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促企业和谐――延安供电局2008年工作亮点频现
2009-01-07 15:11:17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霍小龙
2008年,延安供电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和陕西省电力公司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落实到电力工作的各个环节,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工作亮点频现。
实现安全生产1900天
截至12月9日,延安供电局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900天,创造了该局历史上的最高安全纪录。近几年来,该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工作到位。针对设备陈旧老化等情况,该局不等不靠、立足实际,着眼安全、挖潜改造,在安全实践中进行了艰苦求索,逐步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
该局加快电网建设,加强电网调度和设备检修管理,加大老旧设备更新改造力度,确保了电网安全运行。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该局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层层建立责任体系。认真开展季节性安全检查和专项安全大检查,提高设备完好率。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通过各类应急事故预案演练,不断创新安全管理工作方式方法,使安全生产的可控与在控充分落实到各级、各岗位乃至员工的自觉行动上。强化现场管理,建立并完善安全监察体系,对施工现场安全进行全过程纠察,使反违章工作在一线得到落实。真正做到安全生产思想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从基础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本功抓起,努力筑牢安全生产根基,全局始终保持着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生产应急指挥无线监控系统投入使用
科技造就奇迹,创新推动发展。2008年,延安局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方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在安全生产中应用了一批科技项目。今年7月份在延安市政府组织的首次大面积联合反事故演习活动中,指挥人员站在调度室就能实时看到现场人员操作,这就是应用了该局与陕西银河景天公司联合开发的“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无线监控系统”的结果。该系统能高效、实时的监控抢修现场,将现场管理人员与应急指挥领导人员有效的联系起来,确保现场抢修方案科学、安全技术措施到位,大大提高了事故抢修效率。
在科技成果评审上,今年该局收集到的论文达上百篇。由该局职工自行开发的“面向延安地区电网的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能够模拟电力系统的静态和动态响应以及事故恢复过程,使调度员在与实际控制中心完全相同的调度环境中开展正常操作、事故处理及系统恢复的培训,积累迅速正确判断和处理各种故障的经验。 而该局“保护信息的准确分析与故障点的定位查找”的论文研究,能够通过对保护信息的准确分析,在故障发生后快速、准确地确定故障点,提高检修效率、减轻人员劳动强度。
在自主创新的同时,该局非常注重对科技创新的组织和引导,力求使有限的科技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除完成省公司下达的科技项目外,该局每年还自筹经费用于内部科技创新工作,根据生产活动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管理难题确立研究课题。2007年下达的科研课题“延安电网2007-2010年规划发展报告”分为四册,该报告对延安电网主网二次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目标和规划原则,目前已经成为该局电网改造的指导性文件。
此外,该局还积极与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联手,走培训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多次聘请专家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科技讲座,大大提高了职工的创新能力。
“学分制”教育促进职工素质快速提升
2008年,延安局共征集到科技、管理成果94项;有11人被省公司聘为管理专家和技术能手,84人聘为局内管理专家和技术能手,33名职工晋升了中、高级职称。为什么该局职工的素质提升的如此之快?最根本的原因是延安局在职工教育培训中引入并实施了“学分制”。
近几年来,该局在职工教育培训方面,紧紧围绕“三二一人才发展战略”,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推出了“学分制”教育机制,使职工通过自学、集体学、参加各级培训和技术比武等来修满学分。
通过实施“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职工们既有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学习的责任感;既有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又有学习方法的灵活性;既解决了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也便于对学习成绩和效果进行考核,同时职工又乐于接受,从而培养和调动了职工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电处副主任秦宁强感慨地说:是“学分制”造就了我的今天。她和别人合写的《供电企业输变电设施可靠性预控管理研究及发展》、《精心建设培训师队伍全面提高值班员素质》、《集控站管理模式创新》等论文分别获得延安供电局管理成果一、二、三等奖。2007年,她被评为延安供电局“劳动模范”,2008年被提拔为中层干部。在她的影响下,变电处广大职工也开始放弃休息时间,积极参加讲座,并记好学习笔记,为自己修满学分。
《110千伏电网建设项目工程管理办法》得到肯定
12月23日,在省公司电网建设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该局制定的《110千伏电网建设项目工程管理办法》被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交流,受到了省公司领导和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该办法在总结以往基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来管理基建工程。首先,在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建设中改变了过去按施工单位实际花费结算的办法,采取按照实施效果进行费用结算的办法,大大提高了施工单位在安全文明施工方面的投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在工程管理中强化技经管理,使技经工作的重心从预、决算向工程的过程控制转移,通过加强工程费用的控制,实现对工程全面有效的控制。三是不再使用各类格式合同,按照延安局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工程管理需要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合同,并在合同中首次明确了工程创建优质工程的建设目标。四是有针对性的加强了工程资料的管理,制订了详细的资料归档办法和目录。
该办法试行以来,已取得良好的效果。110千伏姚店变电站工程获得了省公司2007年三季度“质量流动红旗”。《管理办法》加强了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管理责任,有效地调动了监理工作的积极性,使工程质量有了保障,建成投运的110千伏姚店、腰坪输变电工程遗留缺陷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下降幅度达到了70%以上。
荣获“陕西省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七一前夕,延安局党委因为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在短时间内保安全、高质量地完成抗震救灾工作任务,为灾区尽快恢复供电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授予了“陕西省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地震发生后,该局党委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在保证延安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上,立即组织党员干部奔赴灾区,参与抢险救灾。在抗震救灾中,突击队全体党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哪里的任务最紧急、最危险、最艰巨,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一些党员轻伤不下火线,坚持战斗在抗震救灾岗位上。特别是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疲劳、迎难而上,在恶劣的天气和高山险壑中,忘我地投入到抢救电网的工作中。临时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均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共产党员表现出胸怀大局、高度负责、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电力职工视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怀。
作者:霍小龙
2008年,延安供电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和陕西省电力公司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落实到电力工作的各个环节,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工作亮点频现。
实现安全生产1900天
截至12月9日,延安供电局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900天,创造了该局历史上的最高安全纪录。近几年来,该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工作到位。针对设备陈旧老化等情况,该局不等不靠、立足实际,着眼安全、挖潜改造,在安全实践中进行了艰苦求索,逐步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
该局加快电网建设,加强电网调度和设备检修管理,加大老旧设备更新改造力度,确保了电网安全运行。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该局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层层建立责任体系。认真开展季节性安全检查和专项安全大检查,提高设备完好率。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通过各类应急事故预案演练,不断创新安全管理工作方式方法,使安全生产的可控与在控充分落实到各级、各岗位乃至员工的自觉行动上。强化现场管理,建立并完善安全监察体系,对施工现场安全进行全过程纠察,使反违章工作在一线得到落实。真正做到安全生产思想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从基础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本功抓起,努力筑牢安全生产根基,全局始终保持着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生产应急指挥无线监控系统投入使用
科技造就奇迹,创新推动发展。2008年,延安局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方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在安全生产中应用了一批科技项目。今年7月份在延安市政府组织的首次大面积联合反事故演习活动中,指挥人员站在调度室就能实时看到现场人员操作,这就是应用了该局与陕西银河景天公司联合开发的“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无线监控系统”的结果。该系统能高效、实时的监控抢修现场,将现场管理人员与应急指挥领导人员有效的联系起来,确保现场抢修方案科学、安全技术措施到位,大大提高了事故抢修效率。
在科技成果评审上,今年该局收集到的论文达上百篇。由该局职工自行开发的“面向延安地区电网的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能够模拟电力系统的静态和动态响应以及事故恢复过程,使调度员在与实际控制中心完全相同的调度环境中开展正常操作、事故处理及系统恢复的培训,积累迅速正确判断和处理各种故障的经验。 而该局“保护信息的准确分析与故障点的定位查找”的论文研究,能够通过对保护信息的准确分析,在故障发生后快速、准确地确定故障点,提高检修效率、减轻人员劳动强度。
在自主创新的同时,该局非常注重对科技创新的组织和引导,力求使有限的科技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除完成省公司下达的科技项目外,该局每年还自筹经费用于内部科技创新工作,根据生产活动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管理难题确立研究课题。2007年下达的科研课题“延安电网2007-2010年规划发展报告”分为四册,该报告对延安电网主网二次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目标和规划原则,目前已经成为该局电网改造的指导性文件。
此外,该局还积极与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联手,走培训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多次聘请专家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科技讲座,大大提高了职工的创新能力。
“学分制”教育促进职工素质快速提升
2008年,延安局共征集到科技、管理成果94项;有11人被省公司聘为管理专家和技术能手,84人聘为局内管理专家和技术能手,33名职工晋升了中、高级职称。为什么该局职工的素质提升的如此之快?最根本的原因是延安局在职工教育培训中引入并实施了“学分制”。
近几年来,该局在职工教育培训方面,紧紧围绕“三二一人才发展战略”,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推出了“学分制”教育机制,使职工通过自学、集体学、参加各级培训和技术比武等来修满学分。
通过实施“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职工们既有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学习的责任感;既有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又有学习方法的灵活性;既解决了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也便于对学习成绩和效果进行考核,同时职工又乐于接受,从而培养和调动了职工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电处副主任秦宁强感慨地说:是“学分制”造就了我的今天。她和别人合写的《供电企业输变电设施可靠性预控管理研究及发展》、《精心建设培训师队伍全面提高值班员素质》、《集控站管理模式创新》等论文分别获得延安供电局管理成果一、二、三等奖。2007年,她被评为延安供电局“劳动模范”,2008年被提拔为中层干部。在她的影响下,变电处广大职工也开始放弃休息时间,积极参加讲座,并记好学习笔记,为自己修满学分。
《110千伏电网建设项目工程管理办法》得到肯定
12月23日,在省公司电网建设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该局制定的《110千伏电网建设项目工程管理办法》被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交流,受到了省公司领导和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该办法在总结以往基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来管理基建工程。首先,在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建设中改变了过去按施工单位实际花费结算的办法,采取按照实施效果进行费用结算的办法,大大提高了施工单位在安全文明施工方面的投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在工程管理中强化技经管理,使技经工作的重心从预、决算向工程的过程控制转移,通过加强工程费用的控制,实现对工程全面有效的控制。三是不再使用各类格式合同,按照延安局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工程管理需要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合同,并在合同中首次明确了工程创建优质工程的建设目标。四是有针对性的加强了工程资料的管理,制订了详细的资料归档办法和目录。
该办法试行以来,已取得良好的效果。110千伏姚店变电站工程获得了省公司2007年三季度“质量流动红旗”。《管理办法》加强了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管理责任,有效地调动了监理工作的积极性,使工程质量有了保障,建成投运的110千伏姚店、腰坪输变电工程遗留缺陷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下降幅度达到了70%以上。
荣获“陕西省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七一前夕,延安局党委因为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在短时间内保安全、高质量地完成抗震救灾工作任务,为灾区尽快恢复供电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授予了“陕西省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地震发生后,该局党委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在保证延安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上,立即组织党员干部奔赴灾区,参与抢险救灾。在抗震救灾中,突击队全体党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哪里的任务最紧急、最危险、最艰巨,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一些党员轻伤不下火线,坚持战斗在抗震救灾岗位上。特别是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疲劳、迎难而上,在恶劣的天气和高山险壑中,忘我地投入到抢救电网的工作中。临时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均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共产党员表现出胸怀大局、高度负责、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电力职工视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怀。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