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30年]电力见证来楼村历史性巨变
2008-12-31 10:47:4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来楼村,凡熟悉它的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告诉你一个字 “穷”。这个坐落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海拔1300多米瑶人山腹地的小山村,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边远行政村,距离乡政府也有10多公里,山高坡陡,森林密布,一般步行也要走几小时。全村共4个村民组,108户人家,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且不通电,集体经济落后,人均收入不足百元,是个典型的贫困村。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特别是由于国家电网延伸到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后,来楼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
小水电替代松油灯 水族群众欢欣鼓舞
八十年代,县水电局在瑶人山大山深处的三条小河沟里安装了三台小型发电机,虽然每台的容量仅仅只有三个千瓦,但对于只有108户村民的来楼村来说是一个特大的喜事。通电那天,全村的水族群众载歌载舞就像过年一样,昔日老百姓用松油灯照明,又黑又暗还容易发生火灾的历史结束了。有电了,各家各户安装了电灯,小学生做作业、老太太缝缝补补方便多了。然而,由于小型发电机建立在自流河上,无水库库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引水渠、发电机以及220伏低压线路维护资金难以解决等问题,小山沟里的发电机常常出力不足,电压不稳定,经常停电,在冬天枯水季节电灯就像“小萤火虫”,甚至有时晚上七点钟合闸十一点钟就停电了,连照明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更别说发展各种加工业了,来楼村的群众只能“望洋兴叹”。
农网改造进村来 老百姓用上舒心电
2001年,当三都县第一期农网改造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三都供电局农改人员到该村进行农网改造宣传,村民们认为农改是政府的事,目前没有国家电网也还过得去,通电积极性不高,心里完全是“等、靠、要”。当第一期农网改造结束后,三都供电局对该村村民加大了农网改造的宣传力度,并通过山下几个村农网改造后带来变化的事实,与群众进行交流和沟通,村民们也对山下村寨通电后的巨大变化深有触动,感到不通电难以致富,一辈子受穷。大伙盼电的欲望增强了,渴望加快发展,早日脱贫致富的心情更为迫切,他们积极配合供电部门农改施工人员,线路通过谁家的自留山要砍伐一些树木时,村民们大力支持,在地里、田里挖电杆洞也积极协助,在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协助下,仅用半年时间就用上了舒心电。由于国家电网供电的电压稳定,有的村民购买了小型机具办起了木材加工业、养殖业等,农村经济得到了健康发展。
电力助推农户 脱贫致富奔小康
来楼村通电后,来楼村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力助推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村支书根据当地森林资源丰富的现状,贷款购买了一台小型木材加工机器,发展木材加工,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经营,不仅还清了贷款,还添置了电视机、电饭锅等家用电器。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也陆续开展了粮食加工和木材加工,添置粉碎机发展养猪等。如今踏入来楼村,迎面而来的是一番耳目一新的新景象,一条10余公里长的10千伏路线在密林中穿越直达该村寨,村口一台崭新的变压器耀眼夺目,村寨里陆陆续续出现了二、三层的“小洋楼”,村内时时传来电动打米机、木材加工机器的轰鸣声,一些农户购置了电视机,通过收看电视节目使村民们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大山外的各种信息也能及时了解,有的群众家里添置了电饭锅、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还有的村民打算贷款购置大型的木材加工机械,进一步发展木材加工。目前,村民们还酝酿利用秀山秀水美丽的风光开展“农家乐”休闲度假村发展旅游业……看着眼前的山寨的变化,村支书兴奋地说:“这多亏了供电部门进行了农网改造才有如今的变化啊!”(龚雅琴 王振玉)
小水电替代松油灯 水族群众欢欣鼓舞
八十年代,县水电局在瑶人山大山深处的三条小河沟里安装了三台小型发电机,虽然每台的容量仅仅只有三个千瓦,但对于只有108户村民的来楼村来说是一个特大的喜事。通电那天,全村的水族群众载歌载舞就像过年一样,昔日老百姓用松油灯照明,又黑又暗还容易发生火灾的历史结束了。有电了,各家各户安装了电灯,小学生做作业、老太太缝缝补补方便多了。然而,由于小型发电机建立在自流河上,无水库库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引水渠、发电机以及220伏低压线路维护资金难以解决等问题,小山沟里的发电机常常出力不足,电压不稳定,经常停电,在冬天枯水季节电灯就像“小萤火虫”,甚至有时晚上七点钟合闸十一点钟就停电了,连照明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更别说发展各种加工业了,来楼村的群众只能“望洋兴叹”。
农网改造进村来 老百姓用上舒心电
2001年,当三都县第一期农网改造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三都供电局农改人员到该村进行农网改造宣传,村民们认为农改是政府的事,目前没有国家电网也还过得去,通电积极性不高,心里完全是“等、靠、要”。当第一期农网改造结束后,三都供电局对该村村民加大了农网改造的宣传力度,并通过山下几个村农网改造后带来变化的事实,与群众进行交流和沟通,村民们也对山下村寨通电后的巨大变化深有触动,感到不通电难以致富,一辈子受穷。大伙盼电的欲望增强了,渴望加快发展,早日脱贫致富的心情更为迫切,他们积极配合供电部门农改施工人员,线路通过谁家的自留山要砍伐一些树木时,村民们大力支持,在地里、田里挖电杆洞也积极协助,在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协助下,仅用半年时间就用上了舒心电。由于国家电网供电的电压稳定,有的村民购买了小型机具办起了木材加工业、养殖业等,农村经济得到了健康发展。
电力助推农户 脱贫致富奔小康
来楼村通电后,来楼村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力助推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村支书根据当地森林资源丰富的现状,贷款购买了一台小型木材加工机器,发展木材加工,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经营,不仅还清了贷款,还添置了电视机、电饭锅等家用电器。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也陆续开展了粮食加工和木材加工,添置粉碎机发展养猪等。如今踏入来楼村,迎面而来的是一番耳目一新的新景象,一条10余公里长的10千伏路线在密林中穿越直达该村寨,村口一台崭新的变压器耀眼夺目,村寨里陆陆续续出现了二、三层的“小洋楼”,村内时时传来电动打米机、木材加工机器的轰鸣声,一些农户购置了电视机,通过收看电视节目使村民们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大山外的各种信息也能及时了解,有的群众家里添置了电饭锅、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还有的村民打算贷款购置大型的木材加工机械,进一步发展木材加工。目前,村民们还酝酿利用秀山秀水美丽的风光开展“农家乐”休闲度假村发展旅游业……看着眼前的山寨的变化,村支书兴奋地说:“这多亏了供电部门进行了农网改造才有如今的变化啊!”(龚雅琴 王振玉)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