活小区文明创建成效,公司运用“黑镜头”实地拍摄不文明现象,通过电视、网站予以曝光,并及时跟踪改进情况,利用“红镜头”进行正面宣传,营造了“文明光荣 不珍惜文明成果可耻”的良好氛围。
洛阳公司把企业文化成果向全市推出,将企业文明充分融入城市文明。对全市200余个配电分接箱体进行美化,在火车站、王府井、王城大道等重要路段,制作反映企业理念的公益广告,传播公司文化理念。为了向山区贫困儿童表达爱心,公司为嵩县纸房乡草庙村重新修缮了道路和桥梁,并建成希望小学一座,使100余名孩子重返课堂,并经常为他们送去文具、体育器材和生活用品。
“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是创建工作最重要的砝码。走进洛南新区的龙兴小区,党支部副书记焦银农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12项用电服务!”2008年,洛阳公司在全省率先启动“电力―社区”共建活动,将优质服务关口前移,使传统的集中式服务与分散式、人性化的新型服务相结合,实现了企业、政府和群众的三方共赢。
2008年10月,洛阳公司被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办确定为“企业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示范标杆单位”,并推荐至中央文明委。洛阳市市直委局、企业等109家单位300多名代表到供电公司参观学习。
以文化人添后劲
2008年,一个“支部书记爱心助学童”的故事在洛阳公司传扬开来。原来,西城分局支部书记魏彦乐12年如一日,暗中资助十余名少数民族儿童完成学业。直到一名同事偶然见到了其中两名儿童,才让这件事“真相大白”。很快,魏彦乐被市民推选为“洛阳市十大道德楷模”。
文名,不仅是企业的名片,更是员工的行动指南。几年里,张富刚、朱贵斌等三名员工累计献血20000毫升,被洛阳市授予“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奖,展示了公司员工文明、爱心的形象。2008年,抗震员工王志与孤儿小新婷“千里相会结亲缘”的故事也在社会上传为佳话,为电力企业赢得了美誉。
凯旋路营业大厅坐席员们有一块特殊的座位牌:朝向客户的是员工文明公约,朝向自己的则是个人服务寄语;在中泰新城小区,有人电动车钥匙忘记了拔,三位花甲老人自觉地守在车旁六个多小时,最终等到失主……如今,这样的文明细节随处可见。文明,已经不再是一项需要强力推动的工作,而是大家自觉、自发、自动的一种行为。公司全力争当“全国文明单位标杆“,员工们则纷纷争当“文明示范员工”、争评“文明示范岗”。
2008年,洛阳公司共获得地市级以上荣誉404项,充分反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综合实力和全方位文明水平。2009年,该公司将启动企业文化三年规划。在未来的征程中,“牡丹”文化必将成为洛阳公司文明进步的强大引擎!
笔者感言:六年创建,连年超越。凭借着由内而发的独特气质,洛阳公司再度蝉联“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成绩表明:优秀的企业“牡丹”文化是滋养文明的沃土。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文明是文化的延伸。洛阳公司坚持“诚信 责任 创新 奉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找准品牌战略定位,潜心提炼优秀企业文化,明确了企业发展、文明进步、员工成才的最高目标。“牡丹文化”源于对三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真正的“全员文化”。在这种强大内力的驱动下,连创工作水到渠成,“争创、连创、当标杆”三步规划稳步实施。(吴涌 林萍)
2009年1月20日,中央文明委对“全国文明单位”进行表彰,洛阳供电公司连续第二次获得该项殊荣。
企业经营业绩指标连年攀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员工修养日益提高,文明意识根深蒂固;文化氛围愈加浓厚,内外环境更趋优化;各类人才层出不穷,科技创新硕果累累;社区新风扑面,生活品味节节增高。2008年,省文明办创建处主任张德伟率检查组对洛阳公司创建工作检查验收后,欣然写下“光明使者 文明先锋”八个大字。
文化为桨破浪行
“洛阳供电公司以牡丹为形魂的企业文化富有时代精神,六大运营文化充分浓缩了企业价值,使企业文明、和谐、发展的气质由内向外辐射,助推企业破浪前行。”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孟凡驰在洛阳公司考察后如是说。
在创建中,洛阳公司深刻体会到:企业“牡丹”文化,既传承了国家电网公司母文化,又融合了深厚的地域文化,同时吸收了公司五十年优秀文化精华,成为推动企业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连创成功的最大秘诀。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有时却具有化平凡为神奇的力量。2008年5月,洛阳公司组成抗震救灾突击队,深入重灾区青川县进行抢险发电,65名队员分散在11个供电点上,彼此通讯断绝。守护发电车的时候,许多突击队员没有信号的手机上经常会传出一个激荡的旋律――《洛阳供电之歌》。“我就是电,我就是光,我就是用之不尽的强劲力量,当千家万户团聚的时候,我正手握着长风走向远方。”在这种精神动力的支撑下,队员们视溃坝决堤于不顾,与灾区群众不离不弃,最终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展示了洛阳供电“自强不息 无私奉献”的企业品格。
近几年来,洛阳公司大力弘扬“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实际行动演绎“点亮万家灯火 牵手河洛发展”的企业使命,全力投身抗冰抢险、抗震救灾、奥运会与残奥会保电、户户通电、农田机井通电、抗旱保丰收、电网建设和迎峰度夏、世界邮展、牡丹花会、河洛文化节等工作中,受到洛阳市委市政府的认可和全市人民的赞誉,逐渐扮演起文明倡导者和先行者的角色。
找准外延借风航
文化为内涵,创建是外延。洛阳公司牢牢抓住洛阳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契机,鼓风扬帆,为再创“全国文明单位”工作增加了强大的动力。
在内部环境治理上,该公司本着“节约、适用”的原则,利用会议室、电子大屏幕、网络专题、宣传展板进行文明展示,印制《文明创建知识手册》向员工发放。为了保持生活小区文明创建成效,公司运用“黑镜头”实地拍摄不文明现象,通过电视、网站予以曝光,并及时跟踪改进情况,利用“红镜头”进行正面宣传,营造了“文明光荣 不珍惜文明成果可耻”的良好氛围。
洛阳公司把企业文化成果向全市推出,将企业文明充分融入城市文明。对全市200余个配电分接箱体进行美化,在火车站、王府井、王城大道等重要路段,制作反映企业理念的公益广告,传播公司文化理念。为了向山区贫困儿童表达爱心,公司为嵩县纸房乡草庙村重新修缮了道路和桥梁,并建成希望小学一座,使100余名孩子重返课堂,并经常为他们送去文具、体育器材和生活用品。
“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是创建工作最重要的砝码。走进洛南新区的龙兴小区,党支部副书记焦银农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12项用电服务!”2008年,洛阳公司在全省率先启动“电力―社区”共建活动,将优质服务关口前移,使传统的集中式服务与分散式、人性化的新型服务相结合,实现了企业、政府和群众的三方共赢。
2008年10月,洛阳公司被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办确定为“企业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示范标杆单位”,并推荐至中央文明委。洛阳市市直委局、企业等109家单位300多名代表到供电公司参观学习。
以文化人添后劲
2008年,一个“支部书记爱心助学童”的故事在洛阳公司传扬开来。原来,西城分局支部书记魏彦乐12年如一日,暗中资助十余名少数民族儿童完成学业。直到一名同事偶然见到了其中两名儿童,才让这件事“真相大白”。很快,魏彦乐被市民推选为“洛阳市十大道德楷模”。
文名,不仅是企业的名片,更是员工的行动指南。几年里,张富刚、朱贵斌等三名员工累计献血20000毫升,被洛阳市授予“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奖,展示了公司员工文明、爱心的形象。2008年,抗震员工王志与孤儿小新婷“千里相会结亲缘”的故事也在社会上传为佳话,为电力企业赢得了美誉。
凯旋路营业大厅坐席员们有一块特殊的座位牌:朝向客户的是员工文明公约,朝向自己的则是个人服务寄语;在中泰新城小区,有人电动车钥匙忘记了拔,三位花甲老人自觉地守在车旁六个多小时,最终等到失主……如今,这样的文明细节随处可见。文明,已经不再是一项需要强力推动的工作,而是大家自觉、自发、自动的一种行为。公司全力争当“全国文明单位标杆“,员工们则纷纷争当“文明示范员工”、争评“文明示范岗”。
2008年,洛阳公司共获得地市级以上荣誉404项,充分反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综合实力和全方位文明水平。2009年,该公司将启动企业文化三年规划。在未来的征程中,“牡丹”文化必将成为洛阳公司文明进步的强大引擎!
笔者感言:六年创建,连年超越。凭借着由内而发的独特气质,洛阳公司再度蝉联“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成绩表明:优秀的企业“牡丹”文化是滋养文明的沃土。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文明是文化的延伸。洛阳公司坚持“诚信 责任 创新 奉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找准品牌战略定位,潜心提炼优秀企业文化,明确了企业发展、文明进步、员工成才的最高目标。“牡丹文化”源于对三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真正的“全员文化”。在这种强大内力的驱动下,连创工作水到渠成,“争创、连创、当标杆”三步规划稳步实施。(吴涌 林萍)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